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股市什么时候垮?-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惨败的经历。
巴鲁克还认为,股票市场中所谓〃真实情况〃,其实是透过人们的情绪波动间接传达的。短时间内一周、一个月、半年,股票价格上升或者下降主要不是基于客观的、非人为的经济力量或形势和局面的改变,而是人们对发生的事情所作出的反应。所以他提醒说判断力的基础是了解,假如了解了所有事实,判断就是对的,反之,判断就是错的。
最后我们来学习巴鲁克最关键的招数:止损。
止损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掌握而且广泛应用的手段,谁也不是神仙,就算研究得再深再透也无法预见未来的风险,因此难免出现投资损失或被套的时候。
遇到这种情况正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坚持捂股,倡导者是巴菲特,他对已制订的投资计划轻易不做更改。他的理论是:如果你不能在股价跌去一半后,仍能从容不迫地执行计划,那你是不适合做股票投资的。
巴菲特有理由这样做,因为他每购买一只股票都要动用十多个投资专家反复研究长达几个月甚至数年,这样慎之又慎地选股,当然充满自信。
另一个办法更适合广大散户,那就是止损,俗称割肉。
巴鲁克提倡不利情况下坚决止损,他认为投资者应有两手准备,以便随时转身离场,只要树立正确止损的意识,即使每十次只做对三四次也会成为富翁,〃你选择的股下跌了,说明选择是错误的,这时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应该果断跳出去。〃 巴鲁克就是在最后关头进行〃惊险一跳〃,从而得以全身而退。
第32节:与股灾斗智斗勇(5)
此后巴鲁克逐渐淡出证券市场,把主要精力转向政治和社会公益,先后成为六任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并在〃二战〃后美国的对外关系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罗斯福上台后,巴鲁克成为〃新政〃时期智囊团的重要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建议,包括量入为出的税收计划、产业优先、租金上限、合成橡胶计划等,均被政府所采纳,成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政策。
战后巴鲁克受杜鲁门总统之命参与联合国原子能理事会,同时因为他对社区公益贡献卓著,被列为全美100名最杰出的犹太人之一。
巴鲁克不仅〃金盆洗手〃,而且跻身更广泛的领域为人民造福,这是他一生中最出色的投资。
巴菲特为什么能赚到钱 巴菲特的故事在中国股民中可谓妇孺皆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华盛顿邮报》送报员,后来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中唯一靠股市赚钱的人。他对投资特别是价值投资的独特眼光,已被几乎所有人认可,是国际公认的〃股神〃。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有几个人能像巴菲特那么清醒?
巴菲特一生犯过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在他看来如果再活一次,他还会照犯不误。然而,有些正确的做法,如果再活一次,他还是会照做不误。尽管巴菲特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他投资决策中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对广大散户朋友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04亿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正当员工们一片欢腾时,巴菲特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随后他清算了自己名下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急转而下,渐渐演变成股灾。到了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这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决定,也许正是这个决定造就了他世界第二富豪的地位。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过程的细节:1968年5月巴菲特卖光手中所有股票,而股灾发生在1969年6月,中间整整有一年时间。
这期间美国股市继续一路飘红,涨势不止。
如果当时有博客,如果巴菲特在博客上说股票要见顶,股灾就要来了,估计每天能有上万条留言,其中至少超过9000条是骂他神经病。
如果他的博客每天都开放,要被骂一年才能让大家看到他的英明。
第33节:与股灾斗智斗勇(6)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巴菲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神〃。他要真是〃股神〃,就应该在1969年4月或5月的某一天才将股票全部抛出,肯定比在1968年5月退出股市更辉煌。
巴菲特不是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思维方式异于其他人而已。
不妨换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巴菲特,这一年里看着非常熟悉的股票市场连续泛红上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你会不会有一点点后悔,会不会有一点点动心?
