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中世纪军事史 作者:刘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喷嘴中喷射出去,在烧毁敌方舰船和士兵的同时,产生大量烟雾,发出很大的声响,威力是十分惊人的。2。波斯、阿拉伯帝国军事概况波斯帝国是由农牧部落波斯人建立的国家,因此与同样属于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在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上都有很多一致的地方。阿拉伯军事力量在崛起之初,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落后,无法与称雄欧亚1000余年的波斯军队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军队编制更加成熟、合理,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发展,很快取代衰落的波斯,成为与拜占庭军队、西欧各国军队相抗衡的强大武装。(1)军事领导体制与军队从公元前52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取得统治权以后,他便积极从事军事改革,力图建立起一整套高度中央集权的军事领导体制。他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在全国各行省中,分别设置不受行省总督辖制的军事长官。他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军区,负责管理驻守当地的军队。军区长官要直接听命于国王本人,向他汇报并听取指示。他统一全国军队的编制,将军队分成万人团、千人团、百人团、十人队4级,按十进制编组。他还有一支号称“不死军”的御林军部队,人数达到1万人,士兵勇敢强悍,战斗力很强,足以用来镇压各地的反叛势力。这种军事体制一直延续到中世纪。

在波斯军队中,骑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重骑兵主要用来从正面突击敌人的队形,他们通常都头戴头盔,手持长矛,身披锁子甲,以防御敌射来的箭簇、石块和轻型白刃兵器的击打。配备了弓箭而盔甲较薄的弓箭骑兵由于自身重量轻,行动起来更灵活,常常被赋予迂回、包抄和追击等机动性较强的战斗任务。波斯步兵包括手执长及足部木盾牌的重甲步兵,也包括只拿一面小型藤盾的轻盾兵,以及射击技术娴熟的弓箭兵。此外,为了增强突击能力,每支波斯军队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滚刀战车,以便在地形适宜的情形下用来冲掠敌阵。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部,起初航海并不是波斯人的特长。但他们利用懂得航海的腓尼基人组建起强大的海军,与海上力量强大的希腊进行过长期的角逐。可惜在与希腊作战失败后,波斯海军力量逐渐萎缩,进入中世纪以后,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舰队了。阿拉伯帝国是一个神权统治的国家,政教合一。哈里发既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也是军事总指挥。在伍麦叶王朝时代,哈里发曾将全国分为5个行省,各省置总督,管理当地驻军。但受氏族社会全民皆兵传统的影响,阿拉伯常备军一直不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哈里发的禁卫军及一些雇佣军,其他大量的军队是归部落首领指挥的部族军。哈里发的禁卫军最初由阿拉伯人中的青壮年组成,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后阿拉伯人成份逐渐减少,波斯人大量涌入其中。到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耳台绥木在位时,更把由中亚等地贩运来的突厥奴隶编入禁卫军,并从中挑选军官。