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运-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思远心中大跳。呼延傲博第一次正面否定蒋雪松对黄梁发展思路的指导思想,等于是在黄梁市委几乎人人皆知的书记和市长因发展观的意见不一致,三年来一直搁置了开发区的发展,到现在,终于要就发展观的问题上升到了政治层面的碰撞!
书记和市长的不和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用人问题,比如对个别国企的扶植力度的看法不一致。甚至可以拍着桌子吵架,以上都不是原则性分岐,只要大方向一致。所有的不和都可以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化解或掩盖。
但如果书记和市长的不和是发展观的不和,就麻烦了。等于是书记想向东,市长想向西,作为黄梁市的一号二号人物,方向不一致,黄梁这辆车到底要朝哪里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黄梁想要发展想要前进,没有可能。
刘思远站了起来,既然呼延傲博公开了他和蒋雪松之间的原则性分岐——虽然呼延傲博和蒋雪松的原则性分岐在市委早就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但知道是一回儿事,正式点破。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说破,还有路可退,不管是市长向书记妥协,还是书记向市长让步,还有商榷的余地。但一旦说破,等于是矛盾公开化了,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要么书记走,要么市长走,一山不再容二虎。
“呼延市长。我支持你。”刘思远郑重表态了,他也知道,呼延傲博在他面前说破他和蒋雪松的分岐,要的就是他第一时间明确态度。
“你支持我,我是知道的。”呼延傲博感慨地说道,“我也是一心为了黄梁的发展大计着想,只可惜,蒋书记和我的看法总是达不成一致,三年了,三年的宝贵时间全部浪费在内耗上了,如果三年前就统一了认识,现在的黄梁,说不定就是燕省第二经济强市了,一想起这些,我的心就在滴血。我希望除你之外,其他常委都能理解我为了黄梁发展的拳拳之心。”
刘思远明白了呼延傲博的暗示,他是宣传部长,以前一直从事宣传工作,最大的特点是能说会道,说话有煽动性和感染力,呼延傲博在传闻他即将调离黄梁的不利前提下,要打好和蒋雪松正面碰撞的第一仗,很难,摇摆的常委说不定已经倒向了蒋雪松,现在,呼延傲博交给了他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让他拉回倒向蒋雪松一方的常委。
任务艰巨,但也是重任在肩,刘思远再次郑重表态:“我会尽我的微薄之力,为呼延市长,为黄梁,贡献全部的力量。”
“思远,拜托了。”呼延傲博痛心疾首地握住了刘思远的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知我者,也就只有你了。”
在呼延傲博火力全开拉拢刘思远入局之时,蒋雪松也是火力全开,正在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完成他的又一个布局。
整整一个下午,蒋雪松马不停蹄地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汇报工作的副市长、各大局局长,忙了一个下午,也没顾上喝几口水,临下班时,叶林和柳星雅一前一后又来了。
叶林是来汇报人事调整草案,关允感慨,组织部为了配合蒋雪松的人事调整大计,动作真快,仅仅半天多功夫就出来了调整草案,如此工作效率,前所未有。
柳星雅是来向蒋雪松提交一篇关于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面面观的分析类文章,他见叶林先来一步,就笑呵呵地递上手中的材料,说道:“关秘书,你先替我把把关。”
关允忙客气说道:“柳秘书长大才,我哪里敢献丑?”
“你是京城大学毕业的才子,文采出众,就别在我面前谦虚了。”柳星雅搓搓手,“两人智慧胜一人,帮我顺顺,看文章的观点别失之偏颇了,万一入不了蒋书记之眼,我就白忙乎半个月了。”
“柳秘书长花了半个月时间写成了文章,我一定得好好拜读。”关允一听,就立刻心思大动,联想到蒋雪松和呼延傲博即将在上演的最后决战,开发区正是支点,柳星雅的文章来得这般及时,肯定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再联想到柳星雅身为崔同一方的阵营,关允心里明白,柳星雅的文章不但是投石问路之举,也是崔同借机向蒋雪松交底,崔同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上究竟是什么思路,文章的观点,就是底线。
关允认真拜读起来。
一看还好,一看不由关允不拍案叫好。
先不说柳星雅的文笔有多好,政府机关的文字,要求的不是文采出众,而是条理清晰,叙述分明,也不必说柳星雅的字写得有多好——通篇文章全部手写而成,一手漂亮的楷体不但工工整整,而且无一错字和涂改,可见功底深厚——只说文章列举的详实的数据和深入、客观的对比,就让关允对柳星雅高看一眼,也让他知道,柳星雅的文章,不是应景之作,而是真心实意之作。
经济开发区从九十年初期开始兴起,到现在发展了五六年时间,已经不再是新兴事物。只不过黄梁经济开发区从成立之后,就没有引进什么重大项目,固然与黄梁作为内陆城市名气不大优势不突出有关,也和黄梁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的重视力度不大有关。
到了蒋雪松和呼延傲博时期,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上,二人意见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二人矛盾日益加深,再加上黄梁三大宗姓盘根错节,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呼延傲博先下手为强,联合郑姓,拉拢王姓,再充分利用崔姓中立的立场,成功地牵制了蒋雪松三年之久!
