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运-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开车带小妹回家,半路上,关允还是心里不太踏实,就给李理打了一个电话。

“李理,有件事情你得留意一下……”关允就将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关哥,马小强刚才过来找我了,说了这事儿,我又问了几个人,正在等回话,一有确切消息我就会告诉你。另外,咱爸咱妈的安全你放心,孔县有我在,他二老要是出了问题,我就没脸见你了。”

李理还是以前的那个义勇小胖子,关允放心了。

回到熟悉的家中,一切依旧,鸡鸭多了几只,黄狗长大了少许,还有院中的果树也粗壮了许多,在岁月的流逝中,不知不觉一切都在不变中变了许多。

“爸,妈,我回来了。”关允在大黄摇头摆尾的欢迎下,迈进了房间,一股熟悉的饭香飘来,是烙饼的味道,他的心在一瞬间就沉浸在了浓浓的亲情之中。

关成仁和母邦芳一前一后迎了出来,二老喜笑颜开。

“回来了。”

“快进屋。”

跟随二老进屋,房间内的摆设依旧,老人们年纪大了,不愿意再添置家具,而且二老又节省,能用就绝对不会换新。关允也深受二老节俭的思想影响,他平常也很少乱花钱。

进了屋,饭菜已经摆好,上桌后,老妈第一句话就让关允吃了一惊。

“关允,妈可能要回一趟娘家。”(未完待续)

卷一 潜龙在渊 第474章 直心

多少年了,打从关允记事起时,他就没有听过老妈提过娘家的事情,时至今日,他都不知道他有几个舅舅几个姨,以及姥爷、姥姥是否还在人世。

而老爸是单传,爷爷、奶奶又去世早,因此在关允和小妹的童年时期,经常听到别人去叔叔、姑姑和舅舅、姨娘家走亲戚,他和小妹就孤单地走手拉手回家,心中充满了失落,仿佛在人世间比别人孤单了许多一样。

后来长大了,慢慢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尤其是母亲不为人所知的身世,他就不再有任何怨言,想想其实有没有那么多亲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家人在一起体谅包容并且互相爱护就行。未必亲戚多了就是好事,也未必亲戚少了就不是好事,凡事都要看开一些才好。

尽管关允也接近知道了老妈身世的真相,但只是接近而已,并不完全知道老妈和家族到底为什么隔阂了这么久,现在乍一听老妈要回娘家,他心中的震惊之意久久难以平息。

是什么样的仇恨或说误解,能让老妈二十多年来从来不肯回家一次?亲人之间,能有多深的化不开的仇?很难想象老妈一个人在孔县孤单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幸好老爸对她照顾得还算不错。

这么一想,关允忽然觉得亏欠老妈许多,老妈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地拉扯他和小妹长大,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次午夜梦回,想起飘零的身世而潸然泪下。而如今他和小妹已然长大成人,却并没有对老妈说过一句“妈妈辛苦了”,当年老妈思念亲人时,心里该有多苦多累……

不过也幸好多了一个小妹,才在他去京城上大学的日子陪在老妈身边,让老妈不至于孤单。只是小妹转眼也要离家远去京城了,以后家中就只剩下老妈老爸。老妈想念家乡的亲人也是人之常情。

关允俯身向小妹说了几句,小妹听了连连点头,随后关允和小妹一起起立。手拉手朝老爸老妈鞠了一躬:“爸,妈,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你们辛苦了。以前我们不听话不懂事,让你们操碎了心,以后我们会听话会懂事,做一个好孩子。”

二人异口同声的话和突如其来的举动,让老爸老妈同时惊呆了。

过了许久,老爸才咳嗽一声:“孩子长大了,也懂事了,却一个个都要离开了……”

老妈的眼睛温润了,她擦了擦眼,欣慰地说道:“好孩子。都坐下,听妈妈说……”

关允和小妹又重新落座,二人心中充满了亲情和感动,关允悄悄拉了拉小妹的手,小妹回应他一个浅浅的微笑。仿佛一瞬间昔日重现,他和小妹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时光。

“关允,你姥爷病了,我要回去看看他,这两天就走。可能正好和小妹上大学的时间重合了,我和你爸就没法送小妹去京城了,送小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关允点头:“妈,你放心,我早说好了要送小妹去京城的。”

“你爸和我一起去看你姥爷,二十多年了,他这个女婿总要上门一次。”老妈笑了,笑容中是说不出来的沧桑和无奈,“等我们回来后,再告诉你们妈妈的身世……”

以前,关允确实很想知道关于妈妈的一切,现在他看开了许多,如果说老容头是在动乱年代身不由己离开了京城,从此再也不肯踏进京城一步,个人的命运和悲欢在历史的洪流中,确实微不足道,那么老妈当年背井离乡,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而被家族所不容,她所追求的一切,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后,再回头想想,值吗?

