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经济史的趣味-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冶ɡ睢
昭帝初年,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已弱,为何桑弘羊对伐匈之事这么积极?主要是他已经意识到,昭帝和霍光想铲除他的政治势力。如果能够把全国的注意力,转移到讨伐匈奴上面,若有小功,说不定还可以借机翻身重导国政。这是藉外乱以平内危的手法,没想到文学完全不给面子:「地广而不德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方今县官计,莫若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修文德而已。若不恤人之急,不计其难,弊所恃以穷无用之地,亡十获一,非文学之所知也」(〈42击之〉)。
这种厌战的气氛,是自从李广利全军覆没后,已在朝野弥漫,所以文学才会向桑弘羊泼冷水。22然而桑大夫并不轻易放弃这项意图,和文学从〈42击之〉纠缠到〈52论功〉,互不相让。桑大夫的主张和论点一贯,例如:「匈奴无城廓之守、沟池之固,…上无义法,下无文理,君臣嫚易,上下无礼,…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秋霜而振落叶,…」(〈52论功〉)。文学的反战态度也坚定如一:「匈奴车器无银黄丝漆之饰,素成而务坚,…车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一旦有急,贯弓上马而已。…群臣为县官计,皆言其易,而实难,是以秦欲驱之而反更亡也。故兵者凶器,不可轻用也。…」(〈52论功〉)。虽然桑大夫的姿态和要求都不高(「今欲以小举击之,何如?」),但文学毫不假以辞色。
《盐铁论》下半部的18篇内,就有11篇在激辩是否应该讨伐匈奴。若说下半部是桓宽臆造,他何必让双方拉扯不清,反复地各自表述?以他的反桑立场和反战的见解,如果真要臆造的话,只要丑化和矮化桑弘羊即可,不必要让他有机会大发议论。以下再分三种状况析论。
(1)如果宣帝时期(即桓宽着撰此书时)匈奴的问题严重,国人讨伐匈奴的意愿必高,文学也应无反战心理。桓宽若以臆造手法,用反战的观点撰写下半部,岂不是自绝于国人?桓宽在全书内的立场,都是在支持文学和贤良的论点,可以说是反战派,那么他又何必臆造4252篇,大谈讨伐匈奴的事情?所以,很有可能真的是有会后会,而且桑大夫一开始,就把主题导入伐匈问题,然而文学却坚定地反对,双方相持不下。
 (2)相反地,如果宣帝时的匈奴问题不严重,桓宽以臆造手法,用反战观点来讥评桑大夫的主战思想不当,这样说才比较合理。所以关键就在于桓宽撰写时,匈奴问题是否严重。《汉书?宣帝纪第八》说,本始二年(72BC)夏之后,「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有一种见解认为,汉军此时虽然无法抓住匈奴的主力,但常惠和乌孙兵已足够应付匈奴。此时的匈奴对汉朝已非大患,只是骚扰而已。若匈奴问题真的不严重,那桓宽何必耗费4251篇的精神大论此事?

