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诗经解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不能犹豫你的婚礼,一旦错过,悔之晚矣。
婚后的日子没有了恋爱时期的轰轰烈烈,但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爱情之酒变得醇厚起来。
有点点滴滴中所透露的无限的爱。早晨起床了,男子出门打猎,女子照理家务。猎罢归来,妻子则做好丰盛的饭菜,摆好美酒,举起酒杯,祝福两人“与子偕老”。有时丈夫外出了,自己在家却不停担心,丈夫的衣服是不是够穿的?会不会冻着?放心吧。妻子亲手缝制的每件衣服都会给丈夫带去浓浓的暖意。即使有再多的衣服,丈夫也会只钟情于那件带着妻子无尽爱意的衣服。
有离别之后无穷无尽的相思泪。在夕阳西下的傍晚,妻子倚靠在家门口,看着远处的牛羊缓缓回到圈里,看着欢闹了一天的鸡儿回到了窝里,愁肠百结,自己心爱的丈夫却远在天涯;在雷声隆隆的夜里,独守在家的妻子担惊受怕,孤枕难眠,冰冷的枕衾在妻子的泪水里湿透。与丈夫的离别让妻子无心打扮,因为在她的心里,“女为悦己者容”,她是为了心爱的丈夫去打扮。丈夫走了,还有什么心思去打扮呢?“自伯之东,首如飞蓬”,长久的离别,让习惯了甜蜜相偎的妻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婚后的生活就这么平淡而充实着,两人相敬如宾地厮守着,直到天荒地老。
他们是幸福的。他们幸运地找到了自己漫漫人生旅途中的挚爱自己的另一半。长久别离的痛苦只会让夫妻之间更加恩爱。
相比较她们,有些女子,她们遇人非淑,她们婚姻中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她们用自己悲泣的泪水在《诗经》中汇集成一类诗——弃妇诗。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氓》。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即她如何与“氓”恋爱、结婚终至被弃的全过程。前半部分女主人公的恋爱如其他人一样,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充满着所有爱的甜蜜。但结婚以后,她就如同掉进了地狱,“三岁食贫”,常年的贫苦她能忍受;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她也能够忍受。让她深受折磨的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在达到占有她的目的后,态度就变得粗暴、蛮横起来;更严重的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女子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冤屈,但却找不到倾诉之处,就连兄弟也不能理解她、同情她。在经历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和绝望之后,女主人公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终结了这段不幸的婚姻。诗歌细细展示了女主人公由幸福到痛苦、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赞美了她纯洁、善良、勤劳、既忠于爱情而又敢于同险恶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
然而,她毕竟成了一个被遗弃的妻子。在抗争的背后,等待她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白华》中的妻子同样遇到一个“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的丈夫;《谷风》中遇到一个喜新厌旧的丈夫;《晨风》遇到一个“忘我实多”的丈夫。
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出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原文】
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 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5)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茂盛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
⑤蕡(fén):果实很多很大的样子。
⑥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经典原意】
桃树枝叶繁茂,花朵灿烂鲜艳。姑娘就要出嫁了,要和顺地对待你的夫家。桃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挂满枝头。姑娘就要出嫁了,要和顺地对待你夫家。桃树枝叶繁茂,叶子茂密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全家人都要和顺吉祥。
【当代阐释】
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是一首简单质朴的婚嫁歌,描写了艳若桃花的新娘子,表现了对女子婚姻生活的祝福和憧憬,没有夸张铺垫,浓墨重彩,平平淡淡的笔触饱含强烈的深情。没有载歌载舞,没有豪华的嫁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最真诚的希望。
嫁到夫家去后,要做个贤惠孝顺的妻子,要为夫家多生子女,如同枝头那累累果实,子孙兴旺,还要勤俭持家,让整个家庭枝繁叶茂,家大业大。最后还要祝福全家都安安康康,和顺吉祥。
寥寥数语,透露出不尽的祝福。
新婚总要图个喜庆吉利,见面说些好话,这是规矩,起码的礼节。尽管之后的道路世事难料,但几句喜庆话儿却总是缺不的。
中国人没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但骨子里总免不了有些神神秘秘的谶纬思想。所以敬天敬地敬祖宗,除了表示内心的崇拜谦恭之外,总掺杂一些祈求,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神灵阴间祖宗的保佑眷顾,不论有没有作用。心里却始终如有地保留着这种期待。
很多时候这种期待纯粹是一种精神安慰。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三言两语的启迪,有可能让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重新燃烧起来,一两句贴心祝福的话有可能让一个本来庸庸碌碌的人转眼间精神百倍,充满自信。更何况在结婚这种人生重大关节点上,人们更加渴求得到别人的祝福。
在你这里,祝福仅仅就是几句话,但在别人那里,就有可能是一辈子的幸福。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祝福。
【相关阅读】
汉乐府《结发为夫妻》
【原文】
丰
子之丰兮(1),俟我乎巷兮(2),悔予不送兮(3)。
子之昌兮(4),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5)。
衣锦褧衣(6),裳锦褧裳。叔兮伯兮(7),驾予与行(8)。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9)。
【注释】
① 子:你。丰:丰满,标致。
② 俟(sì):等候。
③ 送:从行。
④ 昌:健壮。
⑤ 将:往,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⑥ 锦:锦衣。 褧(jiǒng):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衣:上衣。裳:下裳
⑦ 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⑧ 行:往。
⑨ 归:回。一说指女子出嫁。
【经典原意】
你绰约丰满,在巷口等我去成婚。真后悔我当时没跟你而去!
