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明-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得送送我们!”
汪道伦冷着脸,一双眼睛好像两把利剑一样,直刺过来:“我要是不答应呢!”
孝敏的脸色也陡然变冷,道:“那就一起死!我们这么些人,换你大名鼎鼎的海盗王,也不吃亏!说不定小女子还能留芳百世,说起来倒是要多谢你了!”
汪道伦闻言,面带冷笑,道:“好!好!好!果然好手段!”
说着转头又看向了李如楠,道:“小子!你运气好!让我留下送你们一程不难,只不过到时候你们要杀我,我岂不是死得冤枉!”
李如楠沉声道:“你放心,老子说话一向算话,只等到你送我们返回了辽东,我就放你走,但前提是,你的属下不能耍花样!”
汪道伦眼珠急转,见孝敏似乎是失去了耐心,忙道:“好!我就信你们一次!你们全都退下,好生看护着家门,我去去就来!”
那些海盗早就不想再船上待了,万一谈不拢,孝敏真的点燃了火药,就算是想留个全尸都不行。
其他船上的海盗虽然不甘心,但是却也不敢违抗汪道伦的命令,纷纷撤离。
“加快速度!走!”
此地不宜久留,如今能化险为夷,赚回一条性命,那是不行当中的万幸了,还是速速离开的好!
那些水夫也不敢怠慢,纷纷扬起风帆,乘着风疾驰而去。
孝敏这会儿也没了力气,跌坐在了地上,手上的瓦罐摔破,散落出来的那里是火油,分明就是水。
汪道伦见了,面上又惊又怒,看着孝敏道:“好!好!好本事!连我都被你骗过了,好胆识,好计策,好得很!”
李如楠上前一把将孝敏抱了起来,回头看着汪道伦,道:“来人!将这个海狸子看押起来!你放心,我李如楠说话算话,说会放了你,就一定会放了你!”
汪道伦冷笑一声:“老子也不怕你不守信用,你要是敢害了老子的性命,便是天涯海角,老子的人也能将你碎尸万段,小子!这次算你的运气,下次再遇上,你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李如楠也是懒得理会,摆了摆手,让人将汪道伦押进了船舱,这次能够化险为夷,倒是多亏了孝敏,要不是孝敏的话,今天可就全都要交代在这里了,火药!船上哪来的火药,金银财宝倒是有不少。
汪道伦这人太过惜命,才会上当,不过话说回来,那种情况下,便是任谁也不敢托大,谁敢那自己的性命当赌注呢?
孝敏刚才是强打着精神,这会儿心情一放松,再一看四周围又是尸体,又是血迹的,心里又惊又怕,昏厥在了李如楠的怀中。
李如楠看着不禁一阵心急,恩静上前查看了一下,道:“少爷放心,孝敏只是昏过去了,只要稍加调养,就能无事!”
李如楠点点头,这一遭不要说是孝敏,就是李如楠都心惊不已,海狸子居然有这么大的势力,他也是万万没有想到。





第二十一章 秘密
明代东南沿海的海盗猖獗,李如楠也是知道的,据后世统计单单在嘉靖到崇祯年间,在东南亚一代的海盗,最多的时候,达十五万众。
单单是一个海狸子汪道伦就聚集了数百条船,四五万人的规模,就是李如楠这个官二代和人家相比,都差的老远。
这次能够化险为夷,李如楠也是后怕不已,不敢在此处多留,拿住了人质,飞也似的驶向了南京。
船舱之内,李如楠去探视了孝敏,说了些安慰的话,便先离开了,当只剩下三女之后,恩静先把智妍打发了出去,看着孝敏,过了好半晌,两人都失去了耐心之后,恩静才终于开口了。
“孝敏!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孝敏眼神有些闪烁,脸色变得凄哀,道:“恩静姐姐!你不要问了,我知道素妍姐姐把什么都和你说了,我是见过师兄,也接受了新的任务,但是~~~~~~我绝对不会害任何人的,也包括李如楠!”
提到李如楠名字的时候,孝敏的脸色也是微微一变,对李如楠,她谈不到什么感情,她的一颗心都扑在了她那师兄的身上了。
恩静看着孝敏,道:“孝敏!难道你真的以为师门的使命会成功吗?你别忘了,我们都是从~~~~~”
孝敏止住了恩静,道:“恩静姐姐!我不想说,你也不要说了,当初我们来到这里,是师傅收留了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只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现在能活着,就要报恩,不管能不能成功,我们总归都要努力去做,当初离开师门,跟着居丽姐姐进宫的时候,我们都发下过誓言,要为了使命奉献一切的,我没忘记,你们如果不想继续的话,师兄也说了,师傅是不会责怪你们的!”
