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望族-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理则是毫不客气地道:“沈珏在世时没见你们怎么待见;如今如此作态委实无趣。你们一时兴起;却要给旁人添多少麻烦;即便二房长辈厚道;旁的族人还看着;令尊终会后悔的”

    沈讪讪;落荒而逃。

    京郊二房福地挖开的墓穴已经填平;随着风吹日晒;大地复苏;草色青翠;昔日痕迹也在消融。

    沈瑞这里;提前半年;彻底进入了备考状态。

    长辈们眼见沈瑞用功;盯得越发紧;又担心他这般用功考不好会受不住;话里话外也是开解之词。实际上沈瑞即便心里颇为急迫;也没有觉得自己就一定能行;不过是想着尽力而为。

    沈沧出仕四十来年;经历过风风雨雨;对于御史弹劾之类的事并没有放在心上;倒是沈理与沈瑛两个;此后颇为关注此事;生怕有人会借此攻讦尚书府

    没想到;不久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素来如逐臭苍蝇似的御史也都熄了声;无心他故了……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烟析产(二)

    弘治十七年三月初一;太皇太后薨。

    太皇太后周氏;英宗贵妃、宪宗生母、当今祖母;昌平人;天顺元年封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今上登基;尊为太皇太后。

    在英宗皇帝去世后;周氏依仗自己是宪宗生母排挤英宗皇后钱氏;欲独尊为太后;曾引得朝野非议;甚至还引得百官文华门哭谏事;在清流中的名声委实不好听。

    可毕竟时隔久远;至今四十来年过去;世人对这位太皇太后;记得更多的;是她在先帝独宠万贵妃时庇护与抚养大了当今皇上。

    就是弘治皇帝心里;对于自己老祖母也是感恩领情。这些年他厚待张皇后娘家;却也没有忘记加恩太皇太后所在的周家。在京城中;唯一与张家能匹敌的外戚;也就是周家。

    太皇太后今年已经是古稀高寿;这个时候去了;搁在民间也算是喜丧。可是天家毕竟是天家;国丧一出;事情就多了;内庭外庭齐动。

    更要命的是;死了一个太皇太后不打紧;跟着病倒了皇帝;就是朝野大事

    太皇太后并不是猝亡;去年腊月就开始缠绵病榻。

    按照孝道;自然是当张皇后随王太后给太皇太后侍疾;可宫里谁不晓得太皇太后最看不上皇后。就是太皇太后身子还硬朗时;与张皇后这孙媳妇就有些凤不见凤的意思;除非必要的定省与年节;否则连看一眼都懒得看。

    太皇太后虽年迈;去年腊月里也不是无缘无故病倒。在老太太病下前;正好就太子未来选妃之事;与张皇后发生了口角争执。

    人上了年岁;本就容易偏执;何况是在病中。

    太皇太后没有委屈自己;每次张皇后过去侍疾;都是见也不见。

    一边是相濡以沫原配发妻;一边是恩深义重老祖母;皇帝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不过为了将张皇后与太皇太后争执事情瞒下;不引得人非议;皇帝就让皇后抱病;自己带了太子往太皇太后宫侍疾。

    一手拉扯大的孙子与最疼爱的曾孙都在眼前;太皇太后自是心情大好;病也好了大半;在除夕夜宴上;已经能坐起身来;欢欢喜喜地接受孙子们与曾孙的跪拜。就没有封爵就藩的皇弟荣王;太皇太后还不忘多嘱咐皇上几句;到了年岁就让他尽早选妃就藩;省的久在宫廷生了事端。