你的体魄魁伟健壮,在堂上等我去结亲。真后悔我当时没相随你而去!
身穿锦缎的衣裳,外披薄薄的纱罩。叔呀伯呀,驾车吧,我与你们同行。
外披薄薄的沙罩,身穿锦缎的衣裳。叔呀伯呀,驾车吧,我与你们一同回家。
【当代阐释】
事如流水不常驻
女子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对婚姻总比男子有更强烈的渴求。然而《丰》中的女主人公却不知为何,错失了一次与心爱男子共入洞房的机会,追悔莫及,呼天抢地,希望能重来一次。
从诗中可以看出,新郎魁梧健壮,相貌堂堂,已经在巷口等待女子去成亲,等待女子到家里去拜堂,但女子临阵退缩,逃脱未去。其中原因我们早已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女子是的的确确后悔了,悔的肠子都清了,恨不得时间倒流,也要让人把她带回去。但悔之晚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时间的脚步一旦迈出,就再也拉不回来。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统统随着时间流走。尽管都是你自己做的,你自己说的,你在当时有改变选择的机会,而一旦发生,就永不可能在修改。
所以,谨言慎行,明辨笃行,需要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都铭记在心。君子惕惕穆穆,终日不敢有所失。就是担心偶尔的错误有可能铸成终身的打错。千里之堤,尚且溃于蚁穴,我们能不警醒吗?
更何况婚姻大事,岂可儿戏。尽管我们不可能做到如圣人般“终日三省吾身”,不能做到如贤者般“智明而行无过矣”,但我们至少能做到在每件大事上提醒自己,一定要精思熟虑。一旦做出选择,下定决心。就要勇于承担后果。后悔愤懑,于事无补,倒不如静下心来,看看有无亡羊补牢可能。确实没有,那就放开胸怀,站起来接着走下去。至于《丰》中的女主人公,可以肯定是没有补阙的可能了。
【文化常识】
伯仲叔季: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伯”;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古人有名有字。据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周代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母”或“女”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女子字的全称。偶尔也可省略排行。
另外,古代月份常以“孟仲季”排序,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相关阅读】
杜甫《新婚别》
【原文】
车舝
间关车之舝兮(1),思娈季女逝兮(2)。匪饥匪渴,德音来括(3)。虽无好友,式燕且喜(4)。
依彼平林(5),有集维鷮(6)。辰彼硕女(7),令德来教(8)。式燕且誉,好尔无射(9)。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10)。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11)。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12)。析其柞薪,其叶湑兮(13)。鲜我觏尔(14),我心写兮(1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8)。四牡騑騑(17),六辔如琴(18)。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注释】
①间关:象声词,形容车轮转动的摩擦声。舝(xiá):车轮轴头上的铁键。
②思:发语词。娈:美貌。季女:少女。逝:往,嫁往。
③匪:非。德音:好消息。括:聚集,见面。
④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燕同“宴”。
⑤依:茂密。平林:平地上的树林。
⑥鷮(jiāo):野鸡。
⑦辰:时刻。这里指出嫁的时刻。硕女:长大了的女子。
⑧令德:好德行。
⑨射(yì):厌,厌恶。
⑩旨酒:好酒。庶几:勉强可以。
⑾与:赋予。女:汝,你。
⑿陟(zhì):登上。析:砍。柞(zuò):树名,栎树。
⒀湑;茂盛。
⒁鲜:善。觏:见到。
⒂写:同“泻”,宣泄。
⒃仰:仰望。止:语气助词,没实在意义。景行:大路,大道。
⒄ 騑騑(fēi):排列行走。
⒅辔(pèi):马缰绳。
【经典原意】
车轮声格格地响着,美貌的少女要出嫁了。不饿也不渴,只是盼望会面的好消息。虽然没有什么好友,宴饮时大家也要欢乐高兴。
那片茂密的平林,野鸡成群地聚集。女子长大要出嫁了,会以美德教我。宴饮相庆赞美她,毫无厌倦地永远爱你。
虽然没有美酒,聊饮几杯。虽然没有佳肴,愿你也能吃几口。虽无美德可以赋予你,但也可载歌载舞一回。
登上那高高的山岗,砍下柞木当作薪柴。砍下柞木当薪柴,树叶多么茂盛新鲜。非常有幸能遇见你,我忧愁全无心情舒畅。
