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是部金融史》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陈雨露杨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这个核心,采用诙谐生动的语言,

将希腊、罗马、法兰西、西班牙、荷兰、日不落帝国、美国、克洛维、查理一世、约翰·劳、摩根、索罗斯、六一农、郁金香、南海事件、次贷危机等这些牛国、牛人以及牛事一一展现,

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读之让人知行获益。

编辑推荐

一部超好看、超管用的金融读本

追溯金融的进程,解读金融的力量

破解金融的密码,回答金融的走向

金融是个好东西,人人都该补点金融史

要么懂得金融战略,要么受困金融阴谋

媒体评论

陈雨露教授这本书是—部重要著作,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对金融历史知识解读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贡献,进而使我们一起为我们未来的共同繁荣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稳定的金融基础。

——罗卡尔(法国前总理)

在金融危机的硝烟中,世界又一次聚焦华尔街,人民又一次探寻金融的本质。雨露博士另辟蹊径,以恢弘的视野、通俗的笔触,上揽千年,纵观五洲,从金币到纸币,从飞钞到美钞,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娓娓叙来,尽悉数到。本书大大加深了我们对金融的理解,丰富了我们的金融历史知识。

——朱民(IMF总裁特别顾问)

金融制度的形成绝非偶然。尽管关于金融制度的论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宽广的视角为大家讲述金融往事的书却很少。超越金融又回归金融,思路大开大阖,笔法诙谐生动。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书值得—读。

——林晨(中国证券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我始终以为金融只是我们这代人的逻辑。开卷读陈老师这部新著,方领略金融数千年沧桑史卷之文明渊源。

——曾子墨(凤凰卫视财经主播)

作者简介

陈雨露,金融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院长等职,货币金融战略问题专家。现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杨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发展研究基金获得者。副研究员,有多年金融从业经验。

楔 子

什么是金融?

金融本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人的一颦一笑,人性因为金融而丰满,金融因为人性而高尚。

有人的地方就有金融,金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宙斯家门口有两个大桶,分别放着“幸福”和“灾难”,宙斯混合了两个大桶,并将其赐给世人。

于是,我们每个人都从神那里借到了生命;于是,我们的一生都福祸相依;于是,有了我们光彩陆离的金融世界……

(以上金融创世纪,实乃本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007年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2009年美国启动70年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2010年美国继续忽悠人民币升值……

对国际金融而言,这当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更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只是一个平凡的时代,和过去、未来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

无论“海啸”、“危机”、“战争”这些名词如何恐怖,我们每一个人还是希望能愉快地生活下去。

你的生活恐怖吗?

如果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恐怖到如同身处海啸,那么,就真的有危机了。如果不是,那么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

金融和菜贩一样,都是三百六十行之一,只不过,卖菜的卖菜,卖钱的卖钱。对贩菜者,菜还是要卖给有钱买菜的人;对金融者,钱也要卖给能买得起钱的人。

这就是金融的本质:永远用你的钱,为比你更有钱的人服务。

于是,大家便在金融市场上看到强者剥夺弱者,美元一直在贬值,却逼迫人民币、欧元升值。

为什么我们国内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高涨,货币还要对外升值?

一个号称最为自由的国度,却在最为自由的金融市场耍霸权,试图以力量的手段决定货币价格。

指责我们操纵汇率,我看你才是汇率真正的操纵者!

无他,唯利益尔。

这种汇价变动对强者最有利,这样,他们的商品在海外才能更有竞争力,才能更多依靠出口刺激国内复苏。

强者的规则,可以改变吗?

可以,只要你成为强者。

没有一个国家天生是老大,如同我们每一个人,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都曾经是普通人。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曾在艰难中行走,也都曾执世界牛耳。

但是,一代代世界强国倒下了,死在自己的繁荣中。

国家强盛的时候,自由流淌的货币是经济的血液,货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集中,社会财富的规则是“创造”,今天不是好日子,明天也会是好日子。

国家衰败的时候,金融是掠夺财富的利器,货币也会向某个方向集中——少数人的口袋,社会的财富规则便修改为“掠夺”,就算今天是好日子,明天就未必是好日子。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成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么,我们会成为下一个王者吗?