匈奴
(3)荀悦的《汉纪》卷十七宣帝三年载:「…初,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武帝欲与乌孙共击匈奴,故以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妻乌孙昆弥。…于是匈奴复侵乌孙昆弥。昆弥与公主上书,请击匈奴。…」。可见「匈奴数侵边」是在武帝时。《汉书?宣帝本纪》载:「…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及公主因国使者上书。…」,因为内容较简化,容易使人误为「匈奴数侵边」是在宣帝时。《汉纪》的记载条理分明,不似误抄,亦不似臆测。荀悦的《汉纪》虽是根据《汉书》而作,但荀悦亦有所删润,常可补《汉书》的缺陷。23《四库全书提要》称:「…盖以悦修《纪》时,固书犹未舛。…」。由此可知宣帝本始三年之役,并非由于匈奴侵边。
那为什么在正式会议内(141篇),只有三篇谈到匈奴问题,而在会后会时才大幅讨论此事?那是因为正式的会议,是以盐铁问题为主轴,所以文学和贤良把论点放在宽赋减税这类的事项上,对匈奴问题只是跳跃性地应答(第12、16、38篇)。而在会后会时,既然桑大夫一开始就谈匈奴问题,文学就不客气地反驳了。在正式会议时,在〈12忧边〉和〈16地广〉内,都是文学和桑大夫对答,到了〈38备胡〉时,就完全由贤良应答。一方面贤良的人数少,二方面是他们的意见已表达完毕,所以在4252篇内就完全没发言,只由文学和桑大夫双方拉锯对峙。

5记载方式的问题
桓宽在〈60杂论〉说,盐铁会议的内容是「汝南朱子伯为予言」。所以有可能是汝南郡的朱生(他可能是参与会议的文学之一),把当时的情景告诉同郡的后辈桓宽,但恐怕也难免加上自己的见解。桓宽在宣帝时(7149 BC)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史称桓宽习公羊春秋,他有可能是宣帝时的博士弟子(可能师事颜安乐或严彭祖),后任庐江太守丞,但他的生平事迹以及生殁年尚无法确知。盐铁会议的正式发言记录,应该是由太史令执掌。《汉书?公孙田等传赞》说,盐铁会议「当时诘难,颇有其议文」,以桓宽的身分未必能见到这些记录,他的记载是靠别人转述的。《汉书?公孙田等传赞》称桓宽「推衍盐铁之议,增广条目,极其论难,着数万言,亦欲以究治乱,成一家之法焉」,这句话说明了桓宽撰写《盐铁论》的手法与性质。
目前《盐铁论》最好的版本,祇能追溯到明代的涂祯本,离汉代已远,传抄的错误可想而知。历代都把它当作儒家的诸子书之一,科举功名上的用途,远不及群经和正史,也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校勘整理。有些文字看来矛盾,可能是由于衍文或脱误。例如,〈60杂论〉与《汉书公孙田等传赞曰》所记载的就有差异。「赞曰」至「其辞曰」以下当为原文,若拿此段话来和《盐铁论》相对应的部份比较,则《汉书》应较少有传抄的错误。然而也不能完全排除,班固作了整段的删节。某些引经据典的地方,也往往出现异文,其中有些可能是因为经书传承上的差别,但也有些地方是明显的衍误,例如「异乎吾所闻」就误成「异哉吾所闻」。24类似这样的地方,尚需要多作考证。
前面提到姚鼐说:「宽之书,文义肤阔,无西汉文章之美,…其明切当于也,不过千余言,其余冗蔓可削也。」桓宽的文体,恐怕与西汉的经学传统有关。博士传经,本期于致用,往往多方收集例证,不嫌杂庑。元帝以后,各家博士皆有「章句」,往往动辄至数万言,用之于「应敌逃难」。25昭、宣之时,此风已开(宣帝时的小夏侯《尚书》已有章句),桓宽大概受到这种文风的影响。
桓宽在还原盐铁会议记录的过程中,难免把自己的议论和见解掺入。基本上他和桑弘羊的思想格格不入,如果要臆造的话,大概是着重于描述桑弘羊的窘境,如〈10刺复〉的「大夫缪然不言,盖贤良长叹息焉。」和〈59大论〉的「大夫怃然内惭,四据而不言。」这类的描述将近有20条之多。若桓宽真要臆造桑弘羊的言论,手法上应该把他的说辞极端化,引人反感,而比较不会去虚拟他的论点,因为能揣摩得这么前后一致,唯妙唯肖,也不容易。
