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枕江山 作者:月关-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浊道长见他大怒,暗自一惊,只好忍气吞声地道:“薛师误会了,或者……或者是贫道见解有误,也不无可能。”


第四卷 招蜂引蝶 第八十四章 洒家薛怀义!
怀义大和尚与一浊道人作佛道之争的时候,整个出殡队伍都停在那里。棺椁还没抬到地方,不能落地,抬棺材的壮汉初时还好,到后来一个个累得苦不堪言,可是这时众人窃窃私语间,早就透露了这位怀义大师的身份,他们哪敢上前理论。
这位怀义和尚本是半道出家,不学无术,只是做久了和尚,耳濡目染之下,多少知道一些佛教教义,可是要让他真与这一浊道人理论,仔细辩论起来,自然不是人家对手,此刻一浊道人示弱,他也知道是怕了他身份,便不再与对方讲经辩义,而是蛮横地道:“老道,那你说,如来爷爷和老君爷爷,哪个更厉害些?”
这和尚说话不伦不类,连如来都被尊称为爷爷了,好在他虽然贬低道教,可是对道教至尊老聃还是不敢太过无礼,所以也冠以爷爷的尊称。
一浊道人听得啼笑皆非,那时佛教和道教的神仙还没有被那么多话本小说混淆到一块儿,在道教神话中,根本没有诸佛菩萨,在佛经中同样没有三清至尊这些神仙,你叫他如何比较。
一浊道人吱吱唔唔回答不出,怀义和尚得意洋洋道:“看你模样,是承认如来爷爷比老君爷爷厉害了?”
这时街上围过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浊道人情知争执下去,最后还是自己丢人,实在不想再与这等浑人计较,服个软,让他走人也就是了,于是把牙一咬,道:“想来,如大师所说,如来是比老君的法力更厉害些吧。”
怀义和尚哈哈大笑,说道:“既然如来爷爷比老君爷爷厉害,你还拜什么天尊,不如就入我佛家,礼拜佛祖吧。”
“啊?”
一浊道人大惊道:“这如何使得?佛是佛,道是道,贫道是道家弟子,怎能皈依佛门?”
怀义和尚把大手一摆,说道:“什么佛家道家,既然老君爷爷不及如来爷爷,那就请如来爷爷坐第一把金交椅,老君爷爷坐第二把金交椅,佛道一家,皆大欢喜!本大师今儿就收你做个弟子,来人,给我的徒弟剃度!”
当下就抢出几个和尚来,架住一浊道人,抢了他的七星宝剑,摘了他的五岳道冠,扒了他的绛黄法袍,当街摁在地上,他们居然连剃度的家活什儿都带得齐全,当下就有人拿过剃刀,怀义大和尚亲手执刀,当街为一浊道长剃度起来。
不一会儿,一派仙风道骨的一浊道人就变成了一个头顶光光的老……沙弥。因为他刚刚入门,头上连戒疤都没烧,自然只是个沙弥。
这一幕,不只把路旁行人看个目瞪口呆,便是那出殡的队伍也看得张口结舌。雪莲姑娘到底还小,眼看着方才脚踏七星步,手舞七星剑的一浊道人,片刻功夫就成了一个光头和尚,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时道路两旁,早已不知有多少人在窃笑,怀义和尚又叫人取来僧袍一件,给一浊道人换上,一个和尚便新鲜出笼了。这时一浊道人那两个小徒弟也被人摁倒在地,七手八脚地剃光了头发,成了两个货真价实的小沙弥。
怀义和尚看看他们,满意地道:“嗯,这样看着就顺眼多了。你们继续做法事吧,莫耽搁了亡者入土的时间,弘一、弘六,你们两个跟着他们,等他们办完了法事,就领他们回白马寺见我,从此他们就是咱白马寺的人啦。哈哈哈哈……”
大笑声中,怀义和尚飞身跃上骏马,一打马鞭,就从那送葬的队伍中间招摇而过。
弘一弘六两个青袍和尚抱着双臂往一浊道……一浊和尚面前一站,歪眉吊眼地道:“走啊,你倒是接着走啊,收了人家的钱,怎么也得给人家把丧事办好才是,半道摞挑子,那不是损了咱白马寺的名声么?”
