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套装全3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李世民眼圈又红了起来,抽泣道:“父亲,有件事情我一直瞒着您,怕伤了您的心。两天前,宋老生在霍邑将智云弟斩首了,并派人送来智云弟的首级。”

李渊听后,顿时泪流满面,哽咽道:“苦命的智云儿啊,都是为父害了你。这个该死的宋老生,不将你挫骨扬灰,难解我心头恨。二郎,你带我的将令,马上去召回大郎,明天就按你的计策,兵发霍邑。”

第二天,李世民命刘弘基、阿史那大柰任左右统军,率领五千精兵,沿小路潜行至霍邑近旁,悄悄埋伏在宋老生的鼻子底下。李世民观察到,霍邑城门守备不严,可能宋老生军觉得大雨滂沱,可以高枕无忧。李世民安排一批兵士穿上老百姓的服装,装作是上山砍柴的城中居民混入城内,约定他们听到三声炮响后开始动手,争取打开城门接应大军攻入城内。

李渊让温大雅给李密修书一封,措辞谦卑尊李密为义军首领,示弱于他,以慢其心。同时,他紧锣密鼓组大军向霍邑杀来。恰在此时,刘文静率领太原粮秣队伍进入营中,他向李渊奉上始毕可汗的书信,信中始毕可汗对李渊向之称臣大加勉励,表示全力支持。并赠送战马两千匹,派五百突厥兵前来助战。信中还说,将约束刘武周的行动,保证不再骚扰太原边境。李渊阅后喜上眉梢,夸赞刘文静不辱使命。

到了中午,急雨突然停下,天上露出了白云,全军一片欢腾。李渊令三军结束停当,轻装疾行,黄昏时分兵临霍邑城前。在地动山摇的喊杀声中,只听三声炮响,城门大开,李世民率领伏兵一跃而起,命令刘弘基、阿史那大柰将伏兵分为两路杀向城门。只见一将头戴一顶乌金盔,身穿一副连环锁子甲,手持一把铁方槊,槊到人到神勇无比,率先杀上城楼。李世民看到不禁大喜,急忙问左右这是何人,旁边的殷开山告诉他,那是军头段志玄,李世民记在心里。随后,大军箭如飞蝗射向城墙,压住守军的抵抗,然后如潮水般拥入城内。

仅用了两个时辰,霍邑就被拿下了。灰头土脸的宋老生被五花大绑押往街心,李渊为报杀子之仇,不让他活到明天。刘弘基威风凛凛手持大刀,只见一道寒光落下,宋老生身首异处,一命呜呼。

李渊攻下霍邑后,又率得胜之师连续拿下临汾郡和绛郡,关中大震,冯翊郡望风而降。李渊率众驻扎长春宫,打开永丰仓放粮。前来投军者日众,旬日间就增兵三万。许多士绅都来投效,那些天,李渊口授笔批,见人就封官,最多的一天竟然封官一千余人,最后连他本人也闹不清到底封了多少官,成了一笔糊涂账。李世民在旁眼疾手快,看到一些合适的人就说动李渊派至自己麾下。

霍邑不保,隋炀帝构筑的防线就此洞开了一个大口子。李渊面临两个选择:是全力攻打据守河东郡虎视眈眈的屈突通,还是置屈突通于不顾,通过潼关杀向长安?军中为此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派意见。裴寂认为应该先把河东郡的屈突通拿下,这样攻打长安就可不战而胜。如果置屈突通于不顾而直接奔袭长安,若一时攻打不下,就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他的观点也得到李建成等人的支持。

但李世民与刘文静坚决反对,中军帐里,李世民慷慨陈词:“兵贵神速,我军挟累胜之威,率浩浩荡荡归附之众,一气呵成,长安势必举城震骇,望风而降。如果现在与屈突通在坚城之下相持,只能是耗费时日,反而给了长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从容准备。现在关中义兵群起,更兼东有李密,西有薛举、李轨在那里虎视眈眈,若让他们得到长安,那我们这些天的努力都白费了。屈突通已经是困守的俘虏,我们先不要管他,放手去进攻长安才是。”

