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运-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命,不算重大事件,不必全省通报,只需内部通告一声即可。

任命传真,是冷枫有意拿到关允面前,让关允过目的。

关允看过,默不作声还给冷枫,冷枫不动声色地问道:“有什么想法没有?”

“夏副部长来到燕省,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关允微微一笑,冷枫有意考他一考,他就不能露怯,“省委对夏德长的任命,不是很高兴,只是不知道是谁对夏德长有抵触情绪。”

“除了一号二号,还有谁敢和中组部过不去?”冷枫说道,“夏德长也不是非要来燕省不可,而是燕省正好有了空缺,要去别的省份,可能还要等,但情况不允许他再等下去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来了燕省,但来是来了,以后的工作怎么开展,是个难题。”

冷枫转动手中的水杯:“你也不用担心,安心工作,夏德长的手还伸不到孔县来,等他在省委站稳脚跟,少说也要一年半载了。”

第一次,冷枫对他出言安慰,关允心中闪过一丝暖意,尽管他也知道,也许冷枫和他同仇敌忾不过是因为夏德长和冷枫并非一条线上的人,但还是不免感动:“谢谢县长。”

“不用谢我。”冷枫很直来直去地说道,“如果你不是自身优秀,我也不会帮你。”

“对了县长,夏莱在孔县暗中采访钱爱林非法集资的问题,而且我还听说,夏德长也支持夏莱的暗访……”关允透露了夏莱采访的消息,有必要让冷枫知情,也好万一出现不可预测的事情时,好让冷枫出面。

冷枫听了微微动容:“现在时机不对,夏莱暗访也就算了,她是出于记者的职责所在,夏德长又是什么意思?”想了一想,他又一脸冷峻地说道,“你最好转告夏莱一声,调查可以,但一定不要让人发现,现在形势不明朗,在同时进行的几件事情没有出来结果之前,谁也不敢保证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冷枫话中的含义,关允听了出来,是说目前孔县的局势,还不在他和李逸风的控制之下,换言之,专政力量没有掌控在手。

崔玉强还在观望,看来,李逸风的个人魅力和冷枫的手腕,在崔玉强的心目中的分量暂时还是没能超过李永昌在孔县经营了十几年的庞大的势力。

也是,在崔玉强不敢肯定李逸风和冷枫会对李永昌造成什么重创之前,李逸风和冷枫终究要离开孔县,李永昌却不会。况且蒋雪松的视察在即,到底蒋雪松对李永昌的支持力度有多大,怕是连李逸风和冷枫也不得而知。

忽然,关允想起了一个问题:“县长,蒋书记应该清楚陈恒峰省长平坟复耕的政策没有得到省里一号的支持,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暗示李永昌什么?”

如果蒋雪松假装不知平坟复耕政策背后事关省委一号和二号之间的理念冲突,不对李永昌有所暗示,岂非说明蒋雪松对李永昌的支持,也不过尔尔?

冷枫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容:“小关,你不简单,看问题的角度很刁,也很细心,你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呵呵。”呵呵一笑之后,他却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就是解释了,关允明白了,到底蒋雪松和李永昌之间是什么关系,他现在还不清楚,但已经清楚了一点,在平坟复耕政策的问题上,李逸风和冷枫将李永昌当成一张不想出却又必须出的牌打了出去,蒋雪松也是!

一天后,市委关于平坟复耕的政策也下发了,只是转发了省里的文件之后,加了一句——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落实。

明眼人都看了出来,市里对平坟复耕的政策,只是例行公事地应付一下,并没有真正当成大事主抓。不少人都暗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市里好像一点也不重视平坟复耕,有什么问题不成?

