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套装全3册)-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仁寿殿的宫女见李世民走了过来,早已一迭声通报了长孙嘉敏。李世民走近殿门的时候,就见长孙嘉敏带领着菁儿出门迎候。

她们将李世民接入殿内,服侍着他坐在椅子上。李世民脸色铁青,忿忿不已,好半天才憋出了一句:“这个乡巴佬,该杀!”

长孙嘉敏赔着小心,柔声问道:“是谁惹动陛下生这么大的气?陛下,生气伤身,万万不可呀。”

李世民大声道:“敏妹,我对你说过,在宫内你还称我为二郎,这样听来觉得习惯。什么陛下陛下的,我在朝堂之上听群臣这样呼我,耳中早生出了茧子,你别再烦我好不好?”看得出来,他的火气很大。

长孙嘉敏正色道:“陛下为一国之主,妾为后宫之主,即使是小事,也须按制度办事。如今家事即是国事,妾若胡喊乱叫就失了庄重,如何母仪天下呢?”

“哼,你完全和魏征一样的口吻。”

长孙嘉敏现在才知道,李世民斥为乡巴佬的人原来是魏征。她大惑不解:“魏征?陛下近来在多种场合皆赞魏征,说他是一位罕见的良吏。臣妾一直不敢询问国是,然陛下待魏征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莫非他行了不法之事吗?”

“哼,这个乡巴佬多次在堂上辱我,使我当场难堪。”说完,他简略地把魏征的作为叙述了一遍。

长孙嘉敏听后,心中若有所思。她让菁儿为李世民上茶,递湿巾,说道:“陛下,臣妾有事儿去后堂片刻,请稍等。”说罢,她匆匆转入后堂。

很快,长孙嘉敏从后堂走了出来,李世民侧头一看,顿时惊呆了:“敏妹,你……你……这是为何呀?”

长孙嘉敏原来一身素裳,转眼间她换了一袭袆衣出来。这身衣服为皇后制服,系其受册、助祭、朝会时使用。长孙嘉敏走到李世民面前,盈盈下拜,口称:“陛下,请受臣妾一拜。”说完,就伏倒在李世民的脚下。

李世民不明就里,说道:“敏妹,你到底为何?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上,缘何行此大礼?”边说边起身把长孙嘉敏拉了起来。

长孙嘉敏脸含微笑,说道:“臣妾所以行此大礼,实因陛下得遇旷世良臣魏征,因而为贺。”

“噢,原来如此。别提魏征了,想起他我就生气。”

“陛下多读史书,又明事理,臣妾的见识实在不如陛下之万一。大致的道理,臣妾也听过一些,比如皇上最近曾多次提过‘君明臣直’四个字。”

“怎么讲?”

“魏征现在坦言,盖因陛下圣明之缘故也。若陛下昏暗,则魏征噤若寒蝉,定会保命要紧,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哼,魏征知道我想做明君,所以才敢忘乎所以,没上没下。”

“陛下最近也多次说过,民为重,君为轻。所以重民者,其实为重天下也。若无天下,焉能有君?魏征敢于犯颜直谏,缘于他知道陛下会以国是为重,不以小节毁之。何况,陛下若杀了魏征,其实就是否定了自己。陛下难道想做一位昏君吗?”

长孙嘉敏的最后一句话,连身边的菁儿听到后也觉心动。果然,李世民听后变得眉开眼笑起来:“哈哈,敏妹,莫非你是魏征的同党,互通声息啊。”

长孙嘉敏正色道:“不错,我们是同党。陛下忠直之臣越多越好。”李世民彻底地释出了郁闷,心里已经定下了主意,不想再说这个话题。忽然见案上摆满了册子,因问道:“敏妹,你和菁儿在这里忙什么?”

长孙嘉敏抿嘴笑道:“我们还能忙什么?当然都是为陛下忙呀。陛下操劳国是,后宫之事当然要由臣妾来操劳了。我忙不过来,就把菁儿拉来一起看看。”

李世民凑近细看,原来册子上写满了人名。再仔细一观,原来这些人名皆为官宦之女,年龄在十六岁至十八岁之间,下面还有各人的生辰八字及身材、面貌、才艺等介绍。李世民明白,这是长孙嘉敏在为自己挑选嫔妃。李世民这些年虽搜罗了不少女人为妾,然现在当了皇帝,毕竟与规制相比差了许多,这就有劳长孙皇后为其遴选了。

李世民低头看了一阵,然看不出所以然来,因问道:“你们两人选了半天,有中意的吗?”