反正赚了几千万,拿出一部分玩玩总可以吧?绝大多数人肯定会这么想,先是200万,400万,然后1000万,2000万,最后全线杀入直至套牢。
可是巴菲特心静如水,一直等到1974年美国的股票真正跌到低谷,投资者们一片悲观,无人敢轻易出手。这时巴菲特精神抖擞地重入江湖,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他终于买到了渴望的低价股。
巴菲特的另一个特点是不碰自己不懂的股票。
1995起美国进入大牛市,四年内美国股市涨了2。5倍,高科技、网络股成为主要推动力量。当时股市里只要和网络沾点边就鸡犬升天,哪怕没有一分钱赢利,上市也可以立刻圈几十亿美元。
巴菲特一股网络股都没买,手中依然持有华盛顿邮报、吉列刀片、可口可乐等传统行业股票,这一年大盘涨了21%左右,而巴菲特只赚了0。5%。
这是股神混得最惨的一年。
开股东大会时所有的股东都质问他为什么不买网络股、科技股,媒体也批评他的投资策略已经过时了,不灵了。
在一片骂声中巴菲特却不为所动,理由很简单,他说自己看不懂网络股、科技股,因而无法确定它们的长期发展前景。
其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还是好朋友,可他就是不为朋友捧场买微软的股票。
2000年美国股市网络股泡沫破裂,三年内纳斯达克跌去一半,一直持有传统行业股票的巴菲特以60%的涨幅两次取得胜利。
再看巴菲特如何操作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许更能体会到他的价值投资理念。
据港交所公开资料显示,巴菲特从2007年7月起,连续七次减持了手中大部分中石油股票,平均价格12港元左右,减持后中石油的股价一路攀升到近20元。
很多散户和业内人士对此展开热评,有的说巴菲特对中石油看走眼了,股神的水平不过如此;有人认为巴菲特的行为具有战略眼光,从不到2港元的价格买进,到12元多抛售,三年多时间赚了5倍多,符合他的风格。
目前看似乎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他减持中石油后股价上涨了近50%,以此标准看巴菲特似乎真的错了,但从赢利看,他已经赚了5倍多,卖掉也没什么值得后悔的。
他的观点是当多数人不看好的时候坚决买进,中石油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多数人看好的时候就坚决卖掉,这大概是他卖掉中石油的原因。当然真正的答案只有巴菲特本人才知道,可能他还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
股市史上每次牛市都会造就无数个〃股神〃,一旦牛市结束股市走熊,〃股神〃们有多少能够活下来,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巴菲特历经过全球股市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千锤百炼,就算不是〃股神〃,也相当了得。
巴菲特减持中石油到底有没有错,不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这只股票上的确赚了大钱。
所以我想提醒广大散户,要像巴菲特那样把已经赚得的利润成功保存下来。没有赚到钱的股民,更应该借助巴菲特的心态和经验,思考下一波如何能够赚到钱。
股市有数不完的机会和赚不完的钱,但成功只属于少数人。巴菲特不仅是位伟大的投资家,而且教导了一代人该如何考虑业务,他证明股票投资不只是碰运气的游戏,也是一种合理的具体的事业,他的投资方法并没有超越大部分投资者理解的范围,驱动力就来自资本的合理配置,你不必在公司估价方面拥有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水平就能成功地运用它。
第34节:中国式市盈率(1)
第三章 中国股市探秘
中国式市盈率
1。莫以市盈率论英雄 在股票分析中,市盈率是被使用最多的分析数据,也是中国股市〃唱空者〃们的撒手锏,他们的理论是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达40多倍;比世界证券交易市场平均市盈率高出2倍多,据此得出结论:中国股市的泡沫太多了。
投资者们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就心中惶然,对股市前景充满担忧,自然不会出现长期投资行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标本,它极大地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使中国股市充斥着短期行为。不纠正这个错误,就无法正确看待中国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就容易将中国股市与股灾画等号。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赢利的比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赢利 公式中的分子是当前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赢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赢利。
第35节:中国式市盈率(2)
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比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比率大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
以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股市全部属于高风险股票,因为我们的市盈率平均达40~50,有的高达六七十。这么高的风险,难怪股民们不敢长期持有,稍有赢利就卖出,钱入袋为安。
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实际上,市盈率是一个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它的前提是假设每股赢利都归股东所有全部分红,也就是说,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赢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时,经过多少年投资才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来的情况。
我们知道,公司实现利润并缴税后,还要按照规定和公司章程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少数股东权益等,然后才能进行利润分配。可供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是:当年净利润-各项提取金额 往年未分配净利润。
