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小富即安-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倒霉的冉敬就背了黑锅。

这事原本就是王潜所为的,见冉敬这个替罪羊认了罪,就默认了周状师请求的轻判。

案子很快结了下来,冉敬被判关押八年,比昨日里周状师说的十年还要少两年。

县老爷刚拍下惊堂木,宣布判决结果。堂上王潜远心里的石头彻底的落下,这边冉家见比预计的少判两年,也松了口气。

正当县老爷准备喊退堂,突然听得堂外有人喊叫。

“当家的,当家的,夫人活过来了。”王家的小厮边跑边喊,推开堂外围了几圈的百姓,奔到了堂里,重复说道:“当家的,夫人她,她活过来了!”

县老爷听得喧哗,正想一拍惊堂木,训斥几句,待挺清楚那小厮的话,眼睛都直了。这人死了,入了棺材,还能活过来的,他当了几年知县,可从来没遇到过这事。

有这想法的不止县老爷一人,众人听了这话,皆是吃惊。

王潜远此时却是像被雷劈了一般,自己费心费力,还花了不少银子,怎么那个婆娘还活过来了。不对呀,今早上他去确认过,明明身体都冷了。

他一把揪住那报信的小厮:“怎么回事,夫人怎么可能活过来?”

“当家的,小的可不敢说谎,夫人真的活过来了,现在正坐在棺材前喝茶呢。”

“快快,回去看看。”王潜远心下惊骇不已。他原以为是诈尸,从棺材里坐起来,被下人误以为是活过来了。哪个诈尸的还会爬起来喝茶的,那黄脸婆多半真是活过来了。

冉樱此时心中一个激灵,她见王潜远要走,一把拉住他,说道:“王老板,既然尊夫人没死,那么堂祖父杀人的罪名就不能成立,您先别走,我们在县老爷面前先把这事说清楚。”

县老爷一听这话,从死人复活的吃惊劲缓了过来,说道:“对对,按理来说,王夫人既然没死,冉敬的杀人罪也就不成立了。不过因为这事因冉敬而起,害得本老爷白忙活了一阵,又害得王老爷伤心了两天,银子也是要罚的。冉敬,本官就判罚你四十两银子,你可服气?”

冉敬见自己免了牢狱之灾,哪有不愿意的,他欣喜之下,自动忽略了自个的积蓄不足四十两银子的这事。

听了这个结果,冉家人都雀跃起来。不过冉樱高兴了几秒后,就愁了,这几天探监,请状师,只剩下三十两银子。

还好,堂祖父行医术多年,还是有二十两的积蓄的。一家人高兴的回了家,凑够了四十两交到县衙。

生活终于恢复平静,冉樱想想王夫人死而复活这件事,就觉得是神来之笔。

看看手中只剩下十两的家当,是时候该准备去夜市摆摊赚钱了。

 第十四章



大余朝工商业发达,全国从事商业的人口众多。

商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利润最大,收益最高的,当属长途贩丝茶等货物的商行;次一点就是在城镇中开商铺的;最差的就是没有固定店面,只能靠在街边摆摊子的小贩了。

如今冉家的银子剩下十两,要去租店面,那真是天方夜谭。

冉樱已经打定主意,赚钱的第一步,自然要从夜市摆小摊做起。

她带着冉妈妈先去夜市转了两晚,试吃了数种很受欢迎的小吃,发现成都人的口味偏好麻辣,和夔州人的口味差不多。又仔细观察了整个夜市众小贩们卖的小吃的种类,见大多数小吃都是现代没有的,而且自己打算卖的,夜市也没得卖。

踩好了点后,冉樱就着手做准备工作了。

首先是调料问题要解决。大余朝的百姓,都有做菜时使用花椒和辣椒的习惯。只是因各地气候差异,在用量的多少上有所区别而已。其他的调料,诸如八角、茴香、胡椒、肉桂等,虽然都存在,但都是入药用,并没有被用来当调料。

