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家能够最终致力于周恩来在 11 年前首次宣布、在这次报告中又重新提出的任务枣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37' 
1975 年 2 月 1 日,在国务院各部委领导人的小型会议上,周恩来说,他以后不会再参加他们的会议了:「主席 
指定副总理第一名是小平同志,主席称赞小平同志有能力,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这样的会,我不可能常来参加, 
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其实,将近一年以前,从 1974 年 5 月邓小平赴美参加联大会议时起,他就主持接 
待外宾、替周恩来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但是直到 1975 年 2 月,权力才被稳固地移交给邓小平,使他能够全面负起责任, 
只要别惹毛泽东生气即可。邓小平很敬重周恩来,常去医院看望他。他以恰当的谦虚态度解释说,由于总理有病,他才 
协助总理工作。 '38'但事实上他已经成了负责人。 
整顿党的领导班子 
邓小平在 1975 年面对的难题是既要得到毛的支持,又要拨乱反正,使中国走上发展的正轨。为了不失去毛泽东 
的欢心,他十分留意毛的喜好。他不断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唱赞歌,避免批评文革。1975 年初,他颇具创意地把 
毛的几句话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在 1975 年 5 月 29 日的一次讲话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本人从 
未放在一起的「三项指示」:一,反修防修;二,安定团结;三,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39'第一条「反修防修」的说法是 
再次向毛泽东公开保证他决不会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在文革中就是为此而受到批判的。然而,这也是使苦药更容易下咽 
的糖衣。他接着便强调毛泽东支持安定团结和发展国民经济,这使毛泽东也难以反对他采取那些颇为激烈的措施,他要 
通过这些措施使倦怠于文革的极端做法的中国恢复安定,重新焕发活力。 
勇士邓小平以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作掩护,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着手带领国家步入现代化的轨道。但他面对 
的问题是巨大的。就像其他国家内战之后的领导人一样,他必须把文革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团结在一起。同时,中国经济 
停滞不前,计划一团混乱,统计报告皆不可靠。农业生产不足以养活人口,更不用说种植棉麻等工业作物。运输系统陷 
入崩溃,一地物资无法运往另一地的工厂。军队因为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和承担管理全国地方工作单位的无限责任而超负 
荷运行,荒废了训练,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潜在的敌人。简而言之,中国对军事冲突毫无准备。另外因为知识分子在文 
革中受到残酷打击,整整十年基本上没有培养任何技术专家。因此,邓小平在领导四化工作时,缺少训练有素的必要人 
才。 
自 1941 年以来,毛泽东就用「整风」运动来实现党的团结。「整风」是一个强大武器,用来打击那些不够服从 
毛泽东的个人领导和立场的人。在漫长的调查期间,要求受害者为自己的忠诚作出详细的辩护,使同事相信自己的清白。 
受批判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结局也很悲惨:有些人被处死或被送去劳教,有些人因不堪重负而自杀。在 1940 
年代和 1950 年代初,通过整风形成的纪律对中共在内战中战胜国民党、统一全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从 1957 年开 
始的历次严酷的整风,也让很多过去忠诚的知识分子和党员疏远了党。 
 
 
1975 年,邓小平把他为加强团结而开展的工作称为「整顿」,这在过去一直是中共军队里的一种说法,周恩来 
在 1972 年也曾用过这个词来表示与邓小平相似的主张。军队的「整顿」是指一场战斗或战役过后,对各单位剩余的部 
队进行整编,以便为下一场战斗作好准备。整编的关键工作是为各单位确定新的领导班子,以取代受伤或死亡的人员。 
在整顿中要对以往战斗中的错误提出批评,但重点是恢复补给和重建领导班子,使之能够迎接下一场战斗。 
在 1975 年进行整顿时,很难阻止下面的干部重施故技,用他们在整风运动中学会的方式进行更恶劣的迫害,尤 
其当他们有机会向过去迫害过自己亲友的人算账时。邓小平要结束过去 25 年来政治运动中的冤冤相报,他不断表示, 
目的不是算旧账,而是要通过整顿为迎接新的挑战作好准备。 
邓小平认为,组织一个有效率的国家政府的关键不是改变法律法规,而是为各级行政单位配备一个领导班子,交 