单单从分红派息角度衡量投资价值,市盈率指标才有实际意义。一般情况下,某只股票的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越小,股票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十几倍的市盈率被认为是投资安全区。但纯粹以市盈率来作为选股票的标准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动态变化的,市盈率指标只能说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情况,对未来只能是预测。这也是人们认可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其市盈率高一些,而成长性一般的公司市盈率低一些的原因。如纳斯达克的市盈率高于纽约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因为前者拥有增长潜力大成长性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它诞生了微软、SUN、甲骨文等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人们购买一只几百倍、上千倍乃至无穷大市盈率的股票当然不是准备几辈子等回报,而是预期它未来可能的高速增长和赢利能力会把高市盈率倒转过来。微软这类公司在短短的十几年中给投资者带来几千倍以上的收益就是明证。
买股票其实是买企业的未来,这一点偏偏是市盈率反映不出来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比较规范的制度框架内,市盈率仅仅用来作借鉴,即使如此,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将其用于个股投资时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的B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按股价计算的话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可是西方机构投资者仍然认为它不具备投资价值。
第36节:中国式市盈率(3)
再看市盈率对于个股的运用。作为一项经济指标它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它使用的载体上,就像利润指标一样,这家公司财务数据做的是假账,利润指标就没有任何意义。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有赢利的情况下派息率极低,再加上股市指数严重失真,市盈率这个指标无任何参考价值可言。
也就是说,运用市盈率指标的前提是上市公司的信息真实可信,这样对衡量一只股票的价值确实有重要参考作用。可众所周知A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信度普遍较低,相当多的公司依然在造假和违规。这种情况下无法用市盈率指标评价一个公司的价值。
更突出的问题是特殊的股权结构也决定了无法用市盈率来横向对比,中国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流通与非流通问题,但还有A股、B股和H股之分,同一只股票在不同的地方股价相差悬殊,没有统一的股价,像中国石油在香港约十多元最高不超过20元,在大陆股市上市时开盘价为48元。怎么算它的市盈率?如果用A股股价除以它的总股本(包含香港上市部分),那就等于用高收入者的所得除以社会劳动者平均工作小时,然后将计算出来的结果称为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率一样,必定是扭曲和误导的。
再者投资者重视的是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投资价值,在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即派息率大都在50%以上,这时市盈率指标就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如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连续几年分红率在30%以上。而A股市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不分红或基本不分红,很多业绩优良的公司也是这样。根据近几年汇总的数据看,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实际分配的净利润仅在10%左右,按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6元计算,平均分红每股不到1。5分钱,如果以每股价格10元计算,平均市盈率高达几百倍,哪谈得上什么投资价值?
由此可见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得市盈率概念无法与国际接轨。
以市盈率来衡量股市风险和股票好坏其实是媒体的发明与炒作,我们只要看一个简单的现象就会判断出这种〃伪科学〃理论的荒唐。
美元一年期存款利息正常比人民币同档次利息高出近一倍,人民币存款还要交利息税,按说美国人应该把钱存到自己的银行获取高息,然而事实上美国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连年创新高。
既然不能简单地以利率高低来衡量资金市场,为什么动辄拿市盈率衡量证券市场呢?
第37节:中国式市盈率(4)
一些〃伪专家〃总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救世主〃,拿一些道听途说得来的名词和不求甚解的名词解释,装出深沉忧虑的模样在老百姓面前卖弄学识,危言耸听,殊不知在复杂的社会经济领域里,任何经济指标都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它们所包含的意义也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
2。以日本为镜鉴 日本股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市盈率,始终处于80~100倍,这一状况保持了十多年。
〃存在就是合理〃,日本股市在经济增速和公司质量方面都低于美国的情况下,市盈率远高于美国,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发现,在决定市盈率高低的因素中,日本有三个方面与美国不同。
第一,储蓄率。日本的储蓄率远远高于美国,从1981年至1995年日本和美国居民储蓄率的比较来看,日本居民储蓄率是美国的一倍。在崇尚信用消费的美国,拥有一定信用度的人可以透支消费,往往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而崇尚节俭的日本人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被存进了银行。
储蓄是股市资金的重要来源,当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储蓄存款时,储蓄资金即可迅速进入股市,就像眼下正在中国发生的情况。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可投入股市的资金相对充沛,对股票的需求也比较大。股票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是由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