两派的意见针锋相对,李渊不得不仔细思量,最后他综合了两派的意见,作出了自己的决定:由李世民任渭北道行军元帅,率领右军西略渭北和李神通、李婉娘会合,从西面包抄长安;由李建成、刘文静带领左军沿河水而下,占领潼关抵御屈突通;李渊率中军居中策应,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将营盘向长安方向移动,最终对之形成包围。

李世民的右军已经增加到三万余人,元帅帐内集合有柴绍、殷开山、段志玄、阿史那大柰等人,段志玄升为统军。霍邑战后李世民欣赏段志玄的骁勇,说通李渊简拔而上。其时,长孙顺德和刘弘基已经拨到李建成营中,提拔了段志玄,李世民有了一个合适的先锋人选。他们抓紧备战,做好向渭北出击的准备。这天,李世民的元帅帐里一连来了三个人,使李世民喜出望外。

第一个来的人是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见到这位昔日好友进帐,李世民上前一把将他拥抱起来。得知李渊授予他渭北道行军典签,今后两人又可朝夕相处,李世民重重向长孙无忌的胸脯上擂了一拳,以示庆祝。

另外两人都是有名的文人,一个是曾任冠氏县令的于志宁,他学识渊博,尤善律令。李渊先是授给他银青光大夫的虚衔,同时又让他做了渭北道行军记室,让他参赞军谋。另一个叫颜师古,其祖父颜之推写了一部《颜氏家训》的书,是士子们争相传抄的治家范本。不过颜师古有名并非是沾了爷爷的光,而是在于他恪守家训,秉承家族学风,善写文章,尤精训诂之学,一手漂亮的草隶书让人叹为观止。李渊也封了他一个朝散大夫的虚衔,又给了他一个敦煌公府文学的实职。

李世民喜动颜色,晚间就在元帅帐里开了酒筵。李世民推于志宁和颜师古坐了上席,席间觥筹交错、酒令连连,一桶波斯葡萄酒很快就见了底。李世民知道两位先生有饮酒赋诗的习惯,就投其所好。果然,两人醺醺然之时皆赋诗一首。

于志宁诗曰:

陋巷朱轩拥 衡门缇骑来

俱裁七布咏 同倾三雅杯

色动迎春柳 花发犯寒梅

宾筵未半醉 骊歌不用催

颜师古诗曰:

金兰笃惠好 尊酒畅生平

既欣投辖赏 暂缓望乡情

爱景含箱晦 落照带风轻

于兹欢宴洽 宠辱不相惊





第四回 进军途中得玄龄 渭水河畔逢婉娘


两路大军在长春宫前向李渊辞行,这边,李建成、刘文静以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为左右统军,沿河水快速南下,准备迅速拿下潼关,从而迟滞屈突通大军向长安靠拢的脚步。另一边,李世民以段志玄为前锋,长孙无忌、阿史那大柰作为左右统军随后跟进。李世民命令,两天内要到达京兆郡的富平县。

李世民让段志玄赶制一百面大旗,每面旗皆书上“太原大将军唐公渊”的字样,然后让军士们以一字雁行阵排列,一百名军士手擎大旗为前导。大军一路西行,将士们一律身穿白袍头戴白盔,一溜白旗迎风猎猎,与青山绿水和黄土峭壁相映,煞是扎眼。

颜师古不解地问道:“兵者,诡道也。元帅如此招摇,难道不怕泄密吗?”

李世民笑道:“颜先生多虑了,这些天隋军望风而逃,响应投军者日众,说明我们是得人心的。现在,我令段志玄在前大造声势,就是想利用这种影响啊。”

果然,段志玄旗到之处势如破竹,沿途各县镇抵抗甚微,反而有许多人纷纷投军。长孙无忌和阿史那大柰带领的后续人马成了收容队。他们两个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适应人员的持续膨胀上。两天后,队伍到达富平县,兵员增加了一倍,达到七万多人。

李世民在富平县扎下元帅帐时,已近黄昏,晚饭后他约柴绍、于志宁和颜师古一起出外散步。

夜幕已经升起,他们信步登上城南的一个小山岗上。回眸身后,只见军营连绵数里,灯火通明。再往南方看,眼前一片漆黑。微风吹过,送来了一阵阵田野之气。山坳间,点点飘着无数的流萤,周围一片寂静。

