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虎步天下-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治道:“主公息怒,周公瑾乃是先主公临终委任的三军大都督,身负孙氏兴亡重任,虽与主公有所争执,却也是为大局着想,请主公三思!”
孙翊不言,直视怒目直视着周瑜。
周瑜淡淡的瞟了一眼横在咽喉前的剑锋,再次直视着孙翊,神色不变道:“伯符临终,将你托付于我。你可以取我性命,但我却绝不允许你将伯符打下来的这片基业拿去冒险!”
“你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
孙翊沉声喝到,手中长剑再进一寸,堪堪抵住了周瑜的咽喉!
“住手!”
一声女子的清喝忽然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素服的年轻女子正在丫鬟的搀扶下疾步走进灵堂。
女子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极度憔悴,她在的脸上,有着江南女子独有的温婉和清丽,眉宇间却又隐约透出一种刚强,让人初见之时,不由眼前一亮。
“夫人!”
众人见女子到来,纷纷躬身施礼。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孙策的遗孀,庐江乔公之女,乔莹,也就是历史上的大乔。乔莹还有一妹,名唤乔霜。姐妹二人俱有国色,两年前,孙策、周瑜同时迎娶乔氏姐妹,可谓郎才女貌,在江南一带传为佳话。
孙策过世后,乔莹哀痛欲绝,一度病倒在床,这几日刚刚有了点起色,便让丫鬟带她来孙策灵前看看,结果刚好遇见孙翊对妹夫周瑜拔剑相向,不由大惊,慌忙出声阻止。
“嫂嫂……”
孙翊一怔,握剑的手也不由得松了下来。
乔莹美眸中透出厉色,柳眉轻蹙,斥道:“三叔、公瑾,在灵堂前大动干戈,莫非是想让夫君的天之灵不得安息么?”
孙翊和周瑜闻言,一时都默然不语。
“夫人息怒!”
张昭见状,慌忙上前,将事情的缘由一五一十的说与乔莹知晓。
乔莹闻言,脸上的表情渐渐和缓下来,幽幽叹息了一声,对孙翊道:“三叔,你可知道,夫君他临走之时,为何要将全军交托到公瑾手中?”
见孙翊低头不语,乔莹又接着道:“你与夫君一奶同胞,血脉相连,兄弟之情深如江海。夫君他亦深知你心,恐你继位后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盲目兴兵,这才让公瑾总领全军,既是为了孙氏基业,更是为了你这个弟弟啊!如今孙氏治下虽有三郡之地,但两郡皆是新近归附,强邻环伺之下,人心动荡、局势不宁,正是危急存亡之秋!这样的局面,妾身虽为女流,却也看得一清二楚!三叔聪颖过人,夫君认定你是孙氏未来的希望,托以三郡基业,三叔却为何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
孙翊闻言,缓缓将剑收回,喃喃道:“可是,大哥的仇……”
“夫君的仇当然要报,却不是现在。”乔莹眼中微微有泪光闪动,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刚强之色,“当年公公被刘表所害,夫君也只能强忍悲痛,率众东进庐江,为的就是保全孙氏的希望,不让公公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失望。如今夫君将基业托付于三叔,便是相信你也能和他当年一样,保全孙氏的基业,将来为他报仇,为公公雪恨,只有这样,夫君他才能含笑九泉啊!”
乔莹说完,所有人都依旧屏气凝神,将目光汇聚在孙翊身上,灵堂上忽然一片寂静。
孙翊久久的沉默着,许久,他整了整衣襟,躬身朝乔莹深深一拜。
“嫂嫂,孙翊明白了。”
说完,孙翊又朝周瑜和众人躬身施礼,高声道:
“诸位,孙翊年幼无知,见识浅薄,险些误了大事!在此向诸位赔罪了!”
“主公!”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齐声拱手道。
孙翊将手中长剑高高擎起,直刺虚空,高声道:“兄长过世,委我以重任!但孙翊年幼浅薄,鄙陋无知,才德不及兄长十一,还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振兴孙氏!以慰父兄在天之灵!”
在周瑜、朱治、张昭的带领下,众文武齐齐拱手,铿然响应:
“振兴孙氏!虽死无悔!”
