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望族-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老爷虽从没有教过学生;却是被教过;又亲身下过场;晓得科举主要考的是什么。因此;他虽开始授课时有些磕磕绊绊;不过一来二去也摸到些教学门道。

    三太太原担心累着丈夫;吩咐书童留心;自己早晚也仔细探问。不过见丈夫虽为备书费神;可jīng神越来越好;话也多了;胃口也好了;她心中也就跟着欢喜。

    沈全那里;则是得了二老爷荐书;即将入chūn山书院读书。

    为了此事;沈瑞专门抽了一rì;带了沈珏;专程在外设了一小宴;邀请了沈全、何泰之与毛迟。何泰之与沈全早就认识;无需介绍;主要是介绍沈全给毛迟认识。

    毛迟已经在chūn山书院丝年;算是chūn山书院老人;沈全初来乍到;得他看护几分;也省的被人欺负了去。

    chūn山书院招收的学生从十一岁到二十五岁;沈全这个年纪入学;虽有些大了;可也并不显眼。

    至于同年入学的沈理长子沈林;则轮不到也无需沈瑞cāo心。

    沈林年纪在那里;入了学院也入初级班;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他本身又是大学士的外孙、侍讲学士之子;那翰林院子弟学校里也不会有人欺负到他头上。

    沈全入的却不会是初级班;各sè人等混杂;序起家世;又只是举人之子、庶吉士之弟;实没什么分量……

第一百七十三章 闻风而动(三)

    沈全擅交际;毛迟也是个周道人;两人经沈瑞介绍;虽是初次相识;可说起话来倒也投机。

    毛家状况与何泰之家很是相似;两家都是寒门;父祖靠科举晋身。沈家则是书香仕宦之族;比毛何两家有底蕴多了。

    毛迟很是心仪沈全身上望族子弟的大家做派;也乐意与之亲近。

    沈全这里;因毛迟顶着“状元之子”的名头;亦是对这新交格外看重。

    状元三年一个;士子中的魁首;都是人中龙凤。虽见不到毛状元;可得以见毛状元之子;两人以后还能成为同窗;沈全觉得荣幸;在毛迟身上寻找状元的影子。

    何泰之在旁见状;羡慕中带了几分不足;对沈瑞、沈珏道:“瑞表哥、珏表哥你们要是也今年入学就好了……”

    沈瑞道:“不过一年功夫;明年就能做同窗……两家住的又不远;平rì里学院里休沐;何表弟也可以过来寻我们。”

    他既要过继大老爷夫妇名下;以后就是大老爷与徐氏的儿子;何家这里算是正经亲戚。

    何家这里;已经得了消息;小徐氏那里;亦给沈瑞这个即将出炉的外甥预备了好多礼物。

    只是因二太太的缘故;小徐氏不肯登沈家门;徐氏便打发沈瑞、沈珏过去两次。何泰之本就与沈瑞相熟;如今成了亲表兄弟;只有欢喜的;对于沈瑞倒是越发亲近;至于沈珏;因要过继到二太太名下;何泰之心中有些不自在;想要避嫌。不过到底是孩子;行事随心了些;与沈珏又投脾气;一来二去的还是往来如常。

    今年虽停乡试;县试、府试却是年年有的;沈珏想起此事;问道:“何表弟;今年府试你下场么

    “自然要下场的;学院里夫子说了;童子试这一关早下场没坏处。”何泰之点头道。

    看着何泰之尾巴又要翘起来的模样;沈珏轻哼了一声;心里却有些忧郁;不免面上就带了些出来

    “珏哥担心甚呢?”沈瑞见状;开口问道。

    沈珏迟疑了一下;道:“瑞哥;chūn山书院的夫子既提倡早应童子试;像咱们这样一直没参加童子试的;会不会让人笑话?”

    不待沈瑞回答;旁边的毛迟脸黑了:“此乃陋习;不可尽信。读书读进肚子里;难道不下场;肚子里的墨水就空了?”

    沈全亦着劝道:“珏哥莫要杞人忧天;弱冠之年下童子试的比比皆是;你们才十几岁;哪里就算迟了?当年我初下场时;也十三、四了。”

    毛迟闻言;心中讶然;十三岁就下场;至今还是童生?

