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我也恐高,因此很理解和同情她,那种悬在半空中的滋味很不好受。中间断了一段的独木桥,虽说离地面只有四五米高,可是站在上面往下看,还是让人两腿发软,心跳头晕。中间的一小节距离,在地面上看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一步,可是站在上面感觉就不同了。就算身上拴着保险绳,也不敢迈出那一步。不过最后,我还是勇敢挑战了自己,第二个爬上并越过了独木桥。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公司拓展训练上的一幕。
在我印象中,这种野外的拓展训练头些年比较流行,很多公司都组织过。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团队协作和彼此信任。不过最终的效果有多大,好像做拓展训练的公司并没有给出很具体的数据,大概只有公司内部自己知道了。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公司很大,部门很多,那么这种混合分组的拓展训练,能让各个部门之间陌生的同事快速认识和熟悉,对以后彼此间的协作起到衔接和润滑作用。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培训的独特作用。
说到培训,虽然我没有做过市场调查,但从自身经历和听闻的直观感受上,觉得大致分基础知识、方式方法和心智启迪这几种。基础知识不用说了,这是最普遍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一般是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譬如广告创意的实战、提案的技巧等,通常会通过一些模拟实战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心智方面的培训,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所谓的“洗脑”,培训师通过给受训者一些心理和体力的“摧残”,把受训者之前已经形成的心智“外壳”剥掉,再重新给他们灌输新的思想,就像一台电脑,先把硬盘格式化,再重装操作系统和软件。
心智培训的最初阶段,受训者往往很难受,产生抵触情绪,想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或者进行激烈的反抗。因为自己原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否定,本来很隐蔽的、心理层面上的东西,被培训师一点点地剥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过随着这种军训般的强化培训的不断深入,受训者的体力和意志力防线会渐渐麻木,直至被摧毁,然后抵触情绪慢慢消失,逐渐接受培训师疏导的观念,最后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心智培训就是那些传销之类,大家可能都在网上看过相关的视频,那种疯狂的状态,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很多公司做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对各种不同层面和职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和促进公司的发展。但对培训的效果而言,我个人觉得,这完全取决于培训课程、受训公司的类型以及相关人员是否契合等方面。其实“培训”也是一种产品,有它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人群——即受训者,如果课程和受训者很吻合,效果肯定明显,否则就适得其反。
我以前呆的一家广告公司,隶属于某公关传播公司,只针对公关行业的特点进行培训。因此,自己虽参加过几次公司组织的培训,却收效甚微。此后再组织这类的培训,就几乎不参加了。我也曾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要针对广告专业的特点。只是大家都明白,公司不会只为了我们几个广告公司的人,单独花精力和金钱。还有,从没有在广告行业任过职的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当然也不知道给我们组织些什么培训才靠谱。
也许做广告做得久了吧,我逐渐养成了对一种事件进行分析和洞察的习惯。譬如在培训过程中,我就会琢磨培训师讲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了什么手段;培训课程有哪些缺陷和不足需要改进等等。这么一来,我自己就很难被培训师“洗脑”。不过,觉得比较有道理的观念,我还是会吸纳的,同时也会去反思一下从前已经形成“壳”的一些东西。
其实我打心里佩服那些培训师。他们面对台下的受训者,不但能激情昂扬、循循善诱地进行教授,而且还能说哭就哭、涕泗横流,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一番忏悔。这一点我真的做不来。前几年自己也曾接受邀请,去高校做广告讲座。如果我有培训师的能力,肯定能把教室里几百号学生,都忽悠得热血沸腾,一门心思投入到广告行业。
所以被洗脑也没什么不好。看着培训师身边几个助教那仿佛“弱智”般的眼神,也许我们永远都感受不到,他们那种仿佛很简单但却充满激情的快乐。
2010年2月4日
体检
大学新生报到时都要进行体检。当年我上学时,班里一个女生因为体检没合格,只好休学一年,等着下届入学。2004年的时候,一同事去应聘某4A,所有关卡都过了,最后还是没去成,因为体检结果有问题。
