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通员工的致富之路-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是不是自私的?”这一问题自古便被人们所讨论,并在哲学上产生了“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个派别。自古以来,“自私”在中国文化上是不合道德的,是遭人鄙视的,是明显含有贬义的。所以要说“自私真好”也真的很不容易!
“自私”一词的字面理解是“只为了自己”,即“行事只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这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不被道德所包容的,而且还是道德所极力批驳的。中国的儒家思想要求“忠君报国”、“舍小我而求大我”;印度教要人们竭力消除自己的各种欲望,进行修行;基督教道德则要求人们善待他人,容忍他人对自己的罪过……因此,不合道德的“自私”一词变成了真正的贬义词。
“自私”真好(2)
但是有意思的是各种道德虽然极力反对“自私”,但在本质上却都是自私的。中国儒家思想是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社会,使自己可以更舒适地生活;佛教“无我”的目的在于使人摆脱自身欲望的烦恼,这和印度教的禁欲是同一目的;基督教的宽容和善待他人则是为了自己死后可以上天堂……各种道德无一例外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道德并不是上帝颁布的法则,它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它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自身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所以我们不必要盲目地去信仰它。
“自私”被认为不合道德的另一原因是人们把“自私”和“损人利己”不恰当地联系了起来,仿佛凡是利己的行为必然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理解。“双赢”一词在现代社会是很受人欢迎的,它正说明了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人。比方说所有不含欺诈的自由贸易都是利人利己的。而人们理解的自私是一种绝对化了的自私,它只是“自私”含义的部分而不是全部。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说得好,“自私就象‘万有引力’一样维持着这个社会的秩序,如果没有‘万有引力’,这个世界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座飞机为什么安全?因为那个飞行员也是自私的,他也想活命。如果让一个恐怖分子来驾驶飞机,那大家的安全就无法保障了。因为恐怖分子是无私的,他命都不要了,那大家怎么能安全呢?”
我说了那么多“自私”的好处,那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邪恶和纷争呢?难道那些邪恶和纷争不是因为“自私”而产生的吗?这确实是对“自私”的极大误解。因为世界上所有的邪恶和纷争的确不是因为“自私”而产生的,而是有人想妨碍别人的“自私”,只许自己“自私”而不许人家“自私”而产生的。只有不断消灭特权,让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自私”,社会才能变得越来越“和谐”!
别踩住看不见的手(1)
“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机制的形象比喻,又称“无形之手”。首次出现在亚当?斯密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指出: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他在真正出于本意追求社会利益的情况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利己动机”基础之上的。因为利己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由此而来。而且,正是由于人人都有的“利己”动机造成了“利他”的善果,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带来了更大的社会利益。即:“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看不见的手”使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了起来。依靠这只“看不见的手”,会使每种商品的供给自然地接近其有效需求,市场便如一架构造极其精巧的机器一样灵活运行。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
自从亚当?斯密发现这只“看不见的手”以来,全世界的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使最近200多年创造的总财富比人类过去5000年创造的总财富还要多。正是因为有了“看不见的手”,任何人在经济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经济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事实证明,凡是服从“看不见的手”支配的国家和人民就更富有,凡是不服从“看不见的手”支配的国家和人民就更贫困。
“看得见的脚”是对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形象比喻。自由市场经济虽然是迄今为止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但是市场也有失灵的地方,所以,要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政府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发挥“看得见的脚”的作用。但让“看得见的脚”发挥最大作用的方式就是让它去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不是让他去踩住“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去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而不是具体地去调控哪一家公司,去管制哪一种商品的价格。
当我们刚刚享受到“看不见的手”给我们带来极大好处的时候,却总是有那么一只“看得见的脚”试图踩在他的上面,并且每一个这种动作常常被政府称为“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直接的最大“作为”就是“不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公平和提供企业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比方说:义务教育、环境保护、公路建设、河流治理、基础科学研究、最低生活保障等等。在和平时期,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保护产权以及维护市场的交易规则”,而不是直接去办企业和去干预企业的价格。政府直接去干预企业价格的做法,按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的说法就是用“看得见的脚”去踩“看不见的手”。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与政府想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曾给“有生命力的企业”下过这么一个定义,企业是“以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为起点,通过行家的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能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组织”。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不断去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如果一个企业的“发现”是顾客最需要的,那它肯定能获得暴利。它获得暴利的理由是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让企业能够获得暴利的市场价格也是在给市场的其他企业发出价格信号,希望更多的企业来生产这种商品。只要生产这种商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暴利”就慢慢变成了“薄利”,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而越来越高。当市场不需要那么多某种商品时,市场就发出让某些效率低的生产者“亏损”的价格信号。只要某个生产者长期亏损,他就一定会退出市场。让他退出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说某个企业只要能长期获得暴利就说明他对社会贡献最大,某个企业长期亏损就说明他浪费了社会的资源。
别踩住看不见的手(2)
所以,我说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不是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而是因为他的“发现”是世界上最需要的,所以比尔?盖茨常常能获得暴利。