菁儿插嘴道:“有呀,我们仔细挑选,发现其中以郑仁基之女最为出众。其年已十六,容色绝姝,颇知礼仪。”

李世民微笑道:“嗯,你们主仆两人的眼光是不会差的。敏妹,若果然不错,可下诏书聘之。她们新入宫,聘为充容即可。”

长孙嘉敏答道:“好的,待臣妾再核实一遍,即请皇上下诏书。对了,杨昭媛有喜了,想皇上还不知道吧?”

李世民大喜,说道:“真的?她有喜了?我去看看她。”

菁儿抿嘴笑道:“皇上还是最心疼杨琚妹妹啊。”杨琚即是杨琼的同胞妹子,系隋炀帝与萧皇后所生。杨琚一开始嫁给了李元吉,后李元吉被杀,杨琚就随其姐居住在一起。杨琚生得国色天香,李世民早就垂涎不已。他多次向杨琼暗示,让她劝说杨琚归了自己。杨琚一开始心伤其子,慢慢地就淡了下来,这时杨琼开始劝说她。杨琚细想想自己孑然一身,托庇姐姐门下终不是办法。她目睹李世民的丰采较李元吉更为神武,遂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李世民当晚就临幸了她,一个是久慕芝颜,一个是久未沾雨露,两人就在红纱帐里颠狂不已。那些日子,李世民很少与别的女人在一起,似乎专宠于杨琚,并册其为昭媛。

李世民要去见杨琚,长孙嘉敏和菁儿自然要陪同。长孙嘉敏瞧着李世民那兴冲冲的样儿,知道到了此时,他对魏征的恼怒已化作烟云散去。

随后的朝会上,李世民下诏停止将中男简点入军。他的心情甚好,将魏征及王珪唤出道:“二位爱卿恪守本职,不畏龙颜一怒,堪称谏官之楷模。魏卿,你所奏朕之失当之处,朕已嘱萧公据实改正。不错,朕以诚信待天下,也想让天下官吏及百姓亦以诚信待朕。朕稍有失当,则乖谬流毒天下,后果不堪设想,再想补救就难矣。众位爱卿,朕日理万机,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事务,难免有疏忽之处。你们要以魏卿、王卿为榜样,发现朕有疏失之时候,要随察随谏。”

魏征顿首道:“陛下以国为重,勇于检点自己的过失,自秦以来,无如陛下之君主也。如此,则为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李世民微笑道:“能从魏卿嘴里听到赞扬朕的话,委实不容易。魏卿,朕听着你的话不觉轻松,反而愈加沉重。哈哈,希望我们今后君臣一体,把事情办得更妥帖一些。来人,赏魏卿金瓮一口,赐王卿丝绢五十匹。”

李世民看似已经完全对魏征释怀,其实内心里还有一丝儿酸酸的感觉。李世民心想,这个乡巴佬总想让自己成为完人,那么他本身呢?难道什么事情都做得没有一点漏洞?

下朝后,李世民令将谏议大夫温彦博召来。温彦博今年四十岁,是温大雅的胞弟,多次被李渊派往外藩为使。前次他出使东突厥,被颉利扣留。李世民与颉利在渭水便桥盟约后,李世民提出要将温彦博释放回来,颉利践约将之放还,即被授为谏议大夫。比起魏征、王珪、韦挺等人,温彦博相对比较温和,多采用书面形式上疏,不像魏征那样动辄当廷责问,李世民感觉很舒服。

温彦博拜礼已毕,李世民挥手让他坐下,微笑道:“温卿,朕今日当众赏了魏征、王珪,你亦为谏议大夫,心中做何想呢?”

温彦博答道:“陛下给予谏官之盛誉,历朝从未有之。臣等深感荣于华衮,幸何如之!臣唯有恪守本职,尽力为皇上办事。”

“嗯,很好。朕对你们寄予厚望,你们须加倍努力,及时检察朕之缺失,并及时谏之。朕今日叫你来,并非谈什么中规中矩之事,只是随便聊聊。作为谏官,你认为立身行事什么最重要呢?”

