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17'关于两份草稿的差别,见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12 月 25 日,页 138。
'41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42243。对收入较高的地方作了一些让步,允
许它们有更多的支出。见页 239241。
'41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53357。
'42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53。
'42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53357。
'42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22224。
'42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67。
'42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64365。
'42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66367。
'42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74380;于光远:《我忆邓小平》,页 6870。
'42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71374。
'42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81386。
'42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0。
'43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0。
'43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89392。
'43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0392。
'43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2394;吴德:《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页 166173;于光远:《我忆邓小平》,
页 9497。
'43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26232。
'43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75。
'43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82286。
'43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74282、341。与江青的谈话录音,后经毛泽
东作了一些修订,收录在 1975 年 11 月 15 日发表的谈话中,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19871998),第 13 册,页 447449。
'43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43346。
'43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91298。这封信的原文附于页 295296。
'440'毛泽东的私人医生李志绥讲述过毛做眼科手术的背景,见 Li; with the editorial assistance
of Anne F。 Thurston; The Private Life of Chairman Mao: The Memoirs of Mao's Personal
Physicia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4); pp。 604605。
'44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96298。
'44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29339。
'44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73。
'44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39341。
'44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1473。
'446'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代表团的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作者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447'中央文献研究室、湖南省委、湖南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片《邓小平十章》(湖南电视台,
2004),第 3 集,《破冰》。
'44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3474。
'44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7478、495。
'45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8480。
'45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80482、488490。
'45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0496。
'453'中国问题专家 Merle Goldman 与该代表团一起参加会见,她友好地让我看了会谈纪录。
'45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8;SWDXP2; pp。 4547。
'45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81582。
'45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9502。
'45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9502、506。
'458'对《水浒》事件更具体的描述见 Merle Goldma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dvise and
Diss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45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07512;史云、李丹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 8 卷:难以继续的「继续革命」:从批林到批邓(19721976)》(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
文化研究中心,2008),页 577580。按后一着作,是芦狄而非毛泽东挑起了这一讨论并记下了毛的观
点,是姚文元和江青而不是毛泽东发动了公开的辩论。但至少毛泽东允许了公开辩论的发生,并且知道它
的政治含义。
'46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12517。
'461'高文谦:《晚年周恩来》,页 565。
'462'关于评《水浒》运动的各种记载,见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p。
363374; Merle Goldman; 〃The Media Campaign as a Weapon in Political Struggle: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nd Water Margin Campaign;〃 in Godwin C。 Chu and Francis L。
K。 Hsu; eds。; Moving a Mountain: Cultural Change i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79); pp 191202。 Barbara Barnouin and Changgeng Yu; Ten years of Turbulence: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New York: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3); pp。 283285。
'463'Wenqian Gao; Zhou Enlai: 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 (New York:
PublicAffairs; 2007); p。 166。
'46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12517。
'465'2006 年 1 月作者从一位了解毛远新观点的干部那里得知这是毛远新的看法。
'466'对这场斗争的不同讲述,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下册,页 17531755;DXPCR; pp。 350351;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p。 388399; Jiaqi Yan and Gao Gao; Turbulent Decade: A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6); pp。 471473; 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404407; 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60563。
'467'史云、李丹慧:《国史?第 8 卷》,页 406。
'468'《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4。
'469'《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4。