但蒋雪松毕竟是市委书记,充分利用一把手的权威和呼延傲博周旋,始终在努力争取崔姓的支持和王姓的靠拢,并且成功地搁置了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的争议,足足和呼延傲博周旋了三年之久,数次将呼延傲博想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的争议进行决一胜负的想法压下,保持了黄梁市委一团和气的局面,尽管是面和心不和,至少矛盾没有公开化。
但矛盾毕竟是矛盾,不因压制而消失,反而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到今天,因为夏莱的意外事件提前引爆了进取学院的地雷,而进取学院是郑姓的基地,又事关黄梁许多中层的切身利益,由此,让蒋雪松敏锐地抓住了机会,终于大刀阔斧地要向呼延傲博主动出手,不再和以前一样总是被动应战。
而关允一入黄梁,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官场才能和不可替代的支点作用,搅动黄梁风云激荡,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的推动之后,在进取学院最后的大火即将冲天而起之时,蒋雪松终于要痛下杀手了,不但主动以人事调整为引子来加剧黄梁局势的动荡,还将搁置三年之久的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思路问题,正式摆到了台面之上,等于是全线作战,向呼延傲博全面宣战。
柳星雅的文章观点,代表的是崔姓的立场,更准确地讲,是崔同在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上的明确表态,关允在从头到尾通读了文章之后,心中既佩服柳星雅的文字功底,又为崔同的远见卓识而暗暗叫好,和蒋雪松的“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型”的文化发展观大同小异的是,柳星雅文章中对黄梁经济开区的发展思路是以文化为路径,以生态为路线,以科技为导向,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道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允断定,得了崔同力挺的蒋雪松,在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一战上,必胜。
关允刚刚看完文章,突然之间,从里间传来蒋雪松一声沉闷的怒吼:“叶林同志,请你出去!”(未完待续)
卷一 潜龙在渊 第346章 狼穴虎口
在关允的印象中,从未见过蒋雪松对人大发雷霆,即使他在盛怒之下,也是极其克制,轻易不会怒吼,哪怕只是一个副局长,蒋雪松也会客气地请对方离开。
如今天一般怒不可遏的怒吼,而且在对方还是一名女同志的情况之下,关允还是第一次耳闻目睹,不由他一时惊呆。
柳星雅也震惊了。
片刻之后,柳星雅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起身告辞,聪明人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向蒋雪松汇报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溜之大吉,以免撞到枪口上。
“关秘书,我的文章就拜托你先保留一下,等蒋书记心情好的时候,再递上去。”柳星雅点头笑了笑,还冲关允拱了拱手,转身就走了。
秘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能随时了解一把手的喜怒哀乐,一把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他高兴的时候,汇报工作或许事半功倍。他生气的时候,或许事情就不可为,而且还有可能留下坏印象。
柳星雅前脚刚走,后脚叶林就从书记办公室出来,眼圈微红,低头匆匆离去,也不理会关允,她的背影依然苗条而美妙,微厚的冬衣掩盖不了她精心保持的身材,只是微微耸动的双肩可以看出她的伤心和落寞。
怎么了这是?关允心中闪过一丝无奈,官场中人,最怕的就是流言蜚语,蒋雪松和叶林之间哪怕再有微妙的情感,也不应该在办公室流露出来,如果传了出去,引发了市委上下的议论,岂非正中了呼延傲博的下怀?
蒋书记平常是很克制的一个人,怎么就一时失控了?