。。。。。。。。。。。。。。。。。。。。。。。。。。。。。
建安元年十二月,孙翊计议尽起三郡大军征讨王朗,大都督周瑜据理力争,其嫂乔氏亦晓之以大义,孙翊遂罢兴兵之意。
建安二年,一月,曹操上书汉帝,表孙翊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袭父爵乌程侯。
孙翊以鲁肃为庐江太守,刘晔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又以张昭为长史,总参三郡政务,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另一方面,孙翊以周瑜为大都督,引本部五千人马屯于舒县,总督三郡水陆军马,一面整编部曲、操演士卒,一面囤积军械粮草,以备他日进取。
庐江一境,孙翊以蒋钦为宣武校尉,周泰为鹰扬校尉,凌操为破贼校尉,各引本部人马两千,分屯寻阳、居巢、襄安三处港口,操练水军;以甘宁为奋威校尉,丁奉为扬武校尉,各率本部人马两千,分屯安风、六安,西御刘备、北防袁术;以程普为典军中郎将,率本部人马五千屯于皖城,节制诸路人马;
丹阳一境,以太史慈为昭武校尉,领本部人马两千屯于泾县;以冯则为昭信校尉,引本部人马两千屯于秣陵;以黄盖为掌军中郎将,引本部人马五千,屯于宛陵,节制诸路人马。
吴郡一境,以韩当为镇军中郎将,领本部人马八千,镇守余杭,防备会稽王朗;以祖茂为抚军中郎将,领本部人马五千,镇守吴县,为韩当后继。
在周瑜、张昭为首的一众文武的努力之下,数月之间,三郡之地气象一新,孙策去世时的愁云惨雾一扫而空,孙翊的统治也渐渐稳固下来。
。。。。。。。。。。。。。。。。。。。。。。。。。。。。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不久之后,北方却风云突变!
占据徐、豫两州之后,袁术野心极度膨胀,而吕布进献的玉玺,更是使他被强烈的野心冲昏了头脑,眼见天下形势混沌,袁术再也抵挡不住进位九五之尊的诱惑!
建安二年五月,袁术不顾麾下大部分文武的反对,公然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
六月,徐州大族掀起暴乱,袭杀袁术镇守徐州的大将雷薄,举州请降于曹操。
七月,曹操遣大将夏侯渊、夏侯惇率精兵万人进驻徐州,击破率军前来争夺徐州的袁军大将张勋,又以天子名义下诏,指袁术大逆不道,诏令天下诸侯群起而讨之!
八月,江夏太守刘备应诏,遣大将关羽率精兵五千进军汝南,击破袁军大将纪灵,率军进逼九江!
与此同时,曹操亲率精兵三万南下,九月,与关羽会师汝阴。
野心勃勃、势力如日中天的袁术,数月之间,便从瞬间从巅峰跌至谷底,眼见两家大军杀至,一面手忙脚乱的调集大军五万,令大将军纪灵、车骑将军张勋星夜驰援驻守龙亢的卫将军吕布,一面遣使至庐江,令孙翊率军勤王。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章 恩怨
舒县,县衙。
书房内,孙翊手中拿着袁术送来的“圣旨”,愁眉紧锁。
早在几个月前,袁术称帝的消息刚刚传来,他就知道大事不妙,自己已然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袁术公然称帝,大逆不道,显然是犯了众怒,若是自己和他站到同一战线,往近了说,便是直接与曹操、刘备两方势力为敌,往远了说,更是会为天下人所不齿!
但偏偏现在母亲吴氏和一双弟妹都还在袁术手里,有了这一重顾忌,他又没有办法和袁术彻底决裂!以至于现在袁术遣使前来,公然命他出兵九江,共抗曹刘,他也丝毫提不起脾气,只能好吃好喝款待着“天使”,再图与周瑜、张昭商议。
“主公!”
