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战争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瘸烦稣蟮亍5搅蔽迨郑寰路迳蕉嗟谝弧⒌诙阶诶荩韵群蟊蝗站フ肌
日军右翼听到东边炮声,也立即从佳龙里村出发,向清军牛歇里山阵地,即左翼第一壁垒进逼。武田秀山支队在日军左翼炮火的支援下,发起了猛攻。江自康部奋勇抵抗,成欢西南山顶阵地、即左翼第二壁垒也发炮轰敌。此时,“硝烟弛漫,喊杀声与枪炮声相和,震天撼地,疑山岳为之崩裂”。注2但敌我众寡悬殊,日军炮火又猛,清军左翼两座壁垒亦被敌先后攻占。
大岛义昌指挥的日军总队既攻下了清军右翼第一、第二两处壁垒,其武田秀山支队又攻下了清军左翼第一、第二两处壁垒,清军便只剩下右翼第三、第四两处壁垒了。于是,日军便左右夹攻,对清军阵地采取钳形攻势。清军尽管誓死拚战,“莫不以一当十”,坚持不屈,但伤亡很重,“死伤积野,血流成渠。而敌愈聚愈众,布满山谷。我军四面受敌,犹复决命争首,抢占山头,轰击不辍”。聂士成“时驰骤枪林雨弹中,往来策应,见军火垂尽,不得已率众溃围而出”。注3七点半钟,日军终于攻进了清军的最后两处壁垒。聂士成率军突围后,向南退至天安,与叶志超会合。他请叶志超先率部驰往公州,自为断后,并一路招集残卒。当晚,聂军宿于广亭里。七月三十日,聂士成行近公州城北的锦江时,见叶志超又由公州渡江北退。叶对聂说:“公州不可守,不如绕道至平壤,会合大军,再图进取”。遂率所部先行。聂驻队半日,收集余众,随叶之后面行。清军绕道朝鲜东海岸,渡汉江和大同江,行程两千余里。
叶志超于八月二十一日,聂士成于八月二十八日,先后抵达平壤,与左宝贵、马玉崑、丰升阿、卫汝贵诸军会合。在行军途中,对于行动不便的受伤士兵,“均给资留医治,派员照料,并照会韩官一体保护”。此次长途行军,正值酷暑季节,跋涉道途,人困马乏,沿途多亏朝鲜群众“献蔬菜、柴草,代汲饮”,“让庐舍,供栖止”注4,才得以顺利到达平壤,从而基本上保存了这支军队的实力。
日军既攻陷成欢之后,当即分兵两路:大岛义昌率领第十一联队,顺南北驿道向天安前进;武田秀山率第二十一联队,沿东西驿道直趋牙山。大岛估计牙山为清军长期驻扎之地,成欢败后必全部集中于此,进行殊死战斗。二十九日午后四时,武田支队到达牙山后,发现已无清军踪影,便当即在此露营。武田判断,牙山既为清军入朝后的长期据点,尚留有大量军械、弹药、粮食等物资,清军有可能隐蔽在附近,准备在夜间偷袭,便下令警戒。果然,清军趁夜袭击日营,因日军已有准备,夜袭未能奏效,受挫而退。清军遗弃的大炮八门注5、大米五百包、军旗及大量弹药,全部为日军所得,于三十日作为战利品从白石浦运往仁川。大岛义昌也于同日率总队抵牙山,与武田支队会合。三十一日,大岛混成旅团北归。八月五日,返回汉城。是日,大鸟圭介在汉城南郊扎凯旋门,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他本人亲自礼服乘舆迎接,并“迫韩兵鼓乐郊迎三十里”。注6大岛混成旅团整队经过凯旋门时,队前打出一面白旗,上写“成欢之战利品”和“清兵大败之证”两行大字,其后是装载缴获物资的大车,特别把一面三角黄龙旗置于显眼的地方,以夸耀日军的战功,并表示对中国的蔑视。
此战日军死三十七人,伤五十人,合计八十七人。注7其中包括军官六人,松崎直臣大尉等二人被击毙,桥本昌世少佐等四人受枪伤。清军伤亡一百余人注8,兵力损失较日军为大。如果再加上清军在牙山的伤亡,以及北撤途中饥疫而死者,损失当为二百余人。注9