若说《盐铁论》的后半部是桓宽臆造,也可以用另一种说法来反驳。虽然桓宽是在宣帝朝才撰写此书,但昭帝朝的老官,以及当时参与盐铁会议的贤良和文学,也一定还有人健在。所以一方面是桓宽未必敢这么做,二方面是同时代的人若看到桓宽臆造,以当时私家著述的风气已逐渐蓬勃,难道不会留下抱怨此事的记载或传闻吗?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桓宽在处理下半部(4259篇)时,落笔的谨慎态度。在〈54 论菑〉里,桑弘羊把论点从邹衍的五行,转到阴阳灾异问题上。他的问话相当主动,特别强调:「妖祥之应,鬼神之灵」,而且用「不知则默,无茍乱耳。」来反激文学。他的用意,一方面是想替兵刑找出理论的根据,但另一方面似乎也想趁机找碴子,要从文学的答辩辞中,引出犯忌的话,看是否能扳回一城。阴阳灾异在西汉是大热门的题材,熟悉《公羊春秋》与《尚书?洪范》的文学们,很容易见猎心喜。从战国末期到西汉谈论灾异的人,很着重「天人感应」,一听到怪异的现象,往往会联想到政治人物的命运。若把这种信念用到实际问题上,而且认定自己的见解,就很容易产生悲剧。
然而文学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熟知前朝董仲舒的遭遇。《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艹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在这种背景下,桓宽所记述的文学应答辞,就显得非常低调:勿用严刑、顺天,宽民。他们用「天道好生恶杀,好赏恶罪。」(〈54论菑〉)来躲闪桑大夫的陷阱,同时也反击性地说:「…故臣不臣,则阴阳不调,日月有变;政教不均,则水旱不时,螟螣生。此灾异之应也。」(〈54论菑〉)文学在此巧妙影射桑大夫「臣不臣」,这种勾心斗角,后世的读者不一定容易体会到。
桓宽是个公羊学者,在重建这段对话时,显然也很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笔端,保持低调的态势。那是因为有眭孟的覆辙在前,更提醒他要用这种谨慎的手法书写。26如果他真要臆造《盐铁论》的下半部,就应该根本回避这个题材。

6结论
赖文的旨意是在呼应姚鼐的论点,说《盐铁论》的下半部(4259篇),有可能是桓宽臆造的。姚鼐的论点是直观性的,并没有提出结构性的证据,也没有外部和内部的逻辑检验。赖文从《盐铁论》上下两部结构迥异的角度,提出四项理由来呼应他的观点。这当然是个有趣的议题,赖文的怀疑乍看之下也有些道理,但主要的缺失,是他单从全书的结构来看,忽略了从内文找出细微的证据,来检验这个问题。
本文提出相反的论点,说《盐铁论》的上下两部之间,应该是有机的关联,关键点在于是否有会后会。姚鼐和赖文认为没有会后会,主要是质疑〈42击之〉的首段文字。我们认为此段可能有逸文,因而导致解读困难;若无逸文,则在断句上应有其它的解读方式。我们在第三节提出新的断句法,并考证会后会的可能日期,这两点可以用来支持很可能有过会后会,而不是桓宽臆造的,也不是他在托事立言。
如果真的有会后会,那就回答了赖文的第一项质疑(双方代表人物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丞相和丞相史并未出席会后会,出席者有:御史大夫桑弘羊、他的属下御史(数人)、文学(五十人以下)、贤良(八人或更少)。
第二项疑点,是4259篇的主题,与盐铁会议的主旨不相干。是的,桑大夫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文学和贤良能支持伐匈主张,因为盐铁问题在〈41取下〉时已有定论,所以会后会的主要议题,就转到伐匈问题,但双方因相持不下,怨怒而散。
第三是匈奴问题的比重,为何在141篇内所占的比例不多(只有三篇),而在4259篇内却有11篇?此事在第四节已有详论,不赘。
