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科技改变生活”,伴随着物美价廉的收音机走进千家万户。广播不仅改变了传统中上层人士获取信息的来源,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每天早上起床先拧开收音机,听听几则新闻,或者欣赏一段京剧选段,在广播的陪伴下开始一天的新生活。然后在吃早饭的时候,收听一下早七点的国内外重大新闻集萃,与世界同步,接着才是走进办公室拿起报纸。

而且广播具有报纸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随时随地。像黎元洪主动请辞这类的消息,中华广播可以二十四小时循环不间断播报,反正你可以选择不听,但旋转到某一频道铺天盖地都是这条消息。而这一点报纸就比不了,你总不能无限量地印制同一份报纸,然后拼命往读者手里塞吧?再比如现在是三更半夜,你能敲开每一户读者家的大门,然后请他阅读你的报纸么?

黎元洪也明白过来,快步抢到收音机旁边拧开旋钮,一阵嘈杂的电流声之后,播音员干净清脆的声音马上流淌了出来:“本台最新消息,中华民国副总统、参谋总长兼领湖北都督府都督黎元洪先生因为自身在张振武遇害一事中的过错,遭到参议院议员的提议弹劾,于今天深夜11时许通电全国,宣布辞去所有职务,并推荐原南京留守黄克强先生继任湖北都督和参谋总长职务。以下为黎副总统通电全文:……

“本台最新消息,在黎副总统宣布辞职下野之后,张伯烈、刘成禺等鄂省参议员以及湖北军、民、学、商各界分别发表通电,对黎副总统主动承认过错并引咎辞职的行为表示赞誉,同时对继任的黄克强都督表示热烈欢迎。以下是通电详细内容:……

“本台最新消息,黎副总统宣布辞职下野的消息传开以后,内阁孙、张、汤三位总长和川陕甘晋四省都督也先后发表通电,对黎副总统辞职表示遗憾,希望他在下野之后能够继续发挥‘首义元勋’、‘革命首督’的巨大影响力,为推进国家和平、民族福祉做出应用贡献。下面播报通电全文:……

“本台最新消息,在黎副总统主动引咎辞职之后,我台驻武昌记者蔡人仪、驻荆州记者吴天心、驻襄阳记者刘再复等随机采访了各地民众,闻听消息后民众表示情绪稳定,纷纷黎副总统下野对自己生活和湖北局势影响不大。以下是详细报道:……

“本台最新消息,在黎副总统宣布下野不久,正在荆门与湖北第一混成旅鏖战的鄂军第七镇统制唐牺支,宣布向襄阳军政分府投诚——”

听到此处,黎元洪再也按捺不住,一把抓过收音机狠狠掼在地上,收音机顿时摔得七零八落。黎元洪犹自觉得恨意未消,又狠狠踹上几脚,才喘息着说道:“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孙百熙搞的鬼,因为他想霸占湖北!他以为黎某真的是任人摆弄、任人宰割的泥菩萨?老夫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不是!瑟僧,你马上代我拟一封电文,发给鄂军所有标统以上将领,就说老夫即日将率八镇精兵西上与川军决一死战,好好给孙百熙一点颜色瞧瞧!”

“大人,现在第七、第八镇已经全都易帜,鄂军只剩下六个镇了。”饶汉祥小意地提醒道。

“嗯……?”黎元洪一愣,旋即怒气更甚:“只剩六个镇又怎么样?照样能把川东打得屁滚尿流!”

“可是大人,襄阳军政分府如今拥有一师又一旅的精兵,我们至少要在周边驻防两个镇兵力,才能拱卫武昌府的安全吧?对了,大人辞职的谣言一旦传出,湖北各地必然动荡不安,如果袁项城、孙百熙、黄克强等人此时乘机四处煽风点火、招降纳叛,岂不是要全省大乱?所以我们还应该留足兵力镇守全省各地吧?”饶汉祥又好心好意提醒道。

“那、那又怎样?老夫少年从军,久经战阵,哪怕只率两镇精兵,照样能纵横天下!”说着黎元洪斜觑饶汉祥一样,“瑟僧,老夫让你代拟一封电文,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沮丧军心,究竟有何用意?难道汝视我剑不利乎?”

饶汉祥自然不敢像袁绍那样犟嘴,说“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之类的狠话,当下赶紧解释道:“在下岂敢沮丧军心?只是职责所在,所以斗胆向大人陈清利害。而且眼下谣言四起,形势对大人颇为不利,必然会导致军心动摇。若是倾尽全省之兵西上,战事稍有不利,只怕后果不堪设想。依在下愚见,妄动刀兵恐非计之善者!”

黎元洪道:“那该如何?难道是要查封华熙面粉厂、华熙银行湖北支行等孙氏企业,没收孙家在汉冶萍公司的股份?虽然孙百熙的那个洋太太已经加入中国国籍,但她毕竟是美国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国际纠纷,只怕后果更加严重吧?”

对于洋人这条红线,黎元洪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饶汉祥道:“在下听说最近孙逸仙邀请大人与黄克强联袂北上,到北京与袁项城、孙百熙等就当前国家大政方针举行会晤。眼下孙逸仙已经抵达天津,不如大人亲自北上面见孙逸仙、袁项城,请他们出面主持公道?”

