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望族-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已经是四房家事;沈瑞无心插手;不过心里对沈瑾的同情不免又多了两

    照顾病人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沈举人这渣爹却都抛给沈瑾。只图自己清净;全然不怕耽搁了沈瑾课业;这自私自利的德行;还是与当年一般无二。

    虽这样想着;沈瑞面上依是不动神色;从荷包里掏出几张庄票来;递给沈瑾道:“这是昨儿从全三哥那里取的;瑾大哥先拿去花用……要是不够花销了;直接叫万宁去寻我……”

    万宁是沈瑾身边得用的长随;打小跟着沈瑾的。

    倒不是沈瑞大包大揽;圣父之心发作;而是这几百两银子不多;且沈瑾还得起。

    不管沈举人如何厚着面皮接手了沈瑾的私产;那些产业依旧是沈瑾的。当年分遗产之事;是沈瑞亲自经历的;自然晓得那些产业都在沈瑾名下。沈举人能占的便宜;不过是每年出息。

    多少族人看着;即便沈举人有心;也不敢真的大喇喇去侵占发妻嫁妆。毕竟孙氏不再是当年没有娘家依靠的孤女;有个尚书夫人为“姐姐”;还有个亲生子为二房嗣子。

    莫名地;沈瑞想到沈瑾的婚事上。

    这婚事未成;真是是因沈瑾的出身被嫌弃;还是因沈举人舍不得儿子的私产;才借故不给沈瑾说亲?

    以沈举人爱财的德行;还真的不无这个可能……

    〖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与人为善(三)

    毕竟是回松江奔丧;不是走亲访友;除了回四房一趟;又抽半日去了城外西林禅院送了些香油钱之外;沈瑞就闭门不出。

    在出殡前两日;走陆路的五房鸿大老爷夫妇、械大奶奶等人也终于到了松

    身为一族之长;又是八旬高寿而亡;族长太爷也算是喜丧。即便是宗房嫡支子孙;也不是个个都像沈珏这样伤心难过。

    族长太爷的后事;准备的很是热闹。

    死后哀荣;说的就是族长太爷了。

    当年四房孙氏;不过是一房主妇;只因有沈理捧场;使得松江府官场齐动。如今族长太爷是沈氏一族之长;坐镇松江几十年的人物;前来吊祭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宗房这一脉虽说眼下只有沈械一人出仕;不过五品京官;尚不及诰封三代;可是也无人怠慢族长太爷的后事。松江官场;都有自己的“护官符”;谁不晓得宗房与沈尚书的关系最为亲近;宗房嫡孙如今就是尚书府为嗣子。

