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职业精神-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存在分歧,就不会有忠诚可言。
弄清楚对谁忠诚
对于一个职业人,一般来说忠诚对象有这样几个:企业、上司、同事、工作。
从企业伦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和上司属于员工个体的上一层级。对企业的忠诚,是在企业中获得位置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如果你不对企业忠诚,那么企业根本就不会给你进入企业或在企业里继续发展的机会。
对上司忠诚,体现在按照他的意愿去进行行为的选择,以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对上司的忠诚,也是对上司尊重的基本表现。如果你对上司不尊重,那就根本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任,也就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同事忠诚,是因为大家处于同样一个层级,彼此之间是合作关系。合作的前提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础就是忠诚。为了获得彼此之间的信任,你就必须对他们忠诚。
对工作忠诚,是具有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忠诚是我们的本分,缺少忠诚,你就不可能做出工作成绩,而没有优异的工作业绩,你又怎么去实现自我价值?
六字真言
尽心
所谓尽心就是要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企业的运行中去。你可以不选择某个企业作为自己的忠诚主体和职业舞台,但是,一旦你选择了一个企业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必须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谈职业发展和事业追求。
很多人在工作中三心二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刚刚进入企业,就开始为自己找好退路;有的人盲目地跳槽,在一个企业里做不到半年,稍有不如意或有别人提出更好的条件就辞职;也有的积极收集企业的一些商业信息,一有条件就单干。个人追求更好的发展无可厚非,但这样的三心二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有结果的。
如果一个人跳槽到一家新的公司,却仍然在利用他在原来的公司所获得和掌握的资源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尽心的人。因为他把企业的资源看做是自己的资源,他所做的一切不是全心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去,而是把资源转化为自己所有。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尽心工作的呢?
尽力
所谓尽力就是竭尽才力和能力。你对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你的才力和能力。企业支付给你薪水,而你却不能有所贡献,企业还会继续支付薪水吗?你又能说是对企业忠诚吗?做好做坏是一回事,做与不做是另外一回事。尽力了,却没有实现既定目标,说明你的能力可能不足,企业对此还是可以容忍的,但绝不会容忍你有能力而不去做。
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杯男足比赛上,中国男子足球队的前锋郝海东,已经是30多岁的球员,而且本身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身价以千万计,可是他依然在场上努力地奔跑。在决赛中,他的头部和脚部都有伤,但是由于球队的需要,他依然带伤上场。虽然最后的比赛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球迷、队友和对手的尊重。之所以能获得这些,就是因为他对国家和球队的忠诚,他尽力了。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喜欢通过考察员工在进入企业前的一次离职,是否站好最后一班岗,来衡量这名员工是否会对工作尽力。很多员工,在通知企业即将离职之后,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没有相关人员进行过渡,使得企业的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如果他无视这些的话,那么就不是一个对工作尽力的人。
尽责
就是指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前面已经多次强调责任感与忠诚间的联系,这里就不再过多讨论了。
思 考
1.自己和所在企业存在根本性的目标分歧吗?
2.自己应该忠诚的主体有哪些?
3.尽心、尽力、尽责,自己做到了吗?
自我检讨
1.当企业要求你必须忠诚于它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这要看对我有什么好处了。”
2.当你到一个新公司应聘的时候,你是否会说:“我原来所在的那个企业,别提有多让人厌恶了。”
3.当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你是否会说:“我一定与公司共进退”,但却已经开始打算寻找新的东家了。
4.当因为你的工作业绩不好,企业准备辞退你的时候,你是否会想:“我一直都对企业忠心耿耿,你们可不能负我呀。”
5.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对公司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你是否会说:“我一定会对公司忠诚的。”
本章小结
忠诚,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看重,成为了企业用人的基本标准。忠诚不是用话表表决心、立下海誓山盟就能完全概括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责任感。忠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组织的伦理秩序,所以说忠诚是每个组织成员应有的本分。
读 书 笔 记
服从领导
案例讨论
A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各品牌轿车生产汽车座椅。某年9月25日那天,公司接到了一张订单。根据订单要求,公司需要在一个月内就为客户出货。时间紧、任务重,更麻烦的是,在这期间还有国庆的7天假期,但在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中,订单就是号角,订单就是命令。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公司领导经研究决定,国庆期间不休息,加班加点完成订单。
由于距离国庆长假只有几天时间了,员工大多早已为自己的假期做好了安排。小张也不例外,他早在一个月前就和女朋友约好,要在长假里和她到海南旅游。可公司要求加班,难道这个向女朋友求婚的大好机会就这样错过?小张没有公开反对加班,继续努力工作。9月29日早上,开生产班组会的时候,小张缺席了。10点钟左右,小张从医院打来电话,说自己生病了,正在检查。下午上班时,小张拿着医院的病假条,来向班组长请假。虽然企业有很重的生产任务,但在人性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公司还是批准了小张的病假。
但事情没有就这样结束,当小张10月9日回到公司上班的时候,等着他的是班组长、车间主任和公司的人力总监。原来,公司在10月1日的时候,特意派了人力部门的一位同事到小张的家里去看望他。看到铁将军把守的大门,一切就都已经清楚了。
讨论:
1.小张的行为是服从领导的表现吗?