看看曾经的王者的金融史,我知道,你明白的!

第1章 钱之初,性本善(希腊—罗马)

引言

在优雅的希腊文明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金融的原型: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现在的也拿走。经过梭伦改革,雅典在公民间建立了一个纺锤型社会,在相对公平的体制下,人类社会开始了金融之旅。然而,嗜血的罗马只是“手中有钱,心中无剑”,在声色犬马中贵族开始无视社会规则甚至法律,当所有公民都无法谨守俭朴和忠诚,在一次大通胀中,罗马的辉煌戛然而止。

雅典辉煌的秘密是什么?

罗马共和国真的死于大通胀吗?

神坛上的雅典

在梭伦翻开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农”的惨境,甚至没有想到自己的法令会缔造古希腊最辉煌的古代民主。梭伦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如果任“六一农”持续沦为奴隶,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有人告诉我们,古雅典很辉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一个梦幻之城。古雅典的辉煌,正值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古雅典当然比几百万年前的猿猴辉煌很多。

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雅典当时生产力仍然很低下,单个人或者单个家庭除了维持生存,剩余产品并不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摔断了腿,人们就可能混不下去。

一个人混不下去的时候,就得借债。

于是,雅典城邦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笔下的特殊公民——“六一农”:借债者收成的六分之五要给债主作为利息,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的六分之五还是不够缴纳利息,债主有权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六分之五高吗?

如果六分之五的收入都不能抵偿利息,那就更别指望另外的六分之一能还本金了。说白了,“六一农”债务根本没有偿还的可能,本来就没积蓄,还要交出六分之五的收获,还能指望还钱?

唯一的还款方式就是自己。

货币只眷顾有生产能力的人,也只向一个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这也是金融最残酷的地方: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剩余的也拿走。这就是金融的本质,昨天这样,今天这样,明天也会这样,关于这一点我确定以及肯定。

于是,雅典的很多人——很多公民,变为奴隶。

比“六一农”沦为奴隶更可怕的是,这种债务体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贫者愈贫而富者愈富,雅典公民丧失了获取财富的公平起点。

这个起点是社会的希望。

尽管标准不同,任何一个社会小康之家的沦落都是社会动荡的开始,贫困固然是不稳定的开始,小康的沦落则会使社会彻底失去自纠能力。这是一个没有支撑的社会,如果就连社会精英(当时的雅典公民)都失去了希望,社会也就真失去了未来。

问题是,雅典城不能让自由民变为奴隶,他们是雅典公民,没有这些人,雅典就没有军队、没有税收、没有……指望贵族关键时刻出钱出枪,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幸好,雅典有梭伦(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8(559)年)。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来到市中心广场上,他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著名的梭伦“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

在梭伦翻开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农”的惨境,甚至没有想到自己的法令会缔造古希腊最辉煌的古代民主。梭伦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如果任“六一农”持续沦为奴隶,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的“梭伦改革”。

实际上,梭伦所做的,远比解放“六一农”有意义。

颁布“解负令”后两年,雅典社会趋于平稳,梭伦开始推行币制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是:铸足值货币,货币增重(重量各说不一,各种货币大致增重在10%~12%之间)。足值货币刺激了雅典人本就丰富的经商神经,也使地理位置优越的雅典再次成为希腊地区的商业中心。

接下来,梭伦才推出改革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赋予居民公民权、对城邦制度立法。

忽略种种说教式的细节和条文,梭伦的政策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抑强、扶贫、强中”,解放“六一农”只是“扶贫”而已。

从梭伦开始,雅典公民按家庭财产被分为四级:五百斗者、骑士、双牛和日佣,按财产不同担任不同官职,氏族贵族不再世袭城邦职位。这种“金权政治”彻底摧毁了氏族贵族对城邦的控制权,由此培养起来的四等公民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基础。

四个等级的公民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三、四等公民则成为雅典的中坚,而且四个等级公民的财产数量差别其实并不大:一等公民的土地仅是四等公民的3~5倍,一般不超过三等公民的2倍。当然,上等公民在城邦事务的话语权要高于下等公民。

虽然富人债权受损,却获得了政治权力。说改革是妥协也好,说梭伦代表新兴奴隶主阶层也罢,梭伦在没有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调和了雅典各阶层。

