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理学与读心术-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直爽简明型
形容说话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多半坦诚、直接,胸无城府,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在文学作品里,这种语言风格多体现于英雄豪杰身上,粗犷而直白,真诚而袒露。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饱满,做事热情冲动,对朋友仗义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这种语言风格也很容易口出伤人,说话太直接、太真实,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难免会“伤人自尊”。
2。婉转含蓄型
这是同上一种语言风格相对而言的。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属于感情细腻、敏感多疑型。他们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时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属于非常理性谨慎型的人,说一句话前会不断权衡,懂得怎样拿捏分寸。但常常会给人不真实、不坦率的感觉。这种人内心想法颇多,又不愿对旁人随便倾诉,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比较抑郁。
3。幽默风趣型
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蕴涵着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逗人开心,也是智慧的体现。这种语言风格能帮助提升你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个人魅力。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多乐观开朗、聪明活跃。他们往往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有他们在,就能够避免冷场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但这种语言风格的运用也应该讲究场合,因人而异。能够在恰当的场合,对恰当的人幽默,才是智慧的语言。
4。一板一眼型
一板一眼形容人说话做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样的人大体而言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性格比较沉稳,稍显内向。这样的人不会乱开玩笑,说话极有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有时候过分规矩,反而会显得呆板、固执,给人以不通情达理的感觉。
5。口若悬河型
这种人一般是比较能说的,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一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像机关枪一样停不下来。这种人一般有两种:
一是善于言谈,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名词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识辨力差、阅历浅的人。与这种人最初接触,给人的印象相当好,会被认为是一个知识丰富,又善于表达的人才。但是,这种人看起来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对任何一件事都说不到点子上。
二是这种人确实是知识面比较宽,懂得的比较多。一般在遇到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仔细辨别一下他们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以防被他们能说的表面所欺骗。
6。貌似博学者
这种人不能说他们什么都不懂也不能说他们什么都懂,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他们多少有一些才华,对各门各类的知识是泛泛而谈。博而不精,不能胜任某项具体的工作。
这种人或是因为自恃聪明,学知识时不求甚解,只知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到处夸耀,等到学习的黄金年龄一过,虽有学习提高的愿望,但已力不从心,最终学识水平也没有进步。还有一种可能是因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限制,终未能更上一层楼,去学习更精专、更广博的东西。总之,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们终未能继续深造学习。如果是这种情况也就罢了,最应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时他们会装作博学者到处招摇撞骗,那么我们就需要睁大眼睛仔细识别了。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说话方式看对方个性(2)
7。人云亦云型
这一类人就是生活中经常说的“东郭”先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总是人云亦云,总是在别人后面发言,讲大家讲过的话题和观点。
这种人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为了明哲保身既不敢得罪张三,又不敢驳斥李四,更不可能主动与人争辩,没有主见,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大多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大的进步,整天只是混碗饭吃,支使起来也容易,你让他去东他绝对不敢去西。管理阶层的人要注意,识别一下单位里是不是有这种人,防止因疏忽大意而酿成祸害。
8。不懂装懂型
生活中这种人确实很多,尤其是成年人,他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怕人笑话就不懂装懂,蒙混过关。当两个人交谈时,一方不懂装懂,如果另一方恰好在这方面什么都不懂也许会把对方的话当真;相反,如果对方在这方面十分精通,往往就会被对方所笑话。如果在技术、学问上不懂装懂,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自己没有学到知识;二是可能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9。避实就虚型
这类人比较圆滑,比较容易的事情就经常自己亲自做;而稍稍有点难度的事情,就让自己的手下或其他同事、朋友来代劳。当面对高难度的挑战时,比如现场办公,因无法蒙混过关,就很圆滑地采用避实就虚的技巧处理。实际上,这也算是一门技术,但是,做人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比较好。在与人交谈当中,只要涉及实质性的问题,他们总是含含糊糊、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反正是不敢拍板表态,唯恐将来出什么大事而牵扯到自己。这种人如果作为一把手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性格让许多机会溜走,给事业带来损失。如果当副手或是人事部门职员还可以,可利用其喜好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的特点来融洽、缓和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10。满口新词、新理论型
这种人往往比较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接受新生事物很快,并能够在生活中具体运用,比如,“粉丝”即英文中的“fans”,往往他们会成为新事物的传播者。这类人的性格比较直爽,心里装不下任何事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缺点是没有主见,往往是墙头草,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易反复不定,犹豫不决,执行力比较差,很难独立完成重大的任务。
11。满口专业术语或生僻词汇的人
这类人通常很自卑,他们想用一些专业术语或是生僻的词汇来表现自己是多么的有教养、有学问。其实,他们这样做是非常愚昧、可笑的。一般来说,他们对事物没什么独特的见解,容易人云亦云。
12。说话文绉绉的人
这类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罗列词汇。这种人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对人情世故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但是总是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通常他们不是酸腐书生就是权威主义者。
