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別斃了那隻狗-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兆隽耍⒓椿卮穑骸负芎茫 菇幼爬谩概雠觯 购汀负芎茫 拱阉嫉揭巫由献猛瓿勺饕担屑洳皇贝┎搴芏痰逆蚁肥蔽剩ǖ蹦忝靼鬃约耗芄焕媚勘晡锏妊逗湃醚盗范韵蠡氐缴肀呤保憬岜冉显敢饫米杂勺魑銮课铮。�
我也曾经目睹利用目标物(包括教师的手和雷射光点)协助严重低功能人士学习行走到教室、桌子或其它目的地,完全出于自愿且无需肢体引导 这对学习者或教师而言都是个获得解放的技巧。
以习得厌恶刺激作为讯号 (p。130)
(Conditioned。Aversive。Stimuli。as。the。Cue。–。p。81)。
区辨讯号强度可能影响反应的唯一情况只发生于传统动物训练,传统动物训练中使用的讯号(轻拉马缰或牵绳、轻顶马腹)只是过去一些无制约刺激的减轻版(用力猛扯绳子或踢马腹,为的是激棱尚未训练过的反应),所以如果轻度刺激无效,加剧刺激似乎应该得到较大的反应。不过实际这么做却会遇上问题。
习得讯号和初级刺激是两类不同的个别事件,训练新手通常不明白这一点,例如当他们轻轻拉没有反应时,他们就会多用点儿力,然后再继续用力,这一切只是徒劳,因为马匹和狗儿同时也会增加往反方向拉的力道。
传统训练师常把讯号和暴力使用视为两码子事。他们先给讯号,当没有获得服从反应时,他们不会慢慢加重刺激,而是直接使用令动物极度不快的强烈刺激来引发行为 强烈到足以(让牠恢复记忆)(一位训马师如是说)。P字链(收缩链)的训犬方法就是如此,在人们学习正确用法之后,即使个头不大的人也可以利用快速抽紧放松的动作把高大的大丹犬吓得魂飞魄散。有了这个初级刺激在手上备用,很快便能发展出轻拉链子即出现良好反应的结果。英国著名训犬师芭芭拉·伍德豪斯(Barbara Woodhouse)指出,以长期来看,这个方法比一直使用中度力道、无效轻扯拖拉着可怜动物的脖子来得人道;不过,利用正增强塑形行为的方法当然更为人道,而且无论就长期或短期来看都较有效率,现代训练师都利用正增强和标定讯号(某些字句或响片)训练所有过去以暴力达成的传统训大行为。
当某个区辨刺激可用来当作避免不快事件的讯号时,它不但可以减少肢体控制或介入的必要性,而且即使训练者不在场也可以抑制行为。我的边境梗犬在幼犬时期很爱乱翻废纸篓,并且把纸篓里的垃圾散得四处都是,我并不想处罚牠,但是我也不想得时常倒废纸篓。
于是,我在喷水瓶里装了水,加入几滴气味浓郁却很怡人的香草精油,然后咬着牙勉为其难地朝牠的脸喷,牠很不高兴地跑走。之后我在废纸篓喷了香草精,牠便从此再没接近过废纸篓。牠并不讨厌这个气味,这个气味刺激完全是中性,牠真正讨厌的是这个气味引发的联想。为了维持牠不再接近废纸篓的行为,大约每三个月就必须补充刺激浓度,在废纸篓上喷几滴香草精,但我再也没有必要直接往狗儿脸上喷了。
让狗儿待在隐形围栏系统(Invisible Fence systems)内,就是应用相同的原则。你在希望围住狗儿的地域四周安置一条无线电线圈,让狗兄配戴装有接收器的项圈,当狗儿太接近线圈即遭项圈电击,不过在这之前,必须设定一个警告声,当牠接近距离电线几呎处时项圈即发出警告声,这个区辨刺激即代表「别再继续往前走!」。如果系统装设正确,它将可以有效围住受过训练的狗儿,狗儿永远不会真的遭受电击。
我和我的梗犬住在森林里时曾使用过这个系统,当时若使用真正的围篱,等同随时邀请牠设法在围篱下挖洞或趁门没关时逃脱,这种使用制约警告讯号和隐形围栏的方法安全稳当太多了。
