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论辩胜术-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论辩中,当我们面临困境,词语拆合术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转危为安。
一年盛夏,体胖的纪晓岚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读《四库全书》书稿。忽然乾隆皇帝向院内走来。他穿衣已来不及,便一猫腰钻在案下,将桌布拉好,想等皇帝走了再出来。
谁知这些举动乾隆皇帝都一一看在眼里。乾隆只是不作声,直入大堂,示意左右安静下来,佯作不知,有意走到纪晓岚的书桌边坐下。
纪晓岚在桌子下龟缩一会儿,热得难受,见没有动静,便以为皇帝已经走了,撩开桌布露出头问:“老头子走了吗?”
这句话惹恼了乾隆:“纪昀,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
如果说不出道理来,立即赐死!“
216
。
602。论 辩 胜 术
谁知纪晓岚不慌不忙,从容答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
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
皇帝乃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
‘老头子’这三字乃简称也。“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道:“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昀,虽苏秦、张仪再生也不及也!朕赦你无罪,起来吧!”
纪晓岚凭着他的如簧之舌,巧妙地对“老头子”一词进行拆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我们也可以利用词语拆合术来表达对丑恶现象的嘲弄。
清代乾隆年间,老宰相庆祝八十大寿,为借机大发横财,到处发请贴。纪晓岚十分不满,到了寿辰前一天,打发人送去大红幛一个,上书“真老乌龟”四个大字。宰相大为恼火,届日,当面责怪纪晓岚。纪晓岚从容地解释说:“君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
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
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
面对丑恶的现象和人物,纪晓岚愤怒斥责对方为“真老乌龟”
;而当老宰相兴师问罪时,纪晓岚运用词语拆合术对“真老乌龟”
这一词作出巧妙的解释,直使得老宰相有口难言。
217
论 辩 胜 术。
702。
语句停顿
停顿就是说话时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因为在论辩中说话人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要说的话说完,这中间必须有停顿;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之间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一样。比如以下两句:“我不相信他是好人!”
“我不相信!他是好人!”
因停顿不同,表达的含义就截然相反。
语句停顿术就是通过恰当地运用语句的停顿来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比如:有一次,周总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辩论。
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说:“简直是对牛弹琴!”
周总理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对!牛弹琴!”
周总理巧妙地将对方抛出的语句,中间略加停顿,拆成两句,反还给对方,言简意赅,给了对方有力的打击。周总理这里使用的就是语句停顿术。
要想使用好语句停顿术,就必须具有对语句高超的统御
218
。
802。论 辩 胜 术
能力,善于通过改变语句的不同停顿,使得语意由原来的对对方有利而变为有利于我方的方面来。比如:有一天,永乐皇帝要解缙在他的一把外国贡品扇上题字。
解缙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他一时疏忽,把诗中的“间”字漏了。他的冤家汉王高煦发现后,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乘写题之机,有意漏字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
皇帝一看,果然如此,便大喝一声:“武士们将他带下,推出去斩了!”
这时,解缙接过扇子一看,却哈哈笑了,说:“圣上请息怒,听为臣的慢慢讲来。这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有一字之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而不是诗,当然没有‘间’字。”
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读你的《凉州词》。只要大家听了,都认为是你的作品,朕不但不问罪,而且还重重有赏,如其不然,立即斩首!”
解缙谢恩,立起身来,当众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9
论 辩 胜 术。
902。
解缙巧用停顿,将一首诗读成了词,而且读得有声有色,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君臣赞不绝口。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凶化吉,保住了性命,领赏而去。
220
。
012。论 辩 胜 术
语句重音
所谓语句重音,就是为了突出某个方面的意思,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而把语句中某些词读得较重些。重音的位置是随说话者的内心意愿而定,重音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会不一样。比如:“我又没有说你什么。”
该句重音在“我”字上,给人的感受是:别人说,你不要怪到我的头上,我没说。
“我又没有说你什么。”
这一语句重音在“你”字上,给人的感受却是:我说的不是你,你不要误会。由于语句重音不同,表达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语句的重音部位不同,给人的感受就大不相同。我们有时甚至可以利用这种重音的效应来达到论辩取胜的目的,这就是语句重音术。
有人诘问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你为什么手上戴着戒指?