    弘治皇帝都恭敬听了;也打算过了正月就派选妃使;为没有就藩的荣王选

    这些年幼的皇弟陆续长大;相继就藩;皇城里就剩下年纪最幼的荣王与申王;结果申王去年七月里殇亡;无子封除。

    本以为太皇太后已经痊愈;没想到正月刚过去;先前看着已经痊愈的太皇太后又倒下。

    这回却是来势汹汹;就是太医院这边院判也婉转提醒;让早作准备。

    弘治皇帝父母缘薄;最敬爱的就是这位老祖母;眼见骨肉死别;就有些受不住。这半月来;他不过是强支撑着一口气;陪在太皇太后身边;等到太皇太后咽气;也跟着倒下。

    世人眼中;同前边不着调的成化皇帝相比;弘治帝生活节俭;政务勤勉;对待文武百官也多爱护尊重;除了对张家偏爱这一点略有不足之外;算是个仁善之君。

    实际上;因幼年际遇坎坷;弘治皇帝的性子与其说仁善;不如说是怯懦。他克制自己;鲜少与百官发生争执;也是畏惧君臣之间会出现箭弩拔张的场面

    小时被养在内廷;他全心依赖周氏这位亲祖母;对于嚣张跋扈的万贵妃只有畏惧;连恨也不敢恨;等到成为太子;对于万贵妃的挑衅也只有避让。

    外人都说帝后情深;只有弘治帝自己知晓;对于结发之妻;除了夫妻之情外;还有心底那种视为主心骨般依赖。

    只是随着登基久了;朝野平定;弘治皇帝也没有了最初的战战兢兢;不管是对于抚养自己长大的太皇太后;还是对于曾陪着自己同甘共苦的发妻依赖都小了。

    有些东西;他给是他乐意;他不给却见不得旁人逼他。

    周家是太皇太后的娘家;借着太皇太后的光;周家兄弟一侯一伯;作威作福了两朝;已经风光太久;就是在皇帝面前也会端着舅爷架子。

    张家就是再风光又如何;那是皇帝乐意给的。与其让那些老牌皇亲仗着身份作威作福;他倒是宁愿扶起全无根基的张家来放心。

    对于两宫这些年的对峙;调解无效后;弘治皇帝便也睁一眼、闭一眼任由她们闹腾去。

    等到现下太皇太后薨;弘治皇帝悲痛之余;念起老祖母的好来;愧疚之余;也忍不住迁怒起皇后。

    在太皇太后灵柩前;张皇后泪眼磅礴;哭的浑身跟着发抖。

    这老虔婆;活着与她作对十几年;临死还不肯安生。年前那次发病;不肯让她侍疾;年后病倒见到她也一个眼风都不给。

    张皇后即便满心不满;也晓得孝道为上的道理;这些日子面上也做出担忧来。为了太皇太后病;还与皇帝商议着免了千秋节命妇朝贺。

    皇帝还没拿定主意;太皇太后得了消息发话;只说宫廷里冷清久了;热闹一日也好;不许免朝贺。

    皇上自是应了;结果昨日千秋节外命妇进宫朝贺;各王府也有千秋礼贡上;皇城里正经热闹了一日。

    谁会想到;这才过去一日;太皇太后就薨了。

    对比着前一日的热闹;这老虔婆已经在世人面前给她扣死了“不孝”的帽子。

    张皇后不用仔细想也能明白其中利害关系;要不是还有太子在;说不得就有御史上折子就她“不孝”谏言废后之事。

    文官素来端着架子;对于后妃与外戚防之又防;位立中宫这十数年;张皇后不是没受过非议;却没有一次让她这样愤恨与担忧。只因她晓得;自己的靠山是丈夫;不管旁人怎么说;只要皇帝站在她这边;她便立于不败之地。

    可这两年;为了教导太子之事;夫妻两个之间早已生了嫌隙;如今又有太皇太后这般挑拨;张皇后心里也没底了……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国丧代表着素服、禁嫁娶、禁宰牲;对于仕宦人家;涉及的就多了。

    有资格入宫凭吊的要早晚入宫;没资格入宫也要在衙门里早祭晚祭。有品级的诰命;也需要入宫哭祭。

    从丧钟敲响;国丧就开始了。

    早在沈沧升了刑部尚书后;便为徐氏请了诰命下来;这入宫哭祭的事情自也是避不开。

    沈沧、徐氏早出晚归;沈瑞便分出心思;照应内外;心中庆幸之余也生出几分担心。

    庆幸的是;太皇太后走的还真是时候;沈沧这边已经得了消息;有两位李阁老门下的御史正打听沈家的事;说不得离发难的时候不远。沈家虽不畏惧是非;可这本是家事;真要闹到朝堂之上;到底是难堪与麻烦。