正因如此,作为一个办企业的人来说,“发现得好”比“做得好”更重要。但要去“发现得好”是靠市场的价格信号来帮助的,如果价格信号被人为地扭曲,那企业就无法作出明智的选择。所以作为一个明智的政府,就不应该因为微软公司获得了暴利而去管制他的价格。
为了能不断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就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去生产有暴利的商品。因为每发现一种有暴利的商品就是发现了一个社会的最有效的需求,当然这种暴利必须是在非欺诈和公平竞争条件下获得的。
但我们的政府因为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经常“好心干坏事”。发现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时,不是去把价格的上涨当作一种优化配置资源的好的价格信号,以引导更多的生产者来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而是去实行“价格管制”。没想到实行价格管制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进行价格管制后,正确的价格信号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管制价格的实际结果就是暗示更多的企业不要来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所以实行价格管制会造成那些商品更短缺,价格有可能因管制而上涨得更快,当然在严格管制条件下的很多价格上涨会采取“变相”的方式。
从去年以来政府对房价上涨采取的调控手段到今年兰州市物价部门对牛肉面的限价(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二点五元,小碗与大碗差价为零点二元,违规者将严厉查处),还有今年商务部对猪肉价格采取的平抑措施,都是属于典型的让“看得见的脚”踩住“看不见的手”的价格管制,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房价上涨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供不应求引起的。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城市人口增加,第二是因为政府对土地的管制;第三是因为人们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造成房价的进一步走高;第四是因为投机需求的增加。
要解决供不应求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加供应”,另一方面就是调控购房的信贷规模。别无他法!但前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大部分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都是在“限制供应”和“增加交易成本”。限制供应使市场更加“供不应求”,而在“供不应求”的前提下,政府对“二手房交易增加的税收”必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所以现行的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政府“对二手房交易增加税收”都只会推动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政府如果真想从根本上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那就应该引导市场、加大供应。政府不想办法改变畸形的供求关系,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去拿开发商开刀,实在是本末倒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利润”与“成本”和“使用价值”不一定“正相关”,往往“供求关系”对“价格”和“利润”的影响更加重要。特别是当某种商品严重“供不应求”严重“供过于求”时,价格跟成本就有可能完全没有关系。
价格是“优化配置社会稀缺资源的最好工具”。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没有市场所以也没有真实的市场价格,企业应该生产什么不是由消费者真实的需求来决定,而是凭领导者的感觉来决定,由“权力”来决定生产。所以我国六十年代初发生了饿死几千万人的惨剧。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有了“真实的市场价格”,企业应该优先生产什么商品完全应该由“是否赚钱”来决定。如果一个行业存在暴利,绝不能简单地说是因为商家“奸诈”,而是因为社会最需要;如果一个行业存在大面积亏损,说明这个行业很多的企业应该改行。能获得暴利的企业是因为他做了最应该做的事(国有垄断企业除外),亏损的企业是因为他做了不因该做的事。就那么简单!
别踩住看不见的手(3)
中国加入WTO已经6年多了,我国正在努力向市场经济国家过渡,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一再要求对方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上述的“管制行为”是与WTO精神背道而驰的。
市场经济要遵循市场规律,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微观。政府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对照这些原则,我们就会发现,对市场价格的管制是大可质疑的。“买卖自由”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曾经“打击”过“囤积居奇”,但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是法治的行为。我相信,在现在的市场中,只要存在“供不应求”,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涨价的行为,因为这是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手段。
其实,要解决房价过快上涨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加供应量,但是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几乎都是在减少房屋的供应量,所以必将造成房价不但不能降低,而且可能使房价进一步的上涨。
比方说政府一方面把进入建筑行业和成为开发商的门槛越提越高,使很多中小型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办法生存,使房屋的供应量减少。
第二点,国家对土地严格的管制,也使房屋的供应量减少了。
第三点,限制二手房的交易也进一步减少了供应量。
第四点,政府对二手房交易征收所得税,在房屋严重供不应求的同时,这种税收必将转嫁给消费者。
以上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是减少了房屋的供应量,其次是加大了房屋的交易成本,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原因。
要解决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几剂良方:
1、取消“耕地保护政策”;
几年来,全国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价格猛涨,但同时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周围,价值10万元亩以上的土地在种植粮食和蔬菜,而中西部地区很多廉价而肥沃的土地大量荒芜。如果按年收益率10%来计算的话,10万元亩的土地至少要产出1万元才能保证土地的收益。但农民在这么宝贵的土地上劳动一年,生产粮食的总收入还不到2000元。农民为什么要干这样的蠢事呢?――因为农民种地是以“假设土地不要钱”为前提的!
任何聪明一点的人都会发现,如果土地产权明晰并可以自由交换,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那些农民是绝对不会蠢到用10万元亩的土地来种粮食和蔬菜的。他们卖了土地之后如果发现种地仍然有利可图的话,他们会去中西部地区租用很便宜的土地。
虽然我国的耕地资源在全球是相对紧张的,多年来又有大量的耕地流失,但只要保护市场,中国就不会缺少粮食。我国近年来除2004年有少许粮食净进口外,连年都有粮食净出口,并且还有大量的耕地常年荒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用10万元亩的土地去种粮食,还不如在屋顶上或用花盆种粮食经济。
从统计数字看,我国1978年的城市化率不到20%,而现在已经超过了40%。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造成对城市住房建设的巨大需求。行政命令已无法限制城市化的加速和对城市住房需求的加速。城镇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就必须占用耕地。我国尚有占总人口60%的农民急待进城,可是城市土地供给因为受“保护耕地的红线”限制,增长缓慢。“不需要保护耕地”的真实意义并不是要破坏耕地,现在一般人所理解的保护耕地事实上和保护无关,而是冻结耕地,不许侵占耕地。这就有问题了,我们的目的“不是保护耕地的问题”,而是“土地的合理利用问题”,是一块土地应该派什么用场更有价值的问题。
拿全球来说,粮食也是不短缺的,只要有市场,就会有粮食。全球的粮食贸易越来越发达,我们有理由让最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去生产粮食。国际贸易中粮食是不允许禁运的,WTO中就有不允许禁运粮食的条款。
别踩住看不见的手(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