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世界人民都在想,咱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英国不想这样,美国不想这样,法国不想这样,全世界人民都不想这样……
第一届G10金融峰会
呼吁=忽悠。
罗斯福真正关心的是如何缓解国内经济危机
为解决这个问题,1931年德国总理布鲁宁、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法国总理赖伐尔、美国总统胡佛等世界巨头通过各种渠道会晤或者磋商,基本达成了一种共识:必须稳定世界货币,否则谁也甭想好受。
1932年,巨头们达成协议,希望国际联盟主持召开一次国际经济会议。
根据协议,会议地点在伦敦。
请注意会议地点,这点很重要。
当时,罗斯福刚刚就任,然后,就立即邀请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加拿大和墨西哥1O国首脑赴华盛顿,希望就经济问题达成“某种根本性的谅解”。
请注意,罗斯福的建议会晤地点设在美国本土,这点也很重要。
在哪里开会本来不是问题,但会议主场却折射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这一点如同足球:邀请你去异国旅游当然是好事,到别的国家踢球就不必了。
无论是英、法访美还是美国在伦敦参加会议,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到伦敦,美国客场作战,美国不想去;到美国,英国当然也不想去。
战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约有欧洲债券130多亿美元;德国则变为债务国;英、法均无力重整国际金融体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国身上。
所以,就算英国再不想去,还是得去。
会晤期间罗斯福呼吁:取消战债利息,并重新核定本金,对即将到期的战债提出一些通融办法。最终,罗斯福与麦克唐纳、赫里欧一起呼吁“最终要重新建立国际汇兑中的平衡”、“恢复金融货币的稳定”、“我们想做的事之一,就是要使世界恢复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
呼吁=忽悠。
罗斯福真正关心的是如何缓解国内经济危机,“我们的国际贸易关系虽然非常重要,但在迫切性和必要性上必须从属于健全国民经济的任务。我一定要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但是国内的紧急状况是等不得贸易上的成就”。
美国意思很直白:大家得先让我强大。
英国:让您强大起来,别做梦了。
麦克唐纳率先在开幕词中提出:“必须在清除普遍经济恢复的任何障碍之前,首先刻不容缓地解决战债问题”。
直白点说,就是希望美国降低关税,让欧洲各国用商品偿还战债。
针锋相对,美国国会会议期间通过《赫尔法案》,要求各国自1933年6月12日起将现行关税普遍降低10%,美元贬值15~20%。
您别逗了!
关税降低10%对美国税率优势基本没有影响,欧洲国家再降10%,全世界就剩下美国货了。
就赫尔法案,欧洲各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美国着重落实麦克唐纳的第二点要求:稳定美元汇率。比如,法国提出“只要美元继续波动并有进一步贬值的危险,巴黎就决不会同意约束法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的权利”。
英法诸国的意思,直白点说:美国还是要稳定汇率,保证黄金兑付。
即使如此,初期结果看起来还不错。
6月15日,三国中央银行就市场汇价达成了协议: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0。25,美元对法郎,汇率为0.04662:1;允许上下浮动3%。三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买卖这个汇率,黄金销售限额为0。8~1亿美元。当天,美元与英镑的市场汇价已经跌至4。15:1,稳定币值协议的消息透露给报界后,美元汇价立即回升至4。02。
如果这个汇率体系真的执行下去,美元铁定升值,肯定是罗斯福不愿意看到的。
不想看到,干脆就不看,美国已经再不用看谁的脸色行事。关系本国经济利益,什么承诺都不好使。
6月17日,罗斯福电告代表团,不能在协议上签字,美国不能做出避免美元上下浮动的任何承诺。
6月22日,美国代表宣布:“华盛顿当局认为,暂时稳定货币的措施在目前是不适宜的”。
7月3日,罗斯福给会议再次发来电报,“暂时的固定汇率不是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做的倒是缓和现存的禁运以方便产品交换、互通有无”,美国希望打开欧洲扩大进口的目标在此一览无余。
这封电报被形容为“炸弹信息”,使三国银行家的努力付诸东流,伦敦世界经济会议陷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个玩笑开大了。
7月4日的会议上,麦克唐纳提议休会,并起草了一份决定休会的文告,公开了罗斯福5月16日赞同稳定金融、7月3日又变卦的电文。英国首相公开表示,由于“一个国家的”的某种货币政策,世界经济会议已经不可能继续进行。
现在,总结一下伦敦经济会议:就是黑老大江湖谈判,英国与美国,谁才是世界老大!旧老大不服,新老大也不甘,所以,会议毫无结果。补充一点,伦敦经济会议并非全无结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们对英镑体系彻底丧失信心。
没错,美国自身也在经济衰退,国内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对经济危机置身事外,老大不能只顾自己,小弟都完蛋了,对老大一点好处都没有。
当然,没有人能要求老大完全置自身安危不顾,这不现实。
老大的责任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扶助小弟,老大才有可能更快恢复战斗力。作为超级大国,在后发国家身上弄点油水,赚点钱,也不是不行。但把别人永远压制于自身产业链条之内,直至成为老大完全的附庸,就很不厚道了。
