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国家的内部事务。
在邓小平之后的年代,由于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中国的一些安全专家就像他们的美国一些同行一样,开始争论中
国在强大之后应当继续韬光养晦,还是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从 2010 到 2011 年,经过几个月的争论枣其中一些中国
领导人主张更多采取攻势,这场讨论以赞成中国继续与各国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而收场。人们无法预见中国未来的领导
人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假如邓小平还活着,他一定会说:中国绝不应当称霸,绝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应当与各
国保持和睦关系,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和平发展。
'241'John K。 Fairbank; ed。;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Thomas J。 Barfield;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 (Cambridge; Eng。: Basil Blackwell; 1989); Paul Cohen; China
Unbound: 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the Chinese Past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2003)。
'242'转引自 E。 Backhouse and J。 O。 P。 Bland; Annals & Memoirs of the Court of Pek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14)。
'243'Linda Jacobson and Dean Knox; 〃New Foreign Policy Actors in China;〃 SIPRI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Policy Paper no。 26 (September 2010); p。
22。
'244'关于国际贸易体系,请参见 Edward S。 Steinfeld; Playing Our Game: Why China's Rise
Doesn't Threaten the Wes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45'有关中共的一般着作,见 Richard McGregor;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munist Ruler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0); Yongnian Zheng; The Chinese
munist Party as Organizational Empero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246'参见 G。 William Skinner; 〃M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parts 1;
2; and 3;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4; no。 1 (November 1964): 344; 24; no。 2 (February
1965): 195228; 24; no。 3 (May 1965): 363399。
'247'关于将城市的先进物质带到乡村,可以参考 Rachel Murphy; How Migrant Labor Is
Changing Rural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and Leslie T。 Chang;
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New York: Spiegel and Grau; 2008)。
'248'有关的法律着作见 Stanley B。 Lubman; Bird in a Cage: Legal Reform in China after
Mao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Randall Peerenboom; 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Jianfu Chen;
Chinese Law: Context and Transformation (Boston: Martinus Nijhoff; 2008)。
'249'Anita Chan; China's Workers under Assault: The Exploitation of Labor in a
Globalizing Economy (Armonk; N。Y。: M。 E。 Sharpe; 2001); Chang; Factory Girls。
'2410'Ezra F。 Vogel; One Step Ahead in China: Guangdong under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有关在中国外企工厂曝光的超时用工现象,见 Chan; China's
Workers under Assault。
'2411'Martin King Whyte; Small Groups and Political Rituals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Gail E。 Henderson and Myron S。 Cohen; The Chinese
Hospital: A Socialist Work Uni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Andrew G。 Walder;
