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研院天启皇帝的心里也放心不下,那里的研究越早取得大的突破,自己的想法才能越快的实施。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可是天启皇帝的心情可以用归心似箭来形容。南京的事情告一段落了,迎来的是大明朝的一个黄金时期,一个天启皇帝期盼已久的时期。
第六百零六章 徐光启和上海
天启皇帝回京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回到了京城,南京发生的事情自然也就传开了。不过没有人在意很多,毕竟距离太远了,反倒是没有了太大的影响。
到了十一月份,天启皇帝终于回到了北京,天气也变得寒冷了起来。随着第一场雪的降临,大明朝陷入了安静中。在皇宫中处理了很多的政务,一直忙到十二月份,天启皇帝才松了一口气。
这一天,天启皇帝带着人来到了火器厂,不过还是微服出巡的。早就接到了消息的徐光启早就等在这里了,身上披着大氅,虽然略带老态,可是徐光启整个人的精神还是非常的不错了。
看着天启皇帝从骄子上下来,徐光启来忙迎了上去,恭敬的行礼,道:“臣徐光启参见皇上!”并没有行跪拜礼,只是对着天启皇帝偮手为礼,这是天启皇帝给徐光启的特权。
笑着走到徐光启的面前,伸手把徐光启搀扶了起来,天启皇帝边走边道:“爱卿不必多礼,朕不过是微服出巡,就不要讲究这些虚礼了。”
“是,皇上!”徐光启知道天启皇帝的性子,便跟着天启皇帝向里面走。
“徐爱卿,最近武研院可有好东西问世?”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徐光启,对于这个问题,天启皇帝是最期盼的。
徐光启早就想好了,此时天启皇帝这样问,自然早就在徐光启的心里。思忖了片刻,便开口说道:“皇上说的蒸汽机研究,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无论是钢铁的质量,还是其他的制造工艺,全都没有达到标准。”
听到这个消息,天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失望,对于蒸汽机的作用,后世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蒸汽机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一个能够拉开距离的飞跃。
“皇上百炼钢虽然强度够了。可是数量上和生产上全都成了问题。无论是用来打造枪械,还是用来铸造铁炮,使用数量太过巨大了。臣觉得现在不是着急铸造蒸汽机的时候,现在要做的是提升钢铁的炼制水平。”徐光启小心翼翼的看着天启皇帝,这是武研院经过研究,最后得出来的结论。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无奈的笑了笑。自己还是有些急功近利了。这个时代不是后世啊!能够做到现在的水平,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徐爱卿,你接着说!”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徐光启,似乎并没有失落或者生气。
“皇上,现在炼铁才是关键!皇上给臣说过高炉的事情,臣便记在了心里。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研究。臣已经弄出了一套可行的办法。这个过程中,臣咨询了工部的官员,炼铁的老匠人,还有一些弗朗机人。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可行的,臣请皇上准许臣进行实验。”徐光启不知道天启皇帝会不会答应,因为这又是一笔钱。
天启皇帝在武研院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可以说要钱就给。海船的制造需要钱。武器厂生产火器要钱,武研院还是要钱。新建的国武监、国子监,全都是花钱的地方。这次这个炼铁的高炉,徐光启真的没有把握让天启皇帝答应下来。
皱着眉头想了想,天启皇帝看了一眼徐光启,沉声说道:“徐爱情,造船厂那边怎么样了?战舰到了什么进度了?”
“启禀皇上,首批四十艘战船到明白三月份应该能全部完成了。后面会早一些补给船和特殊水域作战的船。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皇上想要以四十艘战船组成一直舰队,恐怕要等到明年底了。”徐光启不知道天启皇帝是什么意思,以为天启皇帝不赞同自己的意见,脸上顿时有些黯然。
“那现在的舰队能作战吗?”天启皇帝看着徐光启,沉声说道。
用力的点了点头,真是自己负责的工程,徐光启自然是十分的清楚。道:“当然可以,不过不能下西洋!这支舰队是按照皇上要求,要有下西洋的能力,不过现在还不行。如果只是在大明的沿海作战。那是没有问题的。”
“你炼钢铁的事情尽快的操办起来吧!第一支舰队建造完成,朝廷会进行一次海战,朕会在那之后进行开海。钱财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朕会想办法,绝对不会短缺!”天启皇帝将徐光启的表情看在了眼里,心里有些感动,这是一位一心为国的大臣。
对于炼钢铁,天启皇帝自然不会反对,因为天启皇帝知道,炼钢铁才是重工业的基础。至于后世担忧的环境为问题,现在哪里顾得上,根本不再考虑的范畴以内。
“是,皇上!”徐光启顿时面露喜色,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一旦有了成批的铁,自己能做的事情便多了。
不过他也听到了天启皇帝想要开海的想法,便开口问道:“皇上,不知道皇上想要开海要怎么做?难道要重开市舶司吗?”