9世纪以后,禁卫军统领的权势进一步增大,取得了大元帅的尊号,而哈里发则成为其监视下的十足傀儡。帝国军队的统率权完全落入到禁卫军统领的手里。阿拉伯军队包括骑兵、步兵、海军等不同的军兵种,其中骑兵占大多数。早期阿拉伯骑兵几乎全部是不披盔甲的,手中的兵器有长枪、剑和弓箭。在与拜占庭军队的长期战争中,阿拉伯人也逐渐认识到护身盔甲的功用,让骑兵披上了锁子甲。但他们很注意保持轻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不肯让盔甲过于沉重,以致妨碍士兵和战马的机动能力。阿拉伯的海军力量也比较强大。尤其是为了夺取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多次组建庞大的舰队,年复一年地发起进攻,数次兵临城下,却都被着名的“希腊火”和拜占庭海军击退。717年,阿拉伯舰队作战失利后撤退,不幸遇上了暴风雨,1800余艘战舰几乎全部沉没,阿拉伯海军也从此一蹶不振。(2)兵役制度与武器装备波斯帝国的军队最初多由自由民组成。他们平时耕种土地,养家糊口,战时自备武器,随军出征,国家一般不给津贴。服兵役对他们来说,既是每一自由民的权利,也是他应尽的义务。由于自由民通常经济实力有限,仅可自备步兵所需要的长枪、盾牌等,编组成步兵。而由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贵族采买盔甲马匹,组成冲击力更强的骑兵部队。随着波斯帝国经济上的发展变化,贫富差别日益悬殊,大批自由民因债务沉重而破产;贵族和御林军军官却靠着掠夺被征服国家的财富大发横财,使得军队中步兵数量迅速减少,骑兵数量激增,整个常备军日趋腐败残弱。在这种情况下,波斯军队不得不大量招收雇佣兵来弥补军队数量和质量的不足。雇佣兵大多为外国人,如米底人、奇西亚人、叙尔卡尼亚人、亚述人、印度人、希腊人等。他们以赚钱谋生为目的,对同谁作战并不关心。但也因此缺少爱国热情的激励,存在着被金钱收买而阵前倒戈的危险性,其战斗力不能不受到很大限制。波斯军队的武器与拜占庭军队大体相仿。步兵多持木盾、藤盾和长枪、弓箭,骑兵则披挂甲胄,携带弓箭和短兵器。滚刀战车是其最重要的突击兵器之一。这些战车将宽刃大刀装在车轴或车身下,以便能把它所碰到的一切都统统割碎。作战时,波斯军队往往以滚刀战车为先锋,藤牌兵、重甲步兵、骑兵、弓箭兵排成方阵依次相随,整个队伍步伐缓慢而整齐,逐渐向敌人逼近。见到这种阵势,许多斗志不坚的军队不由得发生骚动,未等接战便一溃而散了。早期阿拉伯军队大多由本民族战士组成。按惯例,全体成年男子都有出征打仗的义务。他们平时即按氏族关系编组起来,携带家属住在军营中,依靠掳掠和瓜分战利品维持生活。由这些战士组成的军队具有英勇善战、不畏艰苦,行动迅速、补给容易的特点,但也存在着军纪不佳,胜则四处劫掠,败则四散逃跑,不复能战的弱点。到阿拉伯帝国中后期,阿拉伯贵族生活日益腐化,不愿再承担艰苦的作战任务,而更多地依靠波斯或突厥雇佣兵组成常备军。由政府按月给雇佣兵发放薪饷,并进行集中训练与指挥。有时阿拉伯帝国政府也从贝杜因人、城市平民和农民中间召募一些临时性的军队,在服役期间发给薪饷,战事完结后立即遣散。阿拉伯军队的武器装备与拜占庭和波斯军队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比较有特色的是他们使用的短弯刀。它不仅灵活方便,适宜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刀的锋利程度和韧性都有很大提高。阿拉伯海军虽然发展历史不长,其帆缆战舰也颇有特色。它通常有上下两层甲板。下甲板每边最少有25个座位,每个座位上坐两个人,每只帆船上的这100多名划手都是武装的。在上甲板,还专门配备有擅长格斗的战士,准备与敌舰进行接舷战。3。拜占庭与波斯、阿拉伯之战拜占庭帝国在建立之初,即面临着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帝国内部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奴隶、隶农和贫苦农民不断起义,各地也频频出现反叛事件。