给他们实权。为了在熟悉基层情况的基础上提供有力的领导,各级干部为下一级选出可靠能干的领导人便至关重要。在 
邓小平看来,从组织的可靠性上说,一个领导班子要优于一名领导人,不管后者多么能干。一名领导人说不定会出事, 
但如果是一个小班子,一旦出了问题,其他人可以随时接过工作。理想的安排是:领导班子的成员不但能提供必要的全 
面领导,而且能掌握各自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工业、文化和政法等等。大单位的领导班子可以有七八个成员,小 
单位也许只需要两三个人。对于领导应当如何开展工作,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只要他们能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 
即可。 
1975 年邓小平排在第一位的工作,就是为全国各级单位选出领导班子。他这项工作在 1975 年 10 月以前一直 
能够得到毛的全力支持,包括不再重用过去的革命造反派,让在文革初期挨过整的更有经验的干部取代他们。在 1974 
年底和 1975 年,毛泽东支持为六百多名老资格的领导干部平反。 
邓小平着眼于长远,在 1975 年底也开始改善教育系统,以便将来有可能以知识和管理能力而不是人脉关系为标 
准选拔新干部。这在当时必然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邓小平在 1975 年接手的体制是一个烂摊子,很多最能干的干部 
没有任何学习机会。他们经历各异,标准统一的考试派不上用场。要到十年以后,大专院校才能提供足够的毕业生,使 
学历能够作为选拔领导班子的标准,甚至应用于中层单位干部的选拔。事实上,政府在很多年里只能依靠个人评价去选 
拔干部。 
能否得到选拔对干部来说是大有差别的。得到选拔不但意味着饭碗,还有特权和荣誉,他们的家人也有更好的就 
业、住房和教育前景。此外,由于文革给社会造成的分裂,选拔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明争暗斗的过程。为了使体制变得 
更加精英化,邓小平只能先从最上层做起,让可靠的老干部去选拔领导班子,然后再层层选拔,直到最基层。邓小平的 
整顿首先从军队抓起。'310' 
整顿军队 
邓小平担任总参谋长后,便不失时机地采取了他认为对于整顿军队最为重要的一些措施:恢复纪律,裁减兵员, 
改善训练,为每个单位建立新的领导班子。1975 年 1 月 25 日,他在毛泽东的全力支持下,召集总参谋部团级以上干 
部开了一个会。前政委邓小平直言不讳地列举了军队的问题。解放军在文革期间承担起地方的许多职能后,变得臃肿不 
堪,很多干部变得「肿、散、骄、奢、惰」。他说,最上层的纪律涣散导致了派系林立。部队干部在文革时期有权管治 
平民,这使他们变得傲慢自负,很多人利用这种权力住大房子,大吃大喝,耽于享乐,给朋友送高级礼品。上级干部作 
风懒散,对下面的问题不闻不问,执行命令拖泥带水,不愿意承担有危险的任务。'311'结果是尽管军队规模庞大,保卫 
国家的能力却十分低下。很多部队单位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就像抗战时期各占山头的游击队一样。'312' 
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清楚地表明了他将如何对付那些不服从命令继续搞派性的人。他说:「今后军队干 
部的使用、提升,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重用派性严重的人,不能重用坚持派性不肯改正的人。」他明确说,这种 
警告也针对最高级别的人。他发下誓言:「无论牵扯到多少人,都要做到底。??我们是人民军队,我们的任务是打仗。」 
'313'很多仍在搞派性的人过去参加过红卫兵和革命造反活动,但是邓小平没有指责他们以往参加过这些组织。重要的是 
他们现在做什么。无论过去打过什么派仗,只要愿意与新领导人一起工作,都会受到欢迎。 
邓小平和叶帅很幸运,他们为恢复军队纪律和朴素作风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中央军委常委 11 名成员中大部分成 
员的坚定支持。中央军委的常委会 1975 年 2 月 5 日才正式恢复,承担着领导军队日常工作的职责。常委中的激进派(王 
洪文和张春桥)在数量上完全被邓小平和叶帅的支持者所压倒。 
 
 
在常委的支持和毛的批准下,两位领导人陆续使 25;000 名前军队干部中的很多人重返工作岗位,邓小平说,他 
们是在林彪时代受到了诬陷。他指示说,要让受到诬陷的人回来工作,有病的要给看病。他说,清查工作要尽快进行, 
但不必公开。'314' 
在接手新的工作之前,邓小平已经在明确思考军队现代化的问题。1975 年 1 月 14 日,即上任刚过一周,他就 
指示部下着手制定改进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的五年规划和十年规划。'315'规划内容包括修理和改造旧装备,以及生产缺 
失的零部件,这些都是在文革中被严重忽视的工作;还要研发导弹和其他现代装备。'316' 
像毛泽东一样,只要一提到美国撤出越南后苏联日益增长的威胁,邓小平就会动怒。他担心美国失去民意支持, 
不再愿意坚定地对抗苏联。他也担心 1974 年 8 月取代尼克逊的福特总统缺少尼克逊对战略问题的深刻理解,不能像尼 
克逊那样随时准备对苏联的任何新威胁作出妥善的反应。因为美国如果不向苏联施压,苏联在亚洲就可以随意进行扩张, 
它已经在中苏边境部署了 100 万军队。 