    如今朝野都盯着国丧;一时顾不上这些;对沈家来说确实是好事。

    沈瑞担心的是;国丧熬人;沈沧的身子骨并不硬朗。幸而只需进宫哭临三日;三日后素服至二十七日就行;至于无官职的军民男女;则需要素服十三日

    沈瑞还担心的是;不知寿哥现在怎样。

    之前彼此相处时;寿哥虽鲜少提及家人;可偶尔提及曾祖母时;也是多有孺慕。对于这位后世史书上多有非议的太皇太后;沈瑞的印象也生动起来。

    沈珏出殡;寿哥专门从宫里出来;学着民间习俗设了祭棚;若不是真情实意;也不会做到这个地步。沈瑞即便在交往之中;对这位未来天子有利用攀附之嫌;可人心都是肉长大;两年相处下来也有几分真心在里头。

    只是沈瑞与寿哥情形又不同;寿哥能从宫里溜出来;他却不能溜到宫里去;只能暗暗担心了。

    不管太皇太后生前有多少不当处;人死为大;如今便也只剩下死后哀荣。

    整个国丧规格;都是按照嫡皇后规格;京里文武百官都跟着绷紧了精神。

    三月虽是仲春时节;可北方天冷;乍暖还寒;年轻大臣没什么;上了年岁的都是勉励支撑着;谁也不敢告假。连年过七旬的首辅刘健都一日不差地临祭;旁人再难熬;也要忍着了。

    等到三日临祭完;不少老臣都是由人搀扶着下去。

    沈沧虽没有用人搀扶;不过却是放慢了脚步;额头上的冷汗一直没有停过

    沈瑞掐着时间;带了人在皇城大门外迎候。

    看着沈沧满脸灰败;沈瑞不由心惊;忙上前去扶住。

    沈沧摇了摇头道:“没事;就是站久了;有些乏;歇一歇就好……”

    扶沈沧上了轿子;沈瑞则是骑马随行;父子二人回了仁寿坊。

    等到下轿子时;沈沧的脸色已经缓和许多;沈瑞提着的心这才放心。

    晚上;上房。

    屋子里满是药汤子味儿;临窗的榻下放着一个木盆;里面黑漆漆的。沈沧坐在榻上;合着双眼;脸上没有一丁点儿血色。

    徐氏红着眼圈道:“老爷;告假吧……”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烟析产(三)100加更

    “不必”沈沧摆摆手;口气坚决。

    “可是老爷若是不好生静养?”徐氏哽咽;有些说不下去。

    沈沧道:“如今皇上病着;朝野不安;哪里能这个时候请假?不过是累着了;缓几日就好了;夫人勿要担忧……”

    沈沧说的轻松;可徐氏哪里不知丈夫的身体已经千疮百孔?熬了这几日下来;已经有后患在里头。

    徐氏无声流泪;心如刀割。

    沈沧叹了一口气;道:“实是退不得……”

    徐氏不是内宅无知妇人;听丈夫这般说了;自是想得他的难处。

    先前御史正盯着沈家;不过是因国丧耽搁才没有发难罢了;要是沈沧依旧在朝堂中还罢;些许家事即便处置有瑕;也不过几句非议;不会伤筋动骨;要是沈沧退下来;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人就多了;说不得外任上的沈洲也要受到挂落。

    沈沧是沈家的顶梁柱;即便有姻亲为助力;可到底不敢也不能倒下。

    沈沧这几日乏的狠了;说了几句话依旧是闭目养神。

    徐氏已经站起身来;在丈夫身边蹲了下去。

    沈沧本人清瘦;可眼下一双小腿却是水肿得厉害;比平时涨了一倍;泛着清白。

    徐氏的手放在丈夫的膝上;泪珠子滴落在药盆中。

    沈沧睁开眼;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妻;心中幽幽地叹了一口气。他会保重自己;在未来半年之内;总要坚持到将沈瑞送上乡试考场;要不然他怎么能放心。

    只是有一件事;却是宜早不宜迟;过些日子该提及了。

    东院;正房。

    三老爷坐在榻上;看着对面坐着的妻儿;心里头软软;脸上也不由自主地带了笑意。

    “人之初……”

    “人之初……”

    “性本善……”

    “性本善……”