这对你很不合适!“
221
论 辩 胜 术。
12。
“照你说,我的戒指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诗人回答。
“是啊”
,林肯答道,“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本来,对方的语句重音是在“戒指”上,诗人故意将它放在“手上”来理解,并给予有力的反击,直使得对方尴尬万分,无言以对。又如:一天,有位外国外交官看见林肯总统低着头在擦自己的靴子,便问道:“喂,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本来,这位外交官问话的语句重音是在“经常擦”上面,意思是说:你这么一个总统怎么经常擦靴子?林肯总统深谙其中的险恶用心,便故意将其重音放在“自己”一词上来理解,乘机反问一句,“你是擦谁的靴子呢?”这就表达了他对这位外交官的极大蔑视。
222
。
212。论 辩 胜 术
语调升降
所谓语调,是指句子里高低升降的变化。
同样一句话,语调升降变化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很不相同,甚至会截然相反。比如:明末重臣洪承畴颇受崇祯皇帝赏识,他特意在厅堂的正中,亲自撰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后来,他在松山与清兵作战时被俘,屈膝投降,时人即将他的对联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调一变,意义便急转直下,蕴含着对民族叛徒的无限讥讽和鄙弃之意。因而我们在论辩中就不能不注意选用恰当的语调,有时甚至可以通过选用恰当的语调来达到论辩取胜的目的,这就是语调升降术。
赵树理与造反派之间的一场论辩就正是如此。
在十年动乱中,著名作家赵树理常常被揪斗。一次,赵树理据理反驳,驳得造反派无词可辩,造反派最后只得使出强迫“画供”认罪这一招。他们把江青一伙强加给赵树理同
223
论 辩 胜 术。
312。
志的种种罪名罗列在纸上,强迫赵树理签字承认。赵树理拿起笔来写道:“你说我是我就是?”
打手们一看这几个字,如获至宝,一把抓住那张纸,说:“赵树理,这可是你白纸黑字亲自写上的,说话可要算数。明天到大会上向群众交代你的罪恶,不许赖帐!”
赵树理说:“一定算数,决不赖帐!”
第二天开大会,去的人不少。
批斗会一开始,造反派头目拿着那张纸条,叫道:“经过我们的批斗,顽固不化的反动作家赵树理终于承认了他是罪恶累累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现在押上来让他亲口向革命群众交代”!
赵树理被押到台前,他对准麦克风响亮地说:“我没有承认!”
造反派一愣,拍案嚎叫:“混蛋!
这不是你的亲笔供词?“
“我写的是‘你说我是我就是?
‘。“
“这不算你承认了,算什么?”
赵树理说:“你就不看看那句话后边用的是问号?”
顿时台下群众轰然大笑。那几个造反派闹了个没趣,只好灰溜溜地收场。
赵树理这里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疑问语调,辛辣地嘲弄了这班造反派打手,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取得了这场论辩的胜利。
224
。
412。论 辩 胜 术
语序变换
语序是语言单位的组合手段之一,特别是汉语语言单位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在一个句子中,语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相同。语序变换术就是通过巧妙变换语言单位的组合顺序来达到论辩取胜目的的方法。
在论辩中,语序变换术具有以下不同的功能。
(1)语序不同,给人的主观感受不相同。比如,两名法学大学生正在争论一个问题:学习法典时可不可以吸烟。他们各执己见,相持不下,便去找拉比裁断。
“拉比,”学生甲问道,“学习法典时吸烟行吗?”
“不行!”拉比生气地说道。
“你问错了!”学生乙责备学生甲道。说着,他走近拉比,问道;“拉比,人们在抽烟时学习法典行吗?”