一浊道长欲哭无泪,他自幼出家,做了一辈子道士,如今莫名其妙变了和尚,只好羞愧地挥起七星宝剑,继续做法事。
弘一和尚道:“嗳我说,你怎么还鼓捣七星剑呐,你现在是个和尚。”
一浊以袖掩面,悄悄对他说道:“惭愧,贫道……”
弘一打断他的话道:“师弟!咱们师兄弟,现在共有十五人,你刚入门,就排十六,咱们都是弘字辈的,你是弘十六,得叫我们师兄。”
一浊道长垂下头,眼含热泪,抽抽答答地道:“师兄,贫……僧,不会念佛家的往生咒啊!”
弘一揉了揉鼻子,问旁边那和尚:“弘六,你会么?”
弘六道:“屁,我哪会呀。”
统一挥手道:“行了行了,你会啥就做啥,继续,赶紧做完法事,跟着我们去见师傅。”
一浊道人无奈,只得继续做起了法事。
只见一个光头和尚,穿着一袭灰色的僧袍,脚踏七星步,手舞七星剑,口中念念有词:“三清三境慈悲主,道经师宝大天尊,祥光初照下罗丰,接引亡者登道岸。云驭已降,鹤驾来临,法会大开,八卦高悬呐……”
在路人一片惊愕的目光中,几个和尚念着道家的度亡经咒,引着出殡队伍沿着建春大街向建春门方向走去……
※※※※※※※※※※※※※※※※※※
路边有些百姓还不知道那大和尚身份,免不了啧啧称奇,探问究竟。有人就道:“那大和尚是谁?怎地这般霸道!看他徒弟众多,个个都不似好路数,那老道怕吃亏,忍也就忍了,可这出殡的人家可是杨郎中家啊,怎么也忍气吞声了?”
“嘿!你还真是孤陋寡闻呐!你没听见那老道称呼那大和尚为怀义大师?你没听那大和尚说他来自白马寺?你说他是什么来头,嘿嘿!”
“啊呀!莫非……那和尚就是薛怀义?”
“嘘!人家的名字也是你能叫的?那是何等人物,就连天后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尊一声薛师,不要说杨郎中已经死了,就算杨郎中还活着,也不敢在这位爷面前指手划脚啊。”
众人言语之间,便把这位的白马寺主持的事迹透露了出来。
原来,这位俗家姓薛,法号怀义的大和尚本名叫冯小宝,原是洛阳街头一个耍枪棒卖药的江湖汉,因为体魄强健,容貌英俊,后来因缘际会,成了武则天的面首。
武则天得了冯小宝这样年轻强壮的男人,心中大为可意,可他一个壮年男子,出入宫闱必然惹人非议,李唐宗室不是好道就是好佛,佛道两家的高僧真人出入宫闱乃是寻常事,武则天就灵机一动,让他剃发出家了。
武则天一道旨意,就让洛阳白马寺主持把位子让给了冯小宝。武则天本人是极重视门第的,她武家本就是关陇贵族,因为爱极了冯小宝,又怕他出身卑贱,叫人鄙视,所以又想了个法儿,给他改名薛怀义,让他七拐八绕地和女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挂上钩,成了薛家的人,薛绍也要尊称他一声叔父。
这薛怀义给武后效力,可不仅仅是在床榻之上,他还当真是做过几件大事的。其中一件就是修“明堂”。
“明堂”是儒家经典所记载的天子布正之所,修建明堂对武则天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建筑那么简单,其中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而这件庞大的工程,就是由薛怀义设计、监造的。当然,具体的设计自然有专门的匠人,可是薛怀义虽不学无术,腹中却有许多奇思妙想。
这座“明堂”被他建造的恢宏壮丽、气势不凡,足足有三十层楼高,成为中原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组宫殿建筑。这么庞大的建筑,薛怀义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这还不算,他还在明堂后面,建了一座更高的“天堂”。
这“天堂”有多大、多高呢?“天堂”共五层,建到第三层时,就已凌驾于“明堂”之上,“天堂”中有一尊大佛,是依照武则天的容貌建造的,这尊大佛一个小手指上就能站好几十个人。
许多读者或许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部电影中已经见识过这尊大佛的神采。而这尊大佛,就放在“天堂”之中,“天堂”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
近来,薛怀义更是威风,因为年初的时候,武则天任命他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突厥。薛怀义只是个卖药的,他手下那些将领可不是吃素的,突厥人听说唐军来势汹汹,便避而不战。