    院试三年两考;五年之中最少三次院试;这是三次都落第?

    沈全还不知晓;自己一句话就透了底细;不过毛迟倒没有心生鄙视;而是忧虑更重。

    方才两人谈话;提及四书五经上;沈全自有一番见解。毛迟估量着;沈全的功课即便不比自己强多少;也差不了太多。

    沈全这里却是落第三次;那自己明年呢?

    毛迟深深地抑郁了。

    沈宅;二老爷处。

    二太太带了几分犹豫;对二老爷道:“如此往来奔波数千里;还是我随老爷一道去……”

    二老爷摇头道:“你身子方养好些;哪里禁得起长途跋涉之苦?且安生在家休养……前院屋子也该打发人收拾出来;总不好让珏哥一直住客院……”

    二太太闻言;身子一颤;面带哀切:“老爷;那是珞哥先前的屋子……”

    二老爷沉默了好一会儿;叹气道:“珞哥走了就走了;莫要让儿子走的不安生……”

    二太太提及亡子;哪里还忍得住;用帕子遮住脸;“嘤嘤”地哭了起来。

    二老爷只觉得头痛yù裂;使劲地揉了揉太阳穴;却不去哄二太太。

    夫妻将三十年;他哄了妻子太多次;已是身心俱疲。

    二太太显然不适应丈夫的缄默;抽抽搭搭自己止了泪;幽怨地看了丈夫一眼;只觉得心如刀绞。

    看着自打儿子故去后rì益冷漠的丈夫;二太太对于过嗣之事;对于二房择定的嗣子沈珏;突然就不那么排斥了。

    二老爷与大老爷、三老爷不同;兄弟三人中;二老爷身体最好。膝下除了沈珞与玉姐一双儿女外;早年二太太还曾怀过一胎;只是那时她年纪小;胎儿没有坐住;五个月的时候流掉了。否则那个孩子生下来;应该已经成家立业。

    二老爷今年坐四望五的年纪;要是纳两房好生养的妾室;未尝不能生下亲生子。

    与其让丈夫庶子继承家业;二太太宁愿选族亲做嗣子。

    “是我不好;明儿开始我就打发人将前院收拾出来;等老爷回来就让珏哥挪过来……”二太太拭了泪;柔声道。

    两人是嫡亲表兄妹;二太太一副软;二老爷反而不好责备她。

    想到等过继事情完了;二太太晓得沈瑞身世后定也有痛苦难熬的时候;二老爷便也放软声音道:“我得小半年才能回来;你也不用太着急……没事莫要在屋子里闷着;去寻大嫂与三弟妹说说话……

    二太太看了丈夫一眼;终是忍不住;问道:“三叔这次作甚没定嗣子?是不是……三叔年轻;还想要求亲生骨肉……”

    二老爷道:“想来是有旁的打算;左右三弟夫妻两个年轻;提嗣子之事尚早……”

    至于沈瑞兼祧小长房与小三房之事;二老爷并未与妻子说。二太太常抱怨两位妯娌抱团;又说小叔子更敬重长兄之类的话;很是没意思。这会儿晓得两房只择一个嗣子;保不齐又有泛酸。

    二老爷不愿再与妻子磨牙;说完便起身道:“我明儿就动身;现下去看看三弟去……”

    二太太站起身来;将丈夫送到门口;看着他大步流星去了;方转回屋子。

    她素来敏感多思;哪里感觉不到丈夫的冷淡疏远。只是先前伤心独子之丧;顾不得丈夫这头。如今振奋起jīng神来;二太太就有了斗志;总不能让丈夫真生出纳妾生子的心;还是当好生笼络。

    又想到丈夫素来敬重长兄长嫂;如今夫妻两个冷淡;未尝没有长房从中挑拨架秧子的缘故。

    二太太坐在窗前;恨了一回;怨了一回;最后还是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决定明rì就去寻大太太;往何家给小徐氏道歉。

    大太太是当家长嫂;又得几位老爷敬重;自己除了服软;还能如何呢?