任何一场推进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会有牺牲,或者说旧势力不会完全倒塌。如果既得利益者自身不同意改革,那就是弱势群体带来的革命。最终,“六一农”认为自己不能讨到一个说法,也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向雅典执政官讨一个说法。

“六一农”的说法,是暴力。因为,除了暴力,“六一农”已经不能给债主任何利益。

当社会弱势群体再无可牺牲,就会彻底崩溃,这种崩溃无论对“六一农”还是奴隶主,都是相当残酷的:再无妥协退让,玉石俱焚。

由此,我们才讴歌改革,改革、改革,改而不革。

从梭伦改革,我想到了一句中国古训,“古之治国者,不患贫而患不均”。

很多人将这一古训列为攻击对象,认为就是它搞得我们民族无法富强,甚至认为就是这个治国理念搞得我们几千年没有脱离小农经济。

我们自古以小农立国,应该是一个最平均的国度。很可笑,事实恰恰相反,阻挡我们社会前进的根本不是“均”,而是太多的“不均”,每一次乱世之源都是太多的土地兼并。

雅典公民纺锤形的社会结构之所以稳定,不是因为人们有了选举权,而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结构相对公平,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打破规则,所以才会有选举制度。如果是一个倒“丁”字型的社会,在“一”的底部几乎任何人都想打破规则,这样的社会,无论有多少法律,无论执法多么严格,无论什么制度,都无法保持稳定。

诚哉斯言:

“我所给与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梭伦

乱世生银行

乱世出枭雄,乱世也出金融。

为了补充本土粮食,也为准备战争,雅典急需补充各种物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催生了古希腊金融业,今天我们将之称为“海事信贷”。

如同冷战中的美苏,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地区最为强盛的两个城邦。雅典矗立在徐徐海风之间,公民自幼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探讨诗文哲学;斯巴达则居于群山环绕的谷底,公民从未有过人生欢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训练和作战。

可以断定,无论雅典还是斯巴达,都从未把对方当做真正的盟友,双方都希望统一希腊,唯我独尊,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

公元前431年,文明的雅典对不怎么文明的斯巴达率先动手,双方各自纠集一批城邦大打出手: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开始了一场耗时近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西方世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雅典和斯巴达意识形态的对立最终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么说的人,是白痴。

民主与战争根本毫无关系,雅典和斯巴达共存于一个地区,击溃对方就可以独霸希腊,才可以为城邦攫取最大利益。

雅典确实为后世留下很多美好想象,城邦公民将荣誉置于物质之上、生命价值置于物质之上……古罗马历史学者基托这样歌颂雅典:“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贵族气质。”甚至到了罗马时代之后,奴隶主仍旧以拥有雅典籍奴隶为荣。

但是,雅典人还没有高尚到为了让斯巴达人过上同样的生活而发动了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目的,始终是希腊区域的霸权,是为雅典本土城邦攫取更多利益。

“反抗波斯的时候,雅典就不是为了希腊自由而战,雅典所希望的是以雅典帝国取而代之。”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雅典的目标很远大,但广大斯巴达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在任何一个固定的时点,一个国家势力扩张,必然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一旦拥有力量,注定想保持先发优势,就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他国家压制于现有利益分配格局之内。手段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产业分工。

其实,本质并没有区别,都是霸权和剥削,靠牺牲别人致富。比如,我们对西方开放了市场,西方却永远不会对我们放开核心技术。

当时的情况是,雅典大致只能产出本土所需农产品的130,即使在丰收年份也不能满足自身对农产品的需求,支撑雅典经济的已经是酿酒、橄榄油和制陶业,而靠这些,雅典人是吃不饱的。加之希波战争几乎摧毁了雅典手工业,三、四等公民基本都成为战士,迅速恢复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战争和劫掠,何况此时雅典已经拥有了在希腊地区几乎无敌的海军,而斯巴达陆军战力则在希波战争中消耗过度。

雅典咄咄逼人的态势引起了斯巴达的担忧,看在自己未必打赢的份上,斯巴达开始奉行退让政策,为让雅典人放心,甚至表示自己不再修筑城墙。

斯巴达的忍让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