老妈似乎猜到了关允心中的所想一样,回答了他的疑问。

“说实话,关允、小妹,妈有你们这两个成器的孩子,就算死,也值了。人这一辈子,总会在一个阶段自以为是,总是相信一切美好的事件,爱情、理想、事业、未来,其实不管是多少美好的幻想,如果不扎根到现实的土壤里,终究就是一场梦罢了。妈当年为了一个人离家出走,最终让自己众叛亲离,现在想想,当时实在太傻了。”

老爸低头不说话,只是若无其事地摆弄几粒花生米。

在年轻的时候,以为爱情就是一切,在中年的时候,才知道家人才是一切,而到了晚年,健康和知足常乐才是一切。关允有点欣赏老爸了,一个人不是事事聪明才好,有时候太聪明了,反倒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有智慧的人,是该聪明时聪明,该糊涂时,绝不聪明。

人生有小聪明也可以,但要记住,小聪明终究难成大智慧。智慧人生,才是人生的极致。

这么说来,老妈后悔当年的冲动了?或许老妈骨子里还是受所谓的五四思潮的影响,当年的五四运动,要打倒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结果呢?结果五四文化运动之后,确实出来一批优秀的文人,但后来的历史只记载了他们的文章,却选择性无视了他们的人品,有多少人抛妻别子,在所谓的新思潮的影响下毫无羞愧之心地另寻新欢?又有多少人在外面左拥右抱,而他的结发妻子在家中替他尽孝,侍侯他的父母一辈子!

什么伟大的文学家,什么伟大的思想家,不过是历史的文字游戏罢了,许多这个家那个家看似光鲜伟大,但只从最简单的做人上来说,身为男人远不如一个忍辱负重的女人伟大!

有多少只有名份却一无所有的女性,恪守女人的妇德,从一而终,宁死不嫁二夫,即使明明知道她伟大光鲜的丈夫在外面鲜花和掌声围绕,金钱和美女丰收,却从不回家,也不孝敬公婆,她却依然无怨无悔,尽心尽孝,在沉默和世俗的冷眼中,度过落寞而凄凉的一生。

所谓的解放思想,其实是为放纵寻找理由罢了。爱情不是一切,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最终伤害最深的还是自己。自由也不是一切,任何自由都会被限制在规则之内,没有规则的自由就是杀人放火。

关允一时感触良深,当年的思潮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国人行事准则,无组织无纪律,不守规则自由散漫,正是因此,正是失去了内心的道德信仰,一切以个人自由和喜欢为最高原则,最终只能是社会越来越冷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信仰滑坡,金钱至上,如果中国的信仰危机再持续下来,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

“这些年和你爸在一起,虽然他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也不会夸夸其谈,但他为人踏实,活得真实,活得坦然,我从他身上也学了许多,放下了以前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活得心安的道理,你爸是历史老师,也是我人生的老师。”

老妈这番话一说,老爸忽然就咳嗽了起来,脸涨得通红,也不知是吃花生米呛着了,还是激动了,他忙喝了一口茶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和你过了二十多年了,你还是第一次夸我,稀罕,真稀罕。”

老妈白了老妈一眼:“稀罕什么?两口子还天天夸来夸去,你不害臊?我这是当着孩子的面,话赶话说到这儿了。”

关允和小妹对视一眼,无声地笑了。

“关允、小妹,你们也别笑,下面该说你们了。”老妈收起笑,又一本正经地说道,“关允,你比小妹大七岁,要是你们年龄差距再小一些,比如三四岁,照我的本意,是想让你们俩个成家……”

关允倒没什么,坦然地一笑,小妹顿时脸红了,低下头,双手绞在一起,害羞了。

“甚至我还想,就算大七岁也没什么,你从小一直对小妹照顾得很好,以后娶了她,再照顾她一辈子也只是自然而然的延续罢了。不过,人间的事情总是难以两全,我想归想,现在看来,你和小妹只能是兄妹的情分,没有夫妻的缘份。”老妈的目光慈爱地落在小妹身上,“以后,小妹的终身大事就由你做主了,只要你同意了,我和你爸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关允越听越不是味儿,老妈的话,怎么像是在交待后事一样,难道说此去看望姥爷,还是一次凶险之旅?

“妈,你今天的话,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关允嘿嘿地笑了,“我都饿了,还不让我吃饭?”

“吃饭,吃饭,不说了。”老妈笑着摆了摆手,“嫌我唠叨了,好,我不说了还不行?”

小妹嘻嘻一笑,开始为每人盛了汤,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地吃饭。

饭后,关允在院中散了一会儿步,准备午睡的时候,忽然老爸拿出一封信:“差点忘了,有你一封信。”

关允心中纳闷,谁会给他寄信到家里?他很少对外面留家里的地址,以前是在县委收信,后来是黄梁市委,以后说不定会是省委了……

接过信封只看了一眼,上面熟悉的笔迹顿时让他屏住了呼吸!(未完待续)

卷一 潜龙在渊 第475章 山高水长

关允和王车军同事一年,对王车军的笔迹再熟悉不过,而且王车军写字有一个特点,笔划很重,转折的地方很钝,尤其是在收笔的时候,总是喜欢故作卖弄地用力一收……

有时候收得急了,就显得很潦草或是很做作。

只看一眼关允就立刻知道是谁寄来的信——正是王车军。

这么说,马小强听到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了?他心中一惊,倒不是怕王车军对他如何,而是担心王车军对家人下手。