“关允,你来一下。”正当关允疑惑不解时。蒋雪松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淡漠而从容,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关允忙推门进去:“蒋书记。”
“交给你一个任务。”蒋雪松脸色平静,“整理一些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先例,汇总一份资料给我。”
蒋雪松脸色看似沉静如水,但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出他的眼神中微有愠怒,也就是关允和他关系过近才看得出来。换了别人。根本察觉不到蒋雪松神情中微小的变化。
关允想了一想,明白了蒋雪松的意思,若是别人,或许会将柳星雅的文章改头换面之后据为己有,关允不会,他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的观点,就实话实说:“刚才柳副秘书长来过,送来一篇文章。是关于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面面观的汇总……”
之前,柳星雅早就有向蒋雪松献计献策的举动,也是经济开发区发展观的一篇文章。蒋雪松的批示关允还历历在目——文章观点很新颖,视角很独特,经济发展观有可取之处,建议再深入研究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开发区的整体规划,再重新行文——可见蒋雪松对柳星雅的为人和文采也是颇为赏识。
“拿来我看看。”蒋雪松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压下了愠怒。
克制感情控制情绪是一个官场中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做不到,对不起,城府不深,涵养不够,早晚会害了自己。
按理说,书记的发言稿或是讲话,原则上由秘书或秘书长代笔,而书记每做出一项决策的背后,或是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重要讲话,就都出于政研室了。政研室的理论水平和研究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的专业知识,是秘书和秘书长无法企及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讲,政研室才是书记的幕僚和高参。
但蒋雪松不让政研室起草相关文章,却让关允着手操作,一是相信关允的眼光和水平,二是政研室一帮人出台的理论文章总是不合他的胃口。
政研室虽是一把手的高参,如果得到一把手的赏识,曲线升迁也大有可能,但风险也大,如果理论方向不合一把手之意,被一把手闲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黄梁的现况显然就是如此,政研室的理论研究难入蒋雪松之眼,很少被蒋雪松采纳。
在事关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这样的大事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其实只是一个缩影,一个支点,只是蒋雪松和呼延傲博用来角力的战场,实际上,是以点带面,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之争,是黄梁市的发展方向之争——政研室被弃之一边,相信政研室一帮人肯定无比郁闷。
关允和政研室没打过什么交道,至于政研室的理论方向是不是和呼延傲博的发展观不谋而合,他不得而知,但政研室被蒋雪松如此冷落,他就暗暗替政研室主任冯洁惋惜,冯洁在蒋雪松任上,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递上柳星雅的文章,关允站立一旁,静候蒋雪松的下一步指示。
蒋雪松埋头看了起来,看得很认真,不是一目十行,而是逐字逐句地通读,大概看了十分钟左右,他轻轻放下文章,摘下眼镜揉了揉眼,语重心长地说道:“关允,你以后要向柳星雅学习一下撰写理论文章的本领,写一手好字固然是好事,但要做到落字成文才好,尤其是在越来越注重理论研究的今天,很有必要。”
关允现在是秘书,如果更进一步成为副秘书长或是秘书长,就必须有过硬的笔杆子,既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也要下笔有千言,他就恭恭敬敬地说道:“我以后一定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多向柳副秘书长学习。”
“星雅的这篇文章,出发点很好,立意很新,不过有些观点还有可商榷之处,这样,你重新理顺一下他的文章,在他的文章的基础上重新汇总,着重挑选和黄梁条件类似十几个内陆城市的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先例当作典范……”蒋雪松将文章还给关允,“给你三天时间,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有!”关允心中窃喜,柳星雅的文章从立意到高度,他自认有所不及,毕竟他进入官场的时间还短,理论知识的储备不够丰厚,蒋雪松让他改进柳星雅的文章,等于是扶他上马,文章重新出台后,肯定会署柳星雅和他两个人的名字。
关允在意的倒不是一个署名权,而是一次可以在全市领导面前亮相的机会。如果文章最终被蒋雪松采纳,就极有可能行文下发,从而让他的观点影响到全市中层以上每一个党员干部。一个人最大的权力不是一呼百应的威风,也不是一言定人生死的权势,而是可以左右别人行动准则的思想。
思想高于一切。
书记比市长之所以更有影响力,就是在于书记主抓意识形态,主抓思想工作。关允很感谢蒋雪松给他的这一次宝贵的机会,修改文章似乎是一件小事,其实是蒋雪松有意培养他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实战,对他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
果然不出关允所料,蒋雪松在抛出修改文章的话题之后,又端起了茶杯喝茶,关允见茶杯中没水了,忙去续水。
慢条斯理喝了一口茶水后,蒋雪松目光如春风拂面落在了关允脸上,微微一笑:“组织部拟提拔你为正科,征求我的意见,我同意了。关允,你24岁提到正科,也算是春风得意了,一定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果然,果然……蒋雪松是双重扶植,如果说文章事件是培养关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本领,那么提拔正科,则是让关允名至实归成为耀眼的市委一秘。在黄梁最后一战即将到来之际,蒋雪松对关允尽心扶植全心栽培,固然有让关允死心塌的追随之意,也是他对关允的前景看好和绝对信任的体现。
“感谢蒋书记栽培,我一定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蒋书记的期望!”关允很清楚,一个人哪怕再有背景,在最初的几步路时,也需要一两个至关重要的官场引路人,如果说提他到副科引他迈进官场之门的是冷枫,那么领他再前进一步打开官场之门的则是蒋雪松。
人在官场就是一场接力赛,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个人交棒并且推上一把才能加速前进,关允朝蒋雪松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出去,心中涌动激情和悲壮,从在孔县坐了一年多的冷板凳,到时来运转升到副科,再从副科短短几个月就又提升到了正科,人生起起落落之间,经历了多少世态炎凉,也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期间,夏莱伤重,对手以死相逼,明枪暗箭,种种风波,关允一一走过,到今天,当他昂首屹立在市委大楼之中,以24岁的正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