    送殡前一日;各房嫡支庶支族人齐聚;灵堂之上就有两、三百口。

    沈家家族人口兴旺稠密;可见一斑。

    要说当年孙氏怜贫惜弱;帮扶了不少族中孤寡;那族长太爷主持族务一甲子;受过其照拂恩惠的族人更是不计其数。

    像五房鸿大老爷这样;本不在松江;得了消息千里回来送殡的族亲晚辈也不是一个两个。其他姻亲故交小辈;远来奔丧的也有不少。

    次日;就是出殡的大日子。

    从宗房老宅;到西城门;几里的路上;祭棚、祭桌就不只百数;布置的几步一个。

    从晨初抬灵出来;到送殡的队伍;出了城门;足足用了三、四个时辰。这一路上撒的纸钱;就铺了厚厚的一层;扬给随行乞儿的真钱;也用去了十多贯

    等到族长太爷的灵柩抬到西门;已经到了申时(中午三点)。

    沈瑞、沈全等人还罢;一路上跟着众族人;停停走走的;热是热了些;并不觉得疲倦。等出了城;队伍排起来;还有小厮牵马过来;可骑马代步。

    沈珏那里;却是满脸冒冷汗。

    他随着本生亲这边执礼;跪了整整一路。

    每逢祭棚、祭桌;对方祭祀;孝属都要跪着叩首还礼;从宗房大老爷、二老爷;到小辈、孙辈都是如此;沈珏既夹在其中;自然也不例外。

    宗房大老爷的安排;是心疼沈珏;让他在族长太爷灵前行子孙礼;为了是怕他心里难过;表现没有将他当外人看待的意思。

    沈珏感念族长太爷的情分;自己也心甘情愿;并不以为苦。可是他奔波一路;回来后又日日守灵;身体本就有些虚弱;加上年前膝盖上旧伤;现下折腾一路下来;就要了命了。

    他只觉得双腿僵直;如灌了铅丸似的沉重。

    沈瑞经历过孙氏出殡之事;晓得“孝子”、“孝孙”的不好做;随骑在马上;与沈全一道随着郭氏的马车悠哉前行;可也分出心神盯着沈珏那边。

    眼见他后背都已经湿透;走路也僵硬;不由生出几分担心。

    从城门到西山墓地;还有不远的路程。旁人或许还能骑马、坐轿代步;送殡的孝子贤孙门手中都有执事;却需要步行。

    宗房大老爷、二老爷身边都有健仆搀扶;小一辈的孩子们也安排了奶公、长随等人在旁;疲乏了累了就被抱到女眷那边去了。只有沈珏这样半大不小的;就要靠自己生熬。

    沈瑞想了想;就勒住缰绳;往郭氏的马车旁凑了过去。

    虽说已经是八月;初秋时节;可松江本就炎热;加上大中午的;太阳正烈

    郭氏本就不放心沈瑞;眼见他过来;额头上汗津津的;忙道:“外头太热了;瑞哥渴不渴?要不要进马车来吃茶?”

    不过是借口罢了;是怕沈瑞太晒;想要叫他上马车里歇歇。

    沈全就在沈瑞旁边;见状不由翻了个白眼。

    自己也是满脑门子汗;娘却只当没看见。自从孙氏故去;自己这小儿子的地位还真是一落千丈。

    沈瑞低声道:“婶子;侄儿没事……只是担心珏哥那边……”

    沈全听了;便眺望队伍前面;也看出沈珏身影的僵直;忙道:“娘;珏哥瞧着走路都不稳当了;怕是方才路祭时跪的狠了……”

    郭氏虽关心沈瑞;可对沈珏也不是全然无感情。毕竟这几年除了不在京城那一年半;其他时候沈珏就是沈瑞的小尾巴;也常到五房。

    有孝心是好事;为了孝心损伤身体;就是让逝者难安。

    郭氏想了想;也不吩咐沈瑞;直接对沈全道:“三哥去请珏哥过来;就说我有事寻他……”

    沈全欢快地应了;策马往沈珏那边去了。

    郭氏看着沈瑞正在拭汗;便道:“瑞哥也车上来。”

    沈瑞应了一声;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长福;上了马车。

    车厢都是用竹子编的;轻便透风;倒是不觉得闷热。

    马车一边的小几上;放了茶壶;里面装的是凉茶。

    沈瑞吃了一盏;只觉得口齿生津;身上松快了不少。

    想到沈鸿今日也来送殡;沈瑞道:“鸿大叔那边;应该到了福地那边了吧

    沈鸿这一路敢的急;回松江后即便没有病倒;体力也不足。可他是为送族长太爷最后一程才回乡的;九十九步都走了;也没有最后不来相送的道理。

    可要是随着送殡队伍;各种繁杂的丧仪下来;他的身子骨也熬不住;于是就取了巧;今早在宗房那边起灵后;沈琦就先送沈鸿出了城;直接去福地那边候着。

    “应到了。”郭氏看了看外头天色;道:“只是这边才出了城;到了福地的事情还不少;今晚怕谁要来不及回城……”

    沈瑞道:“听说琦二哥已经打发人去祭庄那边收拾房舍……”

    郭氏点点头:“他倒是个仔细人;准备的好;要不然这些人也没法安置。只是那边人多乱糟糟的;一会儿大事完了你同珏哥两个就随婶子走;我们在西山也有祭庄……”

    沈瑞自然是点头应了。

    他是为奔丧回来的;族长太爷大事完了;就不必要守在宗房了。

    在未得族长太爷丧信前;沈沧、徐氏答应沈珏南下探亲前;曾吩咐沈珏离开松江后去南昌府。这次出京前;沈瑞想到此事;也问过沈沧夫妇;在拜祭完族长太爷后需不需要送沈珏去南昌。

    沈沧道:“怕是珏哥苦于丧亲之痛;无心他顾;你们还是回京来吧。”

    如今族长太爷大事就要完毕;回乡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

    不过五房这里;鸿大老爷才奔波回来;需要歇息一阵子;恐怕不能同行。

    想到这里;沈瑞便道:“三哥婚期既定在年底;那鸿大叔与婶子什么时候动身?”

