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李定国正待驳斥,让永历帝制止了。永历帝说:“众爱卿说得均有道理,容朕思索之后,再作决断!”
文武百官都懒懒散散地退朝了,只留下永历帝孤孤独独地坐着。
面对着空空荡荡的宫殿,永历帝突然有种怪异之感,觉得自己被皇宫大殿吞噬了。他想:若不是西魁楚与瞿式耜二人将自己推上帝位,自己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他当初真是盼望着当皇帝呀!他以为皇帝是九五之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他想,自己一旦当上皇帝便能号令天下了,自己即便再懦弱,天下人也得听我的。
但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完完全全错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听皇帝的。首先,清朝不认我这个皇帝,派兵将我追得四处逃窜。次之,孙可望不认我这个皇帝,总想把我这个皇帝推下马!再说,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并非好事!一是会令所有的臣民都懒惰起来。他们什么事都不想,都推给皇帝。以为推给皇帝就能解决了!久而久之,所有人的头脑都会变得愚蠢起来。二是会令自己时时犯错误。因为,皇帝的脑袋再够使,也不可能将天下之事考虑得周周到到滴水不漏,所以皇帝总是在犯错误。
犯错误也不要紧,问题在于人们仍然在逼着皇帝犯错误。因为人们依然在将所有的问题塞给皇帝处理。
想到此处,永历帝的头皮都快炸了。他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
醒来之后,永历帝突然看到那个替自己送血诏给李定国将军的小太监孤零零地站在身边。自己怎么会把他给忘记呢?永历帝自责起来。自己能封李定国为晋王,封刘文秀为蜀王,唯独忘记了这个冒死为自己送血诏的小太监,实在不应该!
他想,若小太监有能力的话,也要给他封个大将军做做!虽说,自己在奔逃不息,但毕竟是大明的朝廷啊!永历帝问小太监是退守滇南还是退守滇西?
小太监说:“照我说,应奔向滇西。”
永历帝吃惊地问:“为何?”
小太监说:“非常简单,这里到缅甸的距离近,而到台湾的距离远!”
永历帝大喜道:“还是你行!快刀斩乱麻,朕封你为大将军。不过,你这个大将军可不是去打仗,而是守在我身边给我护驾的!”
小太监跪倒称谢。
四、永历帝狼狈西逃,吴三桂率兵穷追
李定国得知皇上下旨西撤之后,扼腕叹息不已。然而,君命难违,李定国只得率军护送永历帝西撤。
永历帝携带着文武百官、太后皇后、爱妃嫔娥仓皇地向滇西奔逃,不久便来到永昌,永历帝本想直奔缅甸,但太后皇后等人认为旅途劳累,须休整之后再走。
永历帝下旨驻扎永昌。
一六五九年三月,吴三桂、尚善、卓布泰率各路兵马在昆明会师。他们本想将永历政权消灭于昆明,没有想到永历帝已率众逃走,只留下一座空城。
于是,吴三桂、尚善、卓布泰等集中起来商量灭明之策。
吴三桂此时心中已另有算计。永历朝廷已属强弩之末,其势衰竭,若要灭它,已不成问题。因为清兵众多,永历兵微,多寡悬殊,灭明之事,只在顷刻之间。
但是,他吴三桂却不能让永历帝如此灭了。他深深地知道,顺治皇帝之所以倚重着他,是因为大明尚有一息存在。顺治皇帝要靠他吴三桂将永历灭了。若永历真灭了,他便失去了作用,顺治皇帝可能不会再借重自己。
很显然,永历帝又不能不死!永历帝一天不死,顺治皇帝便一天不安。自己虽然想有番作为,但到目前为止,连块安身立命之地也没有!他早瞄准了云贵这一块宝地。若能在此安身,何愁大事不成?因此,自己必须趁顺治皇帝要借重自己之时,早作打算。
想到这里,吴三桂心中便有了主意。
吴三桂对尚善和卓布泰说:“贼兵暂居永昌,目的在于休整,我们必须乘机将其消灭!”
尚善说:“平西王说得有理。只是我率的队伍长途奔跑,劳累已极,恐难再战!”