13。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这种人独立思维好,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说不,勇于向传统挑战,开拓性强。这种人的缺点是冷静思考不够,易失于偏颇,不被时人理解,易成为孤胆英雄。这种人可利用自己的异想天开式的奇思妙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言辞过恭者必怀戒心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类语言要依据时间、场合、目的微妙地表达,均衡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言辞过恭反而会显得肤浅。
适度的礼貌,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人人都必须遵循。“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恭恭敬敬的人,也许是气质上有欠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遇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这种人的缺点是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并加以解决,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性格比较软弱。这种人如果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锻炼意志,无疑会成为业务高手。
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对方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
这种人幼儿期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在礼节方面。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容许的欲望,却不为他们的良心所许可,导致他们产生了恐惧、罪恶和不安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并死死禁锢着。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觉察到这一点,为求掩饰,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恭敬。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地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别人的人,内心往往郁积着对别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特别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对方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说明你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等强烈的排斥情绪。
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了很长时间,双方也很了解,但是,对方依然在使用客气与亲切的言辞,说话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是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掌控对方,实现居高临下的企图。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奇思妙语者聪明过人
这种人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灵感的火花常常在一词半句中迸发。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笑声,带来愉快和欢乐。
司马昭是东晋元帝的大儿子,从小十分聪明。9岁时,有一天,有位官员从长安来京都。谈笑间,那位官员随口问司马昭:“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我们近呢?”
司马昭回答说:“当然是长安离我们近。”
“为什么这样说呢?”元帝插嘴问道。
“常听人们说有人从长安来京城,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儿来,所以知道长安近呗。”司马昭机智地回答。
在一次宴会上,晋元帝想炫耀儿子的聪明,仍是老一套,要司马昭当着众臣的面讲讲太阳和长安谁离我们近。
不料司马昭却随口答道:“太阳离我们近。”
元帝一听,很是失望地说:“你这个小家伙,为什么和上次说的不一样呢?”
司马昭却笑嘻嘻地说:“我们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怎么也不能一眼就看见长安啊!所以说太阳离我们近。”他的奇思妙语赢得一片喝彩声。
有奇思妙语者,大多反应迅速,这种人头脑聪明,能洞察事件的根源,有化解临场危机的本能。
滥发牢骚者内心狭隘
这类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正过来翻过去地说。他们往往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人。虽然想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是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不去实际行动。当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退缩,从不认真总结失败的真正原因,通常都归结到外界的因素上对他人的要求总是相当严格的,但对自己的要求则很松。他们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总期望得到更多的回报,自私自利,缺乏容人的气度。
在现实生活中,滥发牢骚者不在少数。在职场、家庭、社交场合中,这种人喜欢喋喋不休,有感而发。
有些时候,我们走进公司或企业的办公室时,经常听到这样的牢骚话:
“既要我们提高业绩,又要我们天天填日报表,真是烦死人了!”
“我们可是天天在外奔跑的人,哪有坐在桌前填写日报表的时间?科长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哪里知道我们的辛苦?”
“唉,今天又接到加班的命令,真是的。现在是决算期,说来也无可奈何,但是眼看别的单位的人,下班铃声一响,就走得一个不剩。干会计这一行,实在是划不来,真想调到别的部门去。”
“哼,他说营业日报表必须按日提交才算营业报表。这种话何必特别提出来。就是小孩也懂得这个道理!”
这种大鸣不平、大发牢骚之人,在每家公司都能看得到。
有些发牢骚的人,大多是思想上坐享其成的人。坐享其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人怎会有大好前途?不平、不满的对象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或是上司、部属、同事、顾客、丈夫、太太、孩子……那些牢骚满腹的人,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给予的回报多。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从不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他们是自私自利、气度狭小的人。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看穿奉承拍马者的心理
怎样识别奉承拍马之人的性格?其中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老板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老板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老板一样。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马屁精、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了。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
虽然人们对奉承拍马的人鄙视冷淡,然而,他们总难绝迹。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自身难保的上司需要他们,那些功成名就的老板的虚荣心需要这些人用奉承话来满足。
奉承拍马者奉承的最终目的就是迫不及待地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他们又会培植出更多的谄媚小人,这些人又会引来更多的马屁精,最后发展成整个部门沆瀣一气,办事说话都是一个腔调,甚至气味也一模一样。后果怎样?整个企业标价出售,或者破产关门,变成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其实,在一些精明强干的领导者眼里,那些奉承拍马者还是很悲哀的。这些人已经无法摆脱奉承拍马的习惯,也就是事事总先想到老板在想些什么,在此之后又吃不准自己到底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想法。在会议上,他总望着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总是会把老板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结果,老板得到了报答、光彩和利益,而奉承拍马者却招来同事的鄙弃。
奉承拍马在程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