冉樱先去药房各买了一斤八角、茴香和胡椒,又去买了舂成面的辣椒和花椒。回家后,冉家其余人负责把前三样用药碾子碾碎。

又带着画好的图纸找到了个木匠,做了一个和现代小吃车差不多的推车。这样每次出门去夜市,就方便多了。

接着,冉樱带着冉妈妈,比着小推车的尺寸买了个平底锅和一个煤炉子,买了些煤炭,大余朝各大城市燃料都是用煤炭,柴薪基本上都绝迹了。

柴薪乃是城市附近的农人农活的得闲了,上山砍了柴,自家用不完,才会挑到镇上城里去贩卖。且柴薪的采集费时费力,运输成本也高,所以价格也不便宜。在煤矿没怎么开采前,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十几年前,蜀中发现数个煤矿后,朝廷便大力开采,还修了官道直通煤矿区。供应量大,运输便捷,导致柴薪在煤炭面前没有丝毫竞争优势。到现在,整个成都城中,每家每户基都是用煤炭做饭烧水。

比起柴来说,煤炭干净便捷,热量高且持续性长,对于要去夜市摆摊的冉樱来说,最方便不过。

接下来,就该去买所需的食材了。

此次打算做的,是前世四川大街小巷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吃锅巴土豆。土豆这种食材,存放时间长,生长又不挑地,所以价格便宜。二人先去油铺子买了菜籽油,买了一袋子土豆。又到杂货铺子,买了用牛皮纸做好的纸杯和牙签等所需物品,雇了辆马车拉回了家。

点了点摆夜摊所需的物品,都买齐了,可以开工了。

一家人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各自忙活起来。

冉夫人在房内绣一些小东西,打算绣好后去绣铺换些银子。只剩下十两银子,家里是暂时没办法供小宁和大牛念书,两人都知道家中挣钱不易,更不愿意之前上私塾花的银子都打了水漂,乖乖的趴在桌子上温习。冉敬趁着天气晴朗,在院中翻晒着草药。

冉樱和冉妈妈则在厨房忙活,为晚上出摊做准备。

川式小吃,调料是关键。冉樱拿了个磁罐,洗净晾干后,把辣椒花椒面和碾碎的八角、茴香、胡椒等调料,按一定比例配好,搅拌均匀。又烧了适量的菜籽油,等油温七层热后,在倒进装有调料的瓷罐中,盖上盖子捂严实,以免被油浇出来的香气挥发掉了。

这法子,其实就是做辣椒油的法子,只不过多了几味调料,味道层次更加丰富。

再把买回来的土豆洗净去皮,切块后装入盆中,放入锅中蒸熟。盆中的土豆一定要密封好,防止蒸的过程中有水滴入,不然等会煎土豆时,油会四处乱溅。

由于煤炭炉子才生火时烟会特别大,冉妈妈先把炉子固定在小推车上,然后又生了火。等火渐渐大了,烟少了,把炉子的进风口虚掩上。又把晚上出摊需要的牛皮纸杯、牙签、煤炭等物品通通收拾好,放进小推车中。

说是小推车,其实一点都不小。古代没现代那条件,出摊卖小吃,带个小煤气罐,能源问题就解决了。这次冉妈妈装了一框煤,比小煤气罐的体积大多了。加上杂七杂八各种所需物品,冉樱定做的小推车注定是不会小的。

准备完毕,已经是申时末了。二人带着大牛和小宁,推着推车,赶到离家不远的夜市。小贩们已经来了七成左右,转了了一圈,占了个地理位置不是很优越的位置。

根据冉樱这些天的观察,食客们成群出现,差不多是从酉时二刻开始。但酉时初也是有三三两两的食客的,所以她一到,就立马安好平底锅,倒上油,开始煎起土豆块来。

做锅巴土豆,讲究的不仅是要味道好,而且土豆块的口感,讲究外焦内软。煎土豆就是很关键的一步,必须要仔细的把土豆块的每一面都煎得焦黄香脆。

冉樱专注的煎着土豆,快煎好时,依次放入香菜,葱,蒜,盐后,一股香气渐渐蔓延开来。

有几个食客闻到这股味道,好奇的走过来询问。冉樱趁机拿了根牙签给食客,尝了尝做好成品。

那食客捏着牙签戳了一块锅巴土豆,放入口中,咀嚼了几下。只觉得土豆外焦内软,特别是那层锅巴,吃起来十分香脆。香脆中还混合着辣味和麻味,以及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这位经验老道的食客马上就尝出来,这应该是一种他从来没吃过的调料的味道。

