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别做正常的傻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的两倍!仅仅因为付款方式是信用卡,在付款的时候不会直接看到自己的钱从口袋中出来,因此也就更加大方。商家也意识到了使用信用卡付款可以刺激购买欲,消费者在刷卡消费的时候比从口袋里掏钱更加大方,因此他们也积极鼓励消费者划卡消费。对于国家而言,如果要促进消费的话,也可以鼓励支持信用卡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一来鼓励信用卡的使用能使得人们的购买过程和手续更方便快捷,二来由于心理账户的影响,人们在使用信用卡时对花钱的感觉较之用现金更淡漠,更舍得消费,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因此,鼓励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不失为促进消费的一个好手段。
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人们不仅把不同来源的收入放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有时候属于同种收入的一大笔钱和一小笔钱也会被分开看待,分开消费。人们倾向于把一大笔钱放入更加长期、谨慎的账户中;而把零钱放入短期消费的账户中。举个例子,正常的傻瓜看中一条价值400元的领带,打算等到月末发了奖金就去把它买下来。如果他月末得了500元的奖金,他很可能拿出其中的400元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那一条领带,把剩下的100元做零花使用;但是如果正常的傻瓜得了5000元的奖金,他也许就会把这5000元钱放入银行存起来,从中取出400元钱去买领带的动力反而没有在奖金只有500元的情况下大了。原因是由于他把这两种奖金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把500元归入零花的小收入账户,而把5000元归入储蓄的大收入账户,对待5000元的每一元钱比500元里的每一元更加认真和谨慎。结果是多拿了钱反而花的更少了。
正常的傻瓜通常在拿了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不愿意花钱,而在有一笔比较小的收入的时候反而容易把这笔钱花光。
在读大学的时候,正常的傻瓜曾经给别人当家教赚点零花钱,每次两小时的家教结束后学生都会付给他50元钱的报酬。每次挣得的50元钱就从来没有进过他的抽屉,他放在口袋里,潇洒地坐出租车、去餐馆吃饭、或者去商店买衣服。一学期十次课挣得的500元不知不觉就被花得精光。后来又一回他给另一个学生做家教,对方要求连续强化的授课,2个星期后把报酬500元一次性的支付给他。结果一次性的拿到这500元钱后他一分也没舍得花,而是把它们完完整整地存入了银行账户中。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有趣的案例。30年前以色列银行的经济学家兰兹伯格(Landsberger)研究了二战后以色列人在收到西德政府的赔款后的消费问题。这笔抚恤金虽然远不能弥补纳粹暴行给他们带来的创伤,但是这些钱在他们心中还是被看成是意外的收入。每个家庭或者个人得到的赔款额各不相同,有的人获得的赔款多达他们年收入的23,而最低的赔款大约是年收入的7%。兰兹伯格教授发现接受赔款多的家庭,平均消费率为0。23,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收到的1元抚恤金,其中有0。23元是被花掉的,而将剩下的存起来。而获赔款少的家庭,他们的平均消费率竞达2。00,相当于他们平均每收到1元抚恤金,不仅把它全部花掉,而且还会从自己的存款中再拿出1元贴进去消费,看来这多得的抚恤金使得他们把自己的钱也贴进去了。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人们根据一次性获得的收入的多少的不同而把收入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从而导致了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一个10元等于两个5元吗?读到这里,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它们对你来说可能就不是数值上等价那么简单了。虽然事实上它们的确是而且应该是等价的,但就是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和影响,使得你对它们的认识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现在你认识到这个正常人的误区了吧。所以,如果你想跳出这个误区变得更理性些的话,就应该对大钱和小钱一视同仁。另一方面,了解了正常人的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让这个特点为我们所用。作为子女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当你在年终给父母一大笔钱以示孝心,希望他们能买点营养补品,或者买套保暖内衣等等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笔钱放入储蓄的心理账户中,往往会把这笔钱存入银行,不舍得花。这个时候你不妨将这笔钱分若干次以小额的形式给他们,比如将原来一次性的3000元分十次,每次给他们300元,这样,这300元就会被归入零花钱的心理账户里,说不定他们就会将每次的300元花到日常的饮食起居的开销中,这个时候你的孝心就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对政府来说,如果要刺激消费,也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发奖金的时候以若干次小金额的形式发放,这样一来,较之一次性大额奖金,人们更愿意将这些小钱投到日常的消费中,而不是把它们存起来。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的话,你应该明白,钱是没有记忆的,不应该将同样的钱人为的打上不同的记号,而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大小的收入一视同仁