温彦博稍微思索了一下,答道:“谏官之职责主要察别人之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谏官立身行事不可有缺失之处。若己不正,就难以说别人。”

“现有谏宫中,以你和魏征、王珪、韦挺、杜淹居首。你在这里不用评价自己,对他们四人,你可一一评价,他们符合此标准吗?”

温彦博点点头,说道:“臣深服陛下认人识人之本领,授他们为谏官,确实是尽其所长。以前,曾有人说过杜淹心术不正,又不齿韦挺狂傲不驯之性格。然陛下理政以来,这两人将其短处尽数隐去,凸现正直待事待人之性格,兢兢业业为朝廷办事。至于魏、王两人,其学术深沉,又兼耿直为怀,每每言事谏诤,皆高屋建瓴唯有公心。朝中对他两人已有公论,陛下今日又赏赐他们,臣其实不用多说。”

李世民点点头,问道:“魏征呢?要知魏征自仕隋以来,一直官微言轻,郁郁不得志。朕释旧怨,简拔其为重臣。他为山东士族,关系盘根错节。如今他得意了,会不会假公济私,帮助亲戚或故旧谋一些私利呢?朕听说,年关前后其宅内车水马龙,很是热闹呢。”

温彦博摇摇头道:“臣未听说其有不法之事。陛下,年关之时亲戚走动,为人之常情,其实不足为怪。”

李世民哼了一声,然后语重心长道:“温卿,古语有言曰防微杜渐,那是很有道理的。魏征现在既然有形迹可寻,我们很有必要将之弄个明白。若魏征果真没有什么,也可还他一个清白。这样不是更好吗?”

温彦博踌躇道:“这……这登门拜访之事,如过眼烟云,委实不好查呀。”

李世民扭头从案上抽出一张纸来,将之递给温彦博,说道:“朕并非无凭无据,你看看上面写有什么?”

温彦博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一封密折,上面写着魏征权势愈重,开始结交亲戚,并为其谋私。密折上话语不多,说的都是比较宽泛的话语,并未见有什么具体事例。

李世民道:“朕看后宁信其无,不过有人来告,不可能凭空捏造。你这些日子将手头之事都放一放,专心查清这件事。记住,此事由你单独秘密查询,不可动静太大。唉,希望魏征不要有事啊,若果真如此,朕的心实在难以割舍呀。”

不说温彦博下去秘密查访,这边的魏征依旧瞪大着眼睛找寻毛病。这天,李世民的选秀诏书颁下,魏征发现上面有郑仁基之女的名字,并已被聘为充容。魏征以前在隋朝时和郑仁基一殿为官,两家的关系一直也不错。他读罢诏令,一时大惊,急忙去找李世民,劈头说道:“陛下,郑氏之女已许嫁陆氏,若再强征入宫,恐于德行有亏。”

李世民大为不解:“不对吧?这件事由皇后一手办成,朕选取嫔御,前提就是未嫁之女。皇后是很谨慎之人,她不会如此莽撞的。”

“然事实如此,臣与郑仁基原来就相熟。两年前,郑仁基曾亲口对臣说道,其女已许嫁陆氏。”

“两年?也许他们后来又退婚了,你近日又核实了没有?”

“臣奏事不敢虚妄,若无根据,臣不敢乱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所以君王处台榭之间,则想百姓皆有所居;进膳之时,则思百姓无饥寒之患;临幸嫔御,则知百姓皆有家室之欢。如今的郑氏之女,很早就已经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忌,若传之四海,岂合陛下为民父母的道理吗?”

魏征的这番话又勾起李世民的怒火,他脸红一阵白一阵,隐忍片刻终于发作起来:“好一个魏征,朕不明其情,总要给朕一个核实的时间嘛!你动辄拿大道理来训斥朕,难道天下就你一人明白事理吗?难道朕就是一个无端的昏君吗?好了,你退下去吧。朕核实之后,若此女果真许人,朕自会将其归还旧夫;若其已经退婚,嘿嘿,魏征,你动辄辱我,你也要给朕说出一个道理来!”

