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虚证多见血亏及阴伤,实证多见气郁火盛及寒邪、湿热为患。
肝与胆病的辨证常用于对不寐、眩晕、耳鸣耳聋、头痛、胁痛、胃脘痛、腹痛、郁病、梅核气、虚劳、内伤发热、汗病、黄疸、积聚、鼓胀、癫病、狂躁、惊恐、麻木、中风、偏瘫、厥病、血病、温病、雀盲、白睛涩痛、阳痿、阴缩、带下、崩漏、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的辨证。肝胆病变证候主要有: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肝气虚证、肝阳虚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肝风内动证(包括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阴虚动风证、血虚生风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肝血郁滞证、肝胆湿热证、胆郁痰扰证、胆气虚证、虫扰胆腑证、胆热证。应注意相似证候之间的鉴别。
一、辨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常由精神刺激,情志不遂以致肝失疏泄所引起。临床表现】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
或易怒,或咽喉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瘿瘤;或妇女乳房胀
痛、或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或形成
块;舌苔薄白,脉弦或涩。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肝性喜条达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脉不利,故胸胁或小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女子以血为本。冲任隶属于肝,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损伤冲任,故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若肝气郁结,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挟痰循径上行,搏结于咽候,可见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称为梅核气);痰气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若
气滞日久,血行瘀滞,肝络瘀阻,日久可形成
块结于胁下。苔白,
脉弦,为肝气郁滞之象。【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
②以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脉弦为辨证依据。
③ 有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脉弦等肝病定位症状。
④由于肝疏泄气机功能涉及面广,故可兼见胸闷善太息、咽喉如梗、瘿瘤,或气滞血瘀的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经闭、
块等症。
血瘀胁下,见
二、辨肝火上炎证
肝火上炎证是指肝火炽盛,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或火热之邪伤肝所引起。
临床表现
头晕胀痛,耳鸣如潮,或突然耳聋,耳内流脓,肿痛,或两目赤肿,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口苦,不寐,或噩梦纷纭,面
红目赤,或吐血,
血;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或他脏火热累及于肝,以致肝胆气火上逆所致。火热之邪内扰肝胆,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脉络,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条达柔和之性,则胁下灼痛,急躁易怒。肝藏魂,心藏神,热扰神魂,则见不寐或恶梦纷纭。胆经循行耳中,肝热移胆,胆热循经上冲,故见耳鸣如潮,甚则突发耳聋。热迫胆汁上溢,则口苦。火邪灼津,故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内炽之象。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火炽盛,气火上逆为主要病机。
②以肝经循行部位实火炽盛为辨证依据。
③ 有头晕胀痛、耳鸣如潮,或突然耳聋、耳内流脓肿痛;或两目赤肿,或胁肋灼痛,急躁易怒、口苦等肝经火盛的定位症状。
④可兼见不寐、噩梦纷纭、面红目赤,或吐血、
血、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热盛的定性症状。
三、辨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不足,所属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血的生成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血所引起。
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或妇女月经量
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机制分析】肝藏血有调节血量作用,肝血不足,目失濡养而有目眩、头晕、夜盲之症。肝藏血养筋,肝血不足,筋失营养而有麻木、拘急、震颤等症。肝血主养胞宫,肝血虚,胞宫失养、可见月经量少、色淡、闭经之证。面、舌、甲色淡及脉细均为血虚常见之症。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血液不足,肝失所养为主要病机。
②以筋脉、头目、爪甲失养和血虚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有面白无华或萎黄、舌淡、脉细等血虚的定性症状。
④有头晕目眩、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等肝血不足,经脉头目等组织失养的肝病定位症状。
四、辨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伤阴或肾阴不足以致水不生木所引起。
【临床表现】头昏耳鸣,两目干涩之症,胁肋灼痛,或手足蠕动,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部烘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数。
【机制分析】年迈或久病损伤肝胃阴液,除有阴虚火旺之消瘦,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部烘热、舌红少苔脉细弦数之虚热特征外,还可因目失濡养而有两目干涩之症。肝脉过两胁,所以有胁肋灼痛之症。肝阴不足,筋失濡养而有手足蠕动之风症。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
②以筋脉、头目失养和阴虚虚热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有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面部烘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数等虚热的定性症状。
④有头昏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筋脉、头目
失养的肝病定位症状。
五、辨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证是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恼怒伤肝,化火伤阴,或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等阴不制阳所引起。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失眠,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所致。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故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肝性失柔,则急躁易怒。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亏,筋骨失养,故见腰膝酸软无力。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故头重脚轻,行走飘浮。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为肝肾阴亏,肝阳亢盛之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为主要病机。
②以头目眩晕胀痛、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为辨证依据。
③有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肝阳升发太过,气血上逆的定位症状。
④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舌红、脉弦或弦细数等肝肾阴虚的一般症状。
此外还应注意肝火上炎证,肝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的鉴别。三证都有热象,但肝火上炎证属于实热证,以肝经火热内盛为主要病机;肝阴虚证属于虚热证,以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拢为主要病机;肝阳上亢证为本虚标实证,以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而致肝阳偏亢为主要病机。肝火上炎证进一步发展可致肝阴虚证,肝阴虚证日久可演变为肝阳上亢证。肝阴虚证和肝阳上亢证的过程中,均可出现肝火上炎。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二者在证候与病机上有近似之处,因火性炎上,阳气亦亢于上,故均以头面部的症状突出。其区别在于:肝火上炎以目赤头痛,胁肋灼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证为主,病程较短,病势较急,阴虚证候不突出,故病情纯属实证,系由火热之邪侵扰所致;肝阳上亢以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病程较长,病势略缓,且见腰膝酸软,耳鸣等下虚症状,阴虚证候明显,故病情属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系由气血逆乱所致。