西南五十里,就是李世民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三原县。

李世民沉吟半天,开言道:“两位先生,嗣昌兄,看眼前寂然山景,再思身后连营灯火,我在这里赋诗一首,请教于方家,望勿见笑。”说完他吟道:翠野驻戎轩 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 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 严松千丈盖

兹焉可邀赏 何必襄城外

李世民吟罢,柴绍抚掌道:“好诗,既吟风景,又诵征伐。二郎,数年不见,我一直以为你专事习武,不料文笔也没有落下呢。”

颜师古道:“元帅此诗,可谓得齐梁宫体之精髓,却毫无脂粉气,余韵悠长。”

于志宁半刻不言,良久上前抚住李世民的手,动情地说道:“我未到长春宫拜见唐公前,已闻二郎公子名气。数日来又耳闻目睹,深慕你虚怀若谷、指挥若定的才能。这首诗虽然是信手拈来,却隐然有王者之气。这些天我一直在思索,元帅你行军打仗,找我们这帮书呆子有什么用?今天我有答案了。”

李世民微笑道:“诸位过奖了。要说我为什么愿意和你们多亲近,我告诉你们:我自幼习武太多,文学就有些荒疏了。俗话说‘近朱者赤’,与你们在一起的时间一长,肯定会使我受益良多。这两天军务繁忙我没时间说,今天忙里偷闲,还想请你们帮我多推荐一些人呢。”

于志宁拈须大笑:“既然让荐人,我先帮你荐一位帅兵之才。这人的原籍就在前面三原。”

柴绍插话道:“三原李靖。”

于志宁说道:“对,就是三原李靖。此人姿貌魁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兼通晓兵法,智计百出,可谓文武全才。前朝名将韩擒虎曾经感叹道:‘当今能与我谈兵法者,唯李靖一人耳。’若能将他网罗麾下,近者可以攻城略地,远者也可辅弼天下。”

李世民道:“我知道他,当初我随家父来太原的时候,他时任马邑郡丞。后来他自己把自己锁了起来奔长安而去,说是要告家父图谋不轨,找朝廷邀功领赏去了。”

柴绍说:“李靖到了长安,还想往江都赶,无奈道路不通,只好在长安闲居下来。”

于志宁沉思道:“李靖这样做,也许想博个机会带兵吧?”

李世民点头:“李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他能看出家父即将起事,说明他还是有眼光的。”他转问颜师古,“颜先生,你交游广阔,知道的人肯定不少。”

颜师古道:“乱世出英雄,然像我们这些手不能缚鸡的书生,多了就是累赘,元帅应该多网罗一些像李靖一样的战将才是。要说我知道的读书人还是有一些的,像陆德明、姚思廉、孔颖达、虞世南、苏世长、褚亮等人都呈一时之瑜亮,各有所长。不过他们都散在各处,短时难以觅到。眼前倒是有两人,都隐居在泾阳:一个叫薛收,一个叫房乔。这薛收的父亲薛道衡诗名满天下,因为两句诗遭皇帝嫉妒而被杀。”

于志宁轻吟道:“暗牗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颜师古接着说:“对,正是这两句诗要了薛道衡的命。薛道衡被杀时薛收刚刚十八岁,他立志不仕隋朝,悄往泾阳乡下过农家生活。此人十二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通晓古今,善谋能断。家逢大难后,又增加一股砥砺之志,为一可用之才。”

李世民道:“好,我记下了,到了泾阳,还望颜先生引路,我登门拜访。”

颜师古点头说:“还有一人叫房乔,字玄龄,十八岁被举进士,授羽骑尉,之后二十年仕途不得意,一直干着此类小官。去年携老母妻女到泾阳隐居,算来今年已有三十八岁了。”

柴绍道:“听说此人处理政务井井有条,谋虑周到。原吏部侍郎高孝基评论他‘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可惜他一直怀才不遇。”

夜色更浓了,看到于志宁和颜师古稍显疲惫的神色,李世民就招呼众人返回,边走边说道:“这薛、房两人,到了泾阳我都要专程拜访。嗣昌兄,到了泾阳,你带人去迎接家姐,听说她现在已经和神通叔合兵一处,拥兵七万,好不兴旺啊。”