至于借助自身经济实力强行向小弟传输价值观,甚至干涉小弟家事就不是责任了,那是霸权。
7月,伦敦经济会议刚散,当月伦敦银行业就发生挤兑,世界人民都来挤兑黄金。为此,英国流失了2亿英镑黄金,当年9月宣布脱离金汇兑本位制。
此后,各国纷纷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
既然不能靠美国继续当老大,英国纠集英属殖民地则形成了“英镑集团”,在自己地盘上当个老大还是没有问题的;
法国从1931年开始连续从美国兑换3。5亿美元黄金,此时已经有实力继续坚持金本位,于是,法国在法属殖民地中形成了“黄金集团”;
新兴的美国也显示了很强的经济实力,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一批国家将本国货币盯住美元,又形成了“美元集团”。
美、英、法,金融三国志,世界终于真的乱了。
第10章 枪炮与金钱Ⅱ(二战)
引言
1929年纽约金融市场暴跌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英国、德国无一不是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企,尽管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但这绝非凯恩斯政策的功劳。也是在1929年危机背景下,世界出现了法西斯同盟,最大的法西斯投资恰恰就是在银行势力扶持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1929年世界大危机,纽约金融市场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吗?
盟国何以能在二战中反败为胜,最终击溃法西斯?
忽悠出来的1929大危机
市场永远都没有大人物,过去没有,现状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如果真有大人物,市场就会永远赚钱(鉴于美国市场有做空机制,所以不会只涨不跌)。
任何大人物也只能控制一两只股票,不可能操纵整个市场,翘起道琼斯指数的是千万个投资者,任何“大人物”和市场相比都将微不足道。
在金融市场,判断对了大势,你就是大人物。
对美国来说,一战后的时光是幸福的。
20世纪20年代,财富似乎向美国人敞开大门,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一片喜庆。1928年12月4日,柯立芝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美国从未遇到比现在更加令人鼓舞的繁荣。在国内,人民安居乐业,在国际方面,和平是主流”,总统认为“可以乐观地展望未来”。
这是一个财富时代,“五月花”号的梦想在这一刻实现了。柯立芝总统把财富的来源归因于“前所未有的繁荣主要有赖于美国人民的品质和团结”。
不过,对美国人来说,财富还有另外一种来源:投机。
佛罗里达州的气候总是比纽约好,甚至比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州都要好,一到冬季富人如同候鸟一样到这里消磨幸福时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真的相信,整个佛罗里达半岛都会住满游客,无论海滩、沼泽、湿地,甚至灌木丛都是浪漫而又健康的居住地啊,这里的房产一定会升值!
度假圣地,投机天堂!
1923~1925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大概升幅在5~6倍左右,棕榈海滩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成为资金争夺对象。开始只是海滩距离5英里的地方,逐渐的10英里、15英里……,几乎整个佛罗里达州的地产都被炒作起来。
今天,在北京任何一个小区周边都有一堆地产中介,很火爆。确实火爆,分跟谁比,与当年的佛罗里达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个迈阿密市只有7。5万人口,却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2000多家地产公司,全市的口头禅都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经纪人,还是房地产经纪人,不可能经纪月球环形山,还要靠当地地产过日子。
一个城市,每个小区边上都是一片经纪公司,对经济整体来说,这些房产经纪不但不能创造财富、不能节约信息成本,就连居住功能都丧失了:真要是有人住,这些经纪人早失业了。
如果房产经纪的最大用途是增加投资人成本,就成了一群骗子,相信每个与房产中介打过交道的人都身同感受;如果一个行业整体以骗为生,那就是经济的毒瘤;如果城市居民都以骗为荣,或早或晚那是一定会出事情的。
无论多么绚丽的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1926年9月18日,一场台风卷走了迈阿密数千栋房子,海上游弋的游艇也冲到市区大街。最后,一个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1。5万名难民,也就是说,这个城市被毁灭了。
对地产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充分的利空,佛罗里达州房地产骤然跌价。
尽管我们没有找到地产下跌的幅度,但是迈阿密银行1928年的日结算资金量仅为1。4万美元,这个数字在1925年曾经以百万为单位。
伴随着地产泡沫破灭,1926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疲态。《纽约时报》工业指数1925年底为181点,1926年1、2月连续下滑到172点。
如果这个时候美国祈求上帝保佑,也许不会折腾出一个世界经济危机来。
上帝没有保佑美国,反而送来了三位不速之客。1927年年初,英法德三国央行行长访美,历史记录了他们的名字:英格兰银行行长蒙泰古·诺曼、德意志银行行长雅尔玛·沙赫特和法兰西银行副行长查尔斯·李斯特。
三位央行行长此行目的:游说美联储放松银根、降低利率,说穿了就是让美联储多印美元。
黄鼠狼给鸡拜年——良心大大的坏了!
