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球黑帮花名册-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局面迅速得到扭转,澳门社会人心转趋安定。
在长达数十年的争霸过程中,“14K”没有倒在澳门政府的清剿下,却在一个月之内死于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不能不说是天道昭昭。
1999年,澳门法院最终判决尹国驹监禁13年零10个月。自此,澳门“14K”转入半冬眠状态。
4。江河日下
“崩牙驹”一案是“14K”历史上的一个节点,从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14K”的发展及走向。
首先,内部的不合是“14K”的首要问题。以“崩牙驹”案为例,其斗争源头,完全是由于帮会内部的斗争。
“14K”从成立之初,就延续着洪门的松散模式,加之在政治形势的变化下,帮会缺乏明确和统一的宗旨、信仰,因此凝聚力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笑话。
按照“14K”的组织架构,在发展之初,“14K”直接以蒋介石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堆”进行活动。而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包括小分支在内,“14K”内部从“八大字堆”发展为45个“堆”。
1953年,“14K”的创帮大佬葛肇煌逝世,从此之后“14K”便长期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据警方掌握的资料,到目前,“14K”中只有帮中元老还相约聚旧,年轻一辈就完全隔膜,谈不上同门相谊了。从2002年开始,帮中的各位叔父级元老四处活动,找目前最活跃的帮中成员密谈,以求达成共识,实现大联合,但现阶段进展仍不顺利。
其次,没有道德观念,完全罔顾生态环境,一味盘踞黄赌毒也是“14K”的重要缺陷。
作为洪门的嫡传,“14K”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帮会史上最大一块烂疮。在其被国民党政府抛弃后,几乎丧失了所有理智,彻底转化成了纯粹的犯罪组织,手段凶残,罔顾道义。
同样以“崩牙驹”为例。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该团伙行动乖张,作恶霹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他的存在不光无益于地下势力的平衡,相反还造成了各种动荡。
而纵观港澳地区黑帮历史,凡是重大恶性案件,几乎都出自“14K”的手笔,可谓罪恶昭昭。在“崩牙驹”大闹澳门之前,1978年6月,“14K”大佬沙胆雄利用港澳两宗寻仇事件,制造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澳门葡京大血案”。另外,在当时,“14K”还专门训练了一支“12K金钗”女子特别行动队,由女枭雄率领11名“美女蛇”杀手,巧使美人计“钓鱼”,曾大闹九龙城,截劫毒枭毒品,陷害某社团,打杀劫掠,无所不为,被誉为世界黑社会大舞台上的一大奇观。
总而言之,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大黑帮,“14K”的凋落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出于以上种种原因,“14K”从1980年代起,江湖地位便不断受到挑战。“新义安”、“和胜和”等新势力人马倍增,在港澳各区与“14K”发生摩擦。据警方估计,目前“14K”会众还有名义上的36“堆”,但大部分“堆”其实都已老化式微,名存实亡。在江湖上仍然活跃及拥有一定实力的,就只有6个字堆。
三、“和字头”的宗旨——以和为贵?
在香港的黑社会谱系中,目前发展最好的是“新义安”,其结构合理、产业丰富,多有欣欣向荣之象。而人数最多的则是“14K”,虽然几经打击、内部分裂,但凭着其无恶不作的嚣张,门徒众多,人员遍布四海。
不过,假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香港的帮会,那么就会发现,以上两个帮会虽然也都出身洪门,但以单独面目存在的时间却并不久远。而与他们相比,香港黑势力的第三极“和字头”的历史就显得悠久多了。
“和字头”帮会从香港开埠时就扎根此地,期间几经起落,一直绵延至今。在“14K”和“新义安”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江湖风暴时,“和字头”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江湖势力的平衡者,也是黑帮黑金的瓜分者。
在漫长的历史中,“和字头”经历了理想的衰落、前途的迷茫,以及最终的堕落。
我们甚至可以说,“和字头”就是香港黑帮的活化石……
1。红旗五哥一番话
讲述“和字头”的黑帮,我们不妨以杜琪峰电影《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做一个开场白。在该片的开头,尤勇扮演的角色作了如下的表白:“小弟黑骨仁,隶属洪门天宝山碧血堂,司职红旗五哥。今日有幸结交各位大哥,斗胆提点意见。我们既然是背井离乡,到这里来无非是求一个财字,所以应该和平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万一发生了摩擦,也应该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非万不得已,不得诉诸武力;即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需指定时日,一决雌雄。无论胜负,绝对不要惊动官府。小弟建议大家跟随洪门的规矩和仪式,让每一个堂口的会员都有所依循,不再是乌合之众。既是洪门兄弟,应该以和为贵。我们应该在每个堂口的名称上,都加上一个和字。”
