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读婚姻心理密码:婚姻的烦恼-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木太太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一岁多的孩子极易与母亲形成亲密纠结,尤其是丈夫经常不在家的时候,母子关系的纠结替代了家庭的核心情感(夫妻)。这种纠结无形中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丈夫可能成了家庭中多余的人。妻子应该平衡好妻子与母亲两种角色,帮助丈夫插入你与孩子之间,形成更为稳定的家庭关系。
《婚姻的烦恼》:家长里短烦心事
家务琐事如何公平(1)
子木妙语:男人对亲密的需求很像婴儿,你要时常用爱一点点地去哺喂他。你不能让他吃得太饱,太饱他就变得挑剔,也会厌食。让他有三分的饥渴,却又不能让他饿着,饿了他会饥不择食,来者不拒。但不是对天下的男人都用一个标准,要看男人内心盛爱的那个杯子有多大,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品尝能力。如果杯子小,那么你很幸运,不过,你也很少能分享那杯中之物的甜蜜。如果杯子很大,你比较累,看着他饥渴的样子,你有时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容忍他偶尔的偷嘴。如果男人的杯子是漏的,唉呀,还是赶紧扔掉吧!你就是变成十个妈,十个妻子,外加十个情人,也不够他折腾的。
每次一出差回来,我就得跟他吵一架,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打开门看到的家,永远乱七八糟。
很多东西,我走前什么样,回来还什么样,放在桌上的苹果,还会在那里放着——当然都烂了;鱼缸里的小金鱼,几乎全死了,因为他从来不给鱼缸换水,最后我们只好不再养鱼了。
要想让我别火上浇油的话,最好别让我进厨房,因为我准能看到水池里的脏碗……
这都是他应该干的活儿啊!
我们早都定好了,我做饭,他洗碗,如果我洗衣服,那么他擦地,平常他还能遵守规则,可我一出差,他就又什么都不干了。
所以这次我出差回家前,专门跟他打电话说到了家务问题。
我说,要想让我保持一直想念他的心和情绪,他就得把家收拾好等我回来。
他倒是痛快地答应了。
这次打开门,窗明几净,地板也很整洁,碗筷没有堆在水池里,可是,一拉开衣柜,里面的东西就掉了下来,全是脏衣服,而且和干净的衣服混在一起。
我想念他的心立刻转化为愤怒,等我把房间收拾完毕,连跟他做爱的兴趣都没有了。
我不明白,这些家务活天天存在,两个人都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不就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吗?
他为什么就不想想?
她是个很独立的人,虽然是独生女,倒是一点都不娇气。
但就是有一点让我很头疼,在家务活上,特别要讲平等。
她制定了家务活的分工计划,如果她做了饭,我就一定得洗碗,她收拾了屋子,我就一定得擦地板、倒垃圾。
看她这么一板一眼地执行,开始我觉得很好玩儿,像小孩子在玩“过家家”,可时间长了,我发现她是真的要跟我讲究平等,这让我感到冷冰冰的。
我从初中就开始寄宿,对家里是不是整洁干净没她那么多要求,家里再乱在我眼里都很整齐。
再说,这是家,这不是学生宿舍要轮流值日,有必要把两个人的分工那么明确细化吗?
子木先生:任何家庭琐事间的夫妻纷争不完全是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在表面的合理之下可能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东东与西西的争执有两个潜在的前提:一、谁来制定家庭规则;二、谁来决定两人的生活模型。
东东的生活习惯懒散,他对环境的脏、乱、差有很高的心理容许度,可能会把自己的精力、智力投入到其他的事务中。西西的内心对整洁却有很高的要求,任何事情都需要按部就班,井井有条。
整洁当然是被主流文化标定的好标准,但一个人那么在意整洁,家里不能容忍一丝差乱,可能整洁就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不能识别的焦虑。作为习惯,看到不干不净的环境就像上了发条,精力十足,不把它变得一干二净誓不罢休。整理环境像整理心情,虽然有些累了,心里却是轻松高兴的。如果是潜藏的焦虑,烦乱的内心无意识地需要洁净的环境来舒缓,一点点的脏、乱、差都会给自己添堵,慢慢地对整洁就有了心理依赖。对家庭而言,整洁与舒适不能完全划等号,适度的整洁提高舒适度,过度的整洁就没有舒适可言。我就不愿意到太爱整洁的朋友家串门,那种整洁让你心生畏惧。
把脏衣服藏在衣柜里,本来是男人们最喜欢的掩盖术。看到西西的愤怒我觉得多少有些为东东不平。按照这样的逻辑,即便先生洗完所有的衣服,爱整洁的太太总还是能找出其他的不是,让先生觉得无论如何都是理亏,与其这样不如什么都不做反倒心安理得。
子木夫人:子木先生的说法只代表少数男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我。他的书房很乱,但却从来不让我收拾,哪怕这些收拾都是完全自愿与“免费”的,他也不肯。他有一句经典的话:“环境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做环境的奴仆!”对他来说方便是最重要的,整洁微不足道。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桌椅都加上滚轴,由着他自由地移来动去。当然,这种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子木先生自由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我不得不随着他,只在自己的卧室里体验整洁,我对他的要求是必须先洗澡,换上干净的衬衣才能步入卧室。多少年来他倒是一直遵守这一“条例”,给了我不少心理安慰。