对于重开市舶司的事情,徐光启也听说了,可是对于这件事情,徐光启还是不置可否。
“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不用这样吞吞吐吐的!”天启皇帝原本就想征求一下徐光启的意见,现在见他有话要说,自然是要问清楚的。
“皇上,重开市舶司,臣觉得可行,却不是特别好的办法。毕竟以前也有市舶司,可是效果似乎并不好。臣一时间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容臣好好的想一想!”徐光启脸上带着凝重,这绝对是一件大事,丝毫不能马虎啊!
看着徐光启严肃的神情,天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道:“徐爱卿,朕不是那种枉为的人,事情还是有把握做起来做好。朕想现在一个城市成立新的市舶司,重新厘定海上贸易的赋税。在将一个城市经营好之后,便可以推而广之了!”
“皇上好主意,臣佩服!”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顿时眼睛一亮,的确是一个好主意。集中在一个城市,不但便于管理,一旦有什么闪失,也能把损失降到最小。想了想,徐光启再一次开口问道:“不知道皇上选定了哪个城市?”
天启皇帝面带揶揄的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徐爱情觉得上海怎么样?”
怎么也没想到天启皇帝会说出这样一个名字,原本以为天启皇帝会说泉州,那里一直都是海贸的发达之地。宋朝时候,泉州便是最大的贸易港口了。至于上海,徐光启也很熟悉,可以说非常的熟悉。
此时的上海与后世不同,不过是长江口的一个小县城,隶属于松江府。不过上海是徐光启的故乡,他长大的地方,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皇上,上海似乎不合适啊!那里太小了,只是一个县城,作为开海的第一个城市,似乎不妥啊!”徐光启想都没想,这句话便说了出来,他不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会选中上海。
“徐爱卿,不要着急反对,这可是朕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并不是因为那里是你的家乡,更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天启皇帝拍了拍徐光启的肩膀,笑着说道。
从后世而来,天启皇帝知道,大明最适合开海的地方就是上海。当年那一位为人选择在深圳,那是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的。如果单论经济优势,上海是无可替代的,不选上海选在哪里?
“朕看重的是上海的地理位置,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这个地理位置,那是多么的优越啊!可以通过长江沟通内地,又可以通过运河沟通南北,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吗?”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徐光启,他相信徐光启有这个眼光,只是还没有想到而已。
这下轮到徐光启愣住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徐光启忽然想起了这句话。自己是上海人,还真的就没想过那个小县城有多么的优越。听到天启皇帝这么一说,徐光启顿时思路大开。
见天启皇帝看着自己,徐光启恭敬的说道:“皇上圣明,思虑高远。从地理位置上,确实非常的合适。至于县城太小,臣相信只要开海的事情一旦铺开,那里就会变得很是繁华。”
“那是肯定的!在上海开阜,不会影响到地方士绅的利益。更不会牵扯到朝堂上势力的扯皮,开海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少一些不必要的掣肘。至于上海县城狭小,朕可以划出一块地,建立新的城市。朕相信只要上海开阜的消息传来,天下便会震动,无数的商贾便会蜂拥到上海。到时候钱财肯定是不缺的,朕光卖地便能让朝廷赚到半个国库!”天启皇帝笑的像一只狐狸,自己终于能过一把房地产的隐了。
上辈子总是听说房地产多么赚钱,这次自己搞一次,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的。上海现在还处于未开放的状态,开发起来省钱,这也是天启皇帝选择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百零七章 调整布局
听完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缓缓的点了点头,在上海开阜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大明建国以来,不是没有人试图投入海贸,可是那些走私集团的干涉,很难成功。在一个没有基础的地方开始,确实能够简单很多。如果为其他的地方树立一个榜样,那就是大势,大势所趋之下,反对的声音便会直接瓦解了。
“皇上,开阜事情重大,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徐光启既然想明白了,自然不会在反对。对于开海的好处,徐光启自然十分的清楚。
“这个自然,朕不会慌忙行事的!在开阜之前,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准备。”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容的说道:“徐爱卿,你觉得主持开阜,朝中哪位大臣合适?”