成欢之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第一次陆战。这虽是一次规模很小的战役,但其影响却是很大的。日本政府认为日军的战胜,正是大鸟圭介高压外交手段所收到的实效。陆奥宗光说:“牙山战捷的结果,汉城附近已无中国军队的踪影,朝鲜政府完全在我帝国掌握之中等喜讯,立时传遍全国;即欧美列强在今日中日之间已经实行交战,也无轻易置喙干涉的余地,唯有暂时立于旁观地位。故从前那些应否以强硬手段迫使朝鲜改革;以及高谈我军先攻中国军队的得失等议论;已被全国城乡到处飘扬的太阳旗和庆祝帝国胜利的沸腾的欢呼声所淹没;那些人也都抛开了愁绪;不再忧心忡忡了。”注10从此,日本完全切断了中国到达朝鲜西海岸的航道,日军便可以专力北顾,为后来发动平壤战役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此为“开战后第一冲突之胜败,关系尔后两军志气者极大”。注11因此,可以说成欢之战的结果,预示了清军平壤战役的失败。
注释:
注1《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26页。
注2 《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26、27页。
注3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10页。
注4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9、10、11页。
注5 据日方记载:“清兵临撤时,拆去大炮重要部件,或用铁钉钉死,欲使其不再能够使用。”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32页。
注6 许寅辉;《客韩笔记》第11页。
注7 《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3O一3l页。
注8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10页。
注9 关于成欢战役清军损失数字,历来无精确的统计。日方材料说清军死伤“共五
百人”(《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31页),显然过分夸大。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即改称“清兵死者凡百人”(该书第3卷,第138页),但未提受伤数字。叶志超在北撤途中,先于8月15日致函左宝贵等称“我兵共伤(亡)二百余”,又于17日致电李鸿章称。伤亡勇丁数百名”。可见,伤亡数字一时尚难落实。等到达平壤后,他在24日致电李鸿章仍称“伤亡仅二百余名”。(见《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418、1427、1471),第17卷,第18、20页;第18卷,第9页)这个数字是大致可信的。
注10 陆奥宗光:《蹇录》中译本,第70页。
注11 誉田甚八:《日清战史讲授录》附录,第14页。
第三节 中日正式宣战
日本海军在丰岛袭击中国军舰后,清政府并未立即作出反应,其原因有三:其一,认为日本海军击沉英国海船,上挂英旗,又未宣战,系违犯国际公法,英国必不答应;其二,日本陆军在汉城围宫拘王,狂悖已极,各国当动公愤;其三,英国正在联络俄、法、德、意各国合力令日本退兵,日本不敢下从。一句话,主要还是想看列强的态度如何。
七月二十五,即丰岛海战发生的当天,英国公使欧格讷到总理衙门说:“前劝日本退兵和商一节,日本非但不听,且说话更紧,我政府甚为不悦,已电日本。”又称:“现在英、饿之外,又约德、法、义三国同办此事,合力逼着日本讲理,谅亦不敢不从。此时说话,总在日本一边用力。我今日即发电我政府,加力摧著日本。并往西山请德国钦差回京。令各电各政府同向日本政府说去。此是好机会,难得五国同心帮助贵国。”注1