我能理解西西的内心,女人把家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对家庭整洁的需求多少有些“强迫性”。“家是女人的面子”,家庭的装饰,摆设、布局,总会体现家庭主妇的心境、才艺和良知。东东是个散漫的男人,他无意间破坏了西西对家完美的梦想。作为心理学家,我知道有些人在脏乱中可以获得快感,这也是他们活着的权力。
有两个技术可以帮助懒散的先生,一是强化技术,先生每做一件有益于家庭整洁的事,就给他一个及时的热情的回应,让他受宠若惊,这样的获益会增加先生打扫房间的心理动力。二是领地意识,告诉先生你可以胡作非为的区域在哪里,对公共领域的环境要按公共的规定,这样既承认了先生有决定自己生活模式的权力,又给了自己一个理想的家的空间。
子木夫妻的建议:家是两个人的家
1。 家庭是两个人的世界,要考虑两个人对环境的需要,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别人的想法。有时候,一个人的想法可能更正确一些,另一个人不得不服从,因为他不想让自己变得荒唐无理。但是他的内心会存在一种消极抵抗,尤其是没人督促时,他会有一种“症状”反弹,搞出些“骇人听闻”的事情来。
2。 家庭往往有种文化现象,两个人在两种家庭文化中长大,有不同的生活模式,对环境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这里需要有一种平衡术,彼此都改变一点,创造一种两人的新的生活模式,让双方都乐于容忍与接收,这样做会减少家庭矛盾。
3。 如果两个人的生活主张相差太大,短时间不能融合,可以划出各自的领地和公共环境,用不同的规则处理不同的情景,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和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家庭也会洋溢着开明宽容的气氛。
4。 对整洁过度的要求有时是一种焦虑所致,比如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不洁与罪恶感,都可能转换成一种对环境的苛求,通过“洗涤”环境来“洗涤”心情。心理学家认为这于事无补,甚至把事情搞得更为复杂。
5。 环境也是让人可以撒气的地方,要是对爱人有潜在的不满,如不上进、不关心自己,那么环境就会遭殃。你不是爱收拾吗?那好,我就破坏给你看看。或者你不是想舒服吗?想自个看足球,闷头看报纸,我扫地,我擦灰,让你的屁股挪挪,让你的脚爪子抬抬,反正不让你自如地呆着。
6。 非常有趣的是,如果妻子过分喜欢整洁,丈夫就会慢慢变得邋遢脏乱,这和一个勤快人一定会培养出另外一个懒散的人一样,这是婚姻互动的结果。如果双方都高度渴望整洁,那么,这个洁净无尘的家不仅苍蝇、蚊子、蟑螂活不了,恐怕连人也不适合呆了。
如何与婆家相处(1)
时间过得真快,我突然发现爸妈老了。
以前他们都很忙,对我和姐姐谈不上多照顾,但很严格,上学、恋爱、结婚这些人生大事他们都没干涉过,我们也没怎么让父母操心。
两年前他们退休了,生活就开始发生很多变化,我妈研究菜谱,每天都打电话问我们回不回家吃饭,我爸把我们都当成了他的病人,随时监护,稍有不舒服,就把他做大夫的职业性发挥到极致。
意识到他们老了,让我很伤感,同时也决心要更孝顺。
今年春节,爸妈希望我陪他们去海南旅游,他们需要我的保护和照顾,我当然责无旁贷,但从出发到回来,爸爸和我经常为认路这样的小事起纷争,对我的安排他基本上反对,我妈则和他保持一致。
这一切弄得我很沮丧。
我和他的爸妈相处倒一直融洽,他们家亲情很浓重,爸妈对我们非常好,催着我们早点生个孩子给他们当玩具,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之前,他们全包了。
但他总觉得我在他们家显得太客气,他这么说我让我很生气也很委屈,我只是不太习惯让婆婆为我做那么多事情而已。
她一去我家就要帮我收拾,常常提出要给我织毛衣,我感冒了就过来熬中药给我喝……
这让我总是很感动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绝。
我能告诉她这屋子乱点但我自在,毛衣我每年都会买好多,根本不需要手织,中药难喝极了,而我没病儿呀!
我和她的感觉一样,也是猛然间发现父母老了。
主要的转变是我和我爸的关系,他以老爸自居,教训了我30年,突然有一天,他开始征求我的意见,然后我就感到我在家里说话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我感到了强烈的责任。
说真的,我们俩打算生孩子有大半的原因是为父母着想,因为我们生了孩子他们才会放心。
她们家的情况和我们家有点不同。
岳父岳母退休之前的工作都很忙,她的独立性很强,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也不习惯依靠别人,虽然对父母很孝顺,但态度有时候有点生硬。
那次去海南和岳父吵架,我就觉得是她太过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父母了。
她对我的父母很好,但太客气。
有一次她生病,我爸妈来我这里看她,走的时候天黑了,她就执意要我送他们回去,都在一个城市,交通很方便,而我送父母回家,她就没人管了。
为了这事,她很不高兴,她说这么晚了不送父母回去,万一有什么事怎么办?