卓布泰说:“我率的队伍伤亡过重,恐怕也无力再战!”卓布泰对吴三桂仍有怨恨。他想:若不是吴三桂挤他去与李定国对敌,自己的队伍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伤亡呢?
吴三桂心中好笑,他需要的正是他们这样!在他看来,若让自己作为主力去追击永历帝,永历帝的死活就捏在自己手中。按他的打算是,不能让永历帝死,而要把永历帝赶到缅甸去。如果这样,自己便可长居云贵,以图发展。所以,他对二人说:“我军虽累,但敌军更疲,若让其喘息,恐怕死灰复燃。到时要想灭它,更加困难。”
卓布泰说:“平西王言之有理。只要平西王愿打头阵,我们愿意协助。”他先怕吴三桂又设计让他打硬仗。卓布泰是位勇猛异常却缺乏心计的将领,他没有弄清楚吴三桂心中的花花肠子,便急忙推卸责任,以为自己占到便宜,没想到反为吴三桂所算计。
吴三桂说:“如此甚好。”
他们商量由吴三桂率军正面进攻,尚善与卓布泰率兵随后。
吴三桂回到军营之后,立即整军出发,开向永昌。
到达永昌之时,吴三桂让军队暂居永昌郊外,然后带着众将勘察。吴三桂发现永昌城里西去有一小路,心中一动,便对众将说:“等下各路人马分别将永昌城的东面、南面、北面围住,只让出西面不围。”
杨唤獾匚剩骸拔Ф唤簦癫皇且粢宦錾璧芯矗俊�
吴三桂说:“若紧紧围之,恐令敌人生背水一战之心,到那时反对我军不利。”
杨担骸澳鞘嵌粤α肯嗖畈辉兜牡芯缘摹Q巯旅鞅缜垮笾恍杞艚粑ё∷牵怀鍪眨鞅徽阶月摇H裟芊灿览郏癫皇谴蠊σ患俊�
吴三桂说:“俗话说,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别说是一支军队。如紧紧围之,必对我军不利!”
杨瓜敕床担晃馊鸹邮种棺 N馊鹦闹新畹溃耗阏飧鍪榇糇樱∪粼谄绞保馊鸨鼗峤闹兴敫嫠哐瞰|等人。但如今不能了,因为,众将之中,有投降过的明将与大西军,所以,他不能不多个心眼。吴三桂说:“这是命令。”
当晚,吴三桂率兵将永昌城东、南、北三面围住。
第二天天亮。永昌城里的守兵见一夜之间,城外便是遍山遍野的清兵,吓得慌了手脚,即刻回去报告。
李定国得报,登城一望,见东南北三面被吴三桂的兵力围住,而西面却不围,他心中疑惑起来。他实在不知吴三桂此举何意。按说,彼军势众,我军力薄,若团团围住,我军必会自乱!吴三桂是身经百战之将,自然不会不知此理。吴三桂此举必有深意。想到此处,李定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到目前为止,并不见卓布泰等人一兵一卒,难道他们已率兵埋伏于西,然后留此缺口,故意引我西进,若如此,我军怎还有生路?
李定国仰望长天,见天空明朗,万里无云,李定国却悲哀起来。难道真是我大明气数已尽,必灭于此么?李定国朝天喊道:“苍天啊!你若有眼,请你睁开眼看看!看我大明数百年基业该不该葬于此地?看我大明子民该不该受那鞑子欺压?你若心有所感,便褪尽阳光,露出阴云,以示哀痛;你若认为大明无救,你便仍然不变吧!”
李定国静观良久,但见天空依然晴朗,哪里有半缕愁绪?李定国不由心中悲痛,泪涌而出,眼珠上顿时蒙上一层水雾,使他眼中的世界变得汤汤水水朦朦胧胧起来。
李定国沉默一会,心中渐渐安静下来。他想:即便清兵埋伏于西,自己也应护送永历帝向西而逃。因为,困守城中是死,出城奔逃是死。城中等死,别无生路;出城逃命尚有一线生机!李定国毅然决定向西逃命。
李定国回到永历帝身边。永历帝抖抖索索地问:“清兵势大否?我军是否还有生机?”