二十六日下午,总理衙门接李鸿章电,谓:“二十一日,日本兵围韩宫,拘韩王。”奕劻等即派章京舒文、俞铨颖二人至英国公使馆,告以:“日本如此举动,无理已极,本衙门即以开衅失和论布告各国。缘欧大人久有调处之意,故各堂特令我们专来相告。”欧格讷答称:“尚未闻有拘韩王之说,似与北洋大臣所报情形较轻。中国若即照会各国,未免可惜。我意可稍缓数日,即此数日内,中国亦可妥速布置。我今日尚与各国大臣商量,拟请华兵退至平壤,日本兵退至釜山。日本如不听话,各国均不能答应。”注2
二十七日,本来是要宣战和布告各国的。军机处已经拟好了请旨宣战的奏片,但在是日的枢廷会议上,奕劻因听信了欧格讷的话,认为情况并不象所传那样严重。同时,又见李鸿章发来的电报,谓龚照瑷从英国外交部得到消息:“倭横劲稍松,前(五日)‘五日内运兵以杀倭论’一语已自收回。”注3判断情况稍有缓和,五国联合勒令日本撤兵有望。当天,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欧使问答云:‘将合五国勒令撤兵,倭撤至'仁'至'釜',中撤至平壤,此数日勿宣布,失此机会可惜。’其言确凿可凭。”注4于是,暂时按下宣战一事,仅由总理衙门发绐李鸿章一封征询布告各国意见的电报:“汪使应否即撒,抑俟布告各国之后?希电复。至布告各国照会,必应及时办理,本署现已拟稿。此事在我理直气壮,可以详细声叙。其应如何措词,以臻周密?希望尊见详电本署,公酌缮发。”注5
二十八日,李鸿章复电总理衙门,第一次明确表示与日本决裂的姿态:
“倭先开战,自应布告各国,俾众皆知衅非自我开。似宜将此案先后详细情节据实声叙,钧署拟稿必臻周妥。内属国一节,朝鲜与各国立约时均声明在先,各国虽未明认,实已默许,可否于文内轻笔带叙。斯我先派兵非无名,后来各国调停议结亦暗伏其根。汪使应撤回,倭驻京使及各口领事应讽令自去。”注6
对于李鸿章来说,此乃其态度之一大转变。其所以如此,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认为外交上中国居于有利地位。因为从七月二十五日以来,他接到的都是列强对日本态度趋于强硬的消息。二十五日,接总理衙门密电:“顷欧使来说:‘已接喀电,愿与英商,令倭退兵再议。’欧并言:‘约德、法、义三国同办,均乐从。英外部责倭,未复,所索更甚,与前议不符。现合五国加力责之,俾从公论。”注7二十六日,喀西尼遣参赞巴福禄来告李鸿章:“已与欧商明:欧在京请署议;喀在津与鸿议。欧、喀皆奉国家训条,令商驻倭使告倭廷,限令退兵再议。德、法、义皆由国家公请,此亦如昔年土耳其攻某国,英、俄、法诸大国勒令退兵,不能不遵。”注8同一天,又接到龚照瑷的电报,谓英国外交副大臣秘告“倭横劲稍松”一事。龚又称:“驻英倭使莪启,俄廷最信任。金前面告各言,似属得力。”注9所谓“金前面告各言”,乃指龚照瑷二十二日电报所称:英廷向日本声言,日本“如必执己见,以后有开战事,倭国一肩担当。”注10所有这些,都使李鸿章感到国际形势对中国是极为有利的。恰在二十七日,又收到方伯谦关于日舰在丰岛袭击我舰及击沉英船高升号的报告。于是,他更加相信“英人必不答应”了。这是李鸿章对日态度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对北路赴援朝鲜的陆军寄于期望,并抱有很大信心。二十五日,盛军六营步队开抵义州。二十六日,马玉崑的毅军和卫汝贵的盛军已大半到达义州,并准备“稍养土气,即日前进”。注11左宝贵的奉军早在二十一日即从沈阳开拔,丰升阿营队亦于二十六日分起开拔,估计很快皆可驰抵义州。李鸿章认为,有此四大军赴平壤,当可济事。从五天后李鸿章绐总理衙门的另一封电报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思想:
“派赴平壤卫汝贵、马玉崑、左宝贵各军,皆系鸿旧部,练习西洋新式枪炮多年。屡饬该统将等和衷商办。凡其力所能及者,当可无误机宜。若分调素不相习之大员前往统率,有损无益,转不足以维系军心。现平壤以北电线可通,鸿随时往复指示,尚能周详,似暂无须另派统帅。前檄饬姜桂题、程允和添募六营,向在毅军,可助马玉崑;卫汝成添募五营,向在盛军,可助卫汝贵。俟添兵到前敌时,仍可一气贯注。如各军均逼汉城,届时须与各国交涉,再随时请派大员前往督率联络,期有实济。”注12
在李鸿章看来,卫,马、左诸军都是他的旧部,“练习西洋新式枪炮多年”,皆有较强的战斗力,必可进逼汉城。这样,中国便可转居主动地位,再与列强交涉,促成和议。在此前一天,龚照瑷寄来一电转述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的建议:“今为中计,船难必胜,弗贪战,留守要害,多进陆兵,用洋将监督,必能逐倭下海。先将中允退、倭不退先开战之说告各国。现倭焰盛,望中获一胜仗,日后公议,中益多。”注13其实,此说跟李鸿章的想法正是一致的。可见,李鸿章之主张与日本决裂,同主战派应有差别,他是在中日商谈与列强调停不成之后,才决定采用以战促和的策略。
李鸿章在复总理衙门的同时,者手进行备战。在短短的几天内,他主要抓了以下四件事:
第一,严催朝鲜北路进兵,“先进平壤以遏敌谋。连饬马玉崑和卫汝贵“先后进兵”,“以资进剿”。注14此时,盛军第一批六营已抵义州,第二批四营也到了东沟,第三批三营尚在大沽待发。当时,“因大沽至东沟一路已有倭轮游弋,商船无炮,深恐为其所乘”,李鸿章便令改驶营口,起旱赴义州。同时,命盛宜怀电告卫汝贵:“尾批三营已装海定、广济、镇东,今日出海”,“中堂深虑我后到(平壤),只能速行,已解相忧”。并转令马玉崑:“倭兵马步约一千人将到平壤,大同口若为彼得,不易得手。公能星夜南行,扼守大同江北,可期得手。”注15在李鸿章的严催下,清军终于先进平壤。这从战略上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禁止拍发密电,以防泄露军情。七月二十七门,李鸿章命盛宣怀先电总理衙门:“倭人狡谲,各口有人改装侦探,用洋人密码通电,大碍军情。若专禁倭电,仍可托名他国人传递。自应照公例禁止一切密报。”又将禁上密电的具体办法电示各电报局:
“奉傅相谕;倭兵已在牙山开仗,各局自六月二十五起,除中国一等三、四等有印官报及驻洋各钦差一等报,督办,总办有印公报,密码照发留底备查外,凡商报无论华洋文密推均不准收。明码各电应听电局派员细看,如有关涉军务者立即退还。至各国公使及总税务司、津税司有盖中国之密电,京总署、津督署特允收发者,请由两署加印饬局代收。各国来报,亦须奉两署特饬准收,仍送两署转交。此外密电,概不准收。如有违误,定惟局员、领班是问。此系军务,所关非浅,勿稍玩视。”注16
于是,七月二十八日以后,英、法、德等公使馆凡发密电,皆按此办法执行。这对日本间谍传递情报起了一定的防止作用。注17
第三,建议查究间谍。七月三十日,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自五月初至今,日派奸细二三十分赴各营各处侦探,并有改装薙发者。狡诈可恶!拟令出境,以杜诡谋。如再有影射奸探,即行查捕。是否,乞速核示。”注18总理衙门采纳了这个建议,行文全国督、抚、将军、大臣曰:
“本衙门查两国开战,虽有互保人民之条,而稽察奸宄,尤应严密。倭人狡诈,是其惯技,所有沿海沿江及内地各省倭人足迹能到之地,均应一体防缉,以重防务。此为公法所准。况倭系同文之国,须发睛准与华民相类,防范自应加严。除照会美国公使外,相应咨行贵督、抚、将军、大臣,饬属严密访查。如有日本奸细改装薙发,潜匿民居、客寓或庙寺等处,各该地方官立即查拿监禁看管。仍呈报本衙门以凭办理可也。”注19
此后,沿海各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