第三七三章高车大马满长安(一)

促成孙中山此次北上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与当前的政治局势以及孙中山对国家发展的个人认识有关。

当前的政治局势就是唐绍仪内阁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接下来该怎么办?以宋教仁为代表的同盟会狂飙突进,提出以后内阁应该为纯粹政党内阁。共和党则针锋相对,提出以后内阁必须继续采取眼下的混合政党内阁制。另一大党新中国党虽然目前意向不明,但参议院分裂已经粗见端倪。

共和党是当前参议院第一大党,同盟会则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任何一方都有阻止议案通过的能力。如果两者在参议院内分裂对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后无论由谁组阁,提出的内阁人员名单都无法在参议院内获得通过。而现在中国又是实行责任内阁制,一旦现在的唐绍仪内阁倒台,新内阁名单又无法通过,国家将长期陷入无政府状态。

更要命的是,同盟会很明显带有南方革命党色彩,共和党则带有华中、华北的保守党色彩。两党的政见之争,很容易就演变为南北方的地域之争、权力之争。

对于袁世凯来说,他刚刚坐上临时大总统宝座不久,国家内则财力枯竭、外有列强逼迫,形势岌岌可危,可要想有所改变,必须先统一全国;而他渐次统一各省的计划此时才刚刚起步,对全国局势掌控还很薄弱,问题绝非一时所能解决。无论出于私心还是公心,袁世凯都不希望国家现在乱起来。

袁世凯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体制是美国的总统制,即不设内阁总理,各部总长直接对总统负责。可是有同盟会作梗。他的理想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责任内阁制上动动手脚,至少不能是同盟会希望的纯粹政党内阁。他自忖说服不了油盐不进的宋教仁,只好把游说的目标定在对同盟会有巨大影响力却又没有多少节操的孙中山身上。所以他极力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而孙中山呢?他在革命成功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经济学家,觉得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因为清廷退位而得以实现,现在最要紧的问题就是实行经济革命,解决民生问题。眼下国弱民穷、外患不断,形势有如一团乱麻,任谁执政都会手足无措。如果妄图仅以政治手段加以处理。只会越弄越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这个半吊子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实业,从根本上解决国弱民穷的问题,使得民生充裕、国家富强,然后政治问题才能解决。说白了,这就是马教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扭曲表达。

可是眼下南北冲突、党争冲突。国内动荡不安,哪有适合实业发展的大环境?当他接到袁世凯邀请北上共商国是的电报时,孙中山觉得机会来了!

此外还有两个小原因,一是北京各政党已经到了分化联合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同盟会,已经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党派谈好条件,准备举行合并仪式。改组成后世鼎鼎大名的国民党。在这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刻,作为同盟会大佬,孙中山自然不能缺席。

至于第二个原因,就是孙中山寂寞了。在所谓的“民初五巨头”中,袁世凯是临时大总统,黎元洪是副总统,孙元起是教育总长,黄兴刚刚从南京留守的职位上退下来,唯有他孙中山是孤魂野鬼,从临时大总统职位上退下来的这半年多时间里。只担任挂名领空饷的全国铁路督办,除了在南方各大城市里发表几次演讲、接受几次采访,几乎在政坛上消失。如果再不到政治中心刷刷存在感,他就要被边缘化了。

但对于举行五巨头会议,各方反应也不尽相同。袁世凯与孙中山是一唱一和、一酬一答。显得异常热心。孙元起本人就在北京,对调和南北、避免冲突、发展实业的会议主旨颇为赞同,但对袁世凯的诚意却大为怀疑,对他的手段也怀有戒心。黎元洪身在武昌,对举行会议是乐观其成、乐见其效,但要他离开湖北参加会议,那就只有敬谢不敏了!反对最激烈的,反倒是黄兴。

黄兴反对参会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在担任南京留守的时候,曾有刺客数次要对他下手,幸好都被他多了过去。他怀疑这是袁世凯派来的杀手。因为袁世凯非常崇尚实力,认为孙中山这种空头理论家对他危害不大,难以对付的是自己这种实干派,所以迫切想要除去自己。只可惜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一勾当就是袁世凯干的。而且当时黄兴正在南京大刀阔斧地裁撤冗余军队,也有可能是那些被裁撤的军官士兵心怀不满,派人打黑枪来发泄怒气。

虽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这却让黄兴提高了警惕。随后又爆发了张振武案,不由得让黄兴心惊肉跳:若是之前自己运气不好,会不会像张振武一样惨遭横死?故而他对袁世凯以及同盟会与袁世凯的合作政策都更加怀疑。在卸任南京留守之后便浪迹上海,既不南下与其他革命党人会晤,也不愿北上参加孙、袁二人召集的“五巨头会议”。

但孙中山可不管黄兴是否愿意,就像某个小品里说的:反正你愿意我也来了,不愿意我也来了,愿意不愿意我都带着诚意扑面而来!径自带着家眷、亲信等十多人乘船北上,在参议院提出弹劾案的当天抵达了天津塘沽码头。