薛怀义是真想跟突厥人打一场,结果在草原上晃悠了几个月,也没找着敌人的踪影,只好“凯旋”而归。武则天因为这桩功劳,又给他加封了一个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他的气焰便更加嚣张。
只是或许是因为武后近来国务繁忙,很长时间没有召他进宫侍寝了,冯小宝别的事都敢做,唯独不敢给武则天“戴绿帽子”,他一个精壮男人,无所事事,还能做什么?只好把自己旧日相熟的一班泼皮都召到白马寺削发为僧,每日里酒肉不断。
他自己做了和尚,就看不得别人长头发,平常人他也没办法,总不能把洛阳百万民众都剃成秃子吧,所以就拿道人出气。
当然,薛怀义此举也另有深意,他看似粗鲁,其实也是个极聪明的人,知道道家与李唐宗室密切相关,是保李唐的,而武后想革李唐之命,因此需要扬佛抑道,他这么做,也是用他的法子给武则天造势。
因此上,自打他回了洛阳,每日里鲜衣怒马,驰骋街头,只要看见道士,一定抓来剃度做和尚,这个消息已经渐渐传开,那弘首观观主一浊道人业已有所耳闻,所以方才一看见他,就下意识地想躲起来,想不到还是遭了他的毒手。
杨帆和马桥随着看热闹的人群往坊里走,一路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有关薛怀义的奇闻佚事,杨帆可从没想过自己以后能跟这个大和尚有所交集,所以也没往心里去。他现在一心想要查的,只有那个苗神客的下落。


第四卷 招蜂引蝶 第八十五章 憔悴青袍人
秋雨绵绵。
常言道,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
秋天的雨,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感觉。
这场秋雨从早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到了午后仍不见停歇,秋意因此弥漫开来,天地间一片萧索。
归德坊内,一条泥泞的小道上,一个穿着淡青袍服,撑一把油纸伞的人,正在巷中踽踽独行。
归德坊位于洛阳城南,长夏门边。洛阳东南角及长夏门定鼎门等郭城地区的居民是比较少的,因为这里距离繁华的市中心太远,所以这里有大片空旷的树木丛林,虽然圈在城中,却从未经开发过,野趣盎然。
因之,这里也成为东都一道风景甚美的所在,一些喜静的文人墨客和部分仕途失意贪图房租便宜者,都会选择这一地区作为居住地。
撑伞人出了小巷,面前赫然出现一片静静的树林,树叶儿被雨浇得油亮油亮的,整片林子都充满了幽静的气氛,细雨仍在飘摇,林中隐隐现出一角红色的飞檐,踏着深青色的草地走过去,当露水完全打湿了脚面的时候,便会看到一座小楼。
小楼倚坡而建,林木环绕,十分幽雅。楼前没立“旗望”,只是挑着一只酒幡,在风雨中轻轻地飘摇着,此处竟是一处酒家。
撑着油纸伞的人没有停,径直向那酒家走去。
滴水檐下,他收了伞,现出容貌来。这人已经有五十出头了,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生出密密的皱纹,前浓而后淡的一双眉毛,略显瘦削的脸颊,微微带着些凄苦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受了这秋雨秋风的影响。
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叹了口气,便甩一甩伞上的雨水,推开竹篾编制的小门儿走进去。酒楼里很静,这时候连市中心闹市区走动的人都少了,更何况是这等幽静的所在。
雨中酒客几如断魂,那酒博士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只剩下一个老掌柜,坐在酒柜后面托着下巴打盹儿,客人推门进来,随之刮进一阵秋风,轻轻拂动了柜台上方悬着的一串酒牌菜牌。
酒牌菜牌都是竹制的,被风一吹,相互碰撞,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那老掌柜想是睡得熟了,竟然没有醒来。
客人也不叫他,只是四下一扫,就见酒店一角,临窗坐着一个人,那人见他进来,便向他招了招手。这位年逾五旬的客人便举步走了过去。
屋角那副座位窗外,就是一片旺盛的野草,虽是深秋,依旧长得茂盛茁壮。窗子支着,雨水浇在上面,发出“淋淋”的响声,然后再流到野草的茎叶上,偶尔有风吹进来,拂动着那位酒客的衣袂。
那位酒客头发上束着丝制的巾子,穿着一袭葛黄色的团领袍衫,颌下有一部稀疏的胡须,脸色微微有些发黄,但是看起来年纪并不大。葛黄袍子的年轻人起身向他见礼,笑问道:“可是尤兄?”
