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三桂从洪承畴的反复无常的话中无法猜知其真实意图,心中更是焦急。于是,他打算豁出来了,跪下,动情地说:“恩师若不救学生,学生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也!”
洪承畴也不禁为之动容。不过,他的表情稍纵即逝,然后又恢复了那种平板的,让人永远看不到内容的脸。洪承畴说:“平西王言重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救不了谁!然而又是谁也离不开谁!”
吴三桂听到这里,心里明朗了。洪承畴之意是:他会尽力去办此事,成与不成,全在天意。但你吴三桂也得记着我,若我将来有仰仗你之时,也绝不可推卸。
于是,吴三桂决断地说:“恩师教导,学生铭记在心。学生若有负恩师,当天诛地灭。”
洪承畴见吴三桂对天盟誓,心中再无忧虑,便对吴三桂说:“我拟奏折,本待给皇上看,现你已来,便先给你看。”说着,掏出奏折。
吴三桂接过,认真地看:
“臣受任经略,目击云贵凋敝景象及土司讳卒观望情节,不可谋返,须先安内,乃可剿外。
臣屡闻李定国等勾连土司,觊由景东、元江复入广西。各土司私授托印。歃血为盟,伺隙起衅。
若一闻大兵进军缅甸,势必暗中串联,思逞其谋,避实就虚。大兵相去已远,不能回顾,而留省城之兵难以抵御,臣审时度势,权衡轻重,认为今年秋冬宜停止进兵。”
吴三桂看完,立刻跪到洪承畴面前说:“感谢恩师栽培!”
洪承畴扶起吴三桂说:“其他之事,非一份奏折所能办到,洪某必极力周旋!”
吴三桂知他所言是指开藩一事,于是说:“如此说来,学生先谢了。”
第二天,洪承畴便离开了,吴三桂送他黄金万两。洪承畴虽然身为大学士,但仍然为此重礼所惊!他战栗地说:“洪某无功,岂可得此厚报?”
吴三桂笑道:“如今朝廷,岂有无钱能办成事的?”
洪承畴听后,笑纳之。
不久,洪承畴回京,朝见圣上。顺治皇帝得知洪承畴回来,也立刻召见他。因为他心中也极想知道吴三桂之虚实。
顺治问:“洪爱卿南来,可有收获?”
洪承畴说:“臣此次受命南巡,感慨良多!”
顺治帝一惊,问:“为何?”
洪承畴说:“臣观平西王经战太多,将士疲惫,此一慨也;永历贼虽在缅甸,李定国虽驻孟艮,平西王想战而无力战之,此二慨也;土司骚乱,边境难安,此三慨也。”
顺治听后,大惊道:“难道那些人报告平西王收编明师,军势大振,故意不剿灭永历贼是别有用心等等都是假的么?”
洪承畴说:“奴才受君隆恩,不敢怠慢,特潜入军营之中数日。平西王军中除了疲乏之清兵外,哪里有什么明将?且臣观其兵卒之脸色,多呈病态,非久养不能恢复也!”
顺治帝问:“如此说来,永历贼不仅难灭,平西王军恢复也无望了!”
洪承畴见好便收,若再顺水推舟,让皇上派兵协助吴三桂,那岂不会露馅?于是,他说:“这个倒请圣上不必忧虑!臣观平西王事必躬亲,治军有条不紊,是我大清顶天立地之材,必能灭此祸患!”
顺治听后心安,但另一层忧虑又来了,便问:“永历之乱好说,因为其元气大伤,一时半刻绝无生机,对我大清构不成威胁!只是那土司之乱如何治之?”说到这里,他突然问:“能否出兵击之?”
洪承畴说:“不可!”
顺治帝问:“为何不可?”
洪承畴说:“土司都系本地人,根源很深,派兵击之,不仅不能一时生效,反惹土司对我大清心生怨恨,恐怕会成永久之患。我大清定都北京,与其相去甚远,到时候,战亦不行,罢亦不能。再说,朝廷出兵击之,恐逼其与李定国勾结,反为不妙!”