    郭氏叹气道:“陆路太遭罪;你叔父怕是来不了第二遭……水路行的又慢;想要在北边上冻前抵达京城;那重阳节前就要启程;如今已经是八月了;你叔父身体怎经得起连番奔波?如此是来不及……出京前;我已经同你瑛大哥交代过;请他与亲家那边说项;将婚期推到明年……”

    “婶子与叔父要明年才上京?”沈瑞道问道:“琦二哥与全三哥呢?”

    郭氏道:“我打算明年过了上元节上京;你全三哥随你们回京;你琦二哥留在松江照应。”

    沈瑞想到福姐;为了赶路便宜;郭氏并没有带福姐南下。

    “等侄儿回了京;就接福姐到崇仁坊这边……母亲向来喜欢女孩儿;与玉姐也能作伴。”沈瑞道。

    郭氏摇头道:“得闲叫她同三哥过去耍半日便是;可不许纵得她淘气……福姐七岁了;也该到学规矩的时候……”

    她虽想念幼女;可将幼女留到长子、长媳身边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尚书府那边;沈沧夫妇这两年连番生病;倒是令人忧心;还是不要去添乱的好。

    正说话间;沈全已经搀扶沈珏过来。

    沈珏气喘吁吁;连上马车的力气都没有了。沈瑞与沈全两个;一个拉、一个推;才将他带到马车上。

    眼见他挥汗如雨;跟在水里捞出来的人似的;郭氏亦不忍;忙取了于净帕子;道:“好孩子;赶紧擦擦汗……”

    “谢婶子。”沈珏也不客气;接了帕子;在额头上摸了几把。

    郭氏见他脸色委实苍白的吓人;取了荷包出来;拿出了两片人参出来:“快含着。”

    人参泛苦;沈珏最是嗜甜怕苦;眼下却是顾不得;接过人参片;送到嘴里;咀嚼起来。

    沈瑞看了;不由生出几分自责。

    虽说知晓丧仪繁杂累人;可是他还真没想到这个来。人参片的作用;就是后世的红牛饮料加强版;正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郭氏见了;安慰道:“寻常人谁会想着预备这个?婶子这还是前些日子赶路剩下的。瑞哥想不到这个;并不是什么错儿你若是色色周全了;还要我们老一辈有甚用?”

    沈瑞道:“到底还是我笨了些;不知未雨绸缪……要是然早给珏哥备下;也不至于累得这般狼狈。”

    沈珏嚼着人参片;道:“二哥就是早预备了;我也是怕苦不会吃……如今身上都木了;嘴巴里也没味道;吃着才正好……”

    他没了方才的木然与迷茫;神色之间添了几分生气。

    众人见了;都放心不少。

    郭氏道:“良药苦口;人参到底是好东西。这次在京里;机缘巧合;你们瑛大哥得了两根好人参…这次回乡;婶子都带着。明儿你们过去;取了一包在身边在身边备着;要是累了乏了就泡茶吃……”

    沈瑞忙道:“不至于;还是留给叔父调理身体用……”

    沈珏也道:“就是;侄儿不过方才跪的多了;看着才狼狈些;一觉起来保准好好的……”

    沈全也在车上;听到这里;不由唏嘘:“早年听外人夸赞族长太爷人缘好;还当是故意奉承;今日算见识了;听说除了浙江直隶各府;就是江西、湖广那边都有旧识过来吊祭……祭桌、祭棚一百六十多家;松江府的白喜事;族长太爷都是头一份了……”

    〖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与人为善(四)

    送殡的队伍出西城门时;还是烈阳高照;可没一会儿;天上就浮云蔽日。等到了福地时;哩哩啦啦地下起小雨来。

    秋风秋雨;使得丧仪的气氛越发沉重;不仅孝属多添感伤;就是来送殡的亲友;想起族长太爷的慈和仁爱;也都忍不住雨中落泪;身为孝子的宗房大老爷与二老爷更是哭倒在族长太爷坟前。