是的,如您所想,以上这段话其实就是“和字头”的来历。电影中的描写尊重历史、极度写实,完全可以看做是当年故事的重现,而香港现代黑帮的真正起源也就是“黑骨仁”说完这段话的那一刻。从这一刻起,“洪门”就在香港开始了本地化的历程,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而这一切,究其原因,就是“黑骨仁”那段话中的两个字:“求财”。
因求财而生,因求财而乱,香港黑帮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回顾历史,在一百多年前,香港的商业中心,除皇后大道中之外,就数上环和湾仔两地。外资洋行及华商的进出口商行,均集中在大道中及文咸街一带,而上环三角码头及湾仔两处,则多属小型商户、摊档、市场、作坊,等等。当时的工业几乎等于零,甚至连手工业也少得可怜,靠出卖劳力为生的,则多数以搬运为业。此类人物,亦大多数集中于上环及湾仔两地。一大群流动摊档的江湖客,和一些所谓贩夫走卒相聚一起,为了找生活出路,很难避免摩擦,发生纠纷时其混乱情形,不难想见。
同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黑骨仁”发起联合活动,在当时得到了大小帮派的积极响应,“和字头”就此诞生。自此之后,各方势力集合在一个旗帜之下,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宗旨,为了体现这种团结,他们还留下了一首所谓的“招牌诗”:和牌挂起路皆通,四海九州尽姓洪。他日他皇登大宝,洪家哥弟受皇封。
“和字头”诞生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香港帮会的领头羊。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和字头”也没有置身事外,多次参与国内的起义,以及串联海外洪门势力。
1944年,美国洪门大佬司徒美堂在香港被日本特工劫持,当时正是“和字头”的门生将其解救出来,并一路护送至国内。而从这些历史碎片来看,电影《黑社会》那句“黑社会也是可以爱国的!”倒也不算夸张。
不过可惜的是,峥嵘岁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水花。黑骨仁的一番话,促成了香港黑帮的大联合,造就了声势浩大的“和字头”,但同时也为以后的社会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
战争结束后,香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黑社会也在迅速变迁,帮会道义荡然无存。作为老牌社团,“和字头”虽然保留着大量封建仪礼,但在发展上却和其他帮会同样,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邪路。
2。“和合图”与“和胜和”
回望“和字头”的历史,最值得一提的帮会分支当属“和合图”与“和胜和”。而在这两者中,“和合图”的历史则更加漫长,他属于“和字头”的第一批组成部分,也就是当年受“黑骨仁”号召的帮会之一。
在“和字头”成立之初,“和合图”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其势力庞大,由12个小帮会组成,各小帮会的头目合称为“十二皇叔”或“十二友”。“和合图”的首任首领绰号“盲忠”的赖忠,又名赖文星,但他并非失明,而是因为双眼常常合成一线,像盲了眼一样,因而得名。
在“盲忠”主政阶段,“和合图”基本上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洪门三合会分支,也继承了其礼仪传统和信仰作风。在香港开埠初期,当地并无工会组织,而“和合图”则担当着团结工人的重担,为工友排忧解难、化解纷争正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三合会的一分子,“和合图”也积极参与其中,每当有革命党人避居香港,“和合图”都是重要的保护力量。
1930年,“和合图”内部发生分裂,其最大的分支“胜和”自立门户。这次分裂在“和合图”的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他不光直接造成了力量的弱化,同时也催生了香港现代帮会中的一股超强力量。“和胜和”自立门户后,发展迅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黑帮之一,其成员超过“新义安”,仅次于“14K”。
除了内部的分化之外,给“和字头”带来巨大影响的还有政治气候的变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和合图”和其他大多数本地帮会一样,明里暗里都纷纷走上抗日之路,无论是保护赴港要人,还是进入内地从军报国,“和合图”的会众里都不乏敢担当的好汉。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进入内战阶段,香港的帮会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目标与理想。在这一阶段,随着有军统背景的“14K”逐渐壮大,“和字头”的发展也渐渐变得盲目而没有分寸。“双十暴动”期间,“和字头”的很多弟子都参与其间。在这其中,“和胜和”的一部分人更是与“14K”成员沆瀣一气,成了当时社会的最不稳定因素之一,犯下了严重的罪行。
1960年之后,香港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成为主要话题。原本就因“求财”而生的“和字头”更是潜心研究赚钱的门路。
正行是肯定不做的,偏门也要看来钱的速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和字头”选择了赌和毒!其中毒,他们的操作方法与“14K”相比并无不同之处,主要就是以金三角为货源地,在港岛从事贩卖,或者以过路财神的身份,保证毒品运输渠道,做原产地与欧美分销商的中间人。
