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文焕说:“公子如不是猜忌我们,为何给我们买女人?”孙文焕说完,仍心有余悸。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此事与公子夫人受辱有关。
吴三桂轻轻松松笑过一阵之后再说:“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男人汉大丈夫在世为人,自然要成家立业成孝于双亲,方可成就大业将来封妻荫子。我是见各位尽心尽力,才破些钱财为各位消除后顾之忧的!”
听到这里,四人无不激动万分泪流满面。尤其是孙文焕,他一直因为那事而觉得有愧于公子,公子即使打骂责怪他,他也不会怨恨公子。虽说那事没经验证,但他凭直觉判断那事是真的。而现在公子不仅不怪罪自己,反而买女人来抚慰自己,这是何等的大恩大德啊!孙文焕激动得哪里还能说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朝吴三桂磕头。于是,另外三人也一齐朝吴三桂磕头。
吴三桂急忙将他们一一扶起。见孙文焕的额头都磕得乌青了,吴三桂也激动起来说:“兄弟们不必如此!你我没有主仆之分,只有兄弟之情。从今以后,凡我有的,兄弟们必有,我没有的,兄弟们也有!”
四人听后,又要跪下磕头,被吴三桂假装生气拦住了。
之后,吴三桂对四人说:“今后,不仅你们有女人,而且那些表现好的兄弟们也有女人!”就在这一天,吴家大院为四人举行了集体婚宴。而且在婚宴上,吴三桂宣布了要为那些表现好的买女人的消息。勇士们鱼欢雀跃大声叫好。
从此,吴三桂家养的队伍变得更加英武,整齐,精神旺兴,斗志昂扬。吴三桂见自己的调教蚂蚁之法取得如此大的成效,不由笑上眉头喜在心里。因此,他打算趁热打铁再给几个兵士买女人以鼓舞士气。
经小头目们推荐,又有四人可得到吴三桂给他们买的女人。除一个之外,其余的人自然都是喜气洋洋的。这个人就是侮辱过张氏的马斯林。自从那天以后,马斯林一直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他始终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他甚至产生了要逃跑的念头。后来,由于一直没见吴三桂追究此事,他的心里才稍稍平稳些。白天,他拼命地练功夫,以此来忘记那事,然而晚上却常常被噩梦惊醒。正因为如此,他才始终觉得事情不会这么轻易地过去。
直到吴三桂为小头目们买了女人,并宣布要为表现好的兵士也买女人时,马斯林才开始相信吴三桂真的不会追究此事了。为此,马斯林感激涕零,常常一个人暗地里落泪。他觉得自己能报答吴三桂的唯一方式便是刻苦练功,将来为吴三桂出力,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得到吴三桂奖赏的女人什么的。然而,命运偏偏给他开了个玩笑,自己竟然得到了吴公子的赏赐。
心情本来已趋平复的马斯林又变得激动难安起来。他无法像其他三人那样,因为得到女人而沾沾自喜。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总觉得有一双充满哀怨和凄楚的眼睛在盯着他看。这是一双曾经让他心动的眼睛;也是双让他犯罪的眼睛;更是一双令他无地自容的眼睛。
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吴三桂为他们举行婚宴的日子。他既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好解脱自己心灵上的枷锁,又怕这一天早来,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然而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谁也没注意到马斯林魂不守舍的样子。事实上马斯林除了心里难受之外,表面并没有太大的表露。只是他一直在回避吴公子夫人的那双眼睛。然而,世界上的事偏偏有这么奇巧,你越是想回避,便越是回避不了。马斯林突然与张氏目光相对,张氏似乎不认识他了,因此像对所有客人一样点点头表示礼貌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表现,而马斯林心里是一阵慌乱。
婚宴结束了,其他三人都与自己的女人相拥而卧了。而马斯林无法使自己入睡,他觉得自己如果不向吴公子说明此事,自己无法安生过下去。
马斯林偷偷摸摸来到吴公子卧房窗前。吴三桂与张氏还没睡,灯光亮着,他俩在说着话。马斯林双腿一软地跪在窗前。吴三桂和张氏都感觉到有人跪在窗外了。张氏要去开门,被吴三桂一把拉住了。
马斯林哭泣着说:“我向公子和夫人赔罪来了!请公子处置我吧,不然我不会安心的!”
