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兴衰录-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无法无天的土皇帝来形容郑芝龙比较合适,同吴三桂一样,郑芝龙虽然是官,但是当官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所以他的本质上是个商人,而且他还曾经是抢过广东福建沿海的海盗头子。
  弘光皇帝继位后,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军务。
  鉴于郑芝龙势力实在太强,朱聿键就是个忽略不计的傀儡。郑芝龙就是利用朱聿键搞到更多的好处,如果是个一般的人,也就随郑芝龙凑合过了。
  偏偏朱聿键显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上演了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
  郑芝龙有兵权,朱聿键有龙椅。为了摆脱郑芝龙的控制,朱聿键使出了他的招数:以文制武,这是祖制,历史证明,这一招是比较管用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显然朱聿键是不懂这个规律的。
  和平时期管用不代表战争年代管用,浙江管用不代表福建也管用。
  战乱时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部队有家当是王道。不过由于文臣控制着财政,就算武将太嚣张,也不敢搞得太离谱,毕竟没钱,你打什么仗。
  而且打仗还不是一般费钱,是相当费钱,据统计,崇祯朝80%的财政支出是军费!
  到了郑芝龙这里,情况完全不一样,郑芝龙不仅有定策之功,军事实力一家独大,而且郑芝龙的贸易搞得如火如荼,朱聿键估计还得靠郑芝龙救济。
  两人在控制与反控制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
  话说回来,君臣之间闹点矛盾是常有的事情,该干的活干完就是了。
  但是他们很快就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有理想的朱聿键想打回自己的老家北京,但郑芝龙是不太有理想的,对他来说,只要有钱赚就可以了,打到北京?自己都已经这样了,只要能继续做生意,那就可以了嘛!
  郑芝龙不敢公然对抗隆武帝的命令,于是郑芝龙装模作样地派出郑鸿逵北上,跑到半路,又是路途不顺畅,又是没粮饷——靠,钱都在你那边,你没粮饷?
  总之就是拖着,结果清军一来,立马逃了回来。
  结果就是,朱聿键对郑芝龙彻底失去信心,他很不爽,同时郑芝龙也很不爽。
  两人都不爽,首先爆发的是朱聿键。不是郑芝龙不想爆发,关键是郑芝龙暂时没有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很快就会来的)。
  朱聿键认为要呆在福建实在是没啥前途,而且清军刚刚平定了浙江,准备南下福建。
  郑芝龙又是个专门保存实力的主。
  正好比较听话的江西总督万元吉建议朱聿键移驾江西,领导北伐。于是朱聿键决定“御驾亲征”,到江西投靠万元吉。
  但是郑芝龙是强烈反对这个事情的,如果皇帝离开福建,本来福建在那个时候也就是个比较偏的地方——要不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冒着砍头的风险搞国际贸易了,那福建又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地方了,不说其他的,光是曝光率都要一落千丈。
  问题是郑芝龙也不能公然软禁,那估计要被口水喷死,风险太高不合算。
  郑芝龙搞点小诡计还是很有一手的。朱聿键离开福州,准备前往赣州的时候,郑芝龙先是以边关防守薄弱为由,力劝朱聿键返回。
  接着,郑芝龙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数万军民拥道豪呼,拥架不得前”。朱聿键本来已经到了建宁县,离江西只有一百公里,结果由于郑芝龙从中作梗,不得不走回头路,只能在武夷山附近兜圈子,最后到了延平。
  在朱聿键意图摆脱郑芝龙的时候,郑芝龙爆发的机会也很快地来了。
  由于博洛兵力太少,没办法,能招降那尽量招降,于是就去探了探郑芝龙的虚实,郑芝龙的态度实在是太让他喜出望外了——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换个主子吗,反正我的势力在海上,不干涉我就行。
  达成初步的意向之后,郑芝龙就开始积极准备——投降。
  为了表示诚意,郑芝龙做出了“遇官兵撤官兵,遇水师撤水师的承诺”。
  于是在郑芝龙的部署下,博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到了延平。
  鉴于郑芝龙也准备投降了,所以也就没工夫理朱聿键了。
  朱聿键总算可以安安心心地到他想去的地方了,但是这哥们要说还是比较天真的,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南明军的溃败速度本来就不能用正常的思维来估计,加上郑芝龙又很通融地执行不抵抗政策,清军一路高歌猛进。
  朱聿键好歹也是个皇帝,逃跑太没面子,怎么也得是“迁都”,于是朱聿键按照迁都的标准,光是书籍都装了十车,至于金银和后宫,那自然更加不会落下。
  总之朱聿键走的很慢,清军走的很快,于是8月27日,在汀州城外时朱聿键被清军追上,关于朱聿键的死,说法比较多,有说被射死的,又说被俘后处死的,也有说是被俘后绝食而亡的。
  不管哪种说法,总之,朱聿键是死了,而且死的比较壮烈,时年45岁。
  死的壮烈的也不是朱聿键一个人,他的皇后曾氏,同样不甘落后,被抓之后,乘着清军不注意,跳水而亡。隆武政权随着朱聿键的牺牲而彻底告别历史舞台。###第36章 郑成功出场了
  隆武政权挂了,博洛还得继续“善后”。
  九月十九,清军占领了福州,隆武政权驻守福州的大臣们,有的投降,也有的自杀殉国。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文臣,博洛不用花费太多力气。
  相反,需要博洛费力气的,是郑芝龙。
  什么?郑芝龙不是已经投降了么,要花什么力气?