现在好多公司在招新人入职前,都要提交体检报告,并且会把这个作为福利,每年为员工体检一次。如果发现了谁有健康问题,特别是传染性疾病,那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被公司辞退了。前一段时期,媒体上曾因企业员工入职“乙肝歧视”展开讨论,强烈呼吁取消相关限制。
我以前待过的几家公司,都没有给员工体检的程序和福利。记得在DS时,唯一一次全公司规模的体检,是因为创意部一女同事得了肺结核。某副总非常有洁癖,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把所有员工拉到怀柔一个体检中心,挨个儿查了一遍。忘了那个体验中心叫什么,不过环境和服务特别舒适。
那次体检有些同事就查出了问题,还好都不严重。只有一个以工作狂著称的AM消失了几天,我们私底下都说是她查出了问题。等她重回公司后,相关的业务一下子少了很多。直到去年我才偶然得知,她当时居然被查出了粥样动脉硬化。
在帕格索斯时,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公司一般把时间安排在年底,员工自己预约时间。年前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去慈铭体检,在检查时一同事被发现有点毛病,慈铭的大夫建议他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原本公司安排他出差去深圳的,看样子得换别人了。
大医院的片子拍出来后,发现情况不好,那个同事必须住院手术。于是,全公司一下子都有了些慌慌的感觉,有的同事甚至跑到大医院把某些项目重新检查了一遍,以求心安。
2007年11月2日
有年无假
不晓得“年假”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十几年前我来北京玩儿,接待我的朋友刚好在休年假。我也是从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可以不用扣钱、在家一休就是好几天的“年假”制度。头两年都在讨论是否取消黄金周,一些专家就曾建议,要完善和落实年假。这个想法不错,只是后来就没有了下文。
可是对于广告行业来说,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了。没完没了的加班,甭说年假,周末不加班就万幸了。不过据说在4A里的要好一些,因为经常有公司找外援,替休假的美术或者文案做他们留下的活儿。
自从进了广告行业,我几乎没有休过年假。待的最长的那家公司,到我辞职时,年假累积到了九天。万幸的是,人力资源部的总监挺通情达理,帮我折合成人民币,老板也痛快地签了字。心里那个美呀,那可差不多是小半个月的工资。
很多人都在MSN上问我下一步想干什么,还有人当时就给我介绍公司,我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下午早早就离开了公司,天还很亮,我极不适应。到家扔下东西就去买菜,在市场里闲逛。忽然觉得,这才是生活,每天那么加班忙碌,究竟是为什么呢?
2008年在帕格时,终于把倒休和年假都攒到一起休了,加上周末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本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不过没想到正好赶上四川遭受地震灾害,自己也没有了Happy的心情,也更不好意思去约朋友Happy了。
2008年6月1日
低头不见抬头见
据说目前北京的广告公司有一万家,假设总数不变,每天换一家公司,大概要三十年才能轮完一圈。这些公司又分外资的、本地的、国营的和私有的,有综合的、有做媒体的、有做影视的、有做制作印刷的,等等。
刚入行的新人,会觉得这个圈子目不暇接、深不可测。但你在这个行业里认真地混上几年后就会发现,在这一万家公司里,为人所知、值得一去的,不过就那么百十来家。并且自己周围的熟人,也差不多都在这几家公司里转来转去,到哪儿都能碰到一两个。加上互联网的兴盛,你觉得这个圈子其实并没有多大。
所以做人和做事,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人品欠佳,不努力上进,混过几家公司后,你的恶名就会被人所知,再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难了。反之专业过硬、做事靠谱,不但公司抢着要,朋友间有事也愿意找你帮忙。因此,不只是刚入行的新人要注意为人处世,老鸟也一样。否则,你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名誉和威信,也会慢慢消失殆尽。
现在广告公司招人,很多时候都是靠熟人推荐,因为这样子会觉得靠谱一些。即使你去一家陌生的公司面试,没准你以前待过的公司就有这边老大的熟人。他打个电话过去,你的情况差不多就了解一二了。或者你在某公司待过,有人想去求职,之前就会向你打听公司怎么样。
所以一个公司如果不规范,压榨员工、拖欠工资、老板很抠门、说话不算数,等等,就会臭名昭著,被列入谋职的黑名单。经常网上就发现这类爆料的帖子,警告同行们不要误入火坑。
作为广告公司的客户也一样,压款、欠广告公司钱、做事没谱、不好伺候,等等,大家也会互相转告:某某公司的招标千万别去接啊,接了就上当。
2007年6月12日
今天中午吃什么
N早以前A网上有个帖子,大意是为中午饭吃什么发愁。按理说这么无聊的帖子应该没有人回,可是回复者竟然成群,帖子顶在首页好久沉不下去。
当然,我也是那些回帖者中的一个,中午饭不知道吃什么的人之一。