波斯帝国为了争夺两河流域平原,也同拜占庭帝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7世纪,新兴的阿拉伯军队替代波斯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对手。11世纪中叶以后,塞尔柱突厥人兴起,继续向拜占庭发动进攻。在一连串失败以后,拜占庭失去了其东方各省和小亚细亚的土地,成为局限于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1)拜占庭与波斯战争527年,农民出身的查士丁尼继位成为拜占庭皇帝。他是一位精力过人的政治家,上台伊始,便着手整治帝国内部,加强立法措施,野心勃勃地打算重建罗马帝国,恢复西罗马已经丧失的土地。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查士丁尼首先要对东方的敌人波斯开战,消灭其军事力量,以免拜占庭军队征服西方时他们在背后骚扰。查士丁尼挑选了年仅25岁的贝利撒留出任东方波斯战线的统帅,负责打败长期以来总是不断保持进攻态势的波斯军队。530年,一支约有4万人的波斯军准备围攻底格里斯河上游的达拉斯要塞。鉴于达拉斯的重要地位,贝利撒留决定带兵迎击波斯军。但当时查士丁尼将进攻的重点放在西方,仅留给他1万名步兵、500名骑兵及7000名近卫军,其中步、骑兵主要由游荡于帝国各地的日耳曼和匈奴雇佣兵组成。他们大部分未经过训练,对军队统帅也不忠诚,随时有倒戈相向的危险。尽管如此,贝利撒留还是决定冒险同波斯人进行一场会战。他选择要塞的南面为预设阵地,命令士兵在离城墙不远的地方挖掘一条又宽又深的战壕,战壕两端又挖掘两条稍短的战壕,然后把骑兵隐蔽在其中。波斯军队看到这种形势,怀疑贝利撒留有什么圈套,便避开中央,首先向贝利撒留的左翼发动进攻,迫使其部队节节后退。这时,隐蔽的骑兵突然冲出,从后方和侧翼向波斯骑兵展开攻击。与此同时,贝利撒留的右翼正受到另一股波斯骑兵的猛烈攻击,一步步退却到达拉斯要塞的墙脚下。但贝利撒留却机敏地发现这股波斯骑兵与处在中央阵线的步兵部队之间出现了一个大缺口,于是他下令骑兵迅速冲入这个缺口,切断步兵与骑兵的联系,从侧后攻击波斯骑兵。左右翼的波斯骑兵受到前后夹击,队形散乱,互相践踏,纷纷逃离战场。剩下的波斯步兵被贝利撒留的部队包围,拜占庭骑兵从侧翼攻击,步兵利用战壕为掩护,向波斯人发射箭石、弩炮和木炮,很快将数量占优势的波斯步兵彻底击败。达拉斯一战的胜利,挫败了波斯军队的进攻势头,以后,查士丁尼为了实现其征服意大利的梦想,避免两面作战,花重金与波斯签订了和约。在战略上,也开始奉行防守方针,在国境线上修筑了一连串的寨堡和工事。查士丁尼死后,继任的几个皇帝转而奉行东进西守战略,重新向波斯开战。双方在争夺战略要地亚美尼亚的几次会战中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占上风。直到589年,波斯帝国发生内乱,拜占庭乘机收回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土地。几年之后,拜占庭内部也发生了内乱,军队普遍对政府不满,到处都发生暴动。波斯人抓住了这一良机,在边境上发动了大规模进攻。609年,波斯骑兵经过小亚细亚突进到哈尔其顿以及首都的近郊,其后又占领了大马士革、埃及。直到630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带兵击败波斯军并在其国内造成政变以后,波斯人才撤出他们夺占的广大领土。(2)拜占庭与汪达尔、东哥特之战拜占庭军队虽然在达拉斯一战中大败波斯军队,但查士丁尼皇帝对波斯帝国的领土和财富并没有多大胃口,他朝思暮想的是在罗马废墟上赶走一系列“蛮族”王国,恢复昔日帝国版图。为此,达拉斯战后不久,他就将杰出的军事统帅贝利撒留召回,集中全力准备实现征服西方的计划。当时位于拜占庭西方的国家有东哥特王国、盎格鲁——萨克逊王国、法兰克王国、勃艮第王国、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其中尤以地处北非的汪达尔王国统治最不牢固,军事力量也比较弱。531年,汪达尔国王希尔德里克被他的侄子格里梅尔推翻,并投入监狱。查士丁尼便以自己同希尔德里克年青时代是盟友,要帮助他恢复王位为借口,向汪达尔王国宣战。533年6月22日,拜占庭远征军从君士坦丁堡出发。