  呵呵,对郑芝龙来说,投降是需要条件的。当年大明招降郑芝龙可是给了很实在的好处的——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郑芝龙搞他的海上贸易。
  所以没条件,谁投降啊?
  如今,该到了谈条件的时候了。郑芝龙为了投降,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为了表示诚意,郑芝龙已经无耻到把福建拱手让给清朝的地步了,清朝要是再不表示表示,就太没有意思了。
  没办法,为了表示诚意,博洛开出了优厚的条件,第一,爵位、官位升一级。第二,继续掌管福建,是否向中央缴税,交多少税,可以今后再议。
  确切的说,博洛这个条件就是忽悠郑芝龙的,他压根就不打算兑现,因为他兑现不了。
  隆武时代,郑芝龙的爵位是平虏候,统领福建的兵马、水师。要再升一级,就是封王了,这个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就是个头衔,这年头,可以给你,也可以收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麻烦的是第二条,要这样搞,郑芝龙就是土皇帝了,列土封疆了,虽然后面吴三桂也算是做了一回土皇帝,但是这个郑芝龙就是就靠投降,一下子坐地起价升大官?博洛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上报给多尔衮的。如果把这个条件报给朝廷,多尔衮非把他给宰了不可。
  郑芝龙接到博洛的条件,那是十分高兴地。
  这官升了,钱照拿。给谁打工不是打工。
  按理说郑芝龙也算是老江湖了,他为什么这么信任清政府呢?
  说起来,这还是洪承畴的功劳。洪承畴也是福建人,和郑芝龙很有共同语言,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郑芝龙这个人当海盗的时候就有特点,比较信任家乡人。
  这也比较符合福建那边人的一贯作风。
  广东福建人这边的家乡观念比较重,思想又比较活泛,所以在封建时代经常搞点违法的勾当,比如说走私啦之类的。
  这些事情都是比较有风险的,在风险面前,大家就比较容易团结在一起。可以肯定的是,人多,除了力量大,还可以壮胆子,这样就形成了帮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比如著名的潮州帮等等。
  郑芝龙这个人基本上就是这个思维。
  历史会告诉郑芝龙,在斗争面前,家乡人也是靠不住的,当然,海盗出生,没读过多少书的郑芝龙是不明白的。
  洪承畴此时正在总督江南。他早就给郑芝龙写了信套了交情。郑芝龙也很够意思,早早地把洪承畴在福建的家人给保护起来。
  而且清朝对前明官员实在很够意思,好吃好喝的招待,洪承畴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升官发财样样不少。
  这样,在优厚的条件之下(太过于优厚,反而实现不了),郑芝龙决定投降。
  郑芝龙头脑简单且没有节操,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和他穿一条裤子,而且这部分人数量还很大,其中反对最强烈的,就是他的儿子。
  1624年7月24日,田川氏在日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郑森。郑森的童年是在日本度过的,后来郑芝龙被招安后,7岁的郑森成了比较早的一批归国华侨,和他母亲定居在老家平安。
  郑芝龙小时候没受过好的教育,现在有钱了,对郑森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的,郑森14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后来又被送去了南京国子监深造,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就是钱谦益。
  所以郑森这个人,是比较牛逼的,长期跟着老爸后面混,自然对打仗比较在行,又学过知识。属于文武双全型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自然是比较吃香的,因此郑芝龙将郑森引荐给隆武帝的时候,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森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
  为了表示对郑森的宠爱,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礼仪和驸马一个级别。自是,朝廷内外都称朱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
  郑成功此时坚决反对郑芝龙投降,倒不是郑成功能洞悉博洛的阴谋,而是相对于被灌了迷魂汤的郑芝龙,郑成功比较清醒。
  因此,围绕着郑氏集团的未来,父子进行了一场辩论。
  郑芝龙认为,虽然咱们人多,但是弘光江北四镇人也不少,还不是被打得满地爪牙,咱们的实力不见得比他们强,跟清军作对,不是以卵击石么,还不如识时务。
  郑芝龙的想法逻辑上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是比较没有道德的,也是比较没有骨气的。
  郑成功显然是不怎么认为的,当然大家都是生意人,面对著名军商郑芝龙,说什么为国效力以死报国之类的话,这是多余的。
  对于郑氏家族来说,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
  对于郑芝龙的梦,郑成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了一大堆,最根本的就是:失去了枪杆子,就成了羊羔子。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