第四个问题是:141篇内的言辞激昂,各篇之间的主题跳跃不连贯,而在4259篇内,却是论点平稳理性,诸篇之间的秩序井然?那是因为141篇所论的主题纷杂,各方相持不让,焦点不易集中。而4252篇中的主题单一(伐匈问题),5359篇的题材是次要的,是辅助性的言谈,不是桑弘羊的主要诉求。再说,一旦进入〈55刑德〉、〈58诏圣〉这些论题时,桑大夫当然不是文学们的对手,再论下去必然自讨无趣,所以就不欢而散了。
针对4259篇是否为桓宽臆造的问题,我们提出另一些可能性的论点,希望引发更多角度的讨论。

附录:车丞相的重要发言
丞相车千秋在盐铁会议内的发言次数最少:在〈29散不足〉有两次单句型的话,在〈31箴石〉开头有一段六行的论述,在〈39执务〉有一段四行的表述,如此而已。一方面这是他的政治成熟度与个性,二方面因为他是会议的主席,发言次数少也合乎会议常情。然而,车丞相的角色并非无关紧要,其实他发挥相当重要的功能,只是因为做得清淡,容易被人忽略。
在〈29散不足〉的前两段内,桑大夫其实已被贤良驳倒,以致「大夫默然」。事情本来可以到此为止,转谈他题,但车丞相却再度挑起这个会让桑弘羊更难堪、更处于下风的题材。他只轻淡地说了一句:「愿闻散不足」,这就给贤良一个大幅发挥的空间,从第5段一直论到第38段,大论奢靡之不当以及节俭的重要。这些话都是针对桑派人士平日的作为而发,车丞相表面上是在关心时政和民弊,但更深沈的用意,却是在使桑弘羊难堪:车丞相在政治上阴党霍光,但在盐铁会议上又不便直说,就利用这种单句挑拨法借刀杀人。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在〈31箴石〉的首段,丞相说了一段六行的话,再度借着贤良、文学的事来批评主政者(桑弘羊):「…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县官所招举贤良、文学,而及亲民伟仕,亦未见其能用箴石而医百姓之疾也。」
这两处已可以显现车丞相的手法与立场。《汉书?车千秋传》说:「昭帝初即位,…政治壹决大将军(霍)光,千秋居丞相位,…终不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桓宽在〈60杂论〉的末段也盛赞车丞相,说他「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车丞相这种「终不有所言」的形象,和上面所引述两段借刀杀人的话,并不一致。他借着轻描淡写的挑拨手法,来表达他对桑派人士的不满,以及对贤良与文学的支持,确实能让他「容身而去」,这种高超的政治身段,真是「彼哉!彼哉!」。
车丞相的四次发言,几乎全都在配合贤良的论点。从〈28 国疾〉到〈41取下〉,有某位贤良大出锋头,他的语气平缓坚定,层次清楚,举例丰富,多方面都能顾虑到。此次会议最后能达到部份目标(「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这位贤良的功劳不小。开始时他完全没有发言,直到桑大夫在〈28国疾〉时受了困(「大夫视文学,悒悒而不言也。…大夫色少宽,面文学而苏贤良曰:」…),并尊称这位贤良为「子大夫」,向他求援而碰了一鼻子灰时,才知道他的厉害。然而,如果没有车丞相在旁边撑腰、打边鼓,这位贤良的作用可能就小多了,此事的前后过程很值得欣赏。27
这位贤良在〈28国疾〉开始讲话,在此篇末段作了20行的大议论,这股大气势在场面上把桑大夫压了下去。这位贤良在此篇的结语是:「故国有严急之征,即生散不足之疾矣。」「不足」这个名辞,后面也数度用到。针对这个论点,桑大夫的初步反应是恐吓性的:「患至而后默,晚矣!」(〈29散不足〉首段)。接着,贤良以不亢不卑地态度响应。桑大夫一时也没有话讲,若非车丞相把这个话题再挑起来,恐怕这个论题就这样放过了。
车丞相的用语很讲究,他没有接续刚才的那句话,而是巧妙地趁之前一回合的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说一句挑拨性的话头:「愿闻散『不足』」,这就启开贤良的长篇大论。这篇大论,是全书内最长的,依照王利器的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