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直面内心的恐惧(完整版)-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赖着幼年时期的关系人,照着家庭剧本演出的歇斯底里的人,也常常是陷入三角关系的孩子。他不自觉地重复饰演央在父母中间的角色,在独生子身上尤其常见。独生子不情愿地、宿命似的掉落三角关系的泥淖中,他们常说,喜欢的人都“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像下了咒一样。事实上,之所以会爱上非自由身的人,他们自己心知肚明,就是因为对方不是自由身,于是他们重蹈幼年不能爱上自己父亲或母亲的覆辙。着了魔似的,他们纠葛在别人的关系之中,与同性别的那位竞争,希望打倒他,让他因自惭形秽而退出。相反地,与自由之身的伴侣共筑爱巢令他却步,因为对方会把两人的关系看得很严肃,布下天罗地网约束他,要求他做这做那。
知道这些人的故事,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他们大多把曾经受过的折磨施加在别人身上:小时候在家性别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百般依赖自己的家人;没有适当的人作为他性别发展的榜样,或许他们被模范人选拒绝;也许在他们尚未认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尚未培养出正常的自尊心时,性别心理未臻成熟,发展过早或不恰当,所以缺乏男子气概,或不像个女人。到底谁错了
要探讨歇斯底里的人的感情与两性关系,一定要观察他们对人生、爱情、婚姻以及异性错乱的期待。苛求与牺牲的态度很难经营出健康正常的关系,何况这还不断让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一种错觉,无怪乎要失望不已。时时无限神往,要求颇多,却不去想自己的定位,是他们的问题所在。
他们选择伴侣时,把重点放在对方的经济能力与名声上,地位、财产、头衔等等,这些胜过一切,是否合得来倒在其次。找到伴侣之后,他们仍然乐得当小孩,容易被外在的东西牵着鼻子走,以为这样就能过美好的生活;一旦生活不如预期,习惯性地把过错推到伴侣身上。他们害怕面对无价值的感觉,于是上了瘾地寻求肯定,像任何一个瘾头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他们向外寻找的,其实都是自己该做的:有爱人的能力,他的自尊心才获得证明。
把自己欠缺的投影到伴侣身上的倾向,当然造成不少问题,不断与伴侣争执,究竟谁错了,怨声载道,歪曲事实到诽谤与装神弄鬼的程度。两个对立的人格,歇斯底里与强迫人格若结为连理,不啻一场灾难,每当强迫人格那一方义无反顾坚持己见,把问题摊开来,抽丝剥茧讨论,意欲证明他是对的,他歇斯底里的伴侣就越要把逻辑抛到一边,反扑过去。舒兹汉克(schultz—Hencke)以国际象棋中马的前进作为比喻:甲方很清楚乙方企图用他下错的棋步来封死他的出路,他当然要尽全力反击。
歇斯底里的人碰到分裂人格的人,直觉会叫他自动让开,分裂人格的人一眼就看穿歇斯底里的人,不打算肯定他、欣赏他。分裂人格的人喜欢与忧郁的人在一起,因为他可以予取予求,日子久了,通常忧郁的人要承担这种关系的不幸。两个歇斯底里的人在一起,假若双方的歇斯底里并不十分严重的话,倒也不错;否则,在竞技场上的这两个人,都恨不得把对方淘汰出局,处处撞上暗礁。
文学作品中不乏以歇斯底里女性为主角的例子,毛姆(S,Maug ham)的《露意丝》(Luise),或是米切尔(MargaretMit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