邓小平深知,美国是唯一能够全面抑制苏联的大国,因此每一次会见美国官员时他都会敦促他们对苏联采取更强 
硬的立场。毛泽东不必担心邓小平会像周恩来那样在跟美国打交道时示弱。1974 年 4 月和 11 月邓会见基辛格时,不 
但提醒基辛格注意苏联的侵略行动,还不断讽刺他在对付苏联的攻势时缩手缩脚。'317'事实上,邓小平指示他的外交部 
官员,特别是中国驻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代表黄华,每次见到美国人都要批评他们对苏联的立场不够坚定。 
在 1975 年,占用邓小平最多精力的军队问题是裁员。军队的臃肿造成预算紧张。现役军人超过 600 万,比 1966 
年多了 20%。'318'中国需要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军队高层干部进行裁减,培养了解现代技术的新一代领导人。裁军是一支 
现代、稳定的军队能够长期发展的最关键的第一步。但是邓小平也知道,如果战争迫在眉睫,那就不可能大幅裁军。毛 
泽东说过战争不可避免,邓小平并没有挑战这个观点,但是他确实说过,中国能在未来若干年里减少战争的危险。 
军队的任何问题都不像裁军那样引起了强烈的抵制,一个领导人假如没有邓小平在部队里的地位和强硬作风,就 
会知道这项工作几乎不可能完成。每年都有大量复员军人回到地方后找不到工作。当时还没有新的市场机会,政府财力 
也有限。安置工作也一团糟,造成大批转业老兵抗议他们没有得到适当的安置。 
邓小平裁军工作的要点是制订新的编制表,然后把需要裁减的名额分配到全军各个单位。早在 1975 年 1 月 14 
日,邓小平就在总参一次干部座谈会上宣布,要制定出规定各单位人数的新编制表。'319'新的编制表完成后,空军和海 
军不会减少员额,但是陆军要裁员。此外,技术专业的岗位也不会减少。有些地方的军队人数要大幅减少,但是像新疆 
一类敏感地区,军队编制还要增加。'320'新的编制表完成后,由各单位负责实施具体的裁军工作,确定哪些人要保留, 
哪些人要裁撤。'321'就像他一向处理有争议的问题那样,邓小平不但下达指示,而且说明他的理由。他解释说,国家财 
力有限,能让钱用于现代武器系统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人员开支。即便是那些担心自己被裁掉的人也很难反对邓小平的 
这个理由。 
为了减少对裁军的抵制,邓小平加大了为复员和转业军人找工作的努力。尽量安排退休的部队高层干部在地方党 
政机关或国营企业工作。普通军人主要安排到农村担任公社干部,还有一些人转业去了工厂。'322'要求政府干部负责在 
当地为老兵安排工作。 
邓小平利用 1975 年 6 月 24 日至 7 月 15 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枣这个大会因林彪事件而拖延了四年枣为裁 
军计划寻求支持。一些军官为避免削减自己单位的人员而提出特殊要求,但计划并未发生多大改变。'323'会议确定了三 
年内减少兵员 160 万的目标,其中包括大约 60 万名军官。'324' 
新的编制表一完成,军队立刻开始选拔各级领导班子。邓小平为新领导班子的面貌定出基调,他说:新当选的干 
部要能够运用新技术改进常规装备和先进武器,能够通过科学分析提高指挥和管理水平;要增加训练和学习,以便提高 
干部素质,帮助他们制定适应未来条件的战略;需要有关心部队、能够改进军民关系的政治干部。'325'中国的武器已经 
严重落伍,财力十分有限,因此邓小平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军委扩大会刚一结束,来自 400 多家国防工业大厂的领导 
干部就在 7 月 20 日到 8 月 4 日召开会议,根据提高技术水平的新工作重点对他们的工作责任进行评估。'326' 
军委扩大会召开几周后,宣布了中央军委的新成员。毛依然允许激进派控制宣传工作。「四人帮」中最老练的张 
春桥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但邓小平仍然担任总参谋长,叶剑英保留了对军委的领导权。大多数中央军委常委都是能 
与邓小平和叶剑英合作共事的有经验的军队干部:聂荣臻、粟裕、陈锡联和梁必业。 
邓小平及其盟友有效控制着激进派。在军委扩大会上,级别最高的激进派王洪文和张春桥都没有公开发言。「四 
人帮」试图控制人事任命权,把他们以后可以用来打击对手的人事档案搞到手,但是没有得逞。张春桥仍担任总政治部 
 
 
主任,因此控制着宣传,但他完全不掌握人事任命权。邓小平和叶帅在军队中得到的支持要大大高于张春桥,由他们决 
定工作日程,并且在下级的任命中起着主导作用。'327' 
邓小平也恢复了部队的培训计划。1966 年之前的 101 所军事院校,在文革中大多数都被关闭。有些院校破败不 
堪,无法重新开学。但是也有一些院校虽然不再教学,但教员仍住在校园里。还能教学的有经验的教员又被请了出来, 
让他们修订教材,重登讲台。 
与学校相比,大多数高级军事技术研究所在文革中受到了保护(甚至一些民用研究所也被置于国防科委的保护之 
下)。但是,由于既没有大学的支持和新毕业生的输入,又缺少民用研究机构提供的相关支持和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中 
国的军事技术已远远落后于它的潜在敌人。研究机构需要重整旗鼓,叶帅在 1975 年劝说已退休的张爱萍重新出马帮助 
他工作,在组织军事科研方面,张爱萍是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