众人想不透猜不明白,按说以李永昌的聪明应该能嗅出什么,却偏偏他最近被出奇顺利的各项事情兴奋得飘飘然了,并没有深想其中的内情,却忘了,向来紧跟省里脚步的黄梁市,在每一次省里有政策下发时,总是第一个贯彻落实,为什么平坟复耕这么一件大事,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以蒋雪松的政治智慧,如果说他没有察觉平坟复耕政策的背后发生了什么,他就不是燕雪松了。

市里的态度,更让关允断定平坟复耕政策可能会在中间有变故,他就更佩服李逸风和冷枫的政治眼光了,尽管二人也许不被蒋雪松所喜,但在对待平坟复耕的政策上,却是和蒋雪松的态度出奇的一致。或者说,是提前一步猜透了蒋雪松的立场。

在大局观上,和李逸风、冷枫相比,李永昌还是差了火候。

几天来,在李永昌的号召和带领下,平坟复耕地行动轰轰烈烈地在孔县全县开展得如火如荼,也涉及到了关允家中的祖坟。关允是党员,又是副科级领导干部,关成仁也是党员,还是老师,必须要起带头作用,不等关允回家做工作,关成仁就主动平了自家坟头。

从心里讲,关允是支持平坟复耕的政策的,但政策也要充分考虑到国情。许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失之于操之过急或是一刀切,往往就会流于形式化,要么富了贪官,要么害了百姓,如是等等。平坟复耕政策诚如冷枫所说,需要一个缓冲期,否则坟头好平,人心难平。

百姓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接受过程,如果政策的出发点首先考虑到民心民情,其次再考虑到政绩名声,效果应该会好上百倍。

尽管在各乡镇的平坟复耕行动遭遇了不少奋起反抗的对抗事件,甚至小郭村还有一个老农民郭老汉天天睡在坟头上,谁要平坟他就死给谁看,反弹十分强烈,但在李永昌的强力推动下,又借平坟复耕政策的东风,他以铁腕推动平坟的进程,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李永昌的影子出现。

在和以死相拼睡在坟头的郭老汉的战斗中,李永昌亲自出马,一边拉家常一样和郭老汉说话,一边使眼色让人乘机平坟,事后郭老汉发现上当,气得跳脚大骂李永昌是混账王八蛋,李永昌哈哈一笑拂袖而去:“这年头,王八蛋都比笨蛋强!”

就在孔县平坟行动即将大功告成之时,流沙河大坝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孔县的秋天一片欣欣向荣之际,蒋雪松对孔县破天荒的工作视察,如期来临了。

卷一 潜龙在渊 第八十六章 谁的机遇

在平坟复耕行动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流沙河大坝项目的基建工程也初战告捷,在流沙河两岸竖立起了一个大坝的雏形,宏伟、壮观,初看之下,在周围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的衬托下,无比高大巍峨,巍巍然如另一座平丘山。

孔县的金秋,田野中一片金黄,良田万倾,玉米如海浪一般翻涌,大豆在阳光下闪耀丰收的光芒,流沙河大坝工程现场,不少人穿了红衣,系了红围巾,张灯结彩,布置得喜气洋洋,正准备载歌载舞迎接市委领导的到来。

事先接到通知的孔县县委,也早就清水净道,黄沙铺地,准备迎接蒋雪松的大驾光临。县委四套班子全体成员,全部到齐,以李逸风为首、冷枫为次的迎接队伍,一字排开,在县委大院门口耐心等候。

本来李逸风准备带领四套班子到孔县和直全县的交界处迎接,从黄梁市一路向东到孔县,中间要经过三个县,直全县是孔县向西一出县境的第一个县,通常市委重量级领导前来,都要到县界处迎接一下,但蒋雪松不同意,说是不必兴师动众。

李永昌只当蒋书记说话是客气,以为李逸风嘴上答应着,到时还得亲自到县界迎接,官场上的事情,怎么可能领导说不用下级就真不用了?

不料李逸风当真了,真不去县界迎接了,李永昌不可能一个人当出头鸟自己去迎接,不合规矩,他站在人群之中,屈身在冷枫的身后,冷眼打量身前的李逸风和冷枫,心中愤愤不平地想,就算是省城空降的干部又能怎样?李逸风和冷枫还是太傲了,竟然不到县界去迎接蒋书记,让蒋书记的脸面往哪儿搁?