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2412'Deborah S。 Davis; The Consumer Revolution in Urba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Scott Rozelle and Jikun Huang; 〃The Marketization of
Rural China: Gain or Pain for China's Two Hundred Million Farm Families?〃 in Jean C。 Oi; Scott
Rozelle; and Xueguang Zhou; eds。; Growing Pains: Tensions and Opportunity in China's
Transformation (Stanford; Calif。: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tanford University; 2010); pp。 5785。
'2413'Martin King Whyte; Myth of the Social Volcano: Perceptions of Inequality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414'作者 2010 年 12 月与中共党史专家沈志华的交谈。
邓小平时代的关键人物
(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陈云
邓小平和陈云自 1930 年代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他们都在上海,都参加了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地下党。'251'
从那时起直到 1980 年代,他们在党内斗争中大都站在一起。两人在 1953 年主动向毛泽东揭发高岗,从而阻止了中共
在 1950 年代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分裂。在 1960 年代中期,两人都受到毛泽东的排挤,但也都免于灭顶之灾。不
过从 1981 年到 1982 年开始,这两位领导人的长期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他们对发展速度发生了意见分歧。1984 年以
后,当邓小平开始推动城市改革和加快发展时,他们的分歧变得更加尖锐。他们分别成为中共高层干部中更广泛团体的
代言人,成了著名的「一山二虎」。
陈云和邓小平继续为党的利益合作共事,尽量不让外界知道他们之间的分歧。但是在 1980 年代,尤其是 1984
年以后,这种分歧成为党内政治路线的分界线。陈云一向担心冒进,他不太愿意冒险,对遏制通货膨胀更为坚决;他对
苏联有较多好感,不愿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联系,不愿扩大市场作用,更坚定地按党内程序办事。邓小平则更喜欢进行
试验,突破条条框框,向西方敞开大门,敢闯敢干。陈云和邓小平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陈云在落脚之前,要搞清楚每
一块石头是否牢靠。
陈云在党内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不仅因为他在经济上的非凡成就,还因为他在高层长期任职的经历,1930 年代
他在使苏联接受毛泽东的过程中的贡献,他在延安建立中共组织系统的工作,他在中共占领全国的过程中建立起城市管
理体制时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为了防止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走极端所做的努力。有些人认为他过于谨小慎微,但人们普遍
尊敬他的政治判断力和独立分析能力,以及他坚守原则奉献于党的精神。那些担心邓小平不顾其他领导人的意见就搞大
动作的高层干部,会从陈云那里寻找支持,而在 1980 年代后期希望进行大胆的市场化试验的人则把陈云当作对立面。
即使邓小平想让陈云靠边站,能否做得到却令人怀疑。1984 年以后,尽管路线分歧使两人沮丧,但他们尽量做到了和
平相处。
陈云出身寒门,这与地主出身的邓小平形成鲜明对比。他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后由外祖母养育。七岁那年外祖
母也去世了,此后他与舅舅一起生活到十四岁。他的老师在这一年安排他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当了学徒,陈云先是在印刷
厂干活,后来成为店员。
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出版商,是中国学术生活的一个中心,陈云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了自学。他读书听
课,参加有关外部世界的辩论。他对商务印书馆最高层的资本家挣多少钱算过一笔账,由此推算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程度。他的计算与共产党对帝国主义的解释一致。他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是上海的一名店员,他从未失去反帝热情,总担
心他在上海看到的罪恶资本主义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1925 年 5 月 30 日英租界警察向上海的人群开枪射杀了几名中国人后,陈云参加了示威活动,同年年底他加入
中国共产党,时年 20 岁。他发表演说,写文章,讲述帝国主义如何欺压中国和资本家如何让工人遭受苦难。
1927 年国共决裂后,陈云被迫转入地下工作,经常变换姓名和住址。他还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负责暗杀可能杀
害过中共党员的国民党官员。与在资本主义国家生活过五年的邓小平不同,陈云憎恶他在 1920 年代的上海看到的资本
主义,所以他从未去过资本主义国家,后来也不参与和西方领导人的会谈。
国共决裂后的 1928 年,来自苏联的共产国际代表指示中共要依靠工人,因为知识分子多数出身于地主和资产阶
级家庭,不是革命运动的可靠基础。当时的中国工厂数量极少,也几乎没有受过足够教育、能够担起领导责任的工人,