本章小结
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和效应,在两种等价的情况下正常人往往会做出自相矛盾的判断和决定,离理性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才能改进和避免类似的欠理性行为呢?首先,通过阅读本章的内容,想必你已经对心理账户所导致的欠理性行为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错误的存在正是改进和避免错误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行为上的误区一无所知,那么又如何谈的上改进和避免那呢。同时,你要知道,钱是具有完全可替代性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和买彩票中的奖如果数值相同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不应该在有了意外之财的时候大手大脚,也不必对自己的辛苦钱看得太紧;对于大钱和小钱也应该一视同仁。除此之外,我还要介绍一种将会贯穿本书的方法——换位法。虽然这个方法没有齐天大圣的七十二变那么玄妙,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决策的作用却不一定较之逊色。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换个角度思考,考虑如果自己处在相反的或者其他的情形时会如何决策。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的话,可以采用换位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看看自己的决策是否和原来一致。
让我们来用换位法分析上面几个例子。在开头的股票的问题中,如果你像正常的傻瓜一样辗转于是否要抛售一支却又不忍心割肉的股票的话,运用换位法,想想如果你现在并不拥有它,是否会将它买进来呢?如果在你不持有它的情况下,你愿意把它买进来,那么你现在应该选择继续持有;如果你觉得如果不曾买进这只股票,你根本不会要买这样的垃圾股,那么你现在完全应该当机立断地把这个“烫手山芋”卖掉。利用换位法,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你在两种等价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就是一致的、不矛盾的,你的行为就是理性的。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换位法之所以在这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我们的股票交易例子中,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都是不包含交易成本的,也就是说买进卖出都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手续费。在这样的前提假设下,可以用换位法来帮助你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但是如果股票交易需要手续费或者有交易成本存在,那就另当别论了,即使刚开始你不卖掉,后来妻子不小心卖掉以后你又不买进也没有什么不理性的。
在听音乐会的例子中,如果你发现自己弄丢了音乐会票,在你犹豫不决考虑是否还要再买一张的时候,你也应该用换位法思考,想想如果弄丢的是相同价值的其他的财物,比如电话卡或者现金,还会不会影响你去欣赏音乐会呢?如果不会的话,即使现在弄丢的是音乐会的票子,你也该果断地重新买下票子,好好地让自己饱餐一顿艺术盛宴。
第二章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吗?
合算交易偏见
你买过没用的东西吗?——交易偏见
购买决策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决策的很大比重。通常,我们总认为自己在判断是否购买某件物品时衡量的是该物品对自己的效用,也就是说这样东西有没有用。可是仔细想一想,你买的东西都是真的有用的吗?你会买没用的东西吗?
合算交易偏见
看看你怎么回答:
冬天即将来临,正常的傻瓜和爱人商量,打算买一套新的九孔被。他们知道商店里有三种款式可供选择:普通双人被、豪华双人被和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因为就两个人住,他们打算买豪华双人被,这种款式的被子无论尺寸还是厚度对他们两人而言都是最合适的。到了商场,他们意外的发现这个星期九孔被都在做促销活动,所有款式的九孔被子售价一律为400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折扣,询问店员后得知,这三种款式的九孔被的原价分别是450、550和650元。如果你是正常的傻瓜,面临这样的选择,你会买哪种被子呢?请圈出你的选择:
A。普通双人被B。豪华双人被C。超大号豪华双人被
正常的傻瓜本来是打算买豪华双人被的,不论是尺寸还是厚度,这种被子都是最合适他们两个人用的。但一看有这样的促销活动就不由改变了主意。他觉得买豪华双人被似乎不够赚,既然价格一样,何不买原价最贵的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呢?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得到了250元的折扣,这是多么的合算啊。你的选择是否也和正常的傻瓜的选择相同呢?可是正常的傻瓜夫妇两个还没为这“合算的”交易高兴几天,就发现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很难打理,被子的边缘总是耷拉在床角;更糟的是,每天早上醒来,这超大的被子都会拖到地上,为此他们不得不经常换洗被套。过了几个月,他们已经后悔于当初的选择了。