此时,英法德三国经济很不景气,它们需要阻止黄金流入美国,进而维持自己的经济景气。
美国增发货币是最好的选择,仅对英、法、德而言。
可能出于一种自大心里,当然更是为了攫取世界金融制高点,美联储就范了。多年之后,美联储将此次行动称为“75年来联邦储备系统或其他银行系统所犯的代价最为昂贵的错误”。
用经济学术语,当时美国的货币政策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用直白的话,就是:钱!多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华尔街注射了强心针,道琼斯指数一飞冲天,1927年全年都在暴涨,最高曾涨到380点。
1926~1927年美国汽车产量年增速仍然超过了10%,此时,美国实业增长还能支撑华尔街的虚荣,投机者对经济前景仍然充满信心。
这,已经是幻灭前的最后一抹色彩。
1928年,市场就不正常了,3月12日大盘甚至因为一只无线电新股股价飙升上涨18个点,次日开盘又上攻22个点位。尽管纽约交易所及时公布消息,准备调查这只股票,但仍未彻底遏制市场飙升,整个三月市场仍旧处于高位。
股民不是白痴,也知道凭营业收入不可能支撑一只股票在一年内价值翻几翻,这比贩毒都划算。人们不再谈论公司价值,而是开始议论所谓的“大人物”。人们认为,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是有“大人物”联手哄抬。
大人物有很多,比如,通用汽车公司董事J·拉斯科布。
1928年3月23日,拉斯科布预测,该年度后三个季度的汽车销售将飙升,并说通用的股价应该不低于12倍市盈率(达到这个价格至少要通用股价至少要上升30%左右);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通用股票真的上涨了30%。
市场盛传,威廉·杜兰特(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将挟巨资进入股市;
加拿大谷物投机大碗W·卡腾将在年内投资美国市场……
这些人,或许确实曾经在市场中搏杀、曾经毫无限制的做空、曾经联手做庄自买自卖高股价,甚至他们卖空数量早就超出股票实际数量,并把对手至于死地。
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话,也希望大家理解:市场永远都没有大人物,过去没有,现状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如果真有大人物,市场就会永远赚钱(鉴于美国市场有做空机制,所以不会只涨不跌)。
任何大人物也只能控制一两只股票,不可能操纵整个市场,翘起道琼斯指数的是千万个投资者,任何“大人物”和市场相比都将微不足道。
在金融市场,判断对了大势,你就是大人物。
实际情况是,拉斯科布作为通用董事,理所当然看好自己的公司,当然也会对销售行情做出乐观预测;
杜兰特确实是通用公司创始人之一,但他此时已经被通用开革出门;
卡腾确实曾经笑傲全球谷物市场,此时,他已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国会听证会证明卡腾有着严重的失忆症和听力障碍……
投资者的市场认知在不断自我强化,1928年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1928年也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胡佛是忠实的多方。11月7日,胡佛当选的第二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创出了489万股的天量。
1929年初,人们不再谈论自己有多少钱,而是琢磨能在经纪人那里融多少钱。华尔街,已经疯了。
面对危局,美联储终于拿出了勇气。
1929年2月2日,美联储函告银行界:商业银行可以向联储融资,但如果被联储发现这种融资用于市场投机,商业银行必须“承担严重的责任”;
2月7日,美联储致函投资者:投机性信贷等于利用联储货币政策透支国家的未来,建议公众检举揭发此类行为,联储将竭尽全力调查;
整个3月,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始连续召开会议,却不对外透露任何消息。人们明明知道这些会议与市场有关,但记者却无法从联储官员嘴中获得只言片语。
恐吓!
尽管没有提高资金成本,美联储的行为却是一个严重的信号:银根即将收紧,货币市场不会再这么宽松。
3月,货币市场终于开始紧缩银根,银行开始提前收回贷款,尤其是经纪人保证金贷款。更狠的是,银行【“文,】断定联邦【“人,】储备打压【“书,】行为会造成【“屋,】短期利率持续高位,这可是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它们开始减少短期放款,证券经纪人贷款的利率上涨到了14%。
华尔街闻声而动。
3月25日联储会议结束,道琼斯指数单日最高甚至跌幅达到20%;
3月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