顺治帝听后,觉得在理,便问:“依爱卿之意,该如何处置?”
洪承畴说:“依臣之意,大清须驻军于此,外以兵势压之,使其不敢生乱心;内可以诚招之,令其感圣上之恩,不想生乱心。”
顺治帝说:“洪爱卿所言极是!只是派谁去呢?”
洪承畴说:“皇上何必舍近求远?”
顺治说:“依爱卿之意,就是让平西王开藩云贵么?”
洪承畴说:“臣认为圣上此举甚当!”
顺治帝问:“不怕平西王包藏祸心么?”
洪承畴肃然答道:“平西王若有乱心,何必等到今日?”
顺治帝听了,不再言语。他在考虑洪承畴之语的对与错。
五、吴三桂收元江土司那嵩地为元江府
顺治皇帝听了洪承畴之话后,思之再三,觉得现在让吴三桂开藩云贵之举过于唐突。因为:一是由于国家实力尚弱,如让其开藩云贵,消耗太大,于国不利;二是由于吴三桂变化无常,不能相信。加之顺治帝本来就对洪承畴有防范之心,所以,他没有采纳洪承畴这点意思。
但是,顺治帝觉得让吴三桂休整一段时日是应该的。既然吴三桂无力再战,而边境又不得安宁,就让吴三桂镇守云南。为了奖赏吴三桂之功,还得拿实权给他。
顺治帝经过周密考虑,特写谕旨给吴三桂。其意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是:若形势对你不利,你不要勉强出战。如要出战,须深思熟虑三思而行。
二是:加紧休养,以等来日。若土司生乱,小而抚之,大而灭之。
三是:命你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之事,吏、兵二部,云南将吏听任你黜陟。
吴三桂接到此诏,心中大喜。知道此事成功,全在于洪承畴周旋。因此,内心不由对洪承畴生出几分感激之情。虽然开藩不成,心中有着几分遗憾,但他知道此事太难,绝不能怪洪承畴。
吴三桂将此诏告诉心腹大将,众人自是欢喜异常,觉得从此可施展拳脚大显身手了。
且说李定国自从驻军孟艮以来,一直就在谋划出路。他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而吴三桂却不趁势灭他,并不是因为吴三桂心善,而仅仅是把他当做与顺治帝讲价的砝码。如果自己一旦失去这种作用,吴三桂一定会率兵来犯。因此,李定国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养精蓄锐,联盟各路人马,趁机反击。
他本来想将自己的部下,像马宝、李如碧、高启隆、刘之复等将领组成一支抗清队伍。但自从听到他们已归降吴三桂,便大失所望。
因此,他想要重振军威,必须另谋他路。突然,他想到了土人。他知道土人生性愚劣,缺少教化,难以驾驭,行军打仗也没有汉人好使。但他们有一个极大优点,正因为他们忠厚耿直,缺少花花肠肠,一旦收为己用,便会至死不渝,不像受过教化的汉人,口口声声喊要忠君护主,暗地里却早生异心,最会见风使舵。他在心里问自己:为何愚昧之人会忠厚耿直,而文明之人反而品德低劣呢?是愚昧之人的劣性未开发还是文明之人的劣性本多?
于是,李定国派人前去与元江土司那嵩联系。他之所以要与那嵩联系,是因为吴三桂在上次大捷之后,顿时威震云南。甚至连景东、蒙化、丽江、东川、镇雄等各路土司都投降了吴三桂。而元江土司不为所动,没有向吴三桂屈膝,可见他有着与人不同之品质。
果然不出李定国所料。李定国所派人将那嵩吹捧一通,那嵩便昏昏乎乎地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忠义之士,决心与李定国一起担起反清复明之大业,并表示随时受李定国差遣。
正在此时,已经投降吴三桂的明将高应凤前来找李定国,想再投其门下。原来,高应凤之所以要投降吴三桂,是想得到高官厚禄。没想到吴三桂见他能力平庸,自然没让他如愿。高应凤因此而生怨恨,便来找李定国。
李定国不知其真心如何,便问:“你为何先前要弃我而投清军?如今又弃清军而投我呢?”