五旬老者微微颔首:“某正是尤浩洋!”
黄袍年轻人微微一笑,肃手道:“尤兄请上座。”
尤浩洋犹疑地瞟了他一眼,脱靴登榻,在案几后面跪坐下来,黄袍年轻人也撩袍坐好,抄起酒杯,右手举杯,左手托底,向他行了一个很客气的敬酒礼:“秋雨苦寒,尤兄请先饮一杯,祛一祛身上的寒气,咱们再慢慢谈。”
尤浩洋是被那个耳目人赵逾邀请来的,赵逾下了一番大力气,终于找到一个有可能知道苗神客下落的人,但是要想从这人口中问出苗神客下落却并不容易,尤浩洋只稍稍露了一点口风,索酬极高,赵逾便安排他与杨帆直接见面。
杨帆乔装改扮了一番,便与他约定了在此处会面。
尤浩洋其实官职不高,他只是一个邸吏,进奏院里的一个邸吏。
进奏院就相当于后世各省设置的驻京办事处,负责为省中大员做些上传下达的事情。能在京里设邸吏的,都是一方诸侯,他们设邸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上报辖内情况,而是为了方便他们随时了解京里的情形。
那时代交通不便,讯息不灵,地方大员们岂能坐等只与自己有关的消息经由朝廷方面传达过来,他们自然要安排一些情报人员在京里随时打听朝堂上的一举一动,这些人不但负责替地方大员打探朝中消息,也负责替他们联络京中权贵,交通感情。
因此,邸吏是个很肥的差使,地方大员们在别的地方都能省,却绝对不会在邸吏的资金方面小里小气,所以邸吏都是肥得流油,可是凡事皆有例外,尤浩洋这个邸吏,现在过的日子就比黄莲还苦。
因为尤浩洋好死不死的,乃是于阗都督府设立在京的进奏院邸吏。
于阗本是安西都护府下辖的一个军镇。
贞观二十年的时候,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向大唐请求和亲,李世民提出让他割让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为聘礼。乙毗射匮可汗阳奉阴违,表面答应,和亲后却不肯割让,大唐便动用军队强行接管了这些地方。
于阗都督府就是在那时设立的,贞观之后,因为政局动荡,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永徽元年,唐高宗李治罢四镇,安西都护府迁回西州。显庆二年,大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次年,四镇又恢复。
咸亨元年,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四镇再罢。调露元年,大唐安抚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反叛,又重置四镇。三年前,唐军被吐蕃打败,四镇再次失守。所以,于阗都督府设立在京的这些邸吏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他们是都督府设立在京的人员,不是朝廷直属的官员,俸禄的发放不在朝廷,可现在问题是,那些都督府也不知道是否有机会重设,谁还理会他们呢?这些邸吏就处于一个极尴尬的境地了。
一些家境还可以的小吏,暂时可以靠家里帮衬,像尤浩洋这种靠他养家的男人,经济来源失去,就有些苦不堪言了。要不然,他也不会赴今日之约。尤邸吏饮一杯酒,将杯轻轻放下,直视杨帆道:“老弟,闲话少叙,你想知道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苗神客!”
杨帆微微倾身,双眉扬起,直视尤邸吏道:“我只要知道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