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贫农大魔师-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声音。是打更用的梆子,不是铜锣而是棕树梆子,棕树外硬里软,掏空树心后做成棒子,敲起来声音特别浑厚。如此声音在夜深人静的小巷里,总会给那些失眠的人一点聒噪的感觉。
    原本窃窃私语的村民们听到梆子声,立马安静了下来。
    “咳咳……”站在前台的是个六十多岁的男子轻咳两声,“闲话俺不多说了,现在请姚湾村生产大队,第四生产小队的队长姚长海上来,主持分红。”
    “大嫂,帮我抱着妮儿。”姚长海把孩子递给了大娘。
    台上是一个干巴巴的老头儿,六十多岁,后来妮儿才知道自己眼力太差,乡下人面相显老,他当时不过四十六岁。
    就是姚湾村的生产队的大队长姚满耕。
    枯黄脸,几根枯黄的胡须,两只小眼睛总是滴溜溜转个不停。
    再看他的那身打扮,黑裤黑袄上虽然没有补丁,但洗的泛白,离打补丁不远了。但胜在干净整洁。
    这人给妮儿的第一感觉是:面不善!
    然而他真正诠释了啥叫人不可貌相,为人很好的!不然也不可能被选为大队长,这可是全体村民不记名投票,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而姚长海属于副队长,也就是各个生产队的小队长。
    这些小队长都是年轻力壮的,因为小队长可是青年突击队人员,要冲在最前线下地干活的,那可是领头羊,起带头的作用。
    曾几何时,我国的几亿农民的身份定格模式是:某省某县某公社某大队第几生产小队。
    这是十年前,全国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内部分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三级,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ps:
    感谢骏马无疆投的粉红票!!

  ☆、第141章分红

这是一个集体主义至上的年代,也是一段火红而徘徊的岁月。
    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大队基本上也就是后来的自然村,每个大队又根据村民居住和人口情况分为若干生产小队。生产小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生产大队下设的生产小队多是按村民居住的街道划分的,一般情况下一条街道上的村民组成一个生产小队。所以那个时候只要知道某个村有几个小队,就大概了解了它有几条街道了。一个生产小队大约有30户至50户,人口也就是几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
    姚湾村属于大村,有五六百户,所以五十户是一个生产小队,而姚长海所在小队的社员人数大约是将近三百人。
    生产小队有着自己严密的组织形式。生产队负责人设有队长、副队长,同时配有会计、出纳、记工员、保管(包括二把钥匙),有的生产队还设有妇女队长等。所有在生产队的人员统称为社员。社员由生产小队统一调度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家家户户一早就在队长的梆子声中出门劳作,很晚才收工回来,可是这个时候留给人们的印象好像除了饥饿就是饥饿了。
    为什么一样是这些土地,那时候的粮食怎么总不够吃呢?主要是产量不高,靠天吃饭的年代产量高不上去。
    然而凡是有利有弊,有了化肥和尿素,产量是上去了,也吃饱了,但吃得不健康了,土地板结污染的厉害!
    再也不是绿色健康环保的农产品了,这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秤。
    妮儿总算搞清楚现在的编制了。她摩挲着下巴,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思咐着政策规定:每个生产小队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有权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生产计划。指定经营管理办法;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观念;在完成向国家交售公粮任务的条件下,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多余的农副产品。
    最后一条不用多想,多余的农副产品肯定是卖给收购站的,尤其现在更是杜绝私人之间的交易,不能挖社会主义墙角。
    虽然农副产品收购站的价格低,但商品的价格也不高,想要顿顿吃上白面,就只有在量上做文章了。
    &&
    每年秋收后,生产队便会在打麦场里分粮食。就如三大娘所说一个八口之家。分到的花生油也就十来斤,拿一个桶去装就可以了。
    别看姚湾村是花生出产地,就如同遍身罗倚者,不是养蚕人一样。
    通俗点儿泥瓦匠,没新房。纺织娘,没衣裳,种田的,吃米糠,卖盐的,喝淡汤……
    真想不明白,按人头分。姚长海分家后他就一个人,外加妮儿这个无劳动能力的婴儿,她的户口是跟着爸爸的。
    姚长海起早贪黑出力最多,分到的花生油最少,还那么傻乎乎的干的特起劲儿。
    原来还有后招啊!姚长海的工分名列前茅,所以按工分出来的粮油要多一些。
    生产队先按人头分。保证了每家都有粮不至于揭不开锅,尤其是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没办法现在谁家的孩子不是一串一串的;然后再按工分分,也算是按劳分配吧!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相对来说。还算公平。
    姚家也就这几年随着男丁也就是劳动力渐渐的长大才缓过来,姚家最惨的时候,孩子多,劳动力少,一年才分到几斤麦子,也就是过年包上一顿饺子,余下的面粉,那只有在老人患病时才有,老人喝剩下了,给小孩喝一点白面汤。
    姚长海站在前面,直接欠身坐在石台上,没有拿账册而是张口就来,“今年咱们小队的小麦收成是亩产320斤,除了上交公粮,余下来的小麦,分到各家后,咱们逢年过节也能见见白面了,然而离顿顿白面还早的很呢!所以社员们,明年咱们还得继续努力哟!”