限定反应时间 (p。132)
(Limited Holds – p。83)
想训练动物对区辨刺激出现迅速反应,「限定反应时间」(limited holds)是个非常有用的技巧。假设你的训练对象已学会依讯号出现行为,但总是需要一段反应时间,譬如喊大家吃晚饭,他们总是慢吞吞才来,或是你示意停下来,但是你的大象只慢慢减速,最后才完全停下来。如果你希望的话,其实可以利用「限定反应时间」的方法塑形出较短的反应时间,直到对方在能力可及范围内达到最短反应时间。
首先,算出一个过去反应时间的平均值,然后只增强在这个反应时间内出现的行为;由于动物行为具有变异度,有些行为会超过反应时间,这些行为将不再获得增强。举例来说,叫大家吃饭之后,等一段固定时间就上菜,晚到的人可能就必须吃冷菜或无从选择菜色。
当你设限反应时间,只增强时限内出现的行为时,你会发现所有反应将慢慢集中在时限内发生,不再有拖延的情形。全家人到齐来到餐桌的时间得花十五分钟?现在,你可以再缩减时限,在叫大家吃饭后十二分钟就上菜,共或十分钟。逐步减缩时限的步调完全依靠判断,如同塑形原则一样,你希望行为发生于设定的时限范围内。
动物和人类对时间都极为敏感,在反应时间受限时都将出现极其准确的反应。但是训练者若希望有效利用限定反应时间的技巧,则不应该依赖胡乱猜测,应该使用时钟或甚至秒表。假如行为反应时间比钟表可测的时间单位更短,你可以利用默数,例如使反应时问从一、二、三、四、五缩短至一、二。当然,训练对象若是人类,只要着手去做,静待它发挥成效就好。
60年代海洋生物世界最让人惊艳的表演秀高潮之一,是由六双小飞旋海豚(spinner dolphins)同步演出多种腾空花式动作,依照水底声音讯号的变化而做出各式跳跃旋转。训练初期,无论要牠们跳跃、翻转或做其它动作的讯号出现时,牠们各自在十五至二十秒之间此起彼落,动作很不整齐。于是我们利用秒表和限定反应时间的技巧把反应时间压缩到两秒半,让每只海豚都知道如果想吃鱼,牠必须在讯号出现之后两秒半内跃出水面,做出正确的跳跃或翻转动作。后来,每只海豚全都专心一意地待在水底喇叭附近,当讯号一出现,海豚立即从水中爆冲而出,跃入空中扭转翻滚,场面相当壮观。有一次,我在观众席上无意间听到一段很好笑的对话,一位看来像教授的人斩钉截铁地告诉同伴,要获得这种准确无误的反应,唯一的作法就是利用电击。
限定反应时间的日常应用,即在要求或指示下达后你愿意花多少时间等待响应,如果家长、上司或教师在限定反应时间之后从一而终,他们通常被认为很公平,而且说话算话,即使限定的反应时间(行为必须在时间内出现否则不予增强的机会窗口)相当短也无妨。
预期心理 (p。134)
(Anticipation – p。84)
「预期心理」是一个刺激控制常见的问题,训练对象学会了讯号的意义之后,将会迫切想提供行为,因而在讯号尚未实际出现前即出现行为,这种现象称为「鸣枪前偷跑」,源自人类赛跑比赛时因预期心理而出现的行为。那些在他人给予讯号或要求之前即行动的人通常被视成过度急切、奉承讨好或阿谀奉承,这种习性令人生厌,并不是种美德。
参加服从竞赛的杜宾犬有时会遇上这类困难,虽然牠们是极易训练的狗,但是牠们极其警觉,只要预期的指令出现一点点端倪即能察觉,于是常在指令实际出现之前出现动作,因而惨遭扣分。参加小牛套索马术竞赛的马匹也常见这种预期心理的问题,牛仔和马匹原本应待在隔栏后方,等待小牛先跑出去,但马匹常会在过于兴奋的状态中没有等到讯号下达即冲出去。牛仔有时会认为这真是匹好马,但是实则是这匹马儿尚未达成刺激控制的训练。另一个常见预期心理出现的例子是美式足球的「越位」犯规动作,在开始踢球的讯号下达之前,某名球员由于心急而跑入对手防守区域之内,导致所属球队必须受罚。