等着,蒋书记来后,肯定会给李逸风和冷枫一个下马威。

冷枫微微错后李逸风半个身子,他比李逸风个子稍高一点,肩膀却是宽了不少,从后面看,他和李逸风站在一起,忽然就有了并驾齐驱的错觉,而且乍一看,他和李逸风似乎还很像是同一个人。

李永昌心中下意识打了个激灵,以前怎么从来没有注意到冷枫和李逸风有相象之处?总觉得二人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过以前是从前面看,第一次站在背后打量二人,他心中一下绷紧了一根弦,从后背看,东风和西风现在是大有联手的迹象呀,不是好兆头。

不过……李永昌联想到他在孔县的所作所为,孔县秋天的欣欣向荣,他居功至伟,不夸张地说,几乎全是他一人的功劳,而且蒋书记对孔县破天荒的工作视察,也是冲他一人前来,可以说,孔县所有的闪亮点,全部聚焦在他一人身上。

再有崔玉强及时收回了倒向李逸风的脚步,还有在他的力主下昨天才恢复了正常工作的钱爱林,孔县的脚步只是稍微乱了一点节奏,随后就又马上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之内,除他之外,孔县今秋无人丰收。

关允、温琳和王车军站在人群后面,关允梳理了头发,穿了西装,显得整个人精神了百倍,皮鞋也擦得锃亮,当前一站,英俊、帅气并且英气逼人。

温琳穿了职业女装,上身收腰长袖外套,下身直筒长裤,头发也挽了起来,不再是以前散漫的青春发型,而是多了成熟味道,再加上她化了淡妆,抹了口红,描了眉毛,初看之下,明艳照人,细看之下,美丽动人。

而王车军一如既往打了摩丝,头发根根支起,摩丝的定型功能让他的发型十分新潮,就如港台明星一般。他的衣服显然也是新买的,西装袖口上的商标都没有撕下,被子的裤线笔直,皮鞋亮得可以当镜子照,又因为他个子最高,站在人群之中,就让他心中大生鹤立鸡群的自我良好的感觉。

只不过王车军却忽视了一点,如果说他是鹤立鸡群,诚然,连关允、温琳在内的场中的无数人都被他蔑视了,但话又说回来,在王车军认为的鸡群之中,也包括他的舅舅李永昌。当然,他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意识到了,或许会将李永昌剔除在外。

王车军今天心情格外高涨,蒋雪松对孔县的工作视察,不仅仅是对舅舅工作的肯定,是对舅舅的力挺,而且恐怕关允和温琳都不知道的是,蒋书记这一次来孔县还有另外一层目的,是为了暗中挑选一名秘书。据说蒋书记对孔县的几名通讯员很感兴趣,在别的区县的通讯员都还是中专师范毕业的大背景下,孔县作为一个小县穷县,能拥有三名大学生通讯员,证明了孔县在人才回流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王车军心中最为得意的是,经过李永昌的幕后运作,他的档案已经成功地摆在了蒋书记的办公桌上,相信以他的学历再加上在孔县的经历,他最终可以被蒋书记选中,从而一步登天,将关允、温琳等人远远地甩在身后,一报当日落选副科之耻。

只要被蒋书记选中,一个副科算得了什么?特事特办,他可以直接跳过副科,破格提拔为正科然后再调入市委,哼,到时关允不一定多嫉妒他的高升。

孔县一干人群,人心各异,都站得整整齐齐,就等蒋雪松的大驾光临。

十点整,李逸风的手机响了,他接听之后,只听了一听就立刻挂断电话,转身对冷枫说道:“蒋书记马上到。”

片刻之后,一辆车队浩浩荡荡驶来,警车开道,一共四五辆汽车依次停在了县委门口,从头车上下来一人,微瘦,长脸,戴眼镜,穿灰色夹克,年约四十出头,不是别人,正是黄梁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冷岳。

