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煮三国-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煮三国(十周年纪念版)》》作者:成君忆【完结】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6月1日)
丛书名: 中信十年畅销经典
ISBN: 7508638360
简介:
《水煮三国(十周年纪念版)》融三国智慧与管理精义于一体,寓至理于谈笑之中,既可做枕侧兵法,幕后镜鉴,助君纵横驰骋,又可做茶余谈资,饭后小品,博群开怀一笑。管理是一个需要务实的领域,管理学也是一种需要务实的学问。《水煮三国》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用大话的写作方式娓娓道来,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大有深意。
《水煮三国(十周年纪念版)》不算是什么煌煌巨著,但《水煮三国(十周年纪念版)》为读者提供的诸多知识和阅读体验,却足以使其“笑傲群书”。《水煮三国(十周年纪念版)》出色的叙述方式让人瞠目,无论你视之为奇谈怪论,还是奇思妙想,你都应该在真正读完之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再版前言

《水煮三国》2003年首次出版,而后畅销海内外,至今已有五个年头。它以令人啧啧称叹的销售量成为管理学著作的传奇,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造成所谓的“水煮现象”,出现了大约一百多种跟风的图书。这种以人文历史的路径来诠释人生与管理理念的写作方式,也对后来的商战小说、职场小说以及历史题材的作品产生着冲击波似的影响。除此之外,它的盗版也是铺天盖地。某天傍晚,我走过北京长安街,每走十来步就看见一个小贩在卖盗版图书,其中赫然陈列着《水煮三国》。

我要感谢命运女神对我的偏爱,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潘岳女士和方希女士——抑或命运女神那时就附着在两位女士身上,让她们成为我的编辑和老师,使得《水煮三国》有了“招摇过市”的机会。还有那些负责图书发行与市场营销的朋友,也为此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每当念及于此,我就不免为自己的幸运而自鸣得意起来。

从那以后,我便一“煮”成名。就像《细说三国》的黎东方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用和平的方法翻了身。”我不再是一个追赶电梯的上班族,也不再从事卖弄聪明的管理咨询工作。因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财务自由,我能够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或者外出讲学,或者回家写作,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我喜欢的书。

与此同时,我也常常为《水煮三国》中那些精彩却失于轻佻的论述而惶恐不安。我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一面展示着羽毛一样华丽的语言,一面却唯恐露出屁股一样丑陋的学养。于是我发了一个宏愿,要认真研读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作为改过自新的证明。我开始试图从“用人文历史来诠释管理”的写作方式,走向“用人文历史来研究管理”的求学方式。在我的眼里,历史就是管理学的案例,无论是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还是企业的历史。所谓以史为鉴,其实就是对这些案例的研究与借鉴。于是,就有了《水煮三国》之后的几部论著,尽管它们并不像《水煮三国》这样畅销,但那种“从历史学的路径来看管理,从管理学的路径来说历史”的尝试,却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学术特点。各位读者朋友如果有心,也可以找来看看。

记得两年前在河南郑州,有一位记者询问我对《水煮三国》的评价,我说了五个字:“不是很满意。”这位记者便联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因为钱钟书先生在《围城》的“重印前记”里也说过四个字:“不很满意。”我深知自己有轻佻而易于激动的毛病,不敢与钱钟书先生相提并论,但心中却萌生出一种见贤思齐的仰慕之情。我已经深深地知道,与其做一个哗众取宠的作者,不如做一个独善其身的学者。让我感到惭愧的是,在独善其身方面,我还做得很不好。

每次跟读者们见面,总有人问起小女成都,问起她的名字有什么意义。我以前在“初版前言”中解释过,而今在“再版前言”中,我想换一种新的解释。所谓成都,就是成为一个长耳朵的人——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愿意和我的女儿一起,学会倾听生命中那些玄妙的声音。

2008年3月5日于珞珈山下

初版前言

为小孩取名,是年轻父母的必然经历。或者引经据典,或者别出心裁,每一个名字都有出处和讲究,每一个名字都寄托了大人对孩子一生的冀望。女儿出世的那段时间,我刚好在读《诗经》,所以她的名字,亦源于此。