    三老爷院;二老爷看着有模有样的小学堂;还有三老爷jīng心准备的试题;笑道:“没想到;我家三弟还颇有做夫子的天分”

    三老爷双眼如星光璀璨;笑道:“二哥;我做的真的好么?”

    今rì小学堂的几位沈家子弟虽不在;可开课时大老爷、二老爷都曾过来旁听;除了看看几位少年读书状况外;更主要是担心三老爷的身体受不住。见三老爷颇为自制;行事并不任xìng;两位哥哥方安了心;随他去教。

    “那是自然;你打小学东西就快;学做夫子又有何难?”二老爷笑着点头道。

    三老爷闻言;面上带了些许兴奋;双颊微红:“二哥;我找到想做的事了;我想要成立一所家塾

    二老爷一愣;随即笑道:“如今这不就是家塾么?”

    三老爷摇头道:“不是这样的……是那种以后开始扩充为书院的家塾……除了自家子弟;也招外头的学生……”

    这是想要办学?

    可是谈何容易。

    京城大小书院星罗密布;大多数不过是儒生谋生之所。

    沈家并不缺那几个束惰银子;三老爷的身体也受不住办学的劳累。

    二老爷皱眉道:“好好的;怎想起这个来?想要做事不是坏事;可爱护身体也要紧;大哥大嫂五十多岁的人了;难道你还忍心叫他们还为你你cāo心?”

    三老爷面带祈求:“二哥;我都三十几岁;不想就这样胡混一辈子……”

    兄弟两个相差十来岁;二老爷素来也疼爱这个弟弟;可还是毫不犹豫地摇头:“做事要量力而行;几个侄儿懂事;不会让你太费心;外头的学生怎么行?”

    三老爷忙道:“我又不是想要做蒙师;不收蒙童就是……像chūn山书院似的;将学生的年纪限定在最小十一岁;也是不需费心的年纪……”

    二老爷想了想;还是觉得行不通;摇头道:“办学不易;需要费心劳神的地方多……就是家塾办起来;生源亦是问题……”

    “二哥……”三老爷见二老爷似有松动;越发地央求:“我可从没开口求过二哥;就这一回;二哥帮弟弟同大哥说一声……”

    二老爷看着他;哭笑不得:“多大的人;还恁地赖皮……”

    三老爷点头道:“就是就是;我都三十好几;总不能一辈子靠着大哥、大嫂庇护活着。大哥大嫂上了年岁;难道以后我这当叔叔的还要接着靠侄儿养活……”说到这里;祈求中已经带了几分苦涩。

    二老爷听了;心中闷闷的:“好生生的怎么提及这个?瑞哥是个懂事的孩子;真要敢有不孝顺的地方;大哥与我还看着。”

    三老爷自嘲道:“关瑞哥何事;是我自己不想要继续做废人……”

    二老爷瞪了他一眼:“当着我的面;你倒是什么都敢说;有胆子去大哥跟前叹气去还是你觉得哥哥、嫂子护着你;还护出错了?”

    三老爷忙摇头道:“二哥;我不是那意思;我只是不想再拖累大哥、大嫂……这两年家里事多;大哥的头发白了一半;大嫂去年也开始乌头发……”

第一百七十四章 闻风而动(四)

    二老爷最后还是没有抵挡住弟弟的央求;点头答应帮他在兄长跟前说项;不过却不是现下;而是打松江府回来后。

    “到时我会先叫大夫来给你诊看;确认你这几个月确实没有因教学生的缘故熬神损了身子;我才会开口。否则别说大哥肯不肯;就是我这里;也不会由着你任xìng”二老爷板起脸来;说道。

    三老爷虽不死心;可也没有旁的法子;只有苦笑着看着二老爷道:“在大哥、二哥眼中;我还是孩子。我即感怀两位兄长的关切;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呢……”

    二老爷瞪了他一眼;道:“这是嫌大哥与我啰嗦你了?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爹娘还在;即便rìrì啰嗦千遍;大哥与我都只有欢喜的……”说到后来;声音已是低不可闻。

    三太爷、三老太太去世时;不过是五旬寿数。

    要是当年自己没有背约另娶;说不定老爷子、老太太尚在。

    如今时过境迁;孙家老爷没了;三太爷、三老太太没了;孙敏也没了;只剩下自己这个罪魁祸首还活着。

    二老爷心中一绞;险些站不稳。

    三老爷在旁;忙一手搀扶住;惊讶道:“二哥;您这是怎么了?”