这支远征军总共只有1万步兵、5000骑兵,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由着名将领贝利撒留指挥。他们分乘500艘战舰向西驶去。在西西里岛停留期间,贝利撒留探听到汪达尔新国王格里梅尔正忙于镇压属地撒丁岛人民起义,还不知道拜占庭军队到来的消息。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命令将士立即上船,扬帆直驶非洲海岸。9月初,贝利撒在距汪达尔首都迦太基仅9天路程的地方登陆。他一上岸便四下张贴布告,说拜占庭军队是为了讨伐格里梅尔来的,决不会威胁人民。随后他挥兵向迦太基城挺进,前锋很快抵达城下。格里梅尔听说拜占庭远征军到来,大惊失色。他一面派人火速调回远在撒丁岛的主力部队,一面下令杀死狱中的希尔德里克及其亲友。然后,调集迦太基的所有部队,打算在离城几十里的阿德西缪母隘路歼灭敌人。他分兵3路:一路正面阻击拜占庭军队,一路打算从左翼攻击,而他自己则率主力绕至敌人背后发动进攻。不料贝利撒留的行动极为迅速。当实行侧击和背后攻击的两路汪达尔军队仍在路上跋涉时,拜占庭军队的主力已与正面阻击的汪达尔部队交锋了,并很快杀死了指挥官,击溃了整个部队。接着,实行侧翼攻击的汪达尔部队又赶到战场,同样由于人数有限,战斗力差,被迅速击溃,此时,格里梅尔率领的汪达尔军主力因迷路还在山中盘旋,丝毫不知道两路兵马被击溃之事。等他率军赶到战场时,遇到的只是贝利撒留的先头部队。格里梅尔依仗人多势众,拼命厮杀,终于将这支拜占庭军队击败,许多人丢下辎重武器纷纷逃走。可惜,汪达尔军队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四散开来,到处搜寻战利品。格里梅尔也因弟弟战死,抚尸大哭,顾不上整顿军队,发动攻击。贝利撒留见此情景,遂重新组织队伍发动反击,一举击溃了汪达尔人。9月15日,拜占庭军队在没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开进迦太基城。格里梅尔战败后,重新集结力量,当远在撒丁岛的汪达尔部队主力赶回来时,他手下已聚集了大约为对方10倍的力量。格里梅尔打算发动反攻,将拜占庭军队逐出迦太基城。但贝利撒留已指挥士兵将原来荒废的城防工事修补起来,攻打很不容易。格里梅尔只好领兵退到离城几十里的特里卡梅伦,静等拜占庭人出击。贝利撒留这时因内部变乱而陷入困境。原来,他手下的一部分匈奴雇佣军由于长期不打仗,失去了劫掠战利品的机会,都对贝利撒留表示不满。他使用种种手段进行安抚,最后终于使这些雇佣兵答应暂不叛变,下次会战时保持中立,等看清哪一方获胜再下手。有了这个保证,贝利撒留决心拼死一战。他鼓励手下的士兵说:尽管我们的兵力在数量上越来越少,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数量,而是精神和勇气。12月中旬的一天,贝利撒留率2000名骑兵和全部步兵向特里卡梅伦出发。两军隔着一条小河对阵。贝利撒留首先派一小队骑兵佯攻汪达尔人的阵形中央。汪达尔人进行还击,却不进行追击。他第二次发动佯攻,汪达尔人仍很谨慎,不进行追击。他当机立断,将所有骑兵派出,发动真正的攻击。汪达尔人抵御不住,阵脚动摇起来。这时,拜占庭军队的主力全线出击,在一旁观战的匈奴雇佣兵也加入到攻击者的行列中,汪达尔人全线崩溃。格里梅尔顾不上指挥残余部队实施反击,当夜悄悄地溜走了,几天后被拜占庭士兵俘获,押往君士坦丁堡。特里卡梅伦之战的胜利,结束了拜占庭征服罗马非洲属地的战争。查士丁尼被轻易到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匆忙召回了贝利撒留,制定了从东哥特人手中夺回意大利的计划。还在拜占庭人攻打汪达尔军队时,地处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发生了政变。新任国王提尔达哈德杀死了实际执掌权力的姨母阿马拉苏沙。而这位阿马拉苏沙曾私下与查士丁尼往来,请求他的支持和保护。查士丁尼借此机会,向东哥特人正式宣战。535年冬,查士丁尼决定分兵两路向意大利进军。一路由大将孟德领兵3000人,侵入达尔马提亚,然后沿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