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草纲目-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粟壳(蜜炙)、厚朴(姜
制)各四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忌食生冷。
5、水泄不止。用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加
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6、久咳不止。用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
7、久咳自汗。用粟壳二两半,去蒂膜。醋炒,取一两与乌梅半两焙干
研末。每服二钱,临卧时开水送下。此方名“百劳散”。
阿芙蓉
释名 名阿片。俗作鸦片
气味 酸、涩、温、微毒。
主治
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温水化下。忌食葱
蒜等物。
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共研为末,加饭
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忌食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
青叶包着。花开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赤痢用红花的
包叶,白痢用白花的包叶。
大豆
释名 菽。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 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
黑大豆
1、中风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
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口,可加独活半
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产后亦宜照此服药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2、热毒攻眼,红痛、脸肿。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交
替着熨患处。
3、身面浮肿。用乌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
三升,分三次温服。不愈再服。又方:用乌豆煮至皮干,研为末。每服
二钱,米汤送下。
4、腹中痞硬。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
下。
5、水痢不止。用大豆一升(炒过)、白术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
米汤送下。
6、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为末,热酒淋过,去豆饮酒,极
效。
7、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汤中微浸,炒熟去皮,研为末,加炼猪油
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汤送下。
8、折伤、堕坠、瘀血在腹。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
次服完。三服可愈。
9、牙齿疼痛。用黑豆煮酒,频频漱口。
10、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
生用,治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
黄大豆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主治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赤小豆
释名 赤豆、红豆,叶名藿
气味
主治
1、水气肿胀。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
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又方:
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若肿已到腹部,只
须吃小豆即可。
2、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3、肠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
然后研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牙齿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许。一方:
加花咸少许。
5、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6、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7、肋颊热肿。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8、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9、小便频数。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10、小儿遗尿。用小豆叶捣汁服下。
绿豆
释名
气味
绿豆
甘、寒、无毒。
绿豆粉
甘、凉、平、无毒。
豆皮
甘、寒、无毒
豆芽
甘、平、无
主治
绿豆
1、小儿丹肿。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共研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
调匀敷涂。
2、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滤汁,煮绿豆吃,极效。
3、消渴。用绿豆煮粥吃。
4、痘后痈毒。用绿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为末,醋调匀时时扫涂
患处。此方名“三豆膏”。
5、水肿。用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加水三
碗,煮熟,临卧时空心食豆。次日将原附子两片又各切为二,另以绿豆
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水从小便下,
肿自消。未消可多吃几次,忌食生冷、毒物、盐、酒。
绿豆粉
1、霍乱吐利。用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即愈。
2、解砒毒。用绿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蓝根汁调服三至五钱。
3、署天痱疮。用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调匀扑患处。药中亦可加蛤
粉二两。
4、肿毒初起。用绿豆粉炒成黄黑色,加皂荚粉一两,醋调敷。皮破者。
用油调。
豆皮:解热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热毒。
豌豆
释名 胡豆、戎菽、回鹘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痈肿痘疮。
蚕豆
释名 胡豆。
气味 甘、微辛、平、无毒。
主治
快胃,和脏腑。
豇豆
释名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理中有益气,补肾健胃。治吐逆泄痢、小便频数。
扁豆
释名 沿篱豆、蛾眉豆。其种子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稍冷。
入药用白扁豆。
气味 白扁豆:甘、微温、无毒
主治
白扁豆:
1、霍乱吐利。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2、赤白带下。用白扁豆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堕胎中毒(妊妇服草药堕胎,引起腹痛)。用生白扁豆,去皮,研
为末,米汤送服一匙。
4、中砒霜毒。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绞取汁饮服。
扁豆花:
1、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炒米煮汤加
盐少许送下。
2、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开放者),择取洁净的,勿以水洗,只以
滚水烫过后,即和猪脊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加酱汁一起拌匀,
将烫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馄饨,炙熟食下。
刀豆
释名 挟剑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大豆豉
释名
气味 (淡豉)苦、寒、无毒。
(蒲州豉)咸、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汗(冰痛、身热、脉洪)。用葱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
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
两。又不出汗仍须再服,并加麻黄三两。又方:用葱汤煮米粥,加盐豉
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伤寒不止不解,胸中闷恶。用豉一升、盐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
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
汤送下。
4、疟疾寒热。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5、盗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
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用淡豆豉一两,蒸过,
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
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挛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8、喉痹不语。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动。用豉汁炒服。
11、小儿丹毒。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12、背痈。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