吴三桂轻缓地答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你回去吧!”
五、皇太极用心险恶,吴三桂率勇士救父
皇太极自即位以来,一面向朝廷和袁崇焕致书求和,一面暗地里向明朝和朝鲜侵略和掠夺,使自身实力不断壮大。
一六二九年,皇太极在连续七次向朝廷致书求和之后,于十二月突然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区,不进山海关,取道蒙古,以蒙古兵为先导,从喜峰口入关,攻陷遵化,直抵北京城下,明朝上下惊恐万状,袁崇焕、祖大寿从山海关外领兵入援。皇太极又用反间计,假崇祯皇帝之手,捕捉袁崇焕。祖大寿和吴襄不平于袁崇焕的莫名之罪,也不愿意受到新任辽东经略史满桂的辖制,又率部北返宁远自守。
崇祯皇帝着急,又令袁崇焕写信规劝祖大寿。祖大寿和吴襄只好率兵回关以解北京之围。之后,祖大寿和吴襄又率军北上,夺回了长城内外的四城:永平、迁安、滦州、遵化。
皇太极又率兵南下,企图夺回四城和北边的重镇大同。祖大寿又受命驻守大同。祖大寿刚进驻大同,尚未布防,皇太极已率领四万铁骑而来。
吴襄率领五百兵马正在城外巡察,刚好与皇太极遭遇。皇太极立即命令铁骑围住吴襄,并嘱咐不许交战,只能围而困之,不让人走脱。
大同城上守兵已发现吴总兵被围在阵中,急忙报告祖大寿。祖大寿非常惊慌,登上城墙一望,心里沮丧极了。因为他明白皇太极之所以围而不攻,其目的是想引蛇出洞,一举歼灭。
祖大寿站在城墙上束手无策,心里非常痛苦。出兵吧,城池空虚,大同立刻会被陷。虽说可以救吴襄一命,而那时清兵便可长驱直入了。不出兵吧,吴总兵还是自己的妹夫,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但他仔细地权衡利弊以后,含着眼泪命令士兵们紧守城门,坚守不出。
而站在祖大寿身边的吴三桂更是心如刀绞。他仔细分析,觉得舅舅的决定是对的。然而自己却做不到亲眼看着父亲牺牲而不去救。思前想后,他认为只有利用自己花了血本所训练的勇士了。因为这样既不违反军令,又可冒险一试。
于是,吴三桂向祖大寿请求:“请总兵大人允许我带领家兵救父!”
祖大寿摇摇头又点点头。见吴三桂走后,叹息道:“看来吴家今日难逃血腥之灾了。”说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吴三桂召齐六十四名勇士,逐一巡视一番之后,含着热泪对他们说:“现在老爷被皇太极用四万铁骑所围,军中却无人去救老爷,而我们以六十四人去对付四万铁骑,无疑是以卵击石。但是,我是吴总兵的儿子,我无法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困被杀而不去救。所以,我请弟兄们与我一起去冒死救老爷。”说完,吴三桂双腿一软,便跪在众人面前。
四个小头目一齐跪下对吴三桂说:“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朝。我们吃的是公子的粮,穿的是公子的衣,连睡的女人也是公子给的,我们就是拼死在那里,也要把老爷救出来。”
其余的人也是齐刷刷地跪下说:“拼死也要救出老爷。”
吴三桂见众人如此,更加激动起来,手一挥:“兄弟们跟我走!”
祖大寿见吴三桂的勇士一个个都是满脸强悍慷慨赴死的英雄样,心里激动不已。尤其想到他们是以六十四人去对四万人,祖大寿心中立刻填满了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感。于是,他大声高呼:“打开城门,擂鼓助威!”
吴三桂率领勇士们在战鼓声中从城门鱼贯而出。出门之后,吴三桂便高呼:“保持阵形,急速前进。”
祖大寿在城门上一见吴三桂率领的勇士竟然是排着阴阳八卦阵,而且是虽然急速前进却一点也不混乱,心中大为惊服。吾儿三桂果然是大将之才!