理性地说,我们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样东西时,衡量的是该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和它的价格哪个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能价格比,然后看是不是值得购买。既然从实用性来讲,三种被子中,给我们带来满足程度最高的是豪华双人被,而且它们的价格也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当然应该购买豪华双人被。可是在我们做购买决策的时候,我们的心理账户里面还在盘算另外一项——交易带来的效用。所谓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参考价格和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的效用。通俗点说,就是合算交易偏见。这种合算交易偏见的存在使得我们经常做出欠理性的购买决策。
以上述购买被子的例子来说,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是这样考虑的:豪华双人被对我的效用最大,价格是400元,和其他三款被子的价格相同,所以我应该选择豪华双人被。但是正常的傻瓜却是这样考虑的:超大号豪华双人被原来的价格是650元,现在是400元,整整便宜了250元,比买其他任何两款双人被省钱省得更多,如果我购买了超大号的豪华双人被,就是得到了最合算的一笔交易,所以我选择购买超大号豪华双人被。
再来看看下面这两道问题:
假设你现在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马上就要乘飞机飞回上海。你很希望可以在飞机上睡上一觉,但不幸的是,你有失眠的毛病,在飞机上从来都睡不着觉,而且对所有的安眠药都过敏,除非吃一种叫“好梦”的安眠药片。吃了一粒这种药片,你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睡上5个小时。于是,你在考虑要不要买一片“好梦”药片在飞机上吃。你曾经在上海买过这种药片,你清楚的记得它在上海的价钱是每片500元人民币。你在法兰克福机场的一家商店中找到了这种“好梦”药片,每片标价相当于人民币250元。那么请问,你会不会买一片“好梦”药片在飞机上吃呢?请圈出你的答案:
会 不会
同样是在法兰克福机场,你正在等候回上海的飞机。你希望能够在飞机上睡一觉,而然没有“好梦”安眠药片,你是肯定难以入眠的。因此,你正在考虑要不要买一片“好梦”安眠药在飞机上吃来睡5个小时。“好梦”是一种产自中国的安眠药片,你曾经在上海买过,你清楚的记得它在上海的价钱是每片5元人民币。你在法兰克福机场的一家商店中找到了这种药片,每片的标价相当于人民币20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不会买一片“好梦”药片在飞机上吃呢?请圈出你的答案:
会 不会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两道题。在第一道题中,“好梦”药片在法兰克福机场的售价是250元一片,在第二道题中,它的售价是200元一片。同样是“好梦”安眠药片,同样是可以为你带来5小时安稳的睡眠,但是第一道题中的价格比第二道题中的价格贵了50元。理性的说,你应该在第二道题中更倾向于购买“好梦”药片,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做过的大量问卷中,大多数的人在面临上面的这两个问题时的确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你猜猜看他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呢?第一道题中愿意购买“好梦”药片的人数明显比第二道题多,你的答案是不是也与此相似呢?这样的答案不是多么的欠理性。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你应该考虑的是“好梦”药片的价钱与5小时睡眠对你的效用的比较和权衡。如果你觉得睡了这5个小时可以让你以后的一天精力充沛,更有效率的工作,而这给你带来的效用要大于“好梦”药片的价格,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的买下药片,而不去考虑它在上海的价格。因为无论在上海这种药片是500元一片还是5元一片,身在法兰克福机场的你当时都无法到上海去买药片,此时,上海的价格是一种无关的参考价,我们不应该让它来影响我们的购买决策。相反,如果你觉得睡5个小时带来的效用抵不上购买“好梦”药片要付出的价格,那么你就选择不买药片,这也与“好梦”在上海的价格无关。如果你觉得你愿意花250元以上的价格来换得5小时得睡眠,那么这两道题你都应该选择购买。如果你觉得5小时的睡眠对你而言不值200元,那么无论是第一道题还是第二道题,你都应该选择不买。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相比第一道题,你都应该更倾向于在第二道题中选择购买“好梦”药片,毕竟,第二道题中的“好梦”价格比第一道题中的价格便宜了50元。然而事实上,大多数的正常人在面临这样的决策时会不知不觉的受到“好梦”在上海的价格的影响而做出难以自圆其说的不一致决定。这种不一致正是由于交易效用带来的。
交易效用理论最早由芝加哥大学的萨勒(Richard。 Thaler)教授提出。他设计了一个场景让人们来回答:炎热的夏天,你躺在海滩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喝上一杯冰凉的啤酒。在你做白日梦想着那杯自己最喜爱的啤酒时,你的同伴要去附近的电话亭打一个电话,正好可以帮你看看附近的小杂货店有没有啤酒卖。他要你给他一个你愿意出的最高价钱,如果啤酒价格在你出的价格之内,他就帮你买回来,高于这个价格他就先不买了。那么你最多舍得花多少钱在这个小杂货店买一杯啤酒呢?他让一组人回答这份问卷,最后统计出的平均价格是1。50美元。然后他把这个问卷中“附近的小杂货店”改成“附近的一家高级度假酒店”,把新的问卷给另外一组人做,让他们出一个最高价钱。你知道做了小小的改动之后结果有什么变化吗?改动后统计出的平均价格是2。65美元。同样是在海滩喝一杯买来的冰啤酒,从酒店买和从杂货店买来的相同的啤酒是没有差异的,既不会因为在酒店买而享受到酒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