  精辟!郑氏家族最厉害的就是海上霸主,在隆武政权下面干事,郑氏家族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约束,一旦投降清朝,想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乘早做梦去吧,人家忌惮的不过是你的部队而已。
  郑成功分析的头头是道,基本上郑氏家族的其他成员都比较认可郑成功的意见。
  但是郑芝龙坚持认为,趁着现在比较有实力,投降了之后,人家还比较看重你,如果等到走投无路投降,那就是摇尾乞怜,就追悔莫及了!郑芝龙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
  大家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的结局就是,郑成功和他的叔叔郑鸿逵等人带着大部队退到厦门、金门。
  郑芝龙带着五百亲兵和家眷北上投降,博洛见到郑芝龙之后,非常高兴。
  郑芝龙同志受到了博洛热情的款待,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当博洛得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把队伍给带走了继续抗清而郑芝龙就是个光杆司令的时候,博洛果断决定不兑现承诺(他也兑现不了),封王是不可能的,当福建总督也是不可能的。
  郑芝龙的后路,博洛是为他想的比较周到的:去北京,软禁。
  鉴于形势不妙,郑芝龙表示,自己还是很有用处的。自己可以招降坚持抵抗的郑鸿逵等人。
  郑芝龙再次向我们展示:人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对于郑芝龙,博洛是比较清醒的,你想找机会逃跑吧?
  你自己都没把他们带过来,还指望你招来?门都没有。
  所以郑芝龙很快被移送到北京,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相当于子爵),被编为汉军正红旗。###第37章 韦爵爷的是怎么晋升的
  这里先说几句题外话,清朝的爵位问题。除了皇室子弟的爵位,这里介绍下异姓功臣的爵位。
  对于有为青年来说,如果不幸生在清代,又不叫爱新觉罗,也不是蒙古的王公,那么下面这个就是大家努力的方向,所以下面这个事带有普遍性的,大家一定要努力再努力(参照韦小宝同志),而且降到最后一等还可以世袭罔替。
  当然,凡事都是有例外的,异姓封王,也不是没有特例,大清268年一共五个人,不过如果作为汉人,得到这个荣誉,最后将会得到一个更有名气的头衔:汉奸!而且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得善终。因为他们是: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福康安。
  鉴于吴三桂等人为满清入关立下了“头功”,所以吴三桂、尚可喜被封为亲王,是汉人的最高级别,耿仲明和孔有德被封为郡王。至于福康安,他是一个例外,作为乾隆年间的风云人物,以后再讲。
  朝的外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1、公爵2、侯爵3、伯爵(上三者超品)4、子爵(正一品)5、男爵(正二品)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7、骑都尉(正四品)8、云骑尉(正五品)9、恩骑尉(正七品)
  那么如果才能晋升呢,这个事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容我慢慢道来。
  要说满洲人的脑子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爵位看上去比较复杂,实际上,还是比较好计算的。
  除恩骑尉外,所有爵位的晋爵都是以云骑尉为基础的。
  获得2个云骑尉,就晋爵为骑都尉;
  骑都尉再加封1个云骑尉,就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骑都尉再加封2个云骑尉,就晋爵为为三等轻车都尉;
  一等轻车都尉再加封1个云骑尉,就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再加封2个云骑尉,就晋爵为三等男爵。
  类推,一直一等公。
  这样,清朝的功臣爵位实际分为27个级别:
  公爵:一、二、三等公爵;
  侯爵: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爵;
  伯爵:一等伯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伯爵;
  子爵: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子爵;
  男爵: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男爵;
  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骑都尉
  云骑尉:云骑尉
  恩骑尉:恩骑尉是一级特殊的爵位,清朝世爵每承袭一次,即降一级,云骑尉再袭一次,就降为恩骑尉,恩骑尉不再降爵,而是世袭罔替。
  说道这里,大家应该能看出来,爵位实在是大清一个非常值钱的长期饭票,性价比是比较高的,不仅自己能用,你死了之后,你的儿子也能用, 你儿子的儿子,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最不济也是个七品官待遇。
  羡慕嫉妒恨吧!
  所以,如果你挣到了一个爵位,那么恭喜你,你这辈子固然不用发愁,不论你的爵位有多么小,继承你的爵位的那一支最少都能当上恩骑尉(七品官)。
  同志们,努力吧!
  但是我必须告诉大家,要想挣爵位,是不太容易的。特别是对汉族人来讲。
  虽然大清朝一直标榜满汉一家,但是,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