皇太极见一将领只率区区数十骑而来,心中感叹,明廷势衰矣!然后大声喊道:“开阵延纳,围而歼之!”
勇士们在吴三桂的率领下,见敌势虽然强大而不心慌,毅然奔入敌阵。敌阵再度合拢,将吴三桂他们又围住了。
吴三桂战刀一挥,吼道:“往北直冲!”原来他发现皇太极正在北面督战。于是阴阳八卦阵便向北面卷地而去。
满洲兵在战将指挥下,立即向吴三桂包围过来。吴三桂大声吼道:“保持阵形不乱,见敌拼杀!”
那些跑在前面的满洲兵果然在接触阴阳八卦阵之时便身首异处。吴三桂所率小阵过处,地上便是如蝼蚁般的敌尸。
皇太极所率领的这四万余铁骑都是强悍之徒,身经百战英勇顽强。在他们眼中,明兵都是懦弱之极一击即溃,何曾见过如此勇猛强悍的将士。因此都被吴三桂的勇士们的气势所震慑。
皇太极在远处望见明兵的铁甲竟然会在自己军队的大阵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心里气极了,大声吼道:“能取敌军指挥者必重赏。”
于是,满洲兵又潮水般的向小阵涌去。吴三桂战刀连挥,所遇敌军非死即伤。敌人的血肉早已涂满了他的脸庞和铠甲。吴三桂在快要接近被围的父亲时,立即高呼:“父亲请随我来!”
吴襄正对敌阵为何会如此混乱感到不可思议,听见儿子的喊声,循声望去,只见儿子早已是血流满面,不禁热血盈眶,随即精神一振,对部下呼道:“众将士随我突围!”于是,吴襄率部逐渐向儿子靠拢。
皇太极见自己的盘算即将破产,心血又将白费,又气又急,大声吼道:“众将士听令,见敌便杀!”然而,由于自己的兵士早已被吴三桂所率领的勇士的气势所慑服,无论皇太极怎么打气,也无人敢冒死向前了。皇太极见大势已去,只好鸣金收兵,队伍徐徐后退。
而吴三桂已与父亲汇合一起,奔城门而来。
皇太极遥望着敌兵远去,问身边将士道:“不知那人是谁?”身边人答道:“吴襄总兵的儿子吴三桂。”
皇太极仰望天空,长叹道:“今后我军的强敌便是此人也!”
站在城头观战的祖大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事实又令他不得不信服!想起吴氏父子的生死在顷刻之间几易,不由感慨万千,对站在身边被崇祯皇帝派来督战的高起潜说:“昔日不信关羽能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之头,今日信之。”
高起潜说:“我平时听人说少将军勇冠三军,不太相信,今日见之,不得不信。”说完,亲自走下城墙,赶出城门迎接吴三桂父子入城。
此战之后,祖大寿为吴三桂邀功请赏,高起潜也为吴三桂从中周旋,吴三桂受到崇祯皇帝的嘉奖,钦命他任团练总兵。
吴襄对此次出巡始终心有余悸,同时也对吴三桂为何能凭数十骑与敌兵数万骑周旋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他与儿子对饮之时,便把心中的疑虑对儿子说了出来。
吴襄问:“那些勇士为何能为你卖死力?”
吴三桂说:“诱之以色,是色所驱也!”
吴襄又问:“敌军数万,而你只有数十骑,为何敢以卵击石?”