不过关允假装若无其事地接过信封,信步朝院中的果树走去。果树下,有一把藤椅,正是秋天丰收的季节,果树上挂满累累硕果,饱满、圆润的苹果红艳喜人,鲜艳欲滴。

关允随手摘了一个苹果,洗也不洗,张嘴就就咬了一口,甜美的果汁平息了他微微焦躁的心情,他坐到藤椅上,静静地打开了信。

大黄不知何时来到了身边,围着关允转了几圈,然后卧在关允的脚下,在午后的秋日阳光下,打盹。

在几米远的梨树下面,有一只浑身雪白但却长着一个黑鼻子的白猫打着哈欠,懒懒地翻了一个身,漫不经心地扫了关允一眼,不认识关允一样,翻了个身,又睡去了。

院子中一片静寂,除了午后的轻风吹动树叶哗哗作响之外,就是隐隐传来河水的水流声,一切的一切,安静而美好,如果没有王车军的一封来信的话。

“关允,见字如面。”

王车军笔迹未变,人生却已经大变,但从他的行文之中,仿佛一切天高云淡。过去的就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人生,就应该放下成见,一往无前。

“你我之间的往事,已经随着当年的一场大火而成为永久的过去,你也不用担心我会对你报复,过去的事情。就永远过去了。我不会抓住过去不放,人,总要向前看才是王道。”

王车军的语气似乎很大度,字里行间仿佛也真的对过去的事情不再牵挂于心,真是如此吗?关允表示怀疑,他了解王车军的为人。王车军睚眦必报,又自视过高,遭遇人生如此巨变。他能坦然放下才怪。

真能放下的话,也不会多此一举写一封信给他了。

“我在南方落脚了,具体在哪里。你也别费心打听了,肯定打听不到,就当王车军死了就行。王车军是死了,但王大道却活了,从此以后。世上少了一个叫王车军的人,却多了一个叫王大道的人,对,就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的意思。”

关允笑了,王车军也好,王大道也好,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自负和自以为是的性格,王车军,好吧,姑且称他为王大道,其实一点儿没变,从非要故意强调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就可以看出,他对过去的事情,依然耿耿于怀。

之所以王车军大度地声称他不再计较过去,据关允推测有两个出发点,一是王车军有求于他,二是王车军现在实力弱小,还不足以和他对抗,或者说,不足以一举将他打倒,所以现在才摆出高姿态。

“当然,世界很大,我们也许一辈子不会再见面了,不过有时候世界也很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又狭路相逢。一个经历过水与火生与死考验的人,他对人生的看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人所能想象的成熟和坦诚,关允,或许你文凭比我硬,又或许你运气比我好,但我在死里逃生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总交霉运,上天会给他一两次翻身的机会。等我傲立潮头的时候,就是我在你面前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出现的时候。”

微风吹过,吹落一枚落叶,落叶飘飘荡荡落在了信纸上,正好盖住了“成功者”三个字,关允无声地笑了,摇了摇头,伸手弹掉落叶。

“你放心,我寄信给你的用意不是威胁你的家人,只是想告诉你一个事实——我没死,不但没死,还活得好好的。也许在你知道了我还活在世间后,会时刻警醒,会时时提醒自己在背后有一双随时等你犯错的眼睛,或许你的官场之路会走得更顺……”

“最后,让我用一首我最喜欢的歌词来结尾——江山马蹄嚣,恩与怨轻谈笑,三尺青锋换红尘逍遥。长歌落风华,名或利皆自扰,楼外春风三月剪影弯刀……少年子弟江湖老,或者等一天你我都老了,再坐在一起喝茶,谈起当年的往事,会不会相逢一笑泯恩仇?”

收起信,关允久久无语。王车军大难不死也是好事,但如果他还耿耿于怀纠结过去的恩怨不放,一辈子以打败他为目标,就算活着,也活得太累了。固然,人生有一个目标是好事,但如果始终放不下过去,活在往事的阴影中,也是自寻烦恼。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心胸越宽广,就活得越坦荡,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计较一时的得失,在乎一己的悲伤,那么他只能活着自己的世界里,路越走越窄,心量越来越小,活得就越来越痛苦。

痛苦,其实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而快乐,是为他人付出之后的释放。心地无私天地才宽,天地一宽,脚下的路才更宽广。哪一个身居高位之人没有容人之量?没有容人之量,只听下面反对的声音,气,也能将自己气死。

关允将王车军的信收好,本来想烧掉,后来一想,不如留下当个纪念,就放到了自己的百宝盒里。

从三岁时就成为他收纳玩具和秘密的百宝盒,跟随了他二十多年,依然充当了他安放内心秘密的宝贝。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百宝盒,里面哪怕只存放了一副纸牌一张卡片或是一本小人书,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记忆。

午睡醒来,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