    老爹这蛊惑的能力够强的,没听见大伙齐声高喊:“是!队长。”
    姚长海接着说道,“加上今年的玉米收成也不错,亩产居然达到了六百五十斤,是小麦的一倍多。每家每户分的不少,不过目前咱们还是‘一顿稠来两顿稀,多放红薯少下面。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孩子哭肚饥。早上黄糊涂,中午窝窝头,一天三顿不见油。’所以未来大家依然得继续努力哦!”
    大家的被他的顺口溜逗的会心一笑。
    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也没有新品种,粮食产量很抵。种的玉米是“小粒红”和“大白豪”,一般亩产是四百斤左右,六百多斤已经老高了。
    这时期劳动工具非常落后,基本没有什么机械化。生产队里最先进的就是有一辆胶轮马车,还有三辆铁大板骡车,就是用木头做的轮子,外面套上铁箍,最多能载一千多斤。这农业生产工具和一二千多年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姚长海接着宣布道,“咱们队的地瓜大获丰收,所以每家分的多,是用骡车往家拉,一家最少两骡车哟!”
    在妮儿听着便宜老爹开心的一件件宣布今年的年景。
    粮食早在夏收、秋收过后已经分完了。
    这时候农民的口粮标准是360斤,叫做“够不够三百六”。
    这360?是指原粮来说的。就是如果磨成面粉,去掉糠麸,真正到手的也没有360斤。农民分的地瓜是四斤顶去一斤粮,土豆是六斤顶去一斤粮;还有,因为秋天秋收时,不可能完全做到颗粒归仓,必然有些损耗,比如豆子炸夹会崩掉豆粒、玉米丢棒等,这些秋收损失的粮食也要从农民的口粮中扣除,一般每人每年大约扣十斤口粮。这样,每人每年实际分到手的口粮约是三百二十斤,再扣除加工的糠麸。得到成品粮约二百五十斤,每天每人的粮食定量约六七两,又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副食,所以想吃成胖子都难!
    对于一个成年男子一天粮食六七两根本就吃不饱。尤其是干得重体力活儿。好在分了些自留地,又靠着大山,临着盘龙湖,野菜遍地,吃得好不好,总算不至于饿得面黄肌瘦的,无力下地。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家,分的粮食过完年后就吃光了,整个春天只能靠挖野菜度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到地里挖“大脑蹦”、上山摘“刺榆叶”。地里的“灰菜”、“白蒿”也是人们常吃的。树上的榆钱。做黄糊涂时,常常加点萝卜丝酸菜叶。
    而今儿主要是分钱,分布票……
    生产队日工大约就是一块钱。也就是社员上一天班平均挣十分,年终可得一块钱。一个劳动力一年能挣三百多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了,因为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十元左右。
    一块钱在这时是什么概念呢?在黑市的苞米是四角多钱;饼干是五角到七八角。外加粮票七八两,实际每斤饼干折合约七到九角左右;大米白面豆油黑市上根本就买不到。也就是说,村民们劳动一天的收入,能买二斤半苞米,或一斤二两左右的饼干。
    不过这一块钱可是很少有人拿到的,日工能达到七八角的也很少,常见的大多都在三五角之间。也就是他们劳动一天。能买一斤苞米,或半斤左右的饼干,也就混个不饿肚子罢了。
    然而分到手里的可没有账面上那么多,许多人都提前预支了。想要有所积蓄很难!
    姚长海的日工达到八角、这还是由于他是生产队的小队长,每年补助了三百个工时; 正好抵住了他被扣的工分。
    姚家几个劳动力都达到了平均数五角,而殷秀芹果然堪比男儿。居然得到了七角。
    对于姚家来说加上两个农场职工,今年算是个丰收年了。
    姚湾村的生产日工高,是由于有一片桃林、席厂、鸭群这些副业,别看这些副业小,但买的上价钱。
    像是十里村的副业就是蔬菜。他们离县城近,可以说是县城的菜篮子,只是这一项收入就拉高了日工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那就是负日工的,就是上一天班,不仅不挣钱,还要返回生产队几分钱,上班越多欠生产队的钱就越多。负日工产生的原因是那些生产队土地瘠薄,农业收入太低,支付日常花销后,收不抵支。
    然后就是分布票,人头分,每人一年分到七到九尺布票,布的价格是一尺三、五角钱,也就是两米布,成人来说能做一身中山装。
    别高兴,有布票你还得有钱呢!