利用「暂停」的处置可以改善预期心理的问题。若你不想再见到训练对象因为预期讯号而出现动作,你可以停止所有活动,整整一分钟内什么都不做,不给任何讯号,每次训练对象太早出现行为时就停下来,然后再重新开始,让过度急切的行为导致下次表现的机会延后出现,因而惩罚了过度急切的行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预期心理,然而如果处以责骂、惩罚或多次重复动作却可能毫无效用。
利用刺激作为增强物:连锁行为 (p。135)
(Stimuli as Reinforcers: Behaviour Chains – p。85)
在制约刺激建立之后,有件有趣的事会发生 –这个制约刺激变成了一个增强物。以学校下课的钟声为例,钟声代表「下课了,你可以出去玩啰!」的讯号,不过它也会被视为增强物 – 孩子们听到钟声会很高兴,如果可以让钟声早点响,他们绝对会这么做。现在想象一下,要是下课钟声必须等到教室安静下来才会响,状况会是如何?每次接近下课时间,你将发现教室变得异常安静。
区辨刺激代表获得增强的机会出现了,所以它成为训练对象乐于见到的事件,而这个事件本身即具有增强作用,意谓你其实可以把「引发某个行为的刺激」作为另一个行为的增强物。举例来说,如果我对猫咪说「过来!」,然后给牠一点零食奖励牠过来的行为,牠将学会这个口令而且也会照做,日后我每次碰巧看见牠坐在壁炉台上时便叫牠过来并奖励牠,很快地,猫咪将因为想吃零食而跑到壁炉台上待着(请记住:从猫咪的观点来看,是牠在训练我,牠发现了一个让我说「过来」的方法)。假设找接着想教牠在我手比着壁炉台时牠就跳上去,并利用食物或「过来!」口令增强这个行为,以后我遇到以下情况即可指着壁炉台:(1)我知道牠肚子饿的时候。(2)牠刚好躺在地上四脚朝天的时候,或者任何其它情况。我所训练出来的是一个连锁行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一长串的连锁行为,例如木工和家务,都是由许多熟知步骤所构成的一连串行为。而我们对动物也有一样的期待:要求牠们「过来!」、「坐下!」、「趴下!」、「跟好!」等长串连续动作,这种长串连续的行为是「连锁行为」,不同于「长时间维持的单一行为」(维持一小时或做一百次)。连锁行为可以很容易维持,表现不会变差或延迟反应时间,因为每一个行为其实都被下一个行为的讯号或出现机会所增强,直到所有行为完成,最后才获得奖励。
连锁行为可分为数种:由重复发生的同一行为所构成的「同构型连锁行为」(Homogeneous chains),例如马匹连续跳过一连串同型跳跃障碍物;以及由不同行为构成的「异质性连锁行为」(Heterogeneous chains),待最后一个行为完成之后方获增强。
正式的狗儿服从竞赛多半属于异质性连锁行为,例如中级竞赛项目:(1)主人把哑铃丢到跳跃障碍的另一边时,狗儿必须坐在主人脚侧。(2)一听到讯号即跳越障碍。(3)找到哑铃,把它咬起来。(4)衔着哑铃回头并跳过障碍。(5)坐在主人面前,等主人拿走哑铃。(6)听讯号回到主人脚侧,竞赛时这些连续行为的顺序通常一成不变,不过你可以先个别训练单一步骤,或在训练其他连锁行为时顺便练习同样的步骤。
连锁行为的行为顺序并不重要,但它有三点要素:(1)构成连锁行为的个别行为紧凑发生,没有耽搁。(2)这些行为由来自训练者或环境的讯号主导。(3)等到整个连锁行为完成才出现初级加强物。
无论狗儿参加打猎竞赛或赶羊竞赛,每次参赛的习得行为出现顺序或许会因环境不同而大肆更动,然而在牠拾回雉鸡或把羊只全赶入栏内时,整套的连锁行为最后才会获得增强。