李定国看到永历帝诚惶诚恐的样子,心里又一阵难过起来,但他此时分不清是为永历帝难过,还是为自己难过。
李定国安慰永历帝说:“皇上勿惊!四周虽被清兵包围,但西去之路尚未堵死。他人可护皇上从西路出逃,我为圣上殿后。”
永历帝问:“不怕敌军埋伏么?”
李定国只能安慰他说:“我军已经侦察过,西去路上,并无伏兵。”
永历帝问:“奔出永昌地界后,朕到何处去等爱卿?”
李定国叹口气说:“你们往缅甸方向逃吧!”
永历帝便沉默起来,心中黯然:想我堂堂的大明皇帝,九五之尊,如今却在自己国中无立足之地,须逃到他国方可避难,此事叫人如何不悲哀?
李定国知道永历帝心里所想,但他也无法安慰,只得吓吓他,让他快走,便说:“此事不能迟疑,皇上早作裁决!”
永历帝一听有理,赶忙收拾心中悲哀,急忙下旨:命文武百官,不须再携带重物,只能轻装简行,立刻护驾出城。
永历帝率领文武大臣出了永昌,向西逃去。
李定国殿后,亦向西退去。
然而李定国奇怪的是:吴三桂虽然也率兵穷追,却并不紧逼,且西去之路也并无伏兵。
李定国心想:也不知清兵演的是一出什么戏?
五、杨天被情所感,向吴三桂告密
永历帝出了永昌,率文武百官渡过潞江后,直接向缅甸方向奔去。
李定国率领队伍殿后,且走且停。吴三桂的队伍也尾随其后。
李定国率军渡过潞江后,来到磨盘山。李定国见磨盘山山势险峻,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且只有一途通过。李定国心中一动:何不在此山设计埋伏,将清兵消灭于此?于是,他骑马上山,登高而望,发现此山山势延绵,有三处峡谷可设伏兵。
李定国便在山中设计三层埋伏圈。如果吴三桂不知此事,贸然进入,必败无疑。李定国对此次伏击,寄予厚望。认为只要伏击成功,一可缓敌军追击之势,二者可保永历暂不入缅甸之地。在他心中,总认为永历帝若亡命他国,是不祥之兆。
李定国刚在此处安排好埋伏,吴三桂便率兵而至。
吴三桂一见盘磨山之山势,便潜意识地令队伍停止前进。然后登高而望,认为此山山高谷深,森林茂密,是能设计埋伏的好地方。吴三桂想到此处,便更加留神起来。可是,他眼中的峡谷之中,唯有随风而动的草木与阵阵轰鸣的松涛,看不到一个人影。
吴三桂心中便疑惑了,若论此处山势,以及李定国之用兵策略,李定国必在此处设伏兵。但根据自己观看的结果来看,山中似乎又没设计伏兵。是进是停,吴三桂心中一时难决。
杨馊鸬酱锎松绞保阋缮褚晒淼赝V共磺埃P牡⑽笫奔洌醇馊鸬歉叨悴桓医闹兴胨党隼础O衷诩街衅骄玻廖蘼穹O螅馊鹨廊灰缮褚晒恚瞰|便有些忍不住了,着急地问:“此处并无埋伏,我军为何不进?”
吴三桂问:“杨大人怎知没有埋伏?”
杨担骸吧街腥绱四玻睦锵裼蟹难樱俊�
吴三桂心中一惊,陡然有所醒悟说:“我却认为此山中必有埋伏!”
杨剩骸拔裁矗俊�
吴三桂说:“因为,山中太静!”
杨剩骸拔紊街刑玻闶怯新穹兀俊�
吴三桂说:“若是山中无埋伏,应有百姓过往,野兽出没无异,绝不会像这般宁静!”