2.小张具有组织观念吗?
3.你会如何评价小张?
4.如果你面临同样的情况,你会服从领导吗?
服从也是一种素质
服从,是指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其实,对于服从,人们并不陌生,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幼儿时期服从父母,上学期间服从老师,参加工作后服从领导。
从服从的对象上,可以把服从分为对人的服从和对规范的服从。服从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各组织和群体的协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服从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服从主体是权威的,无论他是怎样形成的,他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一个是客观必然性,作为客体,当主体命令下达以后,客体必须服从。
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服从往往意味着牺牲和奉献。既然要服从,往往就需要放弃个人的想法或自由,而一心一意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因此,如果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服从的话,服从实际上是利益得失的问题。一个人若能以集体利益为重,会不会自觉地服从上级的命令指示?而如果在服从命令方面打折扣,即使勉强服从,也是消极应付,又说明什么?
在案例讨论中的小张,很可能结局就是被公司开除了。这件事情,也许并不符合劳动保障法的要求,但却一定符合企业和领导的利益。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领导者,其所下达的指令,基本都是以组织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因此,下属对其指令的服从,是下属以企业利益为重的基本表现形式,而那些没有服从的人,无疑是以自我利益为价值首选的。企业的目标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它可能看重那些不以企业利益为重的员工吗?
因此,服从并不只是个态度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政治观念与组织观念的强弱。江泽民同志曾经关于服从作了这样的批示:“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既是组织纪律,更是政治纪律。”
服从是对责任感的表现形式
如果不服从,能否保证任务的完成?答案是不能。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只有具有服从品质的人,才会在接受命令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即使完成不了也能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来推脱责任。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连服从都做不到,怎么能具有很强的责任感、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又怎么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服从,就代表他不接受领导交给他的任务,或是仅仅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小王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兼职,从事市场调研员的工作。通过培训,公司向他们传达了为调研员制定好的详细调研模式,规定了调研路线、方法、内容以及相关的细节问题,其中两项就是:每张调查表的最少调查时间,每天的调研表完成数量。
小王热情高涨地去进行市场调查了,但现实和他所预计的完全不一样。人们并不愿意接受他的调查,更不愿意填写调查表。不要说满足最少的调研时间了,很多时候刚刚敲开门,人家一听是搞市场调查的,就“砰”的一声关上了门。一个上午,小王仅仅完成了几张调查表,距离公司的要求还差很多,怎么办?完不成任务的话,没有钱拿事小,被人笑话自己这个大学生还不如别人事大。他想到了一个“高明”的办法,找了个小冷饮店,自己开始“认真”地填写调查表。到了最后交调查表的时候,小王的调查表是数量最多、数据最完整的,领导还表扬他明天继续努力。
但第二天公司领导找他谈话了。原来公司有很完善的数据真实性检验模式,通过检验,公司已经发现了小王的做假行为。公司的老总对小王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责任感都没有的话,又怎么会获得上司的信任呢?”