人是铁饭是钢。本来很多人早上都没吃早餐,因此中午肚子可不能再没食儿了。虽说北京有很多美食馆子,但是在写字楼扎堆儿的地方,却很少有物美价廉的饭店。就算有,也架不住人多排队。并且就那么几家馆子,天天吃也会腻的。所以每到中午饭点儿,就有人开始张罗吃饭,可是一到讨论具体吃什么,就会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心情不同而定不下来。
早些年我待过的公司,大都是行政部给大家定盒饭。盒饭的配菜是统一的,有人爱吃有人不喜欢。于是,每天都有人因为对伙食不满而去行政部提意见。结果最后改成了中午给补助若干钱,自己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超额的部分自己埋单。
在HY的时候,有个外号“猪头”的胖子同事巨能吃肉,对盒饭里肉菜不喜欢的人,就把肉全给他吃,而他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猪头”面前就经常出现两个饭盒,其中一个装满了各种肉菜。后来一段时间,他忽然开始拒绝同事们的赠肉了。原来他女朋友嫌他胖,他决心瘦身。“猪头”起初还真有毅力,愣是坚持拒肉,也瘦了若干斤。不过后来还是没有扛住“肉惑”而开戒,也不顾什么身材了。
在DS的那段时间,中午饭吃得最不爽。周围不但饭馆少,而且都不那么可口。不过我们创意部的几个同事想出来一个办法:像值日一样,每天由一个人指定一家地方吃饭,其他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当然这个人当天没有点菜的权利。
于是一到中午,就看到当天要指定饭点的那个人撕了几张纸条,写上几个饭馆的名字开始抓阄,抓到哪家就去哪家。后来DS搬到艾维克,周边吃饭的地方和以前一样少且贵。大家为了省事,就跑到大厦食堂吃午饭。虽然难吃些,但却省了脑子和跑路的时间。
在帕格时,公司所在的建外SOHO虽说有很多吃饭的地儿,可是大都是快餐,不经济也不实惠。少有的那么两家性价比高的,天天门口都有人排队等座。据说二区那边的底商,开了很多著名的连锁食府,只是没往那边去过。和同事曾经去旁边的招商大厦和中福大厦内部大食堂吃过,虽说伙食便宜,并且是自助,但是要经过乱糟糟的国贸桥。听说旁边的中环世贸也有间大食堂,没去吃过不知道如何。
窃以为北京这些写字楼中,大食堂最好的是丰联和泛利大厦。或许是因为想竞争到更多的客源来吃饭,食堂的伙食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花样繁多,在那儿附近上班实在是一种福气。
“非典”之后,很多女同事开始自带午饭了。虽然自己带饭,不用每天发愁吃什么了,但是比较麻烦,因为头天晚上要事先做好,或者得起大早做饭炒菜。特别是夏天,公司有冰箱还好,否则没到中午呢,饭就馊了。
2007年4月28日
窝边草
六七年前刚去某公司上班,第一天下班时,在楼下遇到了正往里走的客户总监和一PL女AE。直觉告诉我,这俩人关系不寻常。于是打电话问介绍我来这家公司的前同事。同事很惊讶:你刚来第一天就知道了,谁告诉你的?我说是自己看出来的。她说:我在公司待了好长时间才听说,你眼力可以啊。我笑了:是啊,要不我的学生找BF,都是先把照片发来让我给把关呢。
时间长了渐渐发现,客户总监和女AE的特殊关系已经尽人皆知,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老板本人也晓得。当然大家也都知道,总监已经结婚,媳妇在某国际广告公司任高级主管。
大家在一起工作久了,觉得PL的女AE,远比善于玩弄权势、拉小圈子的总监单纯可爱,她也没有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而对别人颐指气使,反倒在专业上很虚心和认真,所以大家的关系维持都还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婉转地问了她的感受,女AE似乎无所谓,其实带着些许的无奈和听天由命。
我离开公司好久后,在一次同事聚会上听说,某天总监媳妇儿找到了女AE,对她说:你长得的确很PL很年轻,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我给的,这些你给不了他,他不会离开我和你结婚。俩人现在的状况不得而知,我只是偶尔分别遇到他们。
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否有传承养小三儿的基因,听说某副总也在公司安置了那么一位美女AE。她在公关那边,但是因为一些业务关系,两个部门曾经合作过几次。他们的关系我是在离开后才知道的。副总的老婆跑到公司大闹了一场,你想不知道都难。唉,副总的老婆曾是我很早前的同事,印象中是很文静的一个女孩儿。
前些天和那家公司的前同事相约去簋街吃饭,一同事忽然向我打听某部门的一个女孩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姑娘居然是公司老板的媳妇儿。那同事我还有印象,似乎并不属于天生丽质。据说若干年前,老板就要和他的女朋友结婚了,没想到这个窝边草太有手段了甩不掉,结果窝边草就变成了他现任媳妇儿。同事说这件事是某次公司搞活动时,女孩儿喝多了自己说出来的。不过大家都觉得,喝醉了是一方面,没准儿女孩儿是故意让大家知道的。
其实吃窝边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于是话题一转,同事纷纷说某天他(她)和某某去见客户,一起坐地铁回家,或一起干什么,结果被她(他)的朋友撞见,于是闹出了什么什么大小别扭。
一男同事说他一次和女同事去外地出差,结果在那边居然遇到了老婆的熟人。我插话说:这可太麻烦了,像我这种人,认识我的人那么多,实在没法和女孩子单独在一起了,指不定有什么小道消息传到老婆的耳朵里呢。
另一女同事回应我说:没关系啊,你可以每次都和不同的女孩子在一起,这样时间长了反倒没有什么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