李婉娘扎营黄石寨,马三宝就充当了她的急先锋,甚是尽心尽力。她采取先抚后平的策略,设巧计荡平了周围的几处小山寨,队伍扩充到千余人。李婉娘在山下设了征兵点,打出李渊的旗号,不拘男女都罗致手下,旬日间又募兵八百余人。这支部队最为耀眼的当数女兵队伍,李婉娘将她们分为三队,分别由贴身丫鬟倩英、倩红、倩紫统领。她们在山下操练,服装分为三色,一队尚红、一队尚紫、一队尚绿,女兵皆手握银枪,腰佩短剑,她们忽而捉对厮杀,忽而排练阵法,成为黄石寨一道靓丽的风景。

正当李渊攻破霍邑挥师南下的时候,李婉娘受到了何潘仁的严重挑战。由于她在黄石寨招兵买马,名声日隆,盘踞在伏虎山上的何潘仁感到芒刺在背。这天,其手下抓到了一个据称是马三宝派来的探子,何潘仁闻讯后勃然大怒:“一个小女人,竟敢到太岁头上动土。”他点齐一千人马,浩浩荡荡杀奔黄石寨,欲找李婉娘讨一个说法。

伏路小校将何潘仁的动向急报给李婉娘,只见她柳眉竖起,说声“来得好”,吩咐马三宝引大队人马率先埋伏,她自己带领三百女兵缓缓迎上前去。

何潘仁率兵走到打鼓场,只见前方红旗招展,三色女兵一字排开,簇拥出一位戎装丽人。双方看到彼此逐步抵近,都规则散开,排成阵势,何潘仁和李婉娘策马迈出阵列上前搭话。

何潘仁勒马问道:“来者莫非柴家李氏娘子吗?”

李婉娘答道:“正是,本娘子知道你是伏虎山大王何潘仁,请问你今天兴兵来此,是来交善,还是交恶?”

何潘仁道:“两者皆不是,我只是想来讨一个说法。李娘子,你扩展地盘我不管,但若想打我的主意,那我手中的这把斧头是不会答应的。”说完,他掂了掂手中的宣花斧,上面的环儿顿时当啷直响。

李婉娘道:“这我就不明白了,黄石寨和伏虎山素来井水不犯河水,我什么时候打你的主意了?”

何潘仁道:“你竟然敢派密探,”他扭头向阵中喊道,“带上来。”只见两人推搡着一人走上前来。

何潘仁怒道:“这人你应该认识吧,他交代是马三宝的手下。告诉你,想打我的主意,你还嫩点,你招集的这一点乌合之众,顶个屁用。我现在斧头一摆,立马就能踏平你的山寨。”

李婉娘笑道:“你说得如此轻巧,有这么容易吗?且看你怎样摆平我们?”她也扭过头向阵中喊道,“现身!”

只见倩紫拿出号炮点燃,号炮冲上天空“嘭”的一声响,声音传了开去。一刹那,打鼓场四周的矮山上顿时喊杀声震天,一千二百号人齐刷刷地站满了山坡,强弓硬弩像树林般对准了山下,何潘仁的手下相顾失色。

李婉娘拔出越女剑喝道:“何大王,恐怕你来不及踏平我的山寨,就先要变成刺猬,哈哈。”

何潘仁现出一丝狞笑:“好哇,你倒先埋伏上了。若我变成刺猬,依我的身手你也跑不掉。”他明白自己失算了,原想李婉娘的队伍不足千人,谁知道反被包围。现在对方人多势众,又占据了有利地形,若硬攻突围,他知道自己胜算不大。

李婉娘忽然笑靥如花,说道:“何大王,你现在不要如此悲观,除了一死,应该还有其他的路子。我现在为你筹划,比如我们合兵一处,共谋大事。”

“想吞并我,你就让我死吧。”

“怎么叫吞并你呢?你现在占山为王,说到底还是一个草寇。如今天下大乱你还有生存之道,若天下一统,如何是官府的对手呢?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若随本娘子一起响应家翁起事,待功成名就,难道不是一条金光大道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