正在沉思之际,周瑜和张昭联袂而至,双双拱手道。
孙翊忙笑着相迎:“公瑾、子布,来,这边坐。”
接掌孙策之位后,孙翊自以年幼,一开始对麾下文武都以兄长、叔伯相称,后来张昭提出上下之礼不可废,名正所以方能言顺,孙翊这才将敬称去掉,称呼他们的表字。
三人坐定,寒暄了片刻,方才切入主题。
孙翊道:“今日在城门口迎接天使和圣旨,你们也都去了。眼下袁术已经触怒天下,却还想要把我们和他绑到同一辆战车上,其中的利害不言而喻!若是没有别的顾忌,我今日当场便会斩了那使者,再起兵与曹操、刘备共伐袁术!可是……”
周瑜接过话头:“可是老夫人和公子、小姐尚在九江,主公虽有此心,却担心他们的安危,故而投鼠忌器,是么?”
孙翊点了点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母亲就没有今日的孙翊。匡弟和小妹也与我一奶同胞,血肉相连。若是因为我而使他们陷于危难,纵使将来坐拥万里河山,我心何安?”
周瑜闻言,沉吟不语,而张昭却进言道:“主公,当以大局为重,切不可意气用事啊!袁术僭号称帝,人神共愤,已成四面楚歌之势,若我们此时与他联合,必将陷孙氏于万劫不复之地!主公若不愿与袁术决裂,可遣使回报,称王朗犯境,孙氏自顾不暇,而后拥兵庐江,坐观成败,却万不可与之联合啊!再者,如今曹、刘与袁术尚未开始决战,胜负还未可知,若袁术获胜,则老夫人与公子、小姐皆可无虞,主公也不必太过忧心。”
张昭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孙翊却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对他来说,现在没有任何事情比吴氏和弟妹的安危更加重要!
即便是要和袁术联合,受到天下群起而攻之,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父亲战死的时候,他无能为力;大哥战死的时候,他也无能为力。
而现在,母亲和弟妹又有危难,这次他终于能够选择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们了!又怎么能容许再有人对自己说不?
若是周瑜不同意出兵,孙翊决定自己想办法!
甘宁和丁奉和自己是旧相识,交情不浅,甘宁又是徐舟的结义兄弟,就连他们的投降也是自己争取到的,所以,这两部人马,可以算是自己的嫡系!
现在,这两部人马就屯驻在离九江最近的六安、安风一带。孙翊相信,即使周瑜不同意,只要自己一句话,甘宁和丁奉也会立即率部和自己一同北上!
就在孙翊在脑海里计划着如何调遣甘宁、丁奉所部北上时,周瑜开口了。
“主公,瑜以为,张长史所言有理……”
果然啊……
虽然早有预料,但孙翊的心还是一沉:果然,周瑜的意见也和张昭一样,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比孙氏的基业更加重要!
“不过,这一次,我觉得应该出兵!”周瑜的话锋忽然一转。
“嗯?”
孙翊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脸讶色的看着周瑜,张昭也惊道:“公瑾何出此言?你难道不知道出兵帮助袁术会有什么后果么?”
“当然知道!”
周瑜一笑,朗声道:“这次我们不仅要出兵帮袁术,还要再送他一批军械粮草!另外,请主公即刻上表,向袁术称臣,自请为骠骑大将军!
。。。。。。。。。。。。。。。。。。。。。。。。。。。。。。。
建安二年,九月。
孙翊上表袁术,称臣,袁术大喜,以孙翊为骠骑大将军,领扬州刺史。
十月,孙翊率周瑜、黄忠、甘宁、丁奉、冯则五部人马,共精兵万余人北上,驰援九江。
庐江、丹阳、吴郡三地,各部人马共有四万余人,加上几十个县的县兵,总兵力不下五万人,但一方面要防备荆州方面的刘备、刘表,提防会稽王朗,另一方面,孙氏刚刚休养生息半年多,元气还没有彻底恢复,所以这一万多人马已经是孙翊能够抽调的全部兵力了。
唯一有点特殊的是小将冯则,他原本驻守秣陵,这次孙翊特意将他调来,便是想亲眼一睹这名传说中的曲阿小将的风采!
冯则年方十六,初次见面时,一身银袍银甲,跨白马、持银枪,潇洒至极,正如孙翊想象中一般。
让他意外的是,冯则并不是曲阿人,而是河北人氏,他的故乡,孙翊很熟悉。
常山郡,真定县!