中共迫切需要聪明的「工人」进入领导层。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时就是劳工领袖,又在那里的环境中受过良好教育,因此
迅速得到提拔。事实上,尽管他比邓小平小一岁,但在他 1931 年当选中央委员后的 20 年里,他在党内的排名一直远
远高于邓小平。
1933 年在江西,陈云作为唯一具有「工人背景」的高层干部,很快就被提拔为政治局常委,从而成了中共的七
名最高领导人之一。在 1935 年长征途中著名的遵义会议前夕,陈云参加了黎平会议,会议决定扩大参加遵义会议的人
数,其中包括更多拥护毛泽东的人,这为毛泽东在遵义取得优势铺平了道路。遵义会议之后,势孤力单的中共为了维持
共产国际的支持,需要有人与上海的共产国际重新建立联系,向它汇报中共领导层的变动;而陈云可以装扮成会讲上海
话的当地商人,因此被党的领导选定前往上海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可是他到了上海后处境险恶:很多投靠国民党的前
中共党员很容易把他认出来。于是他按照别人的建议乘货轮去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又从那儿转赴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向
苏联领导人汇报了遵义会议的情况枣尤其是毛泽东的崛起。之后,他在莫斯科驻留了两年。
邓小平在莫斯科时,那里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而陈云在莫斯科时,史太林已经建成社会主义体制并制定了
苏联的五年计划。邓小平去苏联时是学生,陈云去苏联时则是中共高层干部,可以跟苏联领导人交往,甚至见过史太林。
离开莫斯科后他在新疆住了半年,试图在那里建一条中苏之间的固定运输通道,但这项工作因为地方军阀马步芳及其骑
兵队的阻扰而失败。
后来,陈云在 1950 年代初中国的经济计划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他与苏联顾问有着良好的关系,在他们的帮助下
制定了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与 1960 年代初领导过中苏论战的邓小平不同,陈云一直与苏联领导人关系良好。他
1937 年底回延安成为毛泽东队伍中的一员后,负责组织部的工作。延安的局势要比江西苏区更稳定,这使他得以建立
起党员的人事档案,由于当时的组织部也管着党员的个人生活,包括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婚姻,所以陈云十分了解所有中
共的重要领导人。陈云积极发展来自城市的青年知识分子入党;虽然他承认需要清除国民党的奸细,但在整风运动中他
感到很难整肃许多经自己介绍入党的人,于是请病假休养了数月,被热心参加运动的彭真所取代。陈云有商务印书馆的
经历,处理过账目,当过四处奔走的销售员,因此后来被安排从事经济工作。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
锁,他采取的办法是让封锁区外边的商人用他们自己的货币买卖鸦片和共产党的其他产品以获利。成功突破封锁后,他
又被指派负责整个西北地方(延安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工作。
抗战之后,毛泽东派陈云等中共高干去了东北(当时称为「满洲」)。他们利用这个地区毗邻苏联的优势和日本
人留下的工业设备,为国内战争奠定了基础。随着东北根据地的扩大,陈云领导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共在东北取
得军事胜利后,陈云建立起了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供应网络,为中共军队南下提供支援。
当中共军队夺取他们的第一座城市哈尔滨后,稳定经济成为当务之急。富有经验的陈云承担起了向中共统治方式
过渡的工作,包括确保当地的各种设施继续运转,而这要求他与很多过去在国民党治下工作的官员合作。当中共军队接
管了更大的城市渖阳时,陈云又负责按中共的原则实行城市管理。他在领导这一困难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成功,使
渖阳的接管工作成为中共攻占南方和西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接管其他城市的样板。
当中共建都北京时,陈云已经建立了东北的经济秩序,此后他开始主管全国的经济工作。他所面对的最迫切问题,
是如同脱缰野马一样的通货膨胀—军阀混战时它从未被驯服,抗战后则完全失控。陈云采用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强迫商
人停止涨价,但他们拒不服从,于是他转而利用市场:他把库存货物大量投放市场,使价格直线下降,从而粉碎了商人
的抵抗。通过行政管制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中共在陈云的领导下于 1952 年完成了国民党和军阀多年无法办到的事情:
控制住了通货膨胀。
陈云接下来的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体制枣这必然要对重要物资供应进行控制枣以及 1955 年至
1956 年对大型企业的国有化和小企业与农村的集体化。他的努力使整个经济都被纳入社会主义计划之中。从 1950 年
代初开始到大跃进以前,陈云统一了全国的粮食收购体系,确保了从农村徵购足够的粮食以供应城市。这种进步,再加
上从苏联引进的工业项目,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直到 1958 年大跃进时毛泽东把谨慎的陈云推到一边,让计划部门失
效,重创了经济。就在灾难延续之际,毛泽东又把陈云叫回来领导恢复经济。陈云在 1960 年代初再次恢复了经济秩序。
毛泽东曾问:为什么好像只有陈云能搞好经济?
陈云生性敏感,处事稳健而审慎,一遇到压力,尤其是受到毛的批评时,就会自称心脏不好,数周甚至数月闭门
休养。1962 年,当陈云提出实行包产到户的可能性而受到毛泽东批评时,他万分沮丧,以至两个星期不能说话,过了
很久才恢复过来。毛泽东曾说,陈云太胆小,一片树叶落下来也怕砸到自己头上。陈云也是个不合群的人,他很少接待
来客,常常独自一人吃饭。
邓小平每天要看 15 种报纸和很多报告,而陈云只反复阅读《人民日报》。他的秘书每天只给他 5 份最重要的报
告,他读得十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