“当然行!”拉比兴奋地地决断道。
同样是一边抽烟一边学法典,语序不同,给人的主观感受就不相同,所取得的论辩效果也就大不一样。
(2)语序不同,表达的语意主次轻重不相同。比如,对于来自京都的顾客,店主会说:
225
论 辩 胜 术。
512。
“这虽是大阪的丝,但是,是在京都织成布。”
而对于来自大阪的顾客,店主又会说:“布是在京都织成的,但原料是大阪的丝。”
像这种具有转折关系的偏正句式,语序不同,所突出强调的对象也就不同。
(3)语序不同,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目的不相同。比如,有人问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
亚里士多德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亚里士多德巧妙地变换语序,表达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目的: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哲人生活目的是为了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4)
语序不同,表达的因果关系不相同。
1933年2月,英国作家萧伯纳到中国游历。鲁迅、蔡元培等人与他在宋庆龄家里欢聚。饭后,大家到花园散步。这时恰逢多天阴雨后天气初睛,柔和的阳光照在萧伯纳的银发上,蔡元培先生高兴地说:“萧翁,你真有福气,在上海看见了太阳。”
萧伯纳听了微笑了一下说:“不,这是太阳有福气,在上海看到了萧伯纳。”
萧伯纳的话妙趣横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语序在论辩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论辩家要论辩
226
。
612。论 辩 胜 术
取胜,就不能不注意选择恰当的语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辩。
227
论 辩 胜 术。
712。
同义替换
思维和语言并不是一对一的。有时同一个语词、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有时同一个思维内容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虽然这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用来表达同一个思维内容,但表达的效果却又并不完全一样。同义替换术就是根据论辩需要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同一个思维内容,以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请看阿凡提为国王圆梦的故事:有个皇帝梦到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醒后,要丞相为他解梦。丞相说:“陛下全家将比陛下先死。”
皇帝大怒,把丞相杀掉了。
皇帝又要阿凡提为他解梦,阿凡提说:“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属都长寿。”
皇帝高兴起来,赐给阿凡提一件锦袍。
丞相与阿凡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一样的,就是皇帝后死,家属先死。但是由于使用的语言形式不相同,表达的效果就不相同。
“陛下家属将比陛下先死”
,国王认为是在诅咒
228
。
812。论 辩 胜 术
他的家属早死,结果丞相被处死;阿凡提说“陛下比你所有的家属都长寿”
,给人的感觉是赞美国王长寿。
表达效果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使用同义替换术在很多场合下可以满足我们回避忌讳的需要。传说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寺游览,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尚作向导。小和尚陪同乾隆上山时,说了一句:“万岁爷步步高升。”
乾隆有意想试试他的口才,下山时问小和尚:“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高升,现在你看怎么样?”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步比前步更高”。
小和尚为了避免“步步下降”这种触忌犯讳的语句,改变了观察事物的角度,从后步与前步相比较来分析:后步既可指下山时在后面的脚步,又可指皇上的未来前程,用这样暗含双关的语句代替步步下降,巧妙地渡过一道难关。
恰当地使用同义替换术,有时还能使我们的论辩语言增添一种浓郁的幽默的讽刺色彩。比如,牛津大学有个叫艾尔弗雷特的人,因能写点诗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有个叫查尔斯的同学说:“艾尔弗雷特的诗我非常感兴趣,它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
这句话传到艾尔弗雷特的耳朵里,他非常恼火,要求查尔斯当众向他道歉。查尔斯却说:
229
论 辩 胜 术。
912。
“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讲过的话。
但这一次,我认错了。
我本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但我到房里翻开那本书一看,发现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那首诗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
跟“那首诗仍在那里”
,虽然语言形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一个样,查尔斯巧用同义替换术表达了对艾尔弗雷特的辛辣嘲讽。
同义替换术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技巧,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在论辩中不妨使用。
230
。
02。论 辩 胜 术
巧释词义
自然语言是含混的,同样自然语言中的词也是含混的,这种含混性主要表现在词的多义性方面,同样一个词往往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含义,词的这种多义性为我们在论辩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巧释词义术正是通过巧妙地赋予某个或某些词语以特定意义来制服论敌、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某校举办作文竟赛,一个获一等奖的学生在颁奖大会上宣读作文。正当他满怀激情地朗读时,忽听下面有人嘀咕:“哼,那作文是抄的!”
顿时,同学们一阵交头接耳。这时这位学生却突然大声说:“是的,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