这不得不让孙翊联想到另一个人,一个印象中和冯则极其相似的人!
常山赵云!
在罗贯中的小说里,有一文一武,两个无限接近于完美的人物:文是诸葛亮,武便是赵云。
在另一个时空,学生时代的孙翊,还曾经把赵云奉为自己的偶像。
然而,当他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冯则原本清澈的眸子里却忽然升起了强烈的愤恨!
原来,一切都要从几年前的界桥之战说起。
当时公孙瓒兵败界桥,仓皇逃窜,冯则之父冯远为袁绍部将,率部紧追不舍,却因为孤军深入,遭到身为公孙瓒部将的赵云的截击,冯远所部猝不及防,全军覆没,冯远本人也被赵云刺于马下!
然而,冯远虽然马革裹尸,好大喜功的袁绍却因为接受不了界桥大胜后随之而来的这场失利而大怒,派兵捉拿冯远家眷。
当时冯则年方十岁,和母亲星夜出奔,一路南逃,最终在曲阿定居下来。
不想冯母因为丧父之痛,加之长途奔波劳顿,不久便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留下冯则孤零零的一个人,后来幸亏遇上太史慈,才让他在世上又重新有了依靠。
对于冯则来说,赵云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之所以勤习武艺,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手刃仇人,报仇雪恨!
听他说完,孙翊不禁心中怃然:没想到,这样一个比自己大不了两岁的少年,心里居然也背负了这么深的仇恨!
历史上,赵云先从公孙瓒,最后辗转归于刘备帐下。现在公孙瓒败亡在即,不过刘备的行踪却和历史上不同,现在已经到了江夏,不知赵云还会不会再千里投奔刘备。
若真是如历史上一样的话,将来,冯则或许还真的会和赵云有一番生死较量!
一个是自己儿时的偶像,另一个是自己的部将,孙翊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心情有点复杂。
这就是乱世啊,不仅有诸侯间无休止的征战杀伐,还有太多的恩怨情仇,也不知道这一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孙翊这样想着,抬起头,远远望着辽阔的天空。
可能的话,就让我来揭晓这个答案吧!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三章 三策
寿春,仲氏皇宫。
身着龙袍的袁术,此时正倚在御座上,惬意的欣赏着歌舞,靡靡的丝竹声中,伺候的宫女轻轻的为他捶着肩膀、大腿。
称帝以后,他对原来的刺史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将其作为自己的皇城。为此,他甚至不顾杨弘、阎象等人的坚决反对,强拆了刺史府周围的数百家民房,闹得民间怨声载道,不过袁术却对此充耳不闻,依然沉浸在自己刚刚开始的皇帝梦中。
一个小黄门疾步走了进来,远远的拜伏于地:“陛下,杨丞相在殿外求见。”
袁术微微皱了皱眉,似乎有些扫兴,但还是缓缓睁开了微眯的眼睛,用慵懒的声音道:“宣!”
一面又挥了挥手,对殿前的宫女和乐师们道:“你们都退下吧。”
小黄门一溜小跑来到殿门前,整了整衣襟,扯开尖锐的嗓子高声叫道:“陛下有旨,宣杨丞相觐见!”
很快,杨弘疾步来到了殿前,拜伏于地:“臣杨弘,叩见陛下!”
“平身吧。”袁术抬了抬手,将一颗葡萄放进嘴里,懒懒的道:“有什么事吗?”
“陛下,探马来报,骠骑大将军的大军已到成德,不日便将抵达寿春。”
“哼!什么骠骑大将军,不过是个娃娃罢了!”袁术冷笑了一声,随手将葡萄皮掷到地上,“若不是念他年幼,朕早就派兵踏平庐江了!”
杨弘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不过孙翊虽然年幼,却有孙策留给他的一班文武倾力辅佐,陛下切不可小觑于他。臣料孙翊此番率兵来援,绝非自愿,而是因为其母吴氏尚在寿春。若是我们失去了这个砝码,恐怕孙翊非但不会相助王师,反而还会与曹操、关羽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