恩静听着,脸上带着冷笑,道:“使命!使命!孝敏!我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居然也变的这么执着了,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到底要付出多少才行!居丽姐姐就险些被贻误终生,难道现在连你也要~~~~~~~”
孝敏闻言,脸色陡然一变,道:“恩静姐姐!我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恩静走到近前,道:“你知道,你什么都知道,从你对少爷的态度变化开始,我就应该猜到了,孝敏,难道你想要去诱惑少爷吗?”
孝敏的脸色变冷,道:“恩静姐姐!那么你呢?你称呼他是少爷,真是奇怪了,你什么时候也屈服了,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奴婢,我记得你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对男人一向都不假以颜色的!”
恩静急道:“我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姐妹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孝敏!别再执着下去了,难道你真的以为那能够实现吗?”
孝敏道:“为什么不能,王氏高丽传承了三十五位帝王,为什么就不能重新崛起!师傅是王族的后人,只要天下大乱,师傅登高一呼,王氏高丽就能重现人间,到时候我们都是功臣!”
原来如此!
居丽她们所在的师门,居然是王氏高丽的王族成员,他们心心念念的大计划,居然就是复辟。
王氏高丽,从王建建国一直到灭亡,一共延续了四百多年,经历了三十五位帝王,元末明初,高丽禑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出高丽地区后,发动兵变谋反成功,后废黜高丽国王,夺取政权,取代了王氏高丽,建立了李氏朝鲜。
传闻李成桂称王之后,大肆杀戮王氏成员,没想到还有漏网之鱼,而且一百多年都过去了,居然还不忘复辟他们的王氏江山。
当初居丽被松紧宫去,就是为了能够迷惑朝鲜国王李昖,让朝鲜天下大乱,他们好浑水摸鱼,却没想到日本突然发动了战争,将他们的计划彻底打乱。
居丽等人也借此,脱了师门的控制,得了自由身,只有孝敏还是对她们的使命心心念念的不忘。
孝敏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恩静冷笑,一语道破:“或许你还能成为世子妃,对吗?”
孝敏的话音戛然而止,看着恩静,摇头道:“恩静姐姐!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什么世子妃,我根本就没想过,我只是想要完成自己许下的诺言!就是这么简单!”
恩静笑了,道:“孝敏!难道你真的以为只有你知道师兄是师傅的儿子吗?我和素妍姐姐全都知道,醒醒吧!师兄一直以来都只是在利用你!你以为他真的会喜欢你这个来历不明的人,就算计划真的成功了,师傅会允许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做高丽的王妃吗?”
孝敏闻言,不禁有些急了:“我说了,我从来就没有过那个念头。”
或许孝敏没有过这个念头,但是对那个师兄的倾慕却是真的,再联系上,她突然对李如楠的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也由不得恩静不担心。
“孝敏!我不管你有没有那个念头,但是请不要伤害居丽姐姐,我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喜欢少爷的!”
孝敏一笑,道:“恩静姐姐!你又何必用居丽姐姐做幌子,你自己呢?难道你就没对李如楠动过心吗?我记得以前你说过,你的理想型就是那种有大男子主意倾向,可以给你做依靠的强力男人的!”
恩静淡淡的笑了,道:“孝敏!看来你还是没能真正的习惯现在的身份,和现在的人,你以为即便我没有那个心思,一旦被少爷看中了的话,我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不要忘了身份,奴婢!做主人的看中了奴婢,那是荣幸,容不得拒绝的,而你现在的表现就是在玩火,当心旺火自焚!”
孝敏的脸色顿时变了,道:“你是说~~~~~~~~”
恩静道:“孝敏!作为姐姐,我很希望你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更希望你能和师兄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他真的喜欢你,就不会把你往火坑里推,他会带你走,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过安静的生活!好了!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孝敏这些也沉默了,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也不禁产生了怀疑。
接下来的路途倒显得平静了许多,终于,李如楠的船队达到了南京,看着码头外商船云集,可见大明朝的禁海令也是成了一纸空文。





第二十二章 金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春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这是元代大诗人萨都剌一首关于南京的词作,满篇道尽了金陵古都的繁华景象,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不同于南疆的荒蛮,也不同于北地的凄凉,南京永远都是一派歌舞不休,纸醉金迷的盛世景象。
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南唐皇帝李璟、李煜都是著名的词人。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三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
到了元末,天下大乱,明太祖朱元璋起自于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将南京作为自己博弈天下的大本营,因此大明的定都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历史以往的大一统帝国,朱元璋当然首先会将眼光投在南京。
但从大一统帝国的全方位角度来考虑,定都南京确实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
其一是宿命论,有人说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短命,这魔鬼般的咒语一直缠绕着朱元璋及其大明的开国大臣们。
其二是军事地理位置不利。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明显地比南方少数民族要好斗,带有更大的攻击性,他们常常不安分地从游牧区南下侵扰到农耕区,这就给农耕文明区的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与痛苦。相对而言,建都北方势必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和军事重点投在了北方,这样可以迅速地就近调集军事力量来应对。而定都南京,一旦北方边关有事,常常会鞭长莫及。
其三,没有险要的军事屏障。这一点至少说在冷兵器时代是相当重要的。既然有这么多的不利因素,那为什么大明帝国最初还是将都城定在南京呢?