“味道不错呀,小姑娘,多少钱一份?”这位食客虽然对未知的调料好奇,但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这可属于独家秘方,怎么会轻易示人。

“客官,五文钱。”

“行,给我们二人来两份。”

众人见不到一刻钟就有了第一单生意,自然很兴奋。大牛手忙脚快的舀了两份,询问了两位客人的口味后,适量加了辣椒,又洒了点辣椒面和花椒面,搅拌均匀后递给二人客人。小宁则负责收钱。

虽然冉樱的位置不太好,但靠锅巴土豆的香味,依然有不少客人被吸引了过来。

四人分工有序,倒也有条不紊。冉妈妈负责看火,冉樱负责煎土豆,大牛负责分装和放调料,小宁负责收钱。

别看看火轻松,实际上是个技术活。火力太大,容易把土豆烧糊;火力小了,煎出来的土豆口感绵软不香脆。冉妈妈有十几年的厨房经验,这种活由她来做最适合不过。至于放调料的大牛,前几天在准备摆摊所需的物品时,冉樱就专门培训过他,完全不成问题。

其他路过的食客,先是闻着一股诱人的焦香味,闻着香味寻来,又见摊边围着四五位食客,立马上前一探究竟。冉樱就楸准时机,让食客免费试吃几块。这样一来,被香味引过来的食客,见这家摊子前有人围着,想买的欲望就多了一分;又亲自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便买了。

如此忙活了一晚,带出来的土豆全部卖光了,推车里的煤炭也所剩无几。

冉樱没想到初次出摊,就能全部卖光。四人收拾好,推着推车回家时,已经是戌时末。

回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数了数今晚出摊的收入,竟有两百六十文。冉樱又算了算成本,差不多有一百二十文左右,第一天净入一百四十文。要是每天都按这个数算,一个月就是四两多的银子,这让大家都很开心。

按这个进度,加上堂祖父每月给人治病,有二两左右的收入,明年就能租家铺子了。

第一次出摊试水,生意不错。冉樱决定明天多蒸些土豆,摆到更晚,那样收入会更多。要知道,夜市可是持续到子时才结束。

 第十五章



第二天,冉樱吸取前一天的经验,早早的吃了午饭,和冉妈妈在厨房开始忙活起来。

二人蒸了比昨日多一半的土豆,又收拾好了其他出摊必需的物品。推着推车,去了夜市。

今日虽来得比昨日只早两刻钟头,但却占了个不错的位置。

此时夜市还没有开始,占好位置的小贩就开始和临近的同行们攀谈起来。

一行四人收拾停当后,旁边的位置就被一对母子占了。

那位母亲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模样,肤色蜡黄,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蓝棉布衣裳。也无甚头饰,银簪子都不见一根,用布条固定住发髻,耳垂也是光溜溜的。

有能力住在城里的人家,不论家境如何,一根银簪子,一双银耳环总戴的起。就算日子紧巴巴的人家在嫁娶时,不论女方的嫁妆还是男方给的聘礼,也会匀出钱来置办一副银首饰。

冉家落难后,冉夫人、冉妈妈和冉樱自己,都还留有几根银簪子,几幅银耳环。就算全部把冉家这些银首饰全部融成银子使,顶多半两。而且民间不允许私自铸银子,要换钱花,还得去钱庄兑换,兑换到手中的银子数只有银首饰重量的八成。

所以,冉家在交了四十两罚金后,也没动过去兑换银首饰的念头。一则值不了几个钱,二则不划算。

看来这家人很穷困,不然不会连副银耳环都没有。

旁边搭手帮忙收拾的儿子,大概十八九岁,衣衫如母亲那般,洗的发白。整个人文文弱弱的,收拾东西时腿脚一点也不利索。应该是个平日里不打理家务的读书人,想来屡试不中,家中又因供他读书穷困异常,不得已来做了小贩的营生。