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都人士是什么意思呢?马瑞辰说,美色谓之都,美德亦谓之都。按照这个注释,都人或都人士,犹言“秀外慧中之美人”也。因此,我给小女取名“成都”,也是大有深意存焉。

我想起和我女儿同名的四川省会,那里也有一位都人士。成都武侯祠里的诸葛亮,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秀外慧中的传奇人物。在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以他特有的潇洒机智,将所有厉害的对手(包括天才的军事家曹操和周瑜)戏弄得如同小丑,好像天地间的风云变化,早已在他的掌握中一般。可是,许多刻薄的读者却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既然诸葛亮这般了得,为什么六出祁山,屡战不胜,最后在秋风五丈原中,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诸葛亮一生的输赢,可能会成为一个永久的历史争议。就像诗人陆游所咏叹的那样:“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个蔡中郎,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大文豪蔡邕。

如果追溯到没有《三国演义》的年代,无论诸葛亮生活的那个时期,还是此后的两晋南北朝和唐宋,无论文如“光芒万丈长”的李白杜甫,还是武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几乎无人不对诸葛丞相推崇有加。即使是将近1800年之后的今天,透过这些“满村听说”的是非,他老人家的智慧、道德、文章仍然散发着阳光一样的魅力。

我从业于管理咨询和营销策划多年,一直把诸葛亮奉为我古代的老师,同时也把手抄前后《出师表》的岳飞视同学长。我在同行们中间是出了名的三国迷,现在也算是客串了一回说书匠。与以往说书先生讲的内容有所不同的是,这本书是用管理学做底料,水煮的系列三国故事。许多经理人身份的读者认为,这种另类三国的确有如一道名叫“水煮鱼片”的川菜,别有一番风味。

写作的过程常常有一种快意口舌的享受。然而,我也常常诧异于自己的胆大妄为。我个人对管理学的体验毕竟还是很疏浅,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完人,写得不好也怕挨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代的说书人和写书人,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毛病,我也未能例外。我想,诸葛亮以及他所辅佐的皇叔刘备等人的形象,就是这样在众说纷纭中变得光怪陆离起来的吧?

我在这里姑妄写之,也敬请读者姑妄看之。如有任何斥责或评论,我在这里洗耳恭听,并且很愿意择其善者而从之。

2003年6月23日,深夜于灯下

第一章 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

子曰:“志于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涵泳从容,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清·雍正帝《庭训格言》

第一课 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话说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通俗地说来,无论富家儿郎或寒门子弟,无论市井小民或工商巨贾,每个人都在用他自己的理念决定进入他的生存状态,并且把他的生存状态解释为成功、失败或者命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很好地诠释了思想与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出身贫寒的少年刘备,又用自己的人生历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经典名言。

刘备是河北省涿州市的一名学生。因为幼年丧父,全靠寡母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上高三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刘备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着棉靴。刘备说:“妈,这天寒地冻的,早点睡吧!”

母亲回答:“你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多做一双棉靴,就可以多卖十块钱,好给你凑足上大学的学费。”

刘备蹲在母亲膝前,鼻子一酸,泪水就要涌上来了。他呜咽着说:“妈,上大学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家太穷了,这点钱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别做指望啦!”

母亲听得肩头颤抖了一下,问他:“难道你准备在这个穷窝里过一辈子吗?”

刘备苦涩地说:“那有什么办法?可能,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母亲放下针线,看着她的儿子,说:“我小时候读过《三字经》,还能思考一些问题。你说的命中注定,究竟是人之初的事呢,还是人之后的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也许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它,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它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它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伙伴都欺负它。它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它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小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它问。

它的伙伴告诉它:“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它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它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它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母亲讲完故事,问道:“儿子,所谓命运,就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现在,你愿意选择鸡一样的生活呢,还是鹰一样的展翅高飞?”