在与群雄争霸的过程中,朱元璋选择了金陵作为根据地。金陵地形险要,北有长江天堑,自古为形胜之地。“金陵龙盘虎踞,帝王之都”,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都曾以此地为都城。
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取金陵后,改称应天府。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
然而,此时朱元璋并不满意应天,所以没有正式将应天确立为国都,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后,有人建议定都汴梁。
朱元璋非常重视,亲自前往汴梁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汴梁虽然位置适中,但是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地形显然还不如南京。不过,朱元璋考虑到汴梁是宋朝的旧都,当时西北未定,需要将汴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于是借鉴古代南北二京制度,以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
洪武二年,朱元璋平定陕西,定都之议再起。主要的候选城市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汴梁、北平几地,大臣们的意见不一,各自引古论今,提出讨论。
有人说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也有人说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都,还有人说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
朱元璋见众臣意见难以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竟然异想天开地提出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
朱元璋称在临濠建都,是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临濠是朱元璋的家乡,在此建中都,显然含有朱元璋想要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的私心。
于是,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这样,在明朝建国之初就形成了南京、北京和中都并存的情况。
之后,朱元璋一直有将中都凤阳作为大明国都的想法。重臣中只有刘基坚决反对,他认为凤阳根本不适合作为国都,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
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采用了汉高祖刘邦徙天下富豪于关中的办法,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于凤阳。江南一带的富豪全部被迁往凤阳,并且不许私自离开。因为东南地区之前为朱元璋的大对头张士诚所占据,这里的许多人都曾为张士诚出过力。朱元璋此举实际上是要打击东南地区的文人和地主阶级。
这些江南富人被迫背井离乡,虽然不敢公开回到原籍,却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地跑回江南老家探亲扫墓,第二年再回到凤阳。日子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凤阳花鼓在东南一带是妇孺皆知的民间歌舞,其中一首最为有名: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其实,这首名歌反映的并不是风阳年年饥荒,而是指江南富豪年年伪装成乞丐逃荒的奇景。
洪武八年,朱元璋在巡视了凤阳的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令停建。此时修建中都已经有六年,宫殿颇具规模。
众人对此都大惑不解,朱元璋解释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但这其中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朱元璋身边的功臣许多都是他的同乡,江淮人在高官中占了很大比重。江淮功臣居功自傲,常有违法乱纪之事,且在朝中结党谋私。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对臣下结党之事十分警惕。他担心建都凤阳后,会助长江淮集团的势力。
最终朱元璋还是下定了决心,将大明帝国的都城放在了南京。
首先,从财政经济方面来看,当时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换言之,南京是当时东南与南方各省经济的枢纽,也是全国经济的重心,甚至可以说就是全国经济的中心,有这么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为背景,南京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都城就绝不会有物质经济之忧,这是定都北方所绝对无法与之比拟的。
其次,除了经济因素以外,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宋元以后,中国的文化中心也已经转移到南方来。元代时很多著名的文人画家、戏曲家、艺术家等等,大都出自南方。南京及其江南地区文化氛围浓厚,人杰地灵。
再次,大明帝国建立之初财力不足。大明刚刚开国,百废待举,如果要放弃南京折腾到别处建都,无疑要耗费很多的物力、财力,这对刚刚建立的大明帝国不啻一项沉重的负担。
第四,感情因素。朱元璋从攻占集庆到建立大明帝国,在南京前后已经呆了十二年。南京是朱元璋打天下的中心根据地和大本营,同时这块热土也见证了他一路的艰辛和丰功伟绩。因此说朱元璋对南京还是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
第五,应天根基。从攻占集庆那天起到考虑定都,朱元璋已经在南京城内外陆陆续续搞了很多城池建筑,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