吴三桂说:“是因为勇气。”接着便把他当年用火烧散斗殴的两头牛的故事说出来了。
吴襄认真地听着。
六、祖大寿被迫举城投降,吴三桂守宁远一片孤城
皇太极称帝前后,数次入关侵扰,掠夺大批人畜财物,却不敢立足于内地,除了清兵所到之处受到明朝百姓的纷纷反抗外,其主要原因是明军仍然控制着山海关以及关外锦州之地。山海关是屏蔽北京的要塞,而锦州乃是山海关的门户。
为彻底摧垮明朝政府,皇太极打算拔除锦州这个钉子。一六四零年,清兵攻打锦州,锦州明军守将是祖大寿,祖大寿率军极力抵抗,杀死清军将领数人,歼灭清军半数。一六四一年一月,皇太极又派努尔哈赤之子多尔衮率兵攻打锦州,又失败。
皇太极大为震怒,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攻克锦州。一六四一年四月又派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贝勒多铎等往代多尔衮围攻锦州。他们带来了大批八旗兵和许多门攻城的大炮。他们用大炮猛烈攻击锦州,锦州因此变得摇摇欲坠。
祖大寿立即向明朝政府告急。明朝政府极为惊慌,最后派洪承畴率领八总兵步骑十三万救援锦州。洪承畴为人谨慎。因此他步步为营以守为战,不敢冒进,只在锦州城南十八里的松山西北立营。崇祯皇帝见洪承畴迟迟没有动作,又下密诏,命洪承畴速战前进,以解锦州之围。洪承畴不得不有所动作,便把粮草囤在锦州西南三十里的杏山和塔山的笔架山,然后自己率六万人开路先进,余军继之,骑兵环松山三面,步兵驻城北乳峰山。
皇太极见形势对己方极为不利,便亲率大军于九月十九日离开沈阳,二十三日到达锦州前线。皇太极根据先锋所探消息,当机立断决定把自己所有的兵力用来打击明朝援军。因为锦州当时依然被自己的军队围着,只要自己能够切断明军的援军,锦州将不攻自破。于是,皇太极陈兵于松山和杏山之间,首先切断明军粮道,击败塔山护粮明军,夺得明军笔架山的粮草。
吴三桂当时率部驻扎在乳峰山,见明军粮草被皇太极所夺,真是心急火燎。明军将士更是人心惶惶。吴三桂进退维谷不知所措,进攻清兵吧,此时人心不稳,军心不齐。况且自己并非大军统帅,一切行动得听洪承畴的。撤退吧更糟,士气低落的明军将会溃不成军!
吴三桂已经意识到这场战斗所带来的后果,便急招杨天、陈三强等人来商量。为了慎重起见,吴三桂并没有将自己的兵士倾巢而出,而大部分兵士仍然驻扎在宁远。
吴三桂问杨天怎么办?杨天说现在我军军心动摇人心不稳,其责在于洪承畴延误战机。我看是败局已定,公子得为自己保存实力!吴三桂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战局未定,形势尚未分明,我们只可见机而作。
正在此时,洪承畴命令乳峰山的明军撤到松山。吴三桂暗自叹气,此时撤退,无异自毁其巢。他对杨天、陈三强说,等下撤退,你们与我一道只管突围,能逃得性命便行。
可是,当他们的兵力刚到达乳峰山和松山的中间,便遇到清军的伏击。本来已经是军心动摇的明军此时见清兵铺天盖地而来,早已吓破了胆,溃不成军地往海边退缩。刚好碰上大海涨潮,明军淹死不计其数。
吴三桂率兵也在其中,见海滩上都是明军的尸体,悲痛欲绝。再环顾左右,却已不见杨天和陈三强。心里一急,眼泪就流出来了。他大声疾呼杨天和陈三强的名字,除了大海的潮水一阵一阵地拍打着海岸之外,四周再无人声。
吴三桂抑制住悲痛,率领数十名兵士奔往杏山。到达杏山之后,吴三桂仍无良策,如果战,自己兵力有限,且无法再与洪承畴汇合。不战,自己舅父又被围困在锦州之中。想起舅父平时对自己的爱护和教诲,吴三桂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吴三桂思前想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解救锦州。因为他明白,自己此时如果不能给锦州解围,让锦州沦陷的话,那宁远势必成为一座孤城,失去犄角之势,自己凭什么守城?于是他打算奔往宁远,再倾全部兵力而来作孤注一掷。
然而皇太极像早已估计到龟缩在杏山的吴三桂一定会逃往宁远,又在松山和杏山之间的高桥设下埋伏,等待明军。
吴三桂率部逃往宁远之时,在高桥中了清兵埋伏。明军接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