仰望高山,行走在大路上。四匹马飞驰有节奏,六根缰绳缓急如琴弦和谐。见到了新妇,我心从此得到安慰。
【当代阐释】
留住女子的四德
结束了浪漫的恋爱时光,爱情也到了成熟的季节。收拾好嫁妆,带好车马,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迎来更加美好的时光。
新婚的车队在《车舝》中送来了新郎期盼的新娘。心情欢唱,夫妻两人相互庆贺,虽无美酒佳肴,却是情意浓浓,且歌且舞。
那美丽的新娘子到底有多美丽呢?长得如花似玉,没有描写;打扮的华丽明亮,没有描写。因为在新郎心中,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论语》中说:“德不孤,必有邻”。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才会有和顺的人际关系。新郎喜欢的便是一个贤惠善良,具有美德,能够让六辔摇动如琴弦般和谐的新娘子。所以诗里处处体现的新娘子的“令德”,而非貌美。
古代女子,终日隐身闺阁之内,修习“四德”之课,也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谓之品德贞顺;妇言谓之辞令娴美;妇容谓之仪态端庄;妇功谓之手艺灵巧。从内到外,言语到举动,一一为女子制定标准。
从鲁迅的小说里面,我们看到太多封建礼教吃人的故事。于是一批批仁人志士开始不断抨击这阻碍现代文明进程的黑暗律条,大有一棍子打死的期望。但历经气势汹汹的文革,直到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我们仍然看到诸如《孟子》“以德服人”这类口号,广泛地传播并被接受着。由此可见,封建的,并非都是吃人的。所谓封建,仅仅是个称谓,其中思想驳杂,良莠不齐。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家长制度以及“三从”等的确违背人性的思想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而然被抛弃掉,大浪淘沙剩下的,除了石子,还有那些闪闪发光的金子。
女子“四德”究竟是石子还是金子,仍有人在争论。不论结果如何,四德强调女人应当严守品性(其中自然包括孝顺贤惠等),讲究仪态,提倡动手劳作等等都应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毕竟,这不单单是女子的美德,更是人性的美德;不单单是某个时代的美德;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美德。
【国学故事】
东海孝妇: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孝顺的媳妇,名叫周青,奉养婆婆十分恭谨。婆婆说:“媳妇奉养我,太辛苦了!我已年老,何必吝惜剩下的年月,久累年轻人呢?”就上吊自杀了。然而她的女儿,从婆家回到娘家来后,上告到东海郡太守衙门说:“周青杀害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周青,严刑拷打,这位孝妇不堪忍受如此对待,承认了被诬陷所罗致的罪名。当时,有位名叫于公的人当狱吏,说:“这个妇人,奉养婆婆十多年。她的孝顺,名声传播四方,必定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他的意见,坚持要将周青处斩。于公再三劝阻无效,只好痛哭,流着眼泪离开官府。从此,东海郡三年大旱,滴雨不降。等到原太守被撤走,新太守上任后,问于公:“为什么这地方三年都没下雨?”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意思是:那位孝妇本来没有罪,不该判处死刑。前太守冤枉她,把她处死了,导致三年大旱。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位新任太守,立即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并在她的墓上,设立孝节牌坊,作为表彰。天上立刻下起雨来。这一年,郡内的庄稼大丰收。无论如何,孝总是天理所要推尊的。
【文化常识】
三从四德:古代封建傅社会,儒家礼教对妇女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称为“三从”。做女儿的时候要听从父亲的,做妻子的时候要听丈夫的,丈夫死后要听儿子的,进一步引申可以看出女儿、妻妇和母亲等身份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服从。这是外在的束缚。另外还有“四德”,上面已有介绍,主要是对女性内在的束缚。
【相关阅读】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原文】
绸缪
绸缪束薪(1),三星在天(2)。今夕何夕?见此良人(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