这个问题,徐光启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大事情,天启皇帝自然会小心的选择人选。不过在徐光启看来,朝中确实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想来想去,徐光启忽然觉得自己最合适。看到天启皇帝的笑容,回想着天启皇帝刚刚的话语,徐光启自然就明白了。
“皇上,开海之事事关重大,乃是彪炳千秋的大事情。臣生长在上海,对海外之事也十分的熟悉,另外也有一些洋人的朋友,臣当仁不让!”徐光启自然明白了,自然不会装糊涂,大声的说道。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满意的说道:“爱卿深明朕意,这件事情非爱卿莫属。”
徐光启在外为官多年,可是徐家还是在上海有门有户的人家。自从徐光启担任了内阁大学士,徐家更是一时无两,在上海可以说十分的有地位。更何况上海一派的官员,官职最高的就是徐光启,威信自然不低。
将事情说清楚了,天启皇帝又叮嘱了徐光启一些事情,便离开了火器厂。
自从离开火器厂之后。天启皇帝再也没有出过皇宫,在宫里准备过年。到了年底,虽然事情很多,大明却一切平稳。
国库又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年头,天启皇帝将军费等开支又交给了国库。国库没有银子,天启皇帝会从内库拨付,没有了内库直接干预的事情发生。
到了十二月。京城已经是天寒地冻了,大雪铺满了大地。北京城的城门口,一队士卒骑着马到来了,在这些人的面前,一个年轻坐在马上。一身鸳鸯战甲显得英武非凡,与其余的武将不同。这个人的皮肤是枣红色。
“将军,城门要关了,我们还是直接进城吧!”一个副将打马走到前面,恭敬的对这个将军说道。
这个人并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天启皇帝抽调回京的熊文灿!在辽东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熊文灿沉稳了很多,眼神也变得内敛了起来。不过此时熊文灿的额头上带着一丝忧虑。自己身为辽东督师,在辽东干的好好的,现在天启皇帝一道圣旨便将自己抽调了回来。
经历过以前那么多事,熊文灿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得罪了什么人。不过现在熊文灿是孙承宗一派的人,刁难少了很多,这一年半是他最开心的日子。辽东兵马日渐强壮,自己是满心的欢喜。
看了一眼说话的卢象升,熊文灿缓缓的点了点头。有皇上的这位师弟陪着自己进京,自己心里还是有些底的。两个人没有在说什么,直接打马进了京城。
“飞百,我们是直接进宫去见皇上,还是去孙大人的府上?”熊廷弼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卢象升。
无奈的看了一眼熊廷弼,卢象升还是有些无奈。这位熊大人还是不会做人。不过他早就已经习惯了,想了想,道:“熊大人,皇上急诏我们进京。想必是有大事情,自然要去皇宫交旨。如果不去皇宫,先去了孙大人的府邸,恐有结党营私之嫌啊!”
熊廷弼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心里却还是有些不甘心,他不知道天启皇帝找自己回来做什么,想到孙承宗那里去打探一下消息。不过既然卢象升这么说了,熊廷弼也只好点了点头。
两个人就算到了孙府,恐怕也见不到孙承宗,此时孙承宗正在皇宫里。在孙承宗的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原来的四川布政使,现在的四川巡抚朱燮元。
上一次奢崇明和安邦彦反叛,朱燮元展现出了非一般的才能,天启皇帝自然不会任其在四川发霉。虽然早就下了圣旨宣其进京,可是今天才刚刚到。
“朱爱卿,一路走来可顺利?”天启皇帝看着朱燮元,笑着问道。这位朱燮元也是一个能人,在明末也很有名声。在历史上,朱燮元一手评定了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乱。
“谢皇上关心,托皇上鸿福,臣一切顺利。”朱燮元和熊廷弼不同,他知道天启皇帝一定是对自己另有任用,而且肯定是另有重用。要知道自己在四川那个地方,还有什么地方比那里还差的?
天启皇帝还没有来的说什么,王承恩已经从外面走了进来,恭敬的向着天启皇帝行了一礼,道:“启奏皇上,辽东督师熊廷弼和副将卢象升在外面求见!”
一听到这个消息,天启皇帝顿时笑了起来,道:“真是巧,朕还在等消息,没想到这两个人已经到了!让他们进来,既然来了,那正好把事情说了。”
等到王承恩出去,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一边的陈洪,笑着吩咐道:“让御膳房备膳,朕和几位爱卿边吃边聊。”
时间不长,熊廷弼和卢象升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走了进来。虽然御膳房的饭食还没有准备好,可是桌子都已经摆好了。
按照座次坐好之后,天启皇帝笑着对熊廷弼是说道:“熊爱卿,辽东诸事可顺利?”
“回皇上,辽东现在没什么事情,兵强马壮,粮草也充足。现在就等着皇上的旨意,只要皇上的旨意一到,臣就带着人扫平建奴。”这是熊廷弼的理想,三句话也离不了。
笑着摆了摆手,天启皇帝很是高兴的道:“好,爱卿有魄力,勇于任事,不错。朕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到时候一定有爱卿的用武之地。”
接下来的酒宴很热闹,天启皇帝没有丝毫的架子,一边询问着辽东和四川的事情,一边热闹的谈论着。原本最喜欢喝酒的熊廷弼,因为心里七上八下的,还是没有喝多,其他几个人更不会了。
酒宴过后,天启皇帝看了一眼孙承宗,笑着说道:“先生,军机处是不是已经把旨意拟订了?”
“回皇上,早就准备好了,已经送到司礼监批红了!”孙承宗早有准备,笑着说道。
“陈洪,宣旨吧!”天启皇帝看了一眼手捧圣旨的陈洪,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道。
陈洪不敢怠慢,将圣旨展开,大声的念道:“兵部右侍郎、龙虎将军、辽东督师熊廷弼接旨!”
“臣熊廷弼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没想到第一个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