六、辨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是指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证候。常由肝阳上亢、高热、阴虚、血虚等进一步发展所致。根据病因病性的不同,临床主要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和血虚生风四种证型。
(一)辨肝阳化风证
肝阳化风证是指肝阳升发太过,亢逆无制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常由情志不遂,化火伤阴,或素有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阳亢日久化风所引起。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头摇,头痛,肢体震颤,项强,步履不正,手足麻木,语言謇涩,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喉中痰鸣,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有力或弦滑。
【机制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或素有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日久,亢极化风,从而形成本虚标实、上实下虚的动风之证。
肝阳亢逆化风,风阳上扰,则目眩欲仆,头摇;气血随风上逆,壅滞络脉,故见头痛:肝主筋,风动筋脉挛急,则项强,肢体震颤;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则语言謇涩。肝肾阴亏,筋脉失养,故手足麻木;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故行走飘浮,步履不正。舌红,脉弦细有力,为肝肾阴亏阳亢之征。若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蒙蔽清窍,则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则见口眼? 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舌强不语。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阳升发太过而亢逆无制为主要病机。以平素即有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症状,又突见动风之象,甚
或突然昏倒、半身不遂等症为辨证依据。
③ 有眩晕欲仆、头摇、头痛、手足麻木、肢体震颤、项强、步履不正、舌红苔白腻、脉弦细有力或弦滑等肝阳化风的定位症状。
④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 斜、半身不遂等肝风挟痰,蒙蔽清窍的症状。(二)辨热极生风证
热极生风证是指热邪炽盛,耗伤津液,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常由热邪燔灼肝经所引起。
高热,心烦,或躁扰如狂,或神昏,手足抽搐,颈
【临床表现
项强直,牙关紧闭两目上视,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机制分析】本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因邪热亢盛,燔灼心肝二经所致。邪热炽盛,燔灼肝经,伤津耗液,筋脉拘挛迫急,故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热邪蒸腾,则呈高热;热传心包,心神被扰,轻则躁扰不安如狂,重则神志昏迷。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为肝经热盛之征。本证以高热兼见动风之象为主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热伤阴津,筋脉失养而风动为要点病机。
②以高热和动风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 有高热、心烦,或躁扰如狂、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等实热的定性症状。
④有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的定位症状。
(三)辨阴虚动风证阴虚动风证是指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常由外感热病后期伤阴,或内伤久病,阴液耗伤所引起。【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咽干燥,形体消瘦,舌红无苔,脉细数。【机制分析】本证多因外感热性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致使筋脉失养而成。具体分析参见肝阴虚证。【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阴液亏虚,筋脉失养而风动为主要病机。
②以阴虚和动风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 有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咽干燥、舌红无苔、脉细数等虚热的定性症状。
④有手足蠕动等虚风内动的肝病定位症状。(四)辨血虚生风证血虚生风证是指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常由久病血虚,或生血不足所引起。【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爪甲、口唇色淡,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弱。
【机制分析】本证多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因急性、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具体分析参见肝血虚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血虚而致风动为主要病机。
②以血虚和动风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 有眩晕耳鸣、爪甲、口唇色淡、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弱等血虚的定性症状。
④有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肌肉瞤动等风动的定位症状。
此外,还要注意肝风内动四证的鉴别。肝风内动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之不同,应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加以鉴别。凡肝病出现动风的征象,多为急病、重病。其中热极生风因热邪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故以高热伴见手足抽搐有力,颈项强直为诊断要点,属实热证;肝阳化风系由肝肾阴虚,肝阳亢逆失制而成,以眩晕欲仆,项强肢颤,手足麻木或卒然昏倒,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为主症,属阴虚阳亢(或上实下虚)之重证;血虚生风与阴虚动风均由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成,以手足麻木、震颤或蠕动无力为其风动的特点,均属虚证。四证均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动摇症状为主症。但肝阳化风证为本虚标实证,在肝阳上亢证的基础上发病;热极生风证为实热证,且有高热等实热征象;阴虚生风证属虚证,继发于他证之后,有虚热特点;血虚生风证也为虚证,有明显的血虚特征。
七、辨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或肝经湿热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感受湿热邪气,或过食肥甘,积湿生热,侵犯肝经所引起。
胁肋灼热胀痛或胁下痞块,腹胀,厌食,口苦,恶
【临床表现
心呕吐,大便不调,小便短黄;或身目发黄,黄色鲜明,或寒热往来,或身热不扬;或阴部瘙痒,带下色黄味臭;或阴部湿疹,灼热瘙痒;或睾丸肿胀热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湿热内阻肝胆,疏泄失职,气机不畅,故胁肋灼热胀痛;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胆汁不循肠道而外溢,则见身目发黄;邪居少阳胆经,枢机不利,正邪相争,故见寒热往来。湿热郁阻,脾胃升降、纳运功能失司,故见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若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可见阴部瘙痒,女子带下色黄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常为主要病机。
②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和湿热内蕴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 有身热不扬、大便不调、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湿热内盛的定性症状。
④ 有胁肋灼痛、胀痛、胁下痞块、黄疸、口苦,或寒热往来、外阴瘙痒、带下黄臭
睾丸肿痛等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的定位症状。
八、辨寒滞肝脉证
寒滞肝脉证是指寒邪凝滞肝经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寒邪侵袭
所引起。
【临床表现】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得温
则减,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
【机制分析】足厥阴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