父母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思想,虽然过了60,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老,所以我们只要顺着他们,不就让他们高兴了吗?
子木先生:每个人到了生命的中途,感觉到父辈们在慢慢地衰老,子女们茁壮地成长,都会有东东西西这样的感叹。曾有人无私地为我们撑起那一片天、一片绿阴和沃土,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可以撑起一片天的时候,在我们的荫庇下,除了洋溢着孩子的欢笑,还应有老人的快乐。人到老年的父辈或人到中年的我们,如何来适应一种社会与家庭的角色转换?
东方的社会并不是一个鼓励高度分化的社会,潜意识里对亲情联结的需求非常强。西方心理学认为家庭冲突大多是权力冲突,东方心理学家却认为是亲情的冲突。西西的家庭看起来亲密等级不如东东,其实它的内在依赖性却很大。这样的家庭需要通过一些不一致来保持情感的均衡,不然,彼此就会形成一种“黏结”。在潜意识里,他们觉得“黏结”是不好的,会妨碍个性发展。所以西西的父母忙于社会工作,给她们姐妹很大的信任与自由。
这种家庭的内在亲密模式是保持差异性和距离。她与父母发生不愉快的争吵、生气,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需要,带有攻击性的交流才可以突破彼此间矜持的距离。生气的内在信息是“我爱你,我在意你,我对你有期待和要求”。西西对东东父母的客气,看来是一种心理防御和不安全感使然,其实,更深层地说应该是亲密距离的问题,她需要与人保持适当的亲密距离和个性空间,这是她的权力。与人的距离感是一种内心需求,有的人需要和相爱的人紧密一些,有的人却需要松一些,不想纠结得那么紧。
西西如果想与东东的父母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就需要对自己的成长做深层的觉察。要领悟到任何亲密的内心模式都建构于我们小的时候与重要关系人(父母亲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当我们长大以后,没有意识到我们在亲密能力上已经完全的自由,我们可以重新来选择更多的亲密模式。无意识地寻找幼年的痕迹,重复曾经有过的内心体验,这是西西在新的家庭关系中的心理困境。
子木夫人:
子木先生,我不反对你把西西的不自在看作一种心理防御,但我觉得东东也有他自己的问题。西西按照内心的情感模式去接纳东东的父母,并没有什么不妥。相反,她无意识地需要保持一定的亲密距离来维持一种关系的平和,这是西西以本真的自我去面对新的关系与生活。东东为什么会觉得妻子太客气?起源于他可能把正常的差异性理解为问题。他内心不能认同西西的亲密模式,而西西三十年来却是在这种模式下生活与长大的。
其实,婆婆对媳妇好,想的是对儿子好,媳妇对婆婆客气,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的尊重与距离,彼此两厢情愿。东东希望西西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更加随意,动机不错,结果却凭空建构了一个问题,增加了妻子的压力,可谓欲速则不达。想想看,东东家庭的亲密模式和西西的家庭有明显的不同。在东东家里,亲情间的一致性和彼此认同是重要的,所以,父亲才可能“教训”他三十年,他才会说生孩子也是为了“让父母放心”。如果他也像西西对父母那样对自己的家人大喊大叫,一辈子可能都会得不到原谅,而西西的父母只是生生气也就算了,西西的家庭关系更具有弹性和宽容性。
从心理分化理论看,东东的家庭分化要比西西的低,个性就比较软,当然这更符合东方伦理色彩。但在这样的家庭里,内在的张力(紧张)不是低而是高。由于大家都需要亲密一致,对内部的冲突与分歧要么装着不知道、压抑、要么就是真的没意识、潜抑。任何亲密都是双刃剑,在爱的同时也会存在剥夺、强求与限制。西西的家庭里,并不害怕存在分歧与矛盾,接受独立与差异,限制当然也会少一些。有些不一致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有了张力大家都会自由释放,内部压力也要小一些。我喜欢孩子可以自由地和父母吵吵嚷嚷,是“争权夺利”的家庭,我就是在这种家庭长大的。
子木夫妻的建议:如同与老人相处?
1。 60岁的老人面对一种存在意义的转型,他们更像16岁的青春期的孩子。16岁的孩子把对家庭的兴趣完全转向社会,而60岁的人是把社会兴趣大部分转向家庭。处在转型期的老人心理和情感都比较脆弱,有时需要孩子及时的认同,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至少在子女心目中,他们还撑着那一片湛蓝的天空。
2。 退休对每个家庭都是一个考验,有的人一生对社会需求多,对家庭需求少,退休后的适应就要困难一些。东东式的家庭亲密性与容纳性好,适应和转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西西式的家庭中,退休时父母的价值失落,可能需要更多地从孩子那儿获得价值补偿。
3。 一个家庭里迎接新的家庭成员(儿子娶妻),对新式家庭来说那只是孩子自己的事,传统一些的家庭里,可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