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疮。用豉捣烂敷涂。
14、筋骨跌伤。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15、服药过量。饮豉汁。
16、脚肿。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豆腐
释名
气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蒸饼
释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
三日可愈。
2、积年下血。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
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3、赤白痢。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
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4、崩中下血。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5、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
6、折伤。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7、汤火伤。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曲
释名 酒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米谷食积。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2、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3、酒毒下血。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
极效。
4、胎动不安。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神曲
释名
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
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
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虚寒反胃。治方同上。
3、暴泄不止。用神曲(炒)二两、蒜萸(汤泡,炒)半两,共研为末,
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4、产后晕绝。用神曲炒为末,水冲服一匙。
5、食积心痛。用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碗饮服。
红曲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
尽。
蘖米
释名
气味 粟芽:苦、温、无毒。
麦芽:咸、温、无毒。
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
粟芽:消积食,开胃。除烦,除热。
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麦芽:
1、快膈进食。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桔皮各一两,共研为末,
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参汤送下。
2、谷劳病(四肢无力,想睡,饭后精神更差)。有大麦蘖一升、椒一
两,一起炒过,加干姜三两,共捣为末,每服一匙,白开水送下。一天
服三次。
3、腹中虚冷,消化不良。有大麦蘖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保、杏仁
二升,共熬至黄香,捣碎筛过,加糊做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
送下。
4、产后便秘。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开水
调下。与粥交替饮服。
5、妊振后欲去胎。用麦蘖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麦芽一升。
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6、回乳(妇女无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蘖二两,
炒为末。每服五钱,开水送下。
饴糖
释名 饧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1、老人烦渴。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
即取饮。
2、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
脐)。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3、毒疮,火烧伤。治方同上。
酱
释名
气味 咸、冷利、无毒。
主治
1、汤火伤。用酱涂。
2、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3、妊娠下血。有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
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
钱,米汤送下。
5、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醋
释名 酢、苦酒。
气味 米醋)酸、苦、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盐醋煎服。
2、脚转筋。用旧棉泡醋中。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直至痛止。
3、腋下狐臭。用三年酽醋,和石灰敷涂。
4、痈疽不溃。用醋调雀屎,取小豆敷疮头上,疮即可穿。
5、牙齿疼痛。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
6、蜈蚣咬毒。用醋磨生铁敷搽。
7、蠼螋尿疮。用醋和胡粉敷搽。
8、汤火伤。用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伤处,有效,亦无瘢痕。
9、乳痈坚硬。用罐装醋,烧热石投入二次,即以热醋敷痈,醋冷则再
次烧石热之。如此热敷数次即愈。
酒
释名
气味 (米酒)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1、米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
油毒。
2、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3、五加皮酒:支闰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4、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5、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6、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
7、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台腹痛,变白发。
8、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
9、菖蒲酒: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10、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11、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12、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13、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
14、蜜酒。治风疹、风癣。
15、蓼酒。久服聪耳明目、脾胃健壮。
16、姜酒。澡贪苋、发热、心腹冷痛。
17、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18、茴香酒。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19、缩砂酒。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20、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
21、百部酒:治一世新旧咳嗽。
22、海藻酒:治瘿气。
23、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脚气缓痹。
24、竹叶酒:治诸风热病。
25、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痛、脚气缓痹。
26、红曲酒:治腹中及产后瘀血。
27、花蛇酒:治诸风顽痹、瘫痪挛急、恶疮疥癣。
28、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
29、豆淋酒: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
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
30、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
31、鹿茸酒:澡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
烧酒
释名 火酒、阿剌吉酒。
气味 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
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
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
糟
释名 名粕。
气味 酒糟:甘、辛、无毒。
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
干饧糟:基、温、无毒。
主治
酒糟
1、手足皲裂。用酒糟、狸油、姜汁盐等分,研烂,炒热搽患处裂肉甚
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数次,冻伤即愈。
2、鹤膝风。用酒糟四两、肥皂荚一个(去子)、硭硝一两、五味子一
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瓶,研匀,每日涂搽。加一点烧酒更好。
3、打伤青肿。用湿纸铺伤处。纸上厚摊一块捣烂的酒糟(先烧过),
过一阵,痛处如蚁行,热气上升,肿即消散。
大麦醋糟:气滞风雍、手背脚膝痛。炒热布裹熨,三、两换可愈。
干饧糟:
1、反胃、呕吐不止。用干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