服从是对上级的认同感和尊重的表现形式
作为下属,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当然是为上司所看重并有所好感。但在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却都抱怨员工对他们不尊重。例如,当他们对下属下达命令和指示的时候,员工就开始和他们讲条件、讲价钱。再比如,员工们对管理者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喜欢搞所谓的“变通”,使得正常的工作指令不能及时得以贯彻执行。
案例讨论中的小张,即使平时再怎么同领导搞好关系,经过此事之后,也不会有哪个领导认为他是尊重自己的。如果下属给上司不尊重自己的印象,又怎么能获得上司的欣赏呢?其实这样的结果原因就在于下属的服从意识淡薄。如果下属的服从意识比较强,就会在第一时间深入地贯彻执行上司的指令,而不会给上司留下不尊重他的印象。
服从是领导能力的基本表现形式
谁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对自己绝对地服从,有谁愿意把一个总是喜欢和自己作对的人放在身边吗?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提倡服从型人才的原因。
其实不仅管理者希望下属能够服从自己,管理者的上司也希望他的下属能够服从自己。因此,服从是领导能力的基本表现形式。如果你希望向组织中的更高层级发展,获得一个更高的职位,那么就必须学会服从。这是因为,无论处于什么层级,领导者的权利总是有限的,领导者的地位再高,他还是需要对另一个更高的领导负责,学不会服从,也就学不会领导。
思 考
1.服从为什么是一种职业素质?
2.自己是否具有这种职业素质?
3.自己应不应该具有这种职业素质?
你一定要服从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企业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员工都不服从领导,企业将会散乱无序,那又怎样去生存和发展?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不服从只是对企业有损害,这与员工有什么关系呢?
企业是个人的发展的平台
个人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无论是最基本的薪水,还是更高层次的职业梦想,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这个舞台。在以前的章节中多次提到了,企业能提供个人发展需要的一切:关系、资金、能力、知识、视野等。由此可见,企业对个人事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既然企业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平台,那么,如果这个平台不是足够大、足够高的话,对个人发展会不会很有利呢?有的人可能说:“我可以选择一家更好的企业来作为自己的发展平台。”但是,如果在一个小的平台上都不能做得非常出色,又怎么会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平台呢?
谁都希望可以到更好的平台去发展,但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这么容易的话,这个平台还可能那么好吗?例如IBM,微软这些世界500强的企业,是很多人期望加盟的企业,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呢?另外,即使在一个优秀的企业里,也是同样需要服从的。如果不服从,再好的平台也会成为废墟。
把自己置身在这样一个场景:到野外去玩,正巧下雨了。这个时候你看到了一个摇摇欲坠的草屋,你会不会进去避雨?大部分人都会这样选择。可是这个草屋由于受不了风的力量,马上就要倒了,需要你去扶住它,不让它倒,因为它倒了,你就没有地方避雨了。那么这个时候,是你需要草屋?还是草屋需要你?
有的人可能会说:“是草屋需要我,因为我不扶它,它就会倒了。”那么你为什么一定要扶它呢?因为如果你不扶它,它就无法为你避雨了。看来还是你需要它多一点,要不然你为什么没有离开它呢。因此,如果你希望可以在雨没有停下来之前,多在草屋多待一会,你就需要努力地工作,以保证草屋不倒。
服从保证了公平的工作环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公平的待遇,但是公平的环境是需要大家一起去营造和维持的。西方国家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自由,在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绝对的自由,要自由首先就要受限制。”任何人,都无法脱离限制。从整个社会来看,有法律的限制;从企业来看也有制度的限制。因此,如果希望获得公平的待遇,首先就不要自己去破坏制度的约束。只希望任何事情都遵从自己的意愿,显然是不道德的,更是不现实的。
人拥有也应该尊重自己选择道路的权利,但是每个人也必须为某一种环境制度而顺从或改变。不能说希望自己可以睡懒觉,就不遵守公司的作息条例,然后在工资结算的时候,大叫“我要自由,我要选择自己的生活。”前文已经提到过,服从除了对人的服从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对规范和制度的服从。如果我不服从制度,他也不服从制度,那么这个企业还有公平可言吗?这样的工作环境会是你想要的吗?因此,为了获得企业公平、有序的工作环境,自己首先要服从。
服从会使得整个企业组织的各个环节有效率
在以前的章节中,曾经提到过工作流的概念。任何工作都有工作流,就如同在一个流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