高应凤跪下说:“晋王错怪高某了!高某岂敢有弃晋王之心?”
李定国问:“那你为何要投清呢?”
高应凤说:“只因我不知晋王去向,便如无娘之子一般,四处流浪。终觉此非长久之计,便投清兵之下,以求有暂时栖身之处。”
李定国问:“那你现在为何又来投我呢?”
高应凤说:“只因得知晋王下落,便来投靠。”
李定国问:“有这么简单?”
高应凤说:“正是。”
李定国说:“你先回去,如同没事一般。我若起事,必予信给你,到时内外相应,必成大事。”李定国心里仍对高应凤有些怀疑,所以并不与他商量具体事宜。
高应凤便闷闷不乐回去了。高应凤来投李定国,本想获得高位。没有想到李定国也并不似先前那么信任他。
高应凤想到自己在两边恐怕都难得大意,心里变得不好受,便独自在家喝闷酒,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俗话说,酒醉吐真言。一天,高应凤将心中之想自言自语地全都吐出来了,恰给他手下一员小将听去。
那小将得知高应凤已与李定国相约起事,心里大惊。回去之后,便向首领请假,说自己家中父亲死了,须回去奔丧,然后直奔昆明而来。
小将到了昆明,求见吴三桂。侍卫见他并不像显贵之人,哪里敢让他去见!只是对他说:“你有事,可以转告我!”
小将知此关系重大,绝不敢轻泄,所以不肯告诉侍卫。于是两人就相峙起来。
小将见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便心生一计,从衬衣上撕上一片白布,然后咬破手指,在白布上涂上一团血迹,接着,将白布包好对侍卫说:“你将此布送给平西王吧!”
侍卫接过白布,打开一看,不解其意。本想扔掉,但怕此人确有机密之事,扔掉不妥,便持布进去了。
吴三桂接过侍卫手中的布,张开一看,便沉思起来:白布染血,不正是有流血事件发生之意么?于是对侍卫说:“你赶快传那小将来!”
小将进了平西王书房,便战战兢兢起来。他平生没见过平西王这么大的官!没有见平西王之前,他想:平西王又怎么啦?还不是两条腿,一双手,有什么可怕的?见到平西王之后,虽然看到平西王确实是两条腿,一双手,但是却情不自禁地害怕起来。他在心中鼓励自己:只有天生是奴才的人,见到官才会怕!我不是奴才,我怕谁?
吴三桂问小将要报告什么紧急情报?
小将便将自己如何听到高应凤酒后吐真言,如何撒谎请假,如何来到昆明,如何要进王府而不得进,如何急中生智以布传信等过程一一说了出来。
吴三桂听了,大惊。他想:若不是他来报,岂不要坏了大事?吴三桂觉得此子机灵,便想留他在自己身边。吴三桂问他什么名字?小将说我无名字,别人都叫我小六。
吴三桂问:“小六,你怎么知道用此办法告知我那事呢?”
小六说:“打仗不是要流血么?”说完,又反问:“平西王又是怎么猜知出来的呢?”
吴三桂笑道:“流血之事便是打仗。”然后又说,“你就留在平府吧。”
小六听了,大喜,顿时忘记了自己刚才认为自己不是奴才之事。
小六走后,吴三桂沉思起来:此事尚未败露,不可打草惊蛇。只有率兵从石屏包抄过去,围住元江,将其歼灭。
吴三桂亲自率军从石屏进发元江,然后突然以兵围之。高应凤与那嵩本想同李定国联系,但由于吴三桂切断了所有通道,无法与李联系上,于是只有死战。
吴三桂将元江围住一个多月,城中不攻自乱。高应凤率兵出战,被吴三桂的大将所杀,那嵩见大势已去,便点火自焚。
吴三桂没收土司那嵩的土地,并在此设元江府。
第九章 永历入缅
一、猎户说,在我眼里,皇上与兔子一样
永历帝率领皇后皇妃、太子皇子,以及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从永昌城中奔出来以后,疯跑了几日,便甩掉了追兵。
然而也与李定国失去了联系。
在永历帝心目中,李定国就是自己的武器,若有外敌入侵,只需招呼一声,李定国便会奋不顾身地与外敌搏杀,可是,如今自己与李定国失去了联系,自己便失去了自卫和进攻的武器,失去了精神支柱,所以永历帝焦急起来。
永历帝召马吉祥、李国泰等人来商量。
马吉祥见永历帝一脸焦虑,便急忙地安慰道:“我们只需在此等待数日,晋王定会前来救驾!”他自然不知李定国为了在磨盘山伏击吴三桂,已在那里磨蹭了几日,否则也不会出这守株待兔之主意。
李国泰连忙说:“此计不可!”