    果然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好了,今年的分红就这样了。”姚长海笑道,“你们到会计那里签字或者画押领钱。”
    “小姚队长,今年过年能分到什么啊!俺们可都盼着呢!”下面的社员起哄道。
    姚长海笑着说道,“今年年景不错,过年每人分三斤白面,火柴两包,白糖二斤。”
    当然以上不是白给的,要花钱到供销社去领的,过年吗?再苦再穷也要能包上一顿饺子,有条件的给孩子买上些白糖。
    “呀!比去年多了一些。”社员们纷纷说道。
    “是啊!明年大家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粮食再获丰收,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姚长海高喊口号道。
    话锋一转姚长海豪迈地说道,“争取一年四季净好面,油盐酱醋不再断 。”
    ps:
    感谢muroi投的粉红票!!

  ☆、第142章 开会

社员们积极热情地响应口号,不过这后面的顺口溜显然比口号喊的要响得多。
    果然还是实际的最能鼓动人心。
    “社员们,干不干!”
    “干!”
    喂喂!这样的口号喊出来没有问题吗?老爹,不会犯错误吗?肉呼呼的包子脸轻蹙眉头,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让人看着可乐。
    姚满耕看着如此高涨的干劲儿,频频点头,是微微颔首,显然很赞同。
    “好了,今儿分红就到这儿了,至于明年的生产计划我们改天再讨论。”姚长海说道。
    社员们哗啦啦地起身离开,姚长海把妮儿重新抱在怀里,“这脸怎么臭臭的,不舒服吗?”
    “没有啊!刚才乖着呢!”大娘说道,“你喊口号时妮儿还笑呢!”
    姚长海一拍额头道,“我都忘了这么长时间,妮儿该嘘嘘了。”
    “噗……”姚满仓打趣道,“大队长,没想到咱的长海居然还是个慈父,真是让人稀罕呀!”
    姚长海不理会姚满仓地调侃,抱着妮儿出了祠堂。
    “小五,我们先走了啊!不耽误你们谈正事了。”姚长山说道,然后和大娘她们一起离开。
    “你们慢走,我先走了。”姚长海抱着妮儿匆匆地朝祠堂后面走去。
    “长海,姥爷不在,用不用俺们看着妮儿啊!反正俺们闲着没事,一会儿你不是有正事。”大娘说道。
    刘姥爷一大早就去县城了,而连幼梅上班去了,所以姚长海今儿看孩子。
    姚长海摆着手道,“不用,妮儿很乖,我看得了。”一年也就冬闲时节,自己有空闲的时间,抱抱妮儿。所以……他自是不会放过。
    姚长山摇头轻笑,转身和姚家人一起走了。
    少顷姚长海抱着妮儿重新进了祠堂,这一回祠堂里可都是糙老爷们儿的天下了。
    “哟!咱们二十四孝老爹回来了。”姚满仓调侃道。
    “行了,都坐下吧!咱们开会。”姚满耕拍了拍桌子道。
    “大队长。这不是人还没有来齐吗?”姚满仓讪讪一笑道。
    “长海刚才说的不错,上面号召农业学大寨,咱们就是要调动同志们的积极性。”姚满耕认同道。
    姚长海笑道,“我这不是跟大寨学的吗?人家不是这样说的嘛!‘吃饱穿暖,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村民们当时夜以继日艰苦劳作的直接动力。名呀利呀,这些东西脑子里通通没有。就一个字——‘干’!”
    “说的好,我们就是要埋头苦干。”姚满耕大声地说道。
    妮儿长出一口气,呼!没事就好!害的她提心吊胆的。
    大寨,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依虎头山而建。那里被人称为“穷山恶水”。
    对了太姥爷上一次唱的小曲里面,不就有‘七沟八梁一面坡’,指的就是大寨的地里环境。
    这样恶劣的地形不仅让大寨人在农业上难有发展,亩产不到200斤,甚至还得时常担心温饱。地处黄土高原。大寨十年九旱。平日里,人畜用水紧张;可一旦赶上雨季数日暴雨,山洪暴发,全村顷刻之间就可沦为汪洋一片。
    50年代大寨响应中央号召,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在*思想的指引下,当地人下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他们想治沟平地、改良土壤、修渠储水。除了扁担、锄头、铁锤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他们拥有的只有一双双布满茧的手。为这个在一般人看来白日做梦般的狂想,大寨人大干苦干,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后,大寨亩产猛增至700多斤。这得益于土地形状和土地养分的改善。
    被树立为典型,加上宣传给力,全国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
    “说起这个,还是咱满耕队长有远见,学的是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姚长海笑着恭维道。
    姚湾村当然也积极响应上面的号召,不过他们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因地制宜,这得益于领头人的远见。
    妮儿抬头诧异地看着便宜老爹,哟!瞧这话说的,拍的他马屁舒服极了。
    “去少拍马屁,这是大家的功劳。”姚满耕谦逊地说道,“当时差点儿把林地给毁了,还好没有犯下大错,不然可真成了咱姚湾村的罪人了。”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国人的劣性根,大寨被树立起来后,来自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