魏征叩头道:“臣所以敢犯颜直谏,唯思陛下不可陷入不义之境地。请陛下仔细核实,当知臣所奏并无不实。”说罢,他退出殿外。

李世民明白,若强征一名许嫁之女入宫,此信儿传出外面,别人当面不言,心里肯定会不以为然。他见魏征退出,急忙起身走入后宫,找到长孙嘉敏责怪道:“敏妹,你怎么办了如此糊涂之事。那郑氏之女已经许嫁他人,岂可征入宫中?”长孙嘉敏大惊:“不会吧,臣妾曾经派人到郑仁基家询问,回答说并未许人呀。如今诏命已发,天下皆知,如何是好?”

李世民道:“郑仁基为前隋旧官,现闲居在家。其女若能入宫享受恩泽,和嫁与陆氏相较岂非天渊之别?那个乡巴佬又缠上来了,瞧他那不依不饶的劲儿,我看着心里有气,然又心怀恐惧。别为了这件小事儿惹天下耻笑。算了,可诏停发策使,让她仍嫁陆氏吧。”

长孙嘉敏抿嘴笑道:“陛下艳羡已久,这样轻易舍弃岂不可惜?”

李世民叹了一声:“唉,我做了皇帝,反而畏手畏脚起来。敏妹,看来这皇帝的滋味并不好受啊。”

“陛下以前为藩王时,毕竟为臣子。如今做了皇帝,又不想做昏君、庸君,还要受天下之人的注目,当然要事事谨慎。臣妾选人失察,请受陛下责备。”

“这非你之失,你不用内疚。嗯,魏征这个乡巴佬倒是挺称职的,什么事儿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敏妹你说,什么东西的眼光既利,鼻子又好?”

“陛下这是在骂魏征为鹰犬了。陛下,天下之大,若到处都有这样的鹰犬把守,则是陛下之福啊。”

“哈哈,敏妹,我在朝中有众多的谏诤之臣,回到后宫,又有你这样能识大节的贤妻。不错,这是我的福气,只不过,未免有点碍手碍脚。你想,若长期如此,我就要将你敬为天人,还敢妄动与你亲热的心思吗?”

长孙嘉敏的脸红起来,张嘴欲说什么,脸色愈现娇羞,就什么也没有说。

李世民没有想到停发策使的举动在朝中引起了一场争论。这日房玄龄、王珪、韦挺联合上表云:“郑氏之女许嫁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即行,不可终止。”李世民阅毕嘴角边漾起笑意,心想同为谏议大夫,在同一件事上竟然闹出分歧,看你魏征还能说出什么道理。

恰巧此时,温彦博入宫求见,他显是要奏核实魏征和其亲戚的事儿。

李世民饶有兴趣,关心地问道:“怎么样?魏征果然有劣行吗?”

温彦博答道:“臣这些日子以来专注其事,或暗中查访,或到有司询问,然遍寻无果。魏征接待亲戚虽非常亲热,然仅止于此,其亲戚或升迁、或办事,他皆远远避之,概不插手。”

李世民露出了复杂的神色,他一方面对魏征能持操守、不徇私情比较满意,另一方面也微微失望。原想借其短处对其重重斥责一番的想法,看样子要完全落空了。

温彦博察言观色,魏征在朝堂之上每每直揭皇上之短的情景,他历历在目。这次李世民命他察检魏征之私,他心里如同明镜似的,知道皇上想找魏征的茬儿。他平时也不喜欢魏征,觉得魏征人物猥琐又自恃才高,傲视同僚,也想认认真真查出他的一件半件毛病,借皇上之手好好奚落他一番。温彦博在查访的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只要发现一点蛛丝马迹,都要穷追不舍考究清楚。然因为魏征行事实在太正,没有一点儿把柄可捞。

李世民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如此,看样子是别人妄告魏征了。温卿,你的这番劳作其实不枉,总算帮朕彻底地弄明白了魏征的为人。”

温彦博眼珠一转,奏道:“陛下,魏征虽远其亲戚,也有可责之处。”

“他远避亲戚,有什么可责之处?”

“陛下您想,魏征远避亲戚,即是想不存形迹,以远避嫌疑。为君子者须坦坦荡荡做人,不可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