马吉祥问:“为何不可?”
李国泰说:“一是吴三桂与晋王都在附近,这样等了几日,谁知是等来吴三桂,还是等来晋王。若是等来吴三桂,皇上危矣!二是此处已是缅甸与大明的边界,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外人眼里看起来都是一样。晋王即使想找我们,也没有办法。”
永历帝和马吉祥便向四周看去,心中为之一惊。原来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热带丛林的深处。近处是古木参天,枝藤缠绕,植被厚密。无路之处,让人寸步难行。远处是云遮雾罩,丛林延绵,山道隐约,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此时已临近中午,林外虽然是朔风声声,林内却是沉闷异常。若不是初春季节,林中必然会非常闷热,让人难以忍受。
永历帝心中更加没有主意了,便问:“依李爱卿之意,朕该如何办?”
李国泰说:“我们必须走,不能在此死等!”
马吉祥说:“到哪里去?”
李国泰说:“按照原计划,到缅甸去!”
马吉祥说:“就这样沿着大路到缅甸去?”
李国泰说:“不行!”
马吉祥说:“难道还要从这林中穿过去不成?”
李国泰说:“正是!”
马吉祥说:“这我就有所不解了!有路之处不走,偏要走无路之处!”
李国泰说:“所谓路,既是你能走之路,便也是别人能走之路。所以,我们必须朝无路之处走,敌人便无法跟踪我们!”
马吉祥说:“可是,晋王也会无法寻找我们!”
李国泰说:“宁愿让晋王无法找到我们,也不能让吴三桂有法找到我们。”
永历帝挥挥手,止住他们的争执。沉思了片刻,然后又决断地说:“就依李爱卿之意走吧!”
于是,永历帝一行数百人专择偏僻小路,甚至无路之处而走,却不敢走大路。
这帮人本都是些四肢不勤,身体虚弱之人。先前在大路上走,或许还可以骑马坐车,但也颠簸得腰酸腿痛。如今让他们下车下马而走,加之路边时有荆棘藤蔓相阻,他们更是显得狼狈不堪。他们身上的绫罗绸缎也被刮得千疮百孔。
所以,这帮人边走边唠叨,感慨良多。心想:皇上为九五之尊,其尊贵自不必说,就是我们这帮臣子,终日也是锦衣玉食,何时要自己动过手脚?几曾想到会有今日之狼狈?若是普通百姓,虽会受官吏欺压之苦,却不必如此四处漂泊,流离失所。也不知当初选择为官这条路是对是错?由此看来,人生际遇,实在难以逆料!
感慨更多的是那些皇妃嫔娥。她们平日只知抹脂涂粉,梳妆打扮,若得皇上宠幸,便是人生之幸福!哪知今日会不仅无法抹脂涂粉,梳妆打扮,连洗把脸都不可能!连穿件干净衣服也无法做到!心中不免凄苦,恰恰不时还有虎狼之嗥吓人,所以忍不住便哭哭泣泣起来。
永历帝本来就为无法与晋王联系而心烦意乱,此时听到这些女人哭泣,更是烦得难以忍受,便呵斥道:“哭冤!”女人们便噤若寒蝉。
但令人难以想到的是,永历帝这一喊,喊得尿意出来了。永历帝连忙叫停车,并对小太监说:“大将军,随我出去撒泡尿!”自从那日封小太监为大将军之后,永历帝私下里都称他为大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