    倒是沈珏;呆呆木木的;跪坐在孝属中间;却没有随大家哭泣。

    不过瞧着他浑浑噩噩模样;旁人只当他伤心的狠了;也没有人会去挑剔是不哭就是不孝。

    等族长太爷入土为安;已经是暮色笼罩;回城不及;来送殡的亲友就需要在城外安置一晚。

    宗房大老爷已经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全由沈械与沈兄弟两个安置

    五房鸿大老爷虽看着有些疲惫;可到底比不上宗房大老爷他们那样劳乏。郭氏见了;提着的心也放下;就跟丈夫说了想要携沈瑞、沈珏去五房祭庄安置之事。

    鸿大老爷自然无意见;便道:“如此正好。宗房那边人多正乱;去了咱们家的庄子也清静。”

    正说着话;沈过来了。

    原来宗房之前虽叫人打扫了祭庄;用以安顿送殡亲友;可没想到今日送殡的人数比预计的人数超了五成出来;宗房那边安置不及;便只能往各房祭庄安置。

    沈氏九房中;有贫有富;即便各房都祭田;可是多寡不一;在城外有祭庄的不过宗房、三房与五房;其他房头没有祭庄。

    宗房要安置亲友;只能往三房与五房的祭庄安置人。

    鸿大老爷自然应了:“只管叫人过来;多叫人打扫几间屋子就是。幸而如今不过初秋时节;屋子收拾了就能住人。”说到这里;想起郭氏的话道:“瑞哥与珏哥两个;也安置到这边来;你们那边客人多;三房那边与他们又有嫌隙

    沈道:“嗯;就按叔父的吩咐;倒是麻烦叔父与婶娘了……”

    鸿大老爷摆摆手;道:“又不是两姓旁人;勿要外道。你去统计了人数;随后打发人告诉琦哥就是。”

    沈再次谢了;回宗房阳宅那边去了。

    各房福地相连;各家祭庄自然也相隔不远。鸿大老爷与郭氏眼见无事;就带了沈瑞、沈珏、沈全几个;先一步回了祭庄;留下沈琦在这边接应。

    稍一时;沈打发人过来寻沈琦。

    原来送殡的亲友已经有了分派;送殡的各房族亲与姻亲好友都做了分派;其中年长位尊的都留在宗房祭庄;姻亲好友中辈分小的去了三房祭庄;族亲中的小辈则去了五房祭庄。

    如此安排;一是为了不失礼;二是为了少麻烦三房与五房。

    毕竟同为祭庄;宗房那边的房舍饭菜是早就使人安排好的;三房与五房那边则是临时借用;房舍与饭食都要仓促准备;未必周全。再有三房有个辈分高的老太爷;五房鸿大老爷身体不好;都是不好惊动;小辈过去无需他们应酬;安置得也能随意些。

    沈琦问了人数;亲自去接了一于族兄弟、族侄们;大家一起去了祭庄。

    这会儿功夫;沈瑞、沈珏两个已经梳洗完毕;换了于净衣裳;正坐在祭庄主屋中;被郭氏逼着喝姜茶驱寒。

    鸿大老爷坐在上首;最不喜姜汤味道;可有郭氏看着;也只能苦着脸;一口一口地抿着姜茶。

    沈全可不得闲;带了小厮去查看临时收拾出来的房舍去了。

    有婢子进来禀道:“老爷;太太;二哥回来了;带了族中各房少爷回来;要给老爷、太太请安……”

    鸿大老爷闻言;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姜茶;道:“快叫进来”

    婢子应声下去;随即门帘挑开;沈琦先进来;身后就是“呼啦啦”涌进一群客人进来。

    原本宽敞的屋子;立时显得有些拥挤。

    沈瑞已经拉着沈珏起身;扫了一眼;足有三、四十人;年岁从十来岁到三十来岁不等;清一色素服;其中不乏相熟的面孔。

    大家纷纷上前见礼;口中称呼各异;分了好几种;“鸿大叔、鸿大婶”、“鸿大伯、鸿大伯娘”、“鸿大叔祖、鸿大叔祖母”。

    虽说来者是客;可都是族中小辈;鸿大老爷与郭氏两个倒是无需刻意招待;只叙了几句话;就吩咐沈琦带到前院安置。

    沈珏神色怏怏;显示不是与人叙旧的时候;沈瑞却不好闭门不出。除了当年族学里的同窗之外;沈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