'470'这一节内容依据的是 2006 年 1 月作者对一位了解毛远新立场的干部的采访,以及《毛泽东
传(19491976)》,下册,页 17521758;DXPCR; pp。 350355;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p。 374381; 399410; 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60579;史云、
李丹慧:《国史?第 8 卷》,页 592598;《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128 日,
页 125134。
'471'2006 年 1 月对一名知情官员的采访;另参见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
517。
'472'DXPCR; p。 361。
'473'《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6 年 1 月 1、2 日,页 139140;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 516。
'474'1980 年评价历史问题时,陈云、叶剑英等人担心,如果结论是毛远新只是简单转达毛的意
见,会有损于毛的威望。最终毛远新同意承担影响毛泽东的责任,因此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2008 年
12 月对熟悉党内文件的历史学家的采访。
'475'对「朝阳样板」的讨论,见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 340。
'476'这一节内容取材自作者 2006 年 1 月对一位看过很多有关档案的党史学者的采访。
'477'DXPCR; p。 351。
'478'2006 年 1 月对一位了解毛远新状况的干部的采访;《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
页 17541755;DXPCR; pp。 352353。
'479'DXPCR; p。 36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仅提到这次来访发生在 11 月初。
'480'DXPCR; p。 352。
'48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1、2 日,页 1;《毛泽东传(19491976)》,
下册,页 1755。
'482'《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51756。
'483'《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6。
'484'David S。 Zweig; 〃The Peita Debate on Education and the Fall of Teng Hsiaop'ing;〃
The China Quarterly; no。 73 (March 1978): 140159。
'485'《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16、17 日,页 31。
'486'《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20 日,第 131132 页;DXPCR; p。 361。
'48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下册,页 1249。
'488'DXPCR; p。 366。
'489'Patrick Tyler; A Great Wall: Six Presidents and China; An Investigative History
(New York: PublicAffairs; 1999); p。 226。
'490'Henry Kissinger; Years of Renewal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9); pp。
890891。
'49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4。
'492'DXPCR; pp。 36436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5576;《邓小平
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24 日,页 132134;2002 年 4 月对唐闻生的采访。
'49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6577;DXPCR; p。 365。
'49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83586。
'49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第 579580 页;另参见吴德:《吴德口述》,页
194199。
'49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9582。
'497'邓小平的讲话录音仍保存在中央档案馆,这里的讲述是根据程中原的概括,而程中原的概括
则是根据这一录音的整理稿;《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6 年 12 月 20 日。〔经查年谱中无
纪录。—中文版编者注〕
'498'DXPCR; pp。 367368。
'49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1579。
'4100'邓小平和基辛格的会谈备忘录,DNSA; CH00366; CH00367; CH00369; and CH00373;
October 2022; 1975。
'4101'基辛格国务卿与毛泽东会谈的分析和要点,DNSA; CH00368; October 22; 1975; 基辛
格和毛泽东的会谈纪要,DNSA; CH00372; October 17; 1975; DNSA; CH00398; December 3;
1975。
'4102'基辛格国务卿与毛泽东会谈的分析和要点,DNSA; CH00368; October 22; 1975; 基辛
格和毛泽东的会谈纪要,DNSA; CH00372; October 17; 1975; DNSA; CH00398; December 3;
1975。
'4103'吉拉德?福特和亨利?基辛格与邓小平会谈备忘录,DNSA; CH00398; December 3;
1975。
'4104'毛泽东与福特的会谈,DNSA; CH00395; December 2; 1975; 吉拉德?福特和亨利?
基辛格与邓小平会谈备忘录,DNSA; CH00396; December 3; 1975; DNSA; CH00398; December 3;
1975; 吉拉德?福特和亨利?基辛格与邓小平会谈备忘录,DNSA; CH00399; December 4; 1975;
《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2 月 1 日5 日,页 134135;Kissinger; Years of Renewal;
pp。 886894; Tyler; Great Wall; pp。 215219。
'4105'乔治?布殊的报告,DNSA; CH00402; December 9; 1975。
'4106'DNSA; CH00402; December 9; 1975。
'4107'《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6 年 1 月 1、2 日,页 139140。
'410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20422。
第 5 章
在毛时代终结时靠边站:1976
从 1975 年 12 月到 1976 年 9 月短短一年内,中国有四位高层领导人离开了人世。先是康生,秘密警察头子,
专替毛泽东做见不得人的事,在他布置下有数百名被控背叛革命的干部遇害;他于 1975 年 12 月去世。接着是总理周
恩来,他死于 1976 年 1 月 8 日凌晨。然后是朱德,红军缔造者,早期军队领袖;他死于 1976 年 7 月。1976 年 9
月,高居万民之上的毛主席撒手人寰。随着这些人的去世和「四人帮」在 1976 年 10 月的被捕,一个被奉若神明的革
命家只手就能撼动整个国家的时代结束了。
周恩来去世
周恩来走在毛泽东之前,这使毛泽东得以左右周恩来追悼会的安排:他试图借机抑制群众对周的怀念,对周一生
的成就只给予了以党的标准而论尽可能低的评价。可是毛这些手段的效果适得其反。很多中国人非但不服气,反而为深
得他们敬仰与爱戴的周恩来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而愤愤不平。
周恩来去世的当天下午,政治局开会筹备追悼会事宜,当时仍名义上担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于下午 6 点 30 分把政
治局撰写的讣告草稿送毛泽东批示。第二天一早毛就批准了讣告,对以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和朱德为首的
107 人治丧委员会的人选也没有提出意见。 '51'毛甚至同意由邓小平致悼词,将周恩来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但是毛泽东没有出席追悼会。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三天前,毛不以为然地对他的警卫团团长汪东兴说:「为
什么要我参加总理的追悼会?」 '52'他让机要秘书张玉凤简单解释说,他行动不便,无法出席(虽然短短几个星期后,他
还有体力会见尼克逊总统,会晤时间长达 1 小时 40 分)。他确实给周恩来送了一个花圈,但除此之外没有参加任何追
悼活动。
在周恩来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里,毛泽东也同样与他保持着距离。到 1975 年 9 月,周恩来的体重已从过去稳定
的 130 斤减少到仅 80 斤。 '53'邓小平、叶剑英等亲密同事常去医院病房看望他,尽管他已经无法说话。1 月 5 日他做
最后一次手术时,邓小平和李先念等人守候在一旁。 '54'尽管毛泽东的体力要比周恩来好得多,却一次也没去医院看望过
周。毛还试图弱化外国人对周的悼念。周恩来去世的当天下午 4 点,邓小平向毛汇报说,很多外国代表请求前来表达敬
意。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邓小平在会见阿尔巴尼亚大使时宣布,根据毛的指示,外国驻京大使可以参加吊唁活动,各国领
导人可以前往中国驻该国使馆凭吊,但不必派代表团来京。'55'
尽管毛泽东态度冷漠,但当电台和广播喇叭里传出周恩来逝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