刘备呆呆地问母亲:“您认为儿子是那只不幸沦落在鸡窝里的小鹰吗?”

母亲肯定地说:“是的,你是鹰的后代,你应该去追求属于你的蓝天,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两颗谷子唉声叹气!”她告诉儿子,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由此上溯,他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根红苗正的皇族血脉。

刘备翻然醒悟,毅然对母亲说:“妈,我懂您的意思,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经过刻苦攻读,第二年,刘备终于考取了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子俩悲喜交集,关着门抱头痛哭。

第二课 自助者天助

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的校名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曾经造就过古往今来的无数英雄豪杰,是一所国际知名学府。刘备能够成为这所大学的学生,前途远景,已足以让人展开无限联想。

叔叔刘元起知道这孩子长大后必有出息,过来对嫂子说:“这孩子总算给他死去的爹争气了。你呢,守寡多年,也很不容易。往后他上大学的学费嘛,就由我来负责吧!”叔叔家里开了一间商店,平日里叔叔进货婶子营业,倒也小有积蓄。

刘备和母亲感到既惊喜又奇怪。惊喜的是,那一笔高昂的学费终于有了着落。奇怪的是,叔叔一向嫌贫爱富,对嫂子、侄儿冷淡得很,怎么突然愿意慷慨解囊热情襄助呢?

叔叔哈哈一笑,解释说:“俗话说,自助者天助。既然老天爷都愿意帮助你,何况我这个做叔叔的呢?”

自助者天助?刘备的心弦怦然而动。直到他来到大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直到他经历每一次的困境,他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一次又一次叩问苍茫中的那个神灵:自助与天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他给自己列出了下列答案:

1。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有如天助。

2。真正的自助者就像黑夜里发光的萤火虫,不仅会照亮自己,而且能赢得别人的欣赏——当人们欣赏一个人时,往往会用帮助的形式表示爱护——好运因此而降临。

3。人们相信,一个真正的自助者最终会实现他的成功,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4。如果自助者懂得报恩,人们就会给他更多的帮助,他因此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

他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应用着这句富有神话色彩的哲理名言,居然屡试不爽。鉴于他能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自强不息,学校也从多个方面帮助他,给他减免学费,给他奖学金,给他勤工俭学的机会。等到大四毕业那年,他蓦然回首,曾经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贫穷问题,已经如同夜色一般,在晨曦中悄然逝去。

第三课 爱心会吸引幸福

他认为著名经学家卢植老师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三堂课,那时他还是一名大一新生。卢植微笑着走上讲台,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能给你们一种mentor(良师益友伯乐)式的、能够给你们指引的帮助。至于你们能否真正成才,就要取决于你们自己的悟性和追求了。”他告诉同学们,大学四年所学的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纸学历文凭,而是要获得一种vision(先见之明),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

“有谁玩过蟋蟀吗?”他忽然问道。

一位名叫公孙瓒的男生回答说:“我玩过,可好玩了。”

一位名叫蔡文姬的女生说:“我知道,蟋蟀还有个雅号,叫‘促织’。我爸爸说了,这种虫子让人玩物丧志。”

卢老师说:“有人认为玩蟋蟀会让人玩物丧志。也有人认为蟋蟀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童趣,而充满童趣的世界是轻松的、纯洁的。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蟋蟀的是与非,而是有别的目的。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蟋蟀,关于昆虫学家的商人朋友和一枚硬币。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伴随着卢老师那富有魅力的形体动作,他的故事魔盒打开了: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

“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

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

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

“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

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个头的蟋蟀,回来告诉他的朋友:“看见没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这可是一只大将级的蟋蟀哟!怎么样,我没有听错吧?”

“是的,您没有听错。”商人莫名其妙地问昆虫学家:“您不仅听出了蟋蟀的鸣叫,而且听出了蟋蟀的品种——可您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昆虫学家回答:“个头大的蟋蟀叫声缓慢,有时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小蟋蟀叫声频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红色、黄色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