冷岳跑向后车亲自为蒋雪松打开了车门。蒋雪松的秘书师龙飞晚了一步,下车后站在冷岳的身后,微微尴尬地一笑。

如此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蒋雪松落地的一刻,不由孔县一干人等都心思各异,有人收回了目光,假装没有看见,有人忙把头扭到一边,避免被人误会是故意盯着看,形态各异的人群却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都不约而同地想,外界传闻蒋书记对秘书师龙飞很不满意,有意将他外放,看来,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

蒋雪松一步迈出了汽车。

五十岁的蒋雪松显年轻,头发茂密,一丝不乱,他一身正装,脸色红润而健康,鼻梁上一副银边黑腿眼镜,周身上下有一股儒雅之气。初看之下,很有南人北相的福相。

蒋雪松确实也是地道的南方人。民间传说,南方人长了北方人的面相,是为南人北相,必定高官在坐。到底是传说还是有据可查,并没有人一探究竟。

蒋雪松后面还有一辆汽车,车上下来一人,五十多岁的年纪,挺胖,背微驼,方脸大眼,很典型的北方汉子形象,正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伟宪。

蒋雪松的视察队伍虽然不很浩大,但随同人员的安排上很耐人寻味,市委书记出行,市委秘书长必定随行,是常态,之外通常也会有副市长陪同,不过一般不会是常务副市长,毕竟常务副市长作为政府班子之中仅次于市长的第一序列,位高权重,而且身份敏感,象征意义重大。

常务副市长随同市委书记视察工作,不能说一定就和市委书记走得很近,至少也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官场中人都清楚一点,市委书记和市长搭班子,比不了县委书记和县长能和平共处,一县之地毕竟小,利益纠葛少,矛盾冲突就少,一市之地就大多了,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

具体到黄梁市,市委书记蒋雪松和市长呼延傲博之间是否步伐一致,外界传闻很多,有人说蒋雪松对45岁的市长呼延傲博一向谦让,因为呼延市长和黄梁市的三大宗姓关系密切。也有人说蒋雪松对呼延傲搏笼络人心、滴水不漏的圆滑很反感。还有人说,其实蒋雪松和呼延傲博表面上不和,其实暗地里紧密联手,为了对付黄梁市三大宗姓的庞大势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不管是哪一种传闻,毕竟都是传闻,谁也不清楚幕后的真实。

蒋雪松在前,曾伟宪在后,冷岳和师龙飞跟在最后,几人来到李逸风、冷枫等人面前,蒋雪松伸手和李逸风握手:“逸风同志,古代封建官员出行,都是黄土铺道、净水泼街,我一路走来,孔县的县城也是连一片落叶也没有,早知道我就不来了,太伤民了。”

看破不说破是官场常态,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视察,下级经常会做一些表面文章,蒋雪松虽然贵了市委书记,但他也是从县委书记做起,自然清楚下面的人怎么粉饰太平怎么迎来送往,却第一句话就点破了,不由让孔县一干人等都吃了一惊。

李永昌却是沾沾自喜,蒋书记肯定是借机表达对李逸风不到县界之处迎接的不满,领导说的都是反话,这么说,李逸风和冷枫肯定是要在蒋雪松面前讨不了好了?

正当李永昌暗喜之时,蒋雪松第二句话顿时让他大吃一惊。

“谁是关允?”

卷一 潜龙在渊 第八十七章 不小的挑战

不止李永昌大吃一惊,就连李逸风和冷枫也是吃惊不小。如果说蒋雪松批评孔县全城清洁以迎接市委书记的视察,只算是意味深长的敲打的话,那么在如此重要的迎接仪式上直接点名关允,就绝对是出人意料的用心了。

关允正躲在人群后面,细心留意蒋雪松的一言一行,试图从蒋雪松的随从人员的构成之中推测出一些什么有意义的结论,冷不防听到他的名字从蒋雪松口中喊出,顿时惊呆了。

不过……关允还是没有向前迈出一步,高举右手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