在孙中山北上消息发出之后,袁世凯摸准了孙中山喜欢被关注的脉门,命令以欢迎元首的礼遇进行隆重欢迎,还派国务院内务总长赵秉钧、大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到码头恭候。孙中山看到如此阵仗果然心花怒放,面对记者说话时也开始大放厥词:“孙某北上之前,有不少人前来劝阻,认为袁大总统不大可靠,既然之前敢杀张春山,之后就敢杀孙逸仙,此次北上有百害而无一益。孙某却不以为然,袁大总统是国之柱石,怎么可能不可靠呢?所以我要亲自北上,试一试我的眼光。

“事实证明,孙某的眼光还是很准的!虽然现在孙某还没有见到袁大总统,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他的拳拳诚意,觉得他绝无不忠于民国之心。所以我等国民也要将心比心,万不可对袁大总统心存猜忌、妄言攻讦,破坏国家团结大局,让袁大总统良善之意收到伤害。只要我全国民众团结一心,我中华民国的前途将有无穷之希望!”

话音刚落,马上有记者提问道:“请问孙先生,您对张振武遇害案怎么看?”

孙中山答道:“张春山遇害一案究其根源,是黎副总统以湖北安危大局为念,不得已而妄杀首义功臣;袁大总统以国家南北团结为念,不得已而签署执行法令。二人虽然都有过错,但本意都是极好的,可谓瑕不掩瑜。而且现在逝者已矣,纵使严厉查办所有相关人员,也不能让死者复生,又何必激化矛盾?依孙某之见,不如大力表彰张振武的功勋以为和解,免得小题大做,贻误要政。”

接着另一个记者提问道:“孙先生,有消息称,您此次北上主要目的之一是出席同盟会改组仪式,并担任理事长一职。众所周知,同盟会一直主张实行纯粹政党内阁,其实就是宋遁初总长想做内阁总理。如今同盟会改组,将一跃成为内阁第一大党,宋遁初总长就任内阁总理指日可待。近日报纸有传言说,宋遁初总长有意推举你就任大总统,请问是不是这样?”

孙中山面色稍变,但依然含笑答道:“孙某此次北上与袁大总统、黎副总统、百熙总长、克强先生等贤达会商,提出的议题主要是尊重参议院、南北不可分离、大局急求统一、迅速发展实业等。至于参加同盟会改组仪式,不过是顺便之举。

“孙某自退职以来,倾力于建造十万英里铁路,希望为商业繁荣、国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绝不愿身居政界,惟愿做自由国民,又怎么会觊觎大总统之位呢?报界以讹传讹,误人不浅!看来孙某此次会晤又多出一个议题,那就是要加强媒体监管、造成健全政论。”

马上又有记者问道:“孙先生,前几日黄克强先生刚在上海发表声明,表示将不参加此次会谈;驻镇武昌的黎副总统虽然对此次会谈颇为嘉许,但也没有北上的迹象。请问此次五人会谈,会不会最后只有三人参加?”

孙中山点点头:“你说的这两条消息我也有所耳闻,不过克强和宋卿都是缔造民国的伟人,在国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此次会晤不能不来;他们又都是心忧天下、爱国爱民的忠义之士,此次会晤关系到民国未来,他们不会不来。所以,他们一定会来的。”

顿了顿,又用力挥了挥手再次强调道:“是的,他们一定都会来的!”

第三七三章高车大马满长安(二)

孙中山的大嘴巴,记者们早已司空见惯,自然没有多少人真去相信。但令记者大跌眼镜的是,不知是孙中山使用了大召唤术、大预言术之类的禁咒法术,还是黎元洪突然良心发现,第二天一大早黎元洪就高调宣布将即日北上,与袁大总统、中山先生等共商国是。

直到大家拧开收音机、打开报纸,才算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黎元洪在玩假辞职的时候被人摆了一道,弄得下不了台,这才急吼吼地宣布北上,企图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听说黎元洪要北上,袁世凯顿时大喜过望。

说到底,袁世凯对手握八镇精兵(现在只有六镇了)、身居九省通衢的黎元洪还是颇为猜忌的,始终不放心把这个“革命伟人”放在湖北都督的位子上。他不是没想过把黎元洪调到北京加以架空,但一时半会儿总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若是用武力手段来个霸王请客,又怕惹得舆论哗然,天下人为之寒心。而且黎元洪对于湖北这块地盘看得比性命还重,轻易不肯挪窝儿。一来二去,就拖延到了今日。

现在黎元洪宣布即日北上,袁世凯马上发表通电表示十二万分的欢迎:“予翘望副总统之来久矣!今日副总统惠然肯来,世凯不胜欣慰,今谨代表全国四万万同胞,对副总统莅临京师表示无任欢迎,并扫榻以待。世凯识能浅薄,忝受国民委托,深望副总统有以教我,以固国基,以匡不逮!”

换成文艺青年的话说就是: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但在暗地里,袁世凯已经命人把慈禧软禁光绪的瀛台打扫干净。准备作为黎元洪来京后的长期住所。

孙中山听说黎元洪要北上,立马摆出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得意地对身边的亲信居正说道:“宽生,怎么样?我说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