冉樱基本上都猜对了。那名青年名叫吴应廉,从小丧父,母亲吴周氏没有改嫁,含辛茹苦的把他带大。吴应廉志在做官,对其他的东西是毫不感兴趣。吴周氏去了丈夫,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不免有些娇惯。

见儿子好读书,又想到隔壁赵家出了举人的风光,哪里有不支持的。八岁时就把儿子送进了间名头响的私塾,指望着儿子考个功名光宗耀祖,不求举人,至少考个秀才,自己这辈子也算熬出头了。

名头响的私塾,收费自然也贵,要每月二两银子。吴家原本是有些积蓄的,吴周氏又给人做些缝缝补补的伙计,维持吴应廉的学业也应付得过来。

可吴周氏显然没料到,科举之路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吴应廉也不是什么神童转世,他从十四岁开始考乡试,考了五年都没考上。这时吴家的积蓄,也因为常年供吴应廉念书,已经被消耗一空了。

吴周氏为了继续供儿子念私塾,只得变卖了家中之前的东西,连自己的首饰也一并卖掉,还给别人干些浆洗衣物的伙计,又勉强维持了一阵子。

家中再也找不出可供变卖的物品,吴周氏无法,只得劝说儿子,停一阵子。母子俩去夜市卖点小吃,吴应廉可以白天温习,等有了钱后再继续请先生。

吴应廉本来极为不愿意。士农工商,虽说当权者大力倡导发展工商业,但在传统读书人的眼中,唯有读书出仕才是正道。商人手工业者都是三教九流,是入不了眼。

可是家中为了供他念书,已经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了。

吴应廉一边帮着母亲收拾摊子,一边打量夜市的环境。

夜市和普通的街没啥两样,只是由于大余的百姓们喜欢在入夜后出来晃悠。城里的小贩瞅准这个时机,便上街摆个摊子,卖些吃食、首饰等小玩意。久而久之,街边到处都是小摊子,原本宽阔的街道就挤得交通堵塞了。

官府见状,便在各个区域,专门划出了一条街,专供小贩们摆摊。因为大多数百姓们都是天黑后才开始去街,小贩们也是入夜后开始做生意,就被称为夜市。

吴应廉从小至今,都是专注于念书之人。平日里过着私塾、家中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节日外,他甚少出门,夜市这种地方也只在小时候爹在世时来过。

见对面那位卖鱼生的小贩长得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不禁被吓了一跳。他平日里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私塾里的先生和同窗,大家都斯斯文文,秀秀气气的,何时见过这么粗狂的汉子。这环境切换的有点快,吴应廉有些不适应。

再看左边卖炸年糕的,那人脸上居然有一条刀疤,看着十分狰狞;斜对面卖肉丸子的老板娘,正一手躲着碎肉,一手指着男人鼻子骂来得迟了,一副活脱脱的泼妇形象。

有了前头的对比,当他看到长相不吓人,身材也没什么威慑力的冉樱后,才觉得见到了一个还算正常的人。

想到自己和娘初来乍到,怎么的也要和附近的打个招呼。

冉樱正和大牛和小宁叠放纸杯子,突然听得一声:“这位小姐,在下姓吴,名应廉。和家母第一次来夜市做营生,还请小姐多多关照。”

这么文绉绉的说辞,不用看也知道是旁边那个瞧着像书生的少年。

冉樱回过头去见了个礼:“小女姓冉,吴公子客气了。小女也是昨日才开始出摊,既然大家的摊位都挨着,若公子出摊有什么不便,也是应该帮一把的。”

当然,这种帮忙,是不会涉及借钱这种事的。

吴应廉见眼前的女子进退有度,回话又很有礼貌,好感不禁又多了几分。又向冉樱请教了些卖吃食的技巧,夜市出摊等问题,冉樱都一一应了。

不一会,天渐渐黑了下来,食客们就陆陆续续来了。

冉樱不慌不忙的倒好了油,煎着土豆块,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