“和字头”比较有特色的是赌,在这条线上,“14K”盘踞澳门,“新义安”小打小闹。和他们相比,“和字头”堪称头脑灵便,他们选择的是公海赌船。
与扎根澳门不一样,公海是三不管地带,在这里没人收税,也没有法律,规则由赌船的船东而定,而维护运行秩序的正是帮会分子,“和字头”看中的就是这个买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和字头”便一直涉足公海赌博,甚至于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和胜和”的某连姓大佬依旧还在赌船行业叱咤风云,其身家之丰厚并不比专攻娱乐产业的向家弱太多。
3。江湖纷乱
现代帮会的发展与过去并不相同,特别是二战结束后,整个世界进入高速发展期,原本还有着些许正当性的帮会更是迅速成为社会的烂疮。信仰在新一代帮会分子的头脑中已经消失殆尽,他们对传统的“义”字理解狭隘,更对家国毫无概念。疯狂、嗜血、拜金成为了现代黑帮的主题思想,在这个基础之上,道德对他们完全失去了约束力。
从1945年一直到二十世纪末,从战争中走出的人们忙着追回失去的岁月,破碎的社会秩序需要重建,生存更是人类的主题。在这场整个世界都沉沦其间的大变革中,“和字头”作为地下帮会,其转变可谓既惊人又顺理成章。没有了理想的支撑,他们要想继续存在就必须寻找到新的目标,“求财”正可谓顺应时势。然而金钱并不是想想就会到手的,想要腰缠万贯就只能付出努力。去平平安安的上班吗?这显然不是“和字头”的选择。从成立之初,“和字头”就有着暴力和投机的本质,因此从偏门中提炼金钱,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炼金方式。
“和字头”发生蜕变之后,其生财模式与“14K”类似,主要集中在黄赌毒和非法勒索上,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到九七回归之间,“和字头”依靠大量非法所得,不断扩充势力,曾一度超越“14K”成为香港最大的黑帮。
面对“和字头”势力的不断扩充,香港警方也感到非常难看。特别是在黑道勒索的这个问题上,更是异常尴尬。
1995年,警方组织“卡地华”行动,打击盘踞在香港仔渔市场的“和字头”势力。拘捕22名“和合图”成员,其中两名为新旧龙头老大。为了进一步打击该黑帮,是年9月份,“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派出警员卧底,半年之后,在充分掌握证据后于1996年3月对“和合图”实行打击,在港岛、九龙多个地方拘捕20男3女,包括头目张治太和骨干刘永合、尹志强等,并引用《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成功扣押总值800多万元资产。1998年6月,警方再次对盘踞该市场的“和合图”势力出击,拘捕30多位成员,其中2名为高层人物。
警方的连番打击让“和字头”的势力严重受损,面临这种局面,他们只好略作收敛,并开始学习“14K”及其他帮会,把目光投向港岛之外,特别是一江之隔的内地。
从1980年开始,“和字头”与其他帮派联袂北上大陆,发展新的堂口,并很快在东莞和深圳立下了码头。根据内地警方调查,香港帮会在内地也有着清晰的势力划分,其中“和胜和”主要活动于布吉、龙华一带,“14K”活动在福永到罗湖一线,“水房”活动于沙头角一带,“广联盛”活跃于蛇口、沙井一带,而市区的罗湖、福田则呈现“和胜和”、“新义安”、“14K”等多个组织共存的局面。
面对着黑社会日渐猖獗、基地扩大化的状况,从1996年开始,内地警方逐渐加大打击力度,并接连展开扫黑行动,逮捕了大量帮会头面人物,其中属于“和字头”的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1997年香港回归后,黑帮活动再次受到有力约束。“新义安”日渐低调,“14K”则大力开拓海外堂口,而作为本港最老资格的“和字头”大有垂老之势,除了“和胜和”还保持着一定的势力之外,“和合图”等帮会都日渐式微。
2002年,香港警方再度派出卧底,对“和字头”帮会进行打击。并在长时间调查取证后,于当年7月8日大举出击,搜查十四处地点,拘捕了二十四名男子,包括四名“和胜和”的大佬,搜出一批武器及少量毒品。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此次行动中,警方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被捕的帮会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份竟然是涉世不深的学生。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如今的“和字头”虽然不及以往风光,但发展的脚步却并未停止,甚至还正在悄悄掀起一场黑帮低龄化的新波澜。
香港的黑帮时代远未过去,血依然会流,因为流氓在路上……
X单元·江湖影像
推荐一:《黑社会》导演:杜琪峰
内容简介:影片讲述的是香港一个虚构的传统帮会面临两年一届的选大佬时间,但这个帮会此时遇到很多麻烦:警察死盯不放,旧大佬不想卸任,帮中大佬的信物不翼而飞……于是帮会决定选出帮中最厉害的“五虎”追查信物下落这五人之前分管不同地域,素未谋面,各自行动中与信物有过接触,突然感到一种权威和力量,于是他们对生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们决定一起加入这场大佬的角逐中……
简评:从电影的布局来看,导演杜琪峰显然想通过本片为自己奠定黑帮类型片的王者之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该片与《教父》还有着一个不小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故事的推进以及结构的控制上,除此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