    二老爷揉了揉额头道:“没事;许是昨晚没歇好;有些乏。”

    三老爷见状;心中越发愧疚。

    大老爷不年轻了不假;二老爷也不过比大老爷年轻四岁;也是奔五十的人。这种奔波回乡的差事;本当他这个最年轻的弟弟出面;却是因身体的缘故;只能由二老爷cāo劳。

    “要是我身体好些就好了。”三老爷的声音带了几分懊恼。

    二老爷看了他一眼:“知足常乐;三弟怎么忘了这一句?这些年三弟妹照顾的好;你的身体不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么?每年冬天你都要卧床一阵子;去年冬天却是没事。”

    三老爷讪讪没有说话。

    不是他没有不舒坦的时候;只是当时家中情形;他怎么忍心让兄嫂们再为他cāo心;不过强忍着罢了。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能忍住;没有被病痛击倒;未尝不是身子比过去结实的缘故。

    他看了看窗外;看着布置得雅致清幽的小院;对于妻子愧疚更深。

    三太太虽现下不再给沈瑞做针线;可前几年做针线时的欢快情形历历在目。

    三老爷心中暗暗叹气;他对得起兄嫂;却对不起发妻……

    沈宅上房;大太太徐氏将往松江各房送的礼单最后看了一遍;又吩咐人去前院清点清楚;今rì封箱;明早就要送到通州码头去。

    又因到了二月;要裁剪chūn衫;又打发人去绸缎庄;让他们明rì送一批布料过来。

    里里外外的家事;大太太忙了足有一上午。

    三太太坐在旁边;见大太太时而吩咐家事;时而对她讲解其中关键;竟然有传授点拔之意。

    待管事娘子们都下去;三太太忍不住道:“大嫂这么忙;我还是别跟着添乱了……”

    大太太摇头道:“怎是添乱?我jīng力不济;以后弟妹正好帮我搭把手。说起来亦是我的疏忽;打你进门;我就该带着你管家。不过当年三叔身子不如现下结实;时常病着;你照顾三叔还忙不过来;也不好让你做旁的。如今三叔情形渐好;弟妹可别想着偷懒。”

    三太太虽觉得有些不妥;可想着大太太如今已经不年轻;心中亦不忍;道:“我素来笨;大嫂要是不觉得我跟着添乱;我就随大嫂行事……”

    妯娌两个都没有提二太太;二太太在男人跟前流泪撒娇是好手;可并不擅长打理家务。她当年出嫁时年岁小;许多主妇需要学的地方都没有学全;早先不过依赖身边几位陪房管家。

    后来搬回老宅;有大太太在;也轮不到二太太插手家事。不过大太太瞧着她清闲;怕她生事;也交代过一些零散的差事给她;都处理得黏黏糊糊的;后来大太太便也不再多事。

    “这些年委屈你;沈家能得你为妇;是沈家的福气…”大太太望着三太太;慈爱地说道。

    换做旁人家的女儿;侍候病秧子丈夫十余年;无儿无女;怕是早就生怨。三太太是出身书香门第;骨子里刻着“三从四德”;不仅不曾有怨;待三老爷还全心全意。

    三老爷因打小被病痛折磨的缘故;原本xìng子并不好;这十余年下来心xìng渐平和;身子也渐好;都是三太太jīng心照料的结果。

    三太太对沈家这份功劳;大老爷与大太太始终记在心中。

    待三太太离去;大太太便叫人传周妈妈进来;问道:“隔壁怎么说?”

    周妈妈回道:“像是他们家得了准信;他们家老爷订下今年要放外任;如今只等着吏部公文下来。因在外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多;加上他们家老爷有了年齿;说不得在外任上熬到致仕;京中宅子他们就不典了。”

    大太太点点头;道:“那就预备银子。”

    周妈妈道:“太太;那是不是寻经济将宅子即将空出的消息放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