杨担骸爸鞴郏翟诹钊四岩灾眯牛∪绱艘缮褚晒恚颐且问辈拍茏返降芯俊�
吴三桂反问:“若是真有敌军伏击,我们贸然而进,岂不会损兵折将?”吴三桂认为宁愿延误战机,也不可损失自己的实力。自己能熬到这步田地,已属非常不易。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自己绝不想损一兵一卒。
杨担骸坝忻挥新穹么笈谝缓浔阒 �
吴三桂惊喜赞道:“好办法!”他心中暗道:真是笨人笨法。不过此法虽笨,却能奏效。他认为,普通兵卒,绝对经不住这般炮轰,必会出来。在石壶关之时,自己便是用此法破了石壶关的伏兵的。
吴三桂下令向峡谷周围,凡是树林茂密之处以炮火攻击。然而,几声炮响之后,山中除了腾起滚滚浓烟之外,别无他物。吴三桂在心中问自己:难道真无埋伏?
原来,李定国早就料到吴三桂会有此着,便要求兵卒们尽量躲入山洞之中。且规定,若无命令,即使被炸死,也绝不能出来。
杨担骸拔宜滴薹铮≈鞴恍牛⒏榱苏庑矶嗍奔洌 �
吴三桂正要发令前进,突然又沉默起来。他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而是他不由自主地总感觉到此中有文章!按照他的估计,李定国必在此处设伏兵,若不如此,李定国便非李定国。
杨担骸爸鞴鞠胂铝睿斡指谋渲饕猓俊�
吴三桂说:“我想今日在山外扎寨,休整一夜,明日再进!”
夜幕降临之后,吴三桂出营巡察,见各处兵营都是井然有序,他心里顿时欢喜。也许是因为他心中早有待在云贵的想法,他自从来到这片土地,便有了如虎归山之感。他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暗淡,没有星辰。他心中有了一些失望。若是今夜有月亮多好啊!
吴三桂正在各处溜达之时,突有卫士来报,说抓到一名奸细。吴三桂心中一怔,既然没有伏兵,又怎么会有奸细?难道情况有变?
想到此处,吴三桂急问:“奸细在何处?”
卫士说:“在平西王营中押着,只等大王前去审视。”
吴三桂不再疑虑,急忙向营中奔去。
吴三桂刚进军营,那被捆绑的奸细突然快步走来,跪在他面前说:“公子救我!”
吴三桂感到奇怪,称自己为公子的只有几个共过生死的兄弟,此奸细怎么会称自己为公子呢?吴三桂叫挂亮灯光,欲看究竟是谁。可是,吴三桂对来人看是看清了,却不知他是谁?那人说:“公子真不认识我了?”吴三桂茫然地点点头。
那人说:“我是杨天啊!”
吴三桂猛然一惊,然后认真地审视他,果然发现杨天的影子!但他心中仍不敢相信:“你便是赠刀给我的杨天?”
杨天说:“正是!”
吴三桂问:“你救圆圆之后,为何不与我见面?”
杨天羞愧地低下头。
吴三桂问他为何当了奸细?杨天便告诉吴三桂,他本想去找吴三桂,一是怕他对自己与陈圆圆独处之事生疑,二是对他引清兵入关心生不满。所以,他四处漂泊。后来,他到了南方,看到了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的场面,他心为所感,便参加了。他知道自己参加反清,希望不要与吴三桂相遇。然而,命运偏偏作弄他,让他在此处与吴三桂相遇。他心中矛盾了。他知道此埋伏对吴三桂来说意味着什么,而自己告密,对李定国又意味着什么,然而,他实在熬不住了。他根本无法容忍吴三桂会兵败此处的事实,于是他便出来了。
吴三桂听完之后,满脸寂然,泪流满面。他还能够说什么呢?一个人一生,若有朋友如杨天,便可死而无憾矣!
吴三桂看着杨天仍然被绑着,猛然醒悟,叫卫士给杨天松绑。卫士给杨天松绑之后,杨天却仍然跪着。
吴三桂问:“杨兄为何还跪着?”
杨天说:“杨某还有话对公子说。”
吴三桂说:“即使有话,你也可以站起来说呀!”
杨天说:“除非公子能答应我的要求!”
吴三桂想也没想,便说:“我答应你的任何要求,你总可以站起来说了吧!”
杨天站起来,问:“公子不知我心中所想,为何便答应我了?”
吴三桂动情地说:“杨兄如此待我,我还有什么不能答应杨兄的?”其实吴三桂心中也明白,像杨天这种情深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