连锁行为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个别行为都曾被增强,而且都受到刺激控制(即完全依讯号行事),于是这些保证增强物一定会出现的习得讯号可用来维持连锁行为的个别行为。讯号可由操作手给予,牧羊人以哨音告知牧羊犬转弯的方向、行进速度、何时停下和何时回头;讯号也可由环境提供,参加服从竞赛的狗儿在跳越障碍之前,眼前出现的哑铃便是要牠拾起来的讯号,而拾起来的动作是回到操作手身边的讯号,看到障碍物则又是跳越的讯号,主人不必为这些连锁行为中的个别行为提供口头讯号,可是讯号早已存在。
有时,前一个行为就是下一个行为的讯号。我最近刚搬到一个新城市,找了一处新家也设置了新公司,我把新地址、新电话号码、新传真号码和新的电子邮件账号全背了下来,但是有好几个月,我没办法从这一连串的数据中抽出片段数据告诉他人,直接问我邮递区号是多少,我肯定当场被考倒,除非让我先背出镇名和州名,接着我才能顺利背出邮递区号。电话号码也是如此,我必须先说出区域号码才能背出其余的号码 这就是一种内建讯号的连锁行为。
我们每天所做的许多事(如冲澡后穿上衣服)都是这类连锁行为。行为分析学者发现教导具有发展缺陷的人们时,仔细建立依讯号行事并获增强的连锁行为对于这些人的独立或半独立生活技巧有极大帮助。
我们都看得到连锁行为的用处及效用,但是我们常看不出来的是,我们眼中所见的错误行为常只是连锁行为瓦解后的结果。我帮训犬师上操作制约课程时曾听过许多他们在狗儿没做对时的解释:「这只狗很顽固。」、「牠只是企图报复我。」、「牠很紧张发情了刚发情结束。」或其它说法。其实牠的犯错,只是训练者建立或维持连锁行为不力的结果。
当构成连锁行为的行为当中,有一些未学成的行为或尚未受到刺激控制的行为时,这个连锁行为便会瓦解崩离。当训练对象不懂得讯号或无法达成讯号所要求的行为时,你便无法利用这个讯号增强,这代表每个连锁行为都应该倒过来训练,从最后一个行为开始训练。先确定训练对象已经学会这个行为,而且也能辨识出引发这个行为的讯号,然后再训练倒数第二个行为,如法炮制直到完成所有行为。当你想背一首诗、一段音乐、讲稿或台词时,把它分成五个段落,把次序反过来,从最后一段开始背起,从自己最弱的部份背到最熟练的部份;相反的,若依照记忆内容原先撰写及呈现的顺序开始背诵,你便必须不断从熟悉的段落背到较为困难且未知的段落,这种经验让人极无成就感。以看待连锁行为的方式处理背诵一事,不仅可以缩短所需的记忆时合,也能让整个背诵过程变得较为愉快。
连锁行为是个独特奇怪的概念,我自己也曾经因它大感挫折,觉得自己已经无计可施了,却还是没办法让某只动物、某个小孩或自己去进行一些显然并不难的连锁行为,直到我领悟到原来我一向把连锁行为的训练顺序弄反了。
加上糖霜装饰是做蛋糕时的最后一个步骤,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做蛋糕这件事,你的第一步应该是在装饰糖霜时请他们来「帮忙」。
教狗儿玩飞盘:一个连锁行为的例子
(An Example of A Behavior Chain: Teaching A Dog To Play Frisbee – p。89)
我有一位住在纽约市的朋友,每个周末都带他的黄金猎犬到中央公园玩飞盘,他告诉我,生活中似乎到处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教狗儿玩飞盘游戏的人。这真是一件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