    三太太温柔的声音;与小儿稚嫩声音交融在一起;使得屋子里充满了生气

    四哥弘治十四年重阳节生日;到现下不过两生日半;可是按照虚岁算的话;已经是四岁。自打今年年初;三太太就开始给四哥启蒙。

    三太太书香门第出身;不能说满腹经纶;可能与博学多才的丈夫情投意合、举案齐眉;给一个小儿启蒙自不在话下。

    同几年前一心只服侍丈夫的柔顺相比;三太太这几年脱变颇大。她开朗了许多;对于家务事也从熟能生巧;外表看着依旧是温柔和气;可还是有些不一样了。

    要说过去小三房都是三老爷一言堂;三太太不过是夫唱妇随;现下就是三太太里里外外一把抓;不仅照顾着儿子;将丈夫的事也打理的清清楚楚。

    三老爷看在眼中;对妻子除了喜爱;也多了几份敬重。

    有句话说的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三太太也正是如此。

    早先没有当家管事时;不管丈夫得了什么优待;三太太即便念着长兄、长嫂的好;也没有想太多;如今这两年管家下来;她的心里却是渐生不安。

    沈宅上下不过就这几个主子;沈沧与徐氏都不是奢靡的性子;家中上下吃穿用度都有成例在;每月花用都是有数的;而三老爷因身体孱弱;就是没有病的时候;也需要人参鹿茸滋养。真要算下来;三老爷一个人的花销;顶了其他全部人的花用。

    三太太不得不想想;以后怎么办?

    沈宅公中账目;三太太早见过;已故太爷留下产业都是有数的;只有后添的两个大庄进项多些。

    这世上有兄嫂照顾弟弟、侄儿的;却没有侄儿养活叔叔与堂弟的道理。真要到了分家那日;想要保养好三老爷的身体;银子就要如流水似的开销出去;可银子从哪里来?

    为了有备无患;三太太不由地想起开源节流的事来……

    松江;沈家坊;宗房老宅。

    内外依旧是一片素白;京城百姓的国丧已经结束;地上百姓按照区域不同;不少依旧在国丧中。

    按照律法;京畿以后的国丧;都是从得了消息那一日算起;官吏二十七日除服、军民百姓十三日除服。

    二月初时沈已经在山东换了水路;打发人先行一步往松江报信。

    宗房大老爷心愿得偿;便将打听好的几处冥婚人选仔细选了又选;最后选了陆家旁支陆九老爷家的大小姐;正式行了聘。

    有宗房大老爷这样舍不得儿子死后孤单的父亲;自然也有舍不得女儿成为孤魂野鬼的父母;这才有了配冥婚一说。如今宗房大老爷既下了聘;陆家那边便也认真地预备期嫁妆来。

    沈械之前没拦住兄弟上京;已是生了一肚子闷气;对于此事素手不管。

    倒是械大奶奶想的多些;私下与丈夫道:“五叔骸骨回乡;冥婚都预备好了;那剩下入嗣之事也要提了……梁哥儿那里?”

    要是沈珏在世;械大奶奶自不会舍得将嫡次子出继;自己从生母成了伯母;可如今沈珏没了;即便过继了孩子;也不过是顶个儿名头;还会养在亲生爹娘身边;却能独占一房产业;械大奶奶就有些犹豫。

    以宗房大老爷对幼子的疼爱;可想而知;以后定会移爱小三房的嗣孙。

    沈械摇头道:“不用想了;老爷已经叫哥儿媳妇带小樟哥儿见了陆九太太。

    械大奶奶闻言一愣;有些不快。

    真要说起来;要是公婆发话将小梁哥儿过继给小叔子;她说不得心里还舍不得;可是不选小梁哥儿;直接挑了二房的小樟哥儿;也让人别扭。

    “怪不得听说陆家在准备嫁妆;我原还以为是要做随葬用……”械大奶奶笑容有些勉强。

    沈械提及这个;也有些烦躁;轻哼道:“陆家本就败落;陆九老爷不过一个乡下土财主……”

    要是沈珏依旧在世;依尚书府的家世;什么岳家找不到?

    械大奶奶心里却是在琢磨过嗣之后